回覆列表
  • 1 # 推窗時有蝶飛來

    什麼是最普遍的原因?我作為心理諮詢師,到我這解決同樣問題的學生和家長,共性原因是家長的問題。對,您沒看錯,是家長的問題。

    所以,您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您自己要有所改變,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存在和孩子溝通的問題。鑑於此,我給您的回答是:

    首先,要和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不能認為他是孩子,就採用命令的口吻,大多數家長的問題是家長式的命令和說教。

    其次,普遍的問題是家長管的過多。家長過多的嘮叨,會造成孩子的厭煩和逆反,有句話說:大智大愛是放手。教育孩子,如何管、如何教,要張弛有度。“放手”,也要有度,哪些需要放手,哪些不能放手,哪些點到即止,都需要我們在和孩子相處過程中去“悟”。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能照搬別人經驗,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從細節著手,引導孩子,和孩子交朋友,無話不談,才能平穩度過孩子的逆反期,迎接他未來的生活。

    孩子學習成績差,有可能是家長教育方式不當,引起孩子逆反,從而成績差,但這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孩子學習差一定還有其他原因,建議您私下到學校,向老師進行深入瞭解,取得老師的幫助和支援。

    以上兩條:一是家長的自我改變和自我成長,家長改變了,孩子才能改變;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需要家長不能急躁,靜待花開;二是要心平氣和、平心靜氣地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和借鑑。

  • 2 # 能量時光

    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孩子反抗的物件可以是家長,老師,學校,也可以是用考試成績定性孩子的社會規則。無論因為什麼原因,孩子的表現都是在反抗和逃避學習。

    這說明雖然原因有很多,但最後的發洩口是學習。孩子無法解決那份壓力源頭,只能反抗壓力集中點,而厭學就是孩子反抗的途徑方法。

    孩子為什麼沒有尋求家長幫助而是直接抗拒逃避。說明家長在孩子眼裡已經和自己站在對立面,無法幫助自己,所以才會透過最簡單粗暴的方法——逃避,來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

    所以孩子厭學叛逆,成績不好,都是表象。真正的問題不是孩子不聰明,調皮,性格惡劣。而是孩子的內心處於孤立無援又毫無辦法的境地。

    家長首先能做的就是讓孩子感受到家長是與他站在一起的,有問題可以一起面對,家長能給他提供幫助,家長是可以信任的。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要表現出任何輕蔑,忽視,嗤之以鼻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重視,重新建立信任和感情。

    和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事情,緩解他的壓力,告訴他沒有什麼事是過不去的,遇到問題和困境如果一時想不到辦法解決,可以向家長尋求幫助,家人是他永遠的後盾。讓孩子敞開心扉,不再抗拒家長,那麼無論什麼問題,孩子都會積極面對,不再逃避。

  • 3 # 洋蔥粿

    看到您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是網上的一句話:不輔導作業時,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

    各種叛逆都是因為跟孩子的學習扯上而引起的,厭學又何嘗不是叛逆的一種?我們只見過孩子因為叛逆而不學習,沒見過孩子為了叛逆而努力學習的。

    孩子叛逆的根源一般來自父母的焦慮,父母對孩子缺少耐心。

    我見過很多這樣的家長:平時對孩子不聞不問,偶爾想起來一問就是最近學習好不好;要麼就是每天盯孩子的學習太緊,成績稍微下降馬上惡補。

    不要以為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會叛逆,那是對父母焦慮作出的反抗。

    所以首先要緩和親子關係。先搞好親子關係,孩子願意聽您的話的時候,再跟他談論學習的事。多聽聽孩子在學校發生的趣事,也可以說一些自己小時候的趣事給孩子聽,還可以陪孩子做這些開心的活動等等來拉近關係。

    其次,適當減少孩子的學習任務。這時候只能先把成績放一邊了,目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習慣養成了,成績會慢慢回升的,這就需要足夠的耐心。

    再次,和孩子一起制訂一個合適的作息計劃。主動權儘量交給孩子,哪怕不是十分合理,先讓孩子執行,習慣養成後在慢慢完善計劃。

    在做這些事的過程,還會頻繁碰到令家長火冒三丈的事,家長要時刻剋制自己的情緒。在對孩子發火前最好先走開,然後告訴自己:孩子是親生的,我要多想想他有什麼優點。

  • 4 # 颶風666

    您這個問題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

    現在的孩子,叛逆期確實比以前的孩子難管。叛逆期+厭學+成績差,確實讓家長頭疼。

    首先,要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

    如果孩子以前成績很好,這一段厭學,有可能因某些任課老師對孩子學習中的表現進行批評,孩子以前受到批評少,抗挫折能力差,又加上孩子正處逆反期,不願意去學習該學科。

    這種情況,家長要坐下來,與孩子坦誠交談,如果孩子不願意坐下來談,可以透過與孩子一起散步,與孩子一起玩遊戲等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讓孩子認識到,老兄的批評才是對學生的愛,討厭老師而不去學習是幼稚的表現。

    如果孩子是因為學不會,做題錯多對少,對新知識學習找不到感覺,從而失去了學習興趣。家長最好協調任課教師,對孩子進行專項輔導。孩子從哪裡開始學不會,便從哪裡開始補講,講練結合,直到跟上班級進度。

    如果孩子因沉迷遊戲而厭學,家長需要引導孩子,把遊戲與學習安排好。

    其次,要鼓勵孩子知難而進,鼓勵孩子多問,多記,對孩子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能夠舉重若輕地與孩子交談,並且告訴孩子,他遇到的困難,其他孩子也都存在。孩子在認為自己不會的知識是一種普遍存在時,心理壓力就會減少,就會激起直面困難並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再之,家長要給孩子創造條件。比如,找同齡人一同玩耍,在玩耍中把關於學習的問題進行溝通。有時候,同齡孩子面對困難的積極而堅韌不拔的態度也可以激起學困孩子的鬥志。

  • 5 # 心理講師初雪

    關於孩子叛逆厭學成績差的問題,我的建議如下——

    1.父母要關心孩子的厭學情緒和狀態。

    沒有孩子天生厭學,孩子之所以厭學,肯定是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困難,這時候父母要理解孩子厭學,成為他的盟軍,而不是去指責他。

    2.弄清孩子厭學的原因。

    每個孩子厭學的原因並不相同。

    要和孩子坦誠地聊聊,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弄清楚孩子不想上學的真實原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根據厭學的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

    3.克服急功近利的想法。

    孩子厭學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並不是說今天父母好好對待孩子了,明天他就會去上學了。

    父母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想法,從改善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做起,以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一點一點往好的方向發展。

    4.父母迴歸該有的角色。

    一般來說,遇到孩子厭學,周圍人很容易發起“車輪戰”,對孩子進行“輪番轟炸”,家裡所有的親戚朋友搖身一變,都成了老師,來管他的學習。越是這樣,越容易引起孩子的牴觸心理,覺得自己沒有了可以依靠和信任的人。

    所以,父母要回歸自己的父母角色,從身體、心理給予孩子關心,重新修復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5.父母要有更多的心理彈性去化解教育問題帶來的壓力和焦慮。

    很多時候,父母是把自身的焦慮和無奈傳遞給了孩子,讓孩子去承受本不該承受的壓力。對於教育方面日益增加的壓力,父母要有足夠的心理彈性去應對,減壓之後再和孩子交往。

    我們的教育有這樣一個現象:一個孩子只要成績好,就可以“一俊遮百醜”,那麼他身上的任何問題都不成問題;如果成績不好,那麼沒有問題我們也要給他製造點問題。

    我們都知道,一個完整的人,不應該只是以掌握知識的多少來衡量,而是要從品質、思想、行為等多個維度來看;對於暫時出現厭學問題的孩子,我們更應該懷有悲憫之心,放下自己的成見,戴著“放大鏡”去發現孩子的優點,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好。

  • 6 # KDC家庭教育

    大部分孩子的親子關係都不好,要麼父母教育方式不當,要麼存在家庭暴力,要麼父母感情不和,要麼父母教育方式存在嚴重分歧,要麼孩子從小由老人撫養缺少父母的關愛,要麼是單親家庭,要麼父母一方甚至雙方存在心理問題……症狀表現在孩子身上,其實孩子厭學叛逆病根在家庭。

    與父母的疏遠,使得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把心裡話告訴父母,甚至向父母緊閉心門,對父母的教導、忠告不以為然,甚至充耳不聞、“油鹽不進”。而追求同齡人的接納和認同,又導致青春期的孩子,“唯夥伴馬首是瞻”——不管同伴的“馬首”是奔向光明的前途,還是衝向萬丈深淵。

    孩子叛逆厭學成績差怎麼辦?

    首先,家長需要從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做起。

    很多父母對孩子說得最多的就是這三句話:

    “作業做了嗎?”,“考得怎麼樣?”,“好好學習啊!”。

    這還算好的,不打不罵嘛。有的孩子說:我媽說她愛我,我看她只愛分數。當父母的換位思考一下,孩子這麼說是不是也有孩子的道理

    用心觀察孩子的言行,體會孩子的和感受,比如:

    孩子從外面回來了,一臉陽光燦爛,您可以問問她:“我看你今天那麼高興,我也替你高興,你一定玩得很開心吧!”

    孩子陰沉著臉,您不妨跟她說:

    “我看你好像情緒不大好,發生什麼事了,願意跟媽媽(爸爸)說說嗎?”

    孩子不願意說也別太勉強,只要讓孩子感覺你很關心她,願意與她分擔、幫助她就可以了。

    用欣賞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孩子。如果父母能從各個方面賞識孩子,而不是打擊和排斥的話,孩子的自信就會提高,能感受到父母的接受和認可,親子關係也一定會大有改善。

    由原及近幫孩子樹立目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幹自己感興趣的事,才會不知疲憊、全力以赴、其樂無窮,因此成功的可能性也最大。

    所以,父母應該從孩子小時候開始關注、愛護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感興趣的事物中得到快樂,得到成就感,得到成長。

    但興趣愛好一定是孩子自己的,而不應該是父母強加給孩子的,也不應該是隨大流人云亦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龍八部》掃地僧管理藏經閣為什麼聽任蕭遠山慕容博偷學而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