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象外時空
-
2 # 爾雅
同樣是為人父母,一方傾家蕩產,外加舉債,另一方坐享其成,嫁女獲得收益。不公平,強盜行為!這樣顯示公平的行為,居然能夠獲得社會大多數人認可。實在是悲哀。現今的嫁娶不能和古代社會相比,古代社會男女不平等,娶進門,相當於買進門,除非不喜歡,一紙休書,發回孃家,女方不能有任何反抗行為,家裡的地位與如今也是天壤之別。現今社會,男女平等,娶和嫁之意義再不似從前,女方在家裡掌管財政大全,頤指氣使有之。這種情況下,借婚嫁巧取豪奪,以獲得安全感為名,這種行為不似強盜麼?
不同地區的花費都是不相同的,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東部沿海和中西部,南方和北方的差異都是很大的。
就說說我們那邊現在娶媳婦的現狀,作為一箇中部地區的人,我們那邊前幾年流傳很廣的一句話,大家應該都聽過“萬紫千紅一片綠,一動不動”。其實說的就是一萬張面值5元,一千張面值100元,數量不等的面值50元的人民幣。一動不動就是一處動產——汽車,一處不動產——房子。
這麼算下來,彩禮就有15萬起,對普通家庭來說,汽車大概需要買一輛10萬左右的,房子要看具體地區,對於不入流的小縣城來說,20-30萬的首付應該夠用了。這麼算下來,即使不算酒席,給兒子娶個媳婦大概需要50萬左右,相對這些花銷來說,酒席就不算什麼錢了。此外,還有三金,有的地方是五金,給女方家裡送的一些禮品之類的,這些算下來也需要好幾萬。
有些女方家庭是比較開明的,可以不要這麼多彩禮,適當的減少。不過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寧可不嫁女兒,也不能少一分彩禮。是什麼原因呢?
攀比心理。女方或者女方父母覺得別人家出嫁時,要了那麼多彩禮,自己如果不要,或者要的太少,豈不是不如別人。為將來做打算。很多女方家庭要的彩禮,是作為小兩口的生活啟動資金,畢竟年輕人花錢大手大腳,又沒有自己的積蓄,剛結婚時,手裡沒有一些錢,生活會很艱難。保障自己的一些權益。有些家庭覺得,如果不要一些彩禮,對方可能不會重視,因為娶媳婦幾乎沒有花成本,再嫁過去以後就不會被珍惜。很多家庭確實也是這樣的,得到的太容易反而不珍惜了。女方父母為自己考慮。有一些女方父母會私留女兒的彩禮錢,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雖然男女都有贍養的老人的義務,但是很多家庭都是指望兒子養老,女兒嫁出去以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可能再也指望不上了,自己留一些錢也是應當的。彩禮其實自古就有,適當的彩禮作為男方的誠意,過度的彩禮不僅傷害男方家庭,也對小兩口未來的生活埋下一些隱患。
男方父母為了湊齊給兒子娶媳婦的錢,可能掏光一輩子的積蓄仍然不夠。這時候就需要舉債,借個幾萬甚至幾十萬,孩子結婚以後,自己再慢慢還債。因為揹負鉅額外債,生活質量勢必下降很多,省吃儉用,多工作來賺錢,日子過的更加的艱難。
如果兒子比較孝順,會拿出自己的一部分收入,與父母一起還債。有些女人是很理解的,認為這是結婚欠下的債應該來償還。其實,在古時候,男方娶妻欠債也是正常的,婚後夫妻會共同償還這些債務。
現在社會,很多女性有自己的想法,需要古時候延續下的彩禮風俗,不願承擔償還債務的責任。如果丈夫堅持與父母一起償還債務,夫妻感情就會降到冰點,甚至達到離婚的地步。透過舉債娶來的媳婦,自然輕易不想離婚,只能妥協。
男方父母為了還債,只能拼命工作,在樸素的傳統觀念中“無債一身輕”,早點還清欠別人的錢,不僅是生活上輕鬆一些,在精神上也放下一些負擔。
與男方父母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女方父母,因為女兒的出嫁,家裡減少了一個人的開支,逢年過節女兒再來探望一下,日子依然紅紅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