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黎陽居滬
-
2 # 既見君子001
一個人稱得起“偉大”,要具備偉大的功績和人格。曹操是梟雄,他並沒有統一天下,在功績方面,比他強的英雄人物比較多;曹操喜歡玩弄權術,過分地使用“詐”術,其人格魅力欠缺(這裡不談論歷史人物的私生活),李世民就對曹操的“詐術”頗有非議。作為君王級的人物,曹操不如劉備、孫權,與司馬懿有的一拼。當然,曹操的文學修養很高,他與倆個兒子成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
所以,曹操只是一代梟雄,準確的說是“奸雄”,離“偉大”還有差距,不知曹操同學認同否?
-
3 # 吳楚古邑一一菜根譚
提問者首先請多讀點書,漢武帝劉徹到李世民不是五百年,是七百多年。中國歷史上有四個人被後世黑的很慘。秦嬴政,三國的曹操,隋煬帝楊廣,明洪武朱元璋。沒有為什麼,當年毛爺爺也曾經對這四個人大加稱頌。
-
4 # 詩人之友
有異議,(你說的不是帝王,是最偉大人物,)那你將置劉秀、諸葛亮、隋文帝於何地?
這三人哪個都比他偉大。
-
5 # 復活的馬克斯
他不只是五百年最偉大的人物,可能是至今最了不起的歷史人物。陳壽評價他是超世之傑,非常之人。
曹操是時勢造就的偉大人物。漢朝是我們中華民族特質的形成時期,思想上剛確立獨尊儒術,漢結束封建制,有了國家統一的正統性認識,紙的發明,經學集大成一,誕生世界上第一部字典巜說文解字》,三教形成雛形,醫聖張仲景,和曹操差不多是同時代的人,曹操歸集註解了十三部兵書,特別是孫子兵法,曹操領導的建安文學是中國文學自立的覺醒,奠定了唐宋文學的繁榮。
曹操本人在政治,軍事,文學,書法都取得很高成就,而這些成就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中國再無第二人。
-
6 # 明月輕倚深秋
這個怎麼說呢,算是也不算是吧,
從三國早期來說,曹操並沒有顯露出背叛漢室的野心,只不過三國演義比較出名,看的人多了才認為曹操是腹黑的一個人物。
對於瞭解歷史的人來說,只要是能成為一代帝王的,沒有一個不是腹黑的,畢竟皇帝已經不是他一個人了,是全天人的皇帝,身為一個皇帝要為他治下的百姓負責,已經和個人利益牽扯不到任何東西了。
咱們先說是的一方面,根據三國的地勢以及手下的人才來說,曹操確實無愧是自漢武帝到李世民時期最偉大的人,畢竟在當時的三國格局來說,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將是三國最盛的,以地勢來說,曹操可謂是三面受敵,北方要面對匈奴,南面要面對劉備和孫權,即使是三面受敵的情況下,曹操所率領的魏勢集團都是強硬的,從這方面來說,曹操是500年來最偉大的人。
不是的一方面來說,在當時的政治情況來說,曹操無論是從政治上、軍事上、地勢上、人才上都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可他沒有及時繼位大統,也算是人生的一大敗筆,如果當時曹操自立為帝,好好奉養漢獻帝,使得名正言順,即使是有短暫的內部反抗,我相信當時的曹操也有能力平定。就衝這一點,曹操的手段還是不如漢武帝和李世民。
-
7 # 陰陽變換
從政治角度看漢宣帝劉病已西漢中興,漢光武帝劉秀東漢的締造者,隋文帝楊堅結束南北朝300多年的混亂,隋煬帝楊廣修建大運河,唐高祖李淵唐王朝的開創者。
從軍事角度衛青,霍去病,鄧禹,李靖
從文學角度看(排名不分先後)西漢的司馬遷,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阮籍,謝靈運,陶淵明。
-
8 # 西鐵城7
曹操的功業並不算突出啊,沒有完成統一大業,曹操如果像你說的那麼強,就沒後來的三國啥事了,曹魏也不會僅僅是一個45年的短命王朝,而是大一統的魏朝了
-
9 # 清山峻嶺常青松
曹操堪稱一代梟雄。當時殲滅 袁紹史留千古絕唱,接著剿滅稱霸的袁朮,後來又剿滅其餘殘黨。可是功勞蓋世。當繼稱名天下第一梟雄。
-
10 # 衛友林
曹操在我國曆史的長河中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思想家、曹操有統一中國抱負!再給曹操二十年生命他必成大業!但曹操受儒家思想影響能稱帝沒有稱帝、他兒子曹丕在三雄並存下在曹操去世之後即稱帝、曹操在我國曆史上的所為無論是文字記載還是文化藝術將在我國永遠傳下去⋯
-
11 # 陝西人闖新疆
以前有人這樣說過!最大的原因就是,曹操是幾千年歷史最重要的寒門代表!而且用他的思想執政也是頗有效果。(寒門不是普通老百姓,一般指的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庶族地主,就是長時間家族都沒有人能在朝廷當官,比如曹操家裡之前沒人做官,他的父親曹嵩被過繼給宦官,這樣才有了當官的機會!)
曹操是歷史上最具爭議人物之一。其人性情中人,能文能武,首創軍屯制度,今天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前身。可以說對後世朝代治理邊疆地區提供很好的榜樣模式!
曹操所在的時代,是中國政治形態的劇烈變化時代!從曹操的出身,以及他來自法家的治國思想,都註定他是不可能被後世豪門望族所喜歡,所以,曹操的形象一直被誤解。
在我國從秦漢一統以後,逐漸出現了以儒家思想為工具計程車大夫,透過長期把持思想領域陣地,並且察舉制已經被豪門望族世代掌控,寒門庶族地主要想獲得社會地位,是非常困難!但是,寒門總歸需要機會,這個機會就是從曹操開始給的!到後來有了科舉制,才逐漸解決豪門大族壟斷政治資源的問題。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說過,察舉制到了東漢末年已經名存實亡,“舉孝廉,父別居,舉秀才,不識字”。所以從曹操開始,推行九品中正制。當然,雖然是新瓶裝舊酒,但是畢竟可以入選的人數就增多了,也就是變相增加了寒門人才的選拔機會。在東漢末年就流行一種民間“清議”,許邵就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還有水鏡先生司馬徽,龐德公等都是南方清議代表,他兩公推“鳳雛臥龍,得一可安天下”,其實,龐統就是龐德公的侄子,司馬徽也是荊州集團的公眾人物,諸葛亮和劉表是姻親……
《三國演義》裡也是有一些影子,到處充斥著豪門望族的傲慢,典型代表就是袁術,還有就是對身份的看重已經遠遠超過你的能力,董卓被劉關張從黃巾軍手中救了,一問對方是白身,瞬間連話都不想說了……
曹操在《三國演義》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其實從他在虎牢關前對待劉備和關羽,就能看出他非常喜歡寒門人士,他對袁紹袁術這種豪門貴族是鄙視的,他非常偏愛關羽,張遼,許褚……都是寒門崛起的人才,曹操的謀士除了荀彧出身名門,其餘也大都是寒門……
曹魏政權從一開始就是法家思路,依法治國,而豪門望族卻往往是帝國時代法制的最大阻礙!所以,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主要任務除了開疆擴土,制度上還是在防範宗親和打壓豪門。司馬懿在這三人手中安靜且聽話……
這是一個寒門都喜歡的時代,只要有才能,不論出身,都可以人盡其才!當然曹操也是個敢冒天下大不韙的人,士族代表孔融都敢殺,可見他對豪門貴族的不屑一顧,於是那個時代就出現很多貴族不願意從政。放浪形骸于山林中,如阮籍,嵇康,劉伶……他們熬製丹藥,吃了以後身體發燙,於是都脫光衣服大吼大叫,一個個頭腦不清晰,就出現了玄之又玄的玄學。
然而,司馬家族卻是藉助豪門望族實現篡權奪位,所以,西晉永嘉之亂導致五胡亂華,東晉王與馬共天下,基本都是豪門望族和皇室宗親的搗亂下,最後連苟延殘喘都做不到了。這就是魏晉南北朝的亂局根源,無法合理處理地方和中央,皇權和相權,豪門和寒門的關係,這才導致三百年大亂局的產生,各種政權如走馬燈一樣輪換。
終於在隋文帝楊堅手中實現大一統,最大的原因是他們找到了用三省六部制制衡地方和中央,相權一分為三,皇權更好的制約相權,用科舉制解決豪門和寒門的關係。
雖然三省六部制從制度上解決了豪門望族不再幹涉得了地方政府,也就是說脫胎於儒家文官體系的豪門被抑制了,但是武人又被疏忽了,後來出現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尾大不掉。
後來宋朝經過黃袍加身以史為鑑,又出現重文輕武,導致邊患叢生,明朝天子守國門,用特務制度管理文官武將,搞得官不聊生……最後只有清朝,在制度上可以說所有帝國時代的問題都被解決了:沒有外戚干政,沒有宦官弄權,沒有豪門望族勾結地方對抗中央,沒有地方割據,沒有皇室宗親威脅皇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但是平等自由的民主革命開始了。
偉大人物之所以偉大,應該看其對歷史程序的制度建設,秦始皇之所以千古一帝,沒有他開啟的統一模式,使大一統成為傳統觀念,中國今時可能又是一個歐洲了。因此,從制度創新和影響和決定了歷史走向的角度來看,曹操當之無愧!因為他比更多統一之君王更要重要!
回覆列表
曹操最多算二流人物,或許有可能是三流。一流當屬漢武帝,劉秀,李世民等,二流當屬霍光,劉病已,魏徵,楊堅,劉備等,三流當屬諸葛亮,曹操,袁紹,司馬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