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東歷史
-
2 # 帶球想過人
在電視《雍正王朝》中,我們透過河南秀才罷考,直接總督李紱抵制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以及其它地方官員和文人抵制按土地納稅等新政,而最能直接說明問題就是文人曾靜公開寫文章詆譭雍正皇帝。
因為雍正朝的新政觸及文人和士紳的利益,本來按照封建舊制取得一定功名的文人是不用向朝廷繳稅納糧的,比如他們名下的土地就不用納稅,此外遇到天災時也不用參加義務勞動,比如黃河邊上計程車紳和文人等就不用參加強險救災,然而雍正朝的新政打破了這些舊制,導致這些平時有頭有臉的人物和普通老百姓希望種地需要交稅納糧,甚至還要參加義務勞動!這些事都嚴重損害了他們的體面,所以他們心裡非常憎恨雍正皇帝!
然而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筆桿子掌握在這些文人和士紳手裡,而寫書和編書是他們的強項,編書是他們的愛好,於是在某些勢力的推動下,某些文人開始書寫貶低和打擊雍正皇帝的書和文章!其中以雍正皇帝繼位之事大事渲染,甚至搬出雍正皇帝篡位之說,並形象生動的描寫:當時康熙皇帝本來要傳位十四皇子,結果讓雍正皇帝偷偷改成傳位於四皇子這樣的神奇故事!
整體來說,由於雍正皇帝上臺以後推行的新政,以及抄家等一系列事情,嚴重傷害了當時某些讀書人,士紳以及貪官汙吏的利益,導致他們聯合起來以寫書的行動開詆譭雍正皇帝,並想讓雍正皇帝遺臭萬年!
-
3 # 海闊雜談
雍正是清朝一位勵精圖治銳意改革的帝王,但是也是爭議最多的帝王,其帝位和死亡都有不同的說法,一種原因是確實有值得懷疑的地方,但是根本原因是得罪了讀書人,而歷史是由讀書人寫的,得罪了讀書人,他們即使不敢在正史裡面罵你,但是也可以私下裡透過野史小說等渠道去噁心你。
首先來說一下他的皇位問題,雍正帝是經歷了清朝最為激烈的九子奪嫡才接了康熙的班,當上皇帝的,上位之後對其政治敵人進行了血腥的報復。應該說,從性格上來講,雍正並不是一個又多麼大度的人。一方面雖然他殘酷清洗了他的那些個兄弟,但是他們的追隨者也不會甘心就這麼失敗,所以私底下肯定會散佈各種不利於雍正的言論來進行報復。另一方面,儒家講究仁政,雍正這種殘酷清洗政敵而且還是手足的做法,本身就會引起非議。
另一方面,說說他的改革觸動了讀書人的根本利益問題。雍正的父親,那位千古一帝康熙雖然開創了康乾盛世,但是因為在位時間太長,累積的弊端實在太多了,比如國庫虧空就是一個大問題。雍正繼位後這個問題就必須解決了,於是他的辦法就是動既得利益者的乳酪,相繼推出了改土歸流、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廢除賤籍、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每一條都是阻力重重,“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更是觸動了天下讀書人的特權,因為封建社會讀書人透過讀書考取功名後可以免徵國稅和不參加各種徭役,這是一項特權,而雍正帝就是要拿掉他們的特權。於是讀書人憤怒了,發生了河南考生罷考這樣十分嚴重的惡劣事件。雖然最後事件平息了,但是讀書人對雍正其實是恨之入骨的。歷史上,但凡得罪了讀書人的帝王,都不會有什麼好名聲,比如秦始皇。因為讀書人掌握著話語權。
-
4 # 燕趙節度使
這就是一個改革家的悲哀。
如果一個人要做事,要改革,必定會觸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就會遭到人的誤解和謾罵。
可如果不改革,必將會亡國。
而康熙晚年,清朝就處於這種危機之下。
我們總有個誤解,認為康乾盛世是延續了一百多年的盛世,其實是錯誤的。
康熙晚年,國家危機重重。
康熙晚年精力衰退,懈怠無為,曾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政寬事省”,“凡事不可深究者極多”。
他還標榜仁政,對官吏儘量以寬鬆待之,導致出現吏治廢弛,官場貪汙,國庫虧空,“大小官員,怠玩成習,徇庇尤甚”,個別地區出現暴動和騷亂。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參劾戶部堂官希福納等侵貪戶部內倉銀六十四萬餘兩,牽連的官吏多達一百一十二人。刑部吧稟報給康熙,康熙說“朕反覆思之,終夜不寐,若將伊等審問,獲罪之人甚多矣”。
最後只把希福納革職,其餘官吏則勒限賠款。
這個案子令朝野震驚,無論是案發還是判決。
貪汙了這麼多銀子,最後的結果居然僅僅是革職,其他人只是賠款了事。
大清律例真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貪官們自然彈冠相慶,奔走相告。
這那是盛世,簡直是衰世。
對此康熙也心知肚明,他只是因為年老體衰,沒有精力處置,所以他選擇了有“冷麵王”之稱的雍正而不是“老好人”八阿哥。
有人認為雍正之所以即位,康熙是希望精明幹練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寬縱積弊,這種說法是很有道理的。
雍正即位後,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消除康熙晚年的積弊。
整頓吏治康熙帝在位晚年,對下屬過度寬縱,導致大清吏治腐敗,官風鬆懈。雍正帝登基後第一項任務就是整頓吏治。
雍正帝告誡官員:“今之居官者,釣譽以為名,肥家以為實,而曰‘名實兼收’,不知所謂名實者果何謂也”, “朕纘承丕基,時刻以吏治兵民為念”。
在整飭吏治的同時又打擊朋黨勢力,他認為“朋黨最為惡習”,因此宣稱“將唐宋元明積染之習盡行洗滌”,“務期振數百年頹風,以端治化之本” ,以貫徹執行朝廷的政策。
康熙末年吏治鬆弛,貪汙成風,皇族們拉攏官員結黨營私,利用特權大肆斂財,利致使財政經濟從中央到地方混亂不堪。其結果是國庫虧空,無錢可用,僅戶部就虧空白銀二百多萬兩。遇到天災人禍需要賑災,國家一分錢都拿不出來。
面對如此局面,雍正帝在稅制上推動“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等一系列改革,從而改善了財政狀況。
為了防止貪汙,雍正實行“高薪養廉”制度,推廣養廉銀製度。養廉銀不但是一項經濟政策,同時也是清朝前期整頓封建制度的一項綜合改革措施 。
這樣一來,雍正就得罪了整個官僚體系,所以許多官僚對雍正的怨念頗深,因為雍正斷了他們的財路。
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
“官紳一體當差納糧”這項舉措嚴重侵犯了讀書人的利益,使得讀書人的特權喪失,引起了他們的強烈不滿。
大興文字獄。雍正四年九月,查嗣庭以謗訕下獄,五年五月死,戮屍。
雍正十年十二月,治呂留良罪,與兒子呂葆中、門人嚴鴻逵一同戮屍,斬另一兒子呂毅中與門生沈在寬。
這都讓讀書人感到兔死狐悲,憎恨雍正。
整頓旗務清兵入關以後,國家承平日久,軍備廢弛。
立下汗馬功勞的八旗兵因為每月可以支取錢糧,稱之為“鐵桿莊稼”,所以每日遊手好閒,貪圖享樂。
雍正帝對於此情此景對八旗旗務進行了一些整頓,例如:把土地和農具分給無所事事的旗人,讓其自力更生;派八旗子弟參軍,去前線參戰等。
這項舉措同樣遭到了八旗子弟的強烈反對。
好好的清福不享,誰願意去種地打仗。
得位不正的謠言再加上雍正即位前與諸位皇子九龍奪嫡,明爭暗鬥不止,那些失敗的皇子及其門人當然心懷不滿,所以會造謠中傷雍正,說雍正得位不正。
最有名的謠言就是民間多年來有“十改於”和“十改第”的說法,指因為“於”字和“第”字在構做上均含有“十”字,所以雍正把遺詔上“傳位十四子”一句改為“傳位於四子”或“傳位第四子”,進而把皇位繼承權從身為康熙帝第十四個兒子的允禵手上奪去。
這個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以為按照當時的情況,即位詔書,除了漢文之外,還有滿文和蒙文。
康熙遺詔亦以滿文和蒙文書寫與中文一同的內容。滿文蒙文裡,“於”和“十”兩字的寫法完全不同,怎麼改?
即使是漢文,“於”字是簡體字,繁體字裡是“於”字。因為“於”和“十”寫法差別甚大,根本無法改。
根據儲存的康熙遺詔,雍正在遺詔上被稱為“雍親王皇四子胤禛”。
如果康熙原本是屬意讓允禵繼位的話,那文書裡則會把允禵寫成“貝勒皇十四子胤禵”,寫法與“雍親王皇四子胤禛”完全不同。
雍正不得不出了一本書《大義覺迷錄》來為自己聲辯。
相關內容
- 若《雍正王朝》中九子奪嫡雍正出現意外,康熙能否直接傳位乾隆?
- 《雍正王朝》隆科多之罪比年羹堯大,為什麼雍正殺了年羹堯而放過隆科多?
- 《雍正王朝》中,雍正為什麼會對鄔先生言聽計從?
- 在《雍正王朝》劇裡面,按雍正的雄心能開啟國門,接受西方科技嗎?他的思想是很超前的嗎?
- 《雍正王朝》雍正繼位後為何不用老十四出任大將軍?
- 《雍正王朝》中,康熙臨終前為何重用隆科多?雍正即位後,隆科多為何變得十分囂張?
- 《雍正王朝》用一條命來換年羹堯人頭,雍正為何這麼設計?
- 雍正王朝中,如何看待雍正繼位後穩固皇權的措施,卻又慘遭失敗?
- 《雍正王朝》中康熙和雍正分別為江夏鎮和諾敏賜匾,賜匾有什麼好處?
- 《雍正王朝》雍正是否真正佔有了喬引娣?從哪裡可以看出?
《雍正王朝》電視劇給出了一個解釋:政治對手的詆譭。
被流放的八爺黨沿途散播各種謠言。這種謠言直指雍正的得位不正。曾靜自己承認是聽信了這種謠言的蠱惑。
後來雍正為了澄清事實,自己搞了一個《大義覺迷錄》企圖制止流言蜚語。可惜,天下百姓本來有不知道的,雍正這麼官方宣傳一下,大家就都知道了,而且還認為雍正這是欲蓋彌彰。雍正這一招實在是事與願違。乾隆即位之後,收回了《大義覺迷錄》。
沒有讓人信服的康熙的正式檔案誰是下一任皇帝,上一任皇帝說了算。可惜康熙沒有給雍正一個讓天下信得過的官方檔案。現在不是還在流傳:傳位十四阿哥 修改成了 傳位於四阿哥 嗎。如果康熙留下一個信得過的憑證,這種傳說也就不存在了。
雍正得位有些突然雍正之前一直是二阿哥的跟班,在很多人眼裡,雍正並不是熱門人選。一旦雍正即位,自然會有很多私底下的議論,議論多了也就越來越邪乎。
雍正自己做的不好,對兄弟們有些殘忍雍正處理兄弟的事情,按照電視劇來說是事出無奈,其實對外人看來,雍正有可能是殺人滅口,害怕兄弟們的報復。
得罪的人太多重新整理吏治,勵精圖治,大範圍的改革變新,這些都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得罪了官吏和讀書人,這些人是掌握民間話語權的。這些人才不會替雍正說一句好話,添油加醋的事情肯定是有的。
老百姓都是吃瓜群眾,看熱鬧的不嫌事大基於以上原因,自然成了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老百姓喜歡八卦,更喜歡八卦大人物,而且經常說的頭頭是道,跟自己看見過一樣。再加上民間一些文學作品的演繹,不管事情真相如何,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就是吃瓜群眾需要熱鬧。
雍正即位問題到底怎樣,現在沒人有很確定的回答,或許隨著考古發現、文物研究、科技進步,這些事情會有一個肯定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