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堯居zr

    太子胤礽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這個太子當的窩囊,每次見到皇上就像老鼠見到貓一樣。這樣的牢騷說多了難免傳到他的父皇康熙帝耳朵裡難免遭到康熙帝的猜忌。

    康熙四十七年在太子胤礽身上終於接二連三的爆發了一系列讓康熙帝不能容忍的事情,最後康熙帝不得不把它廢掉。首先在清理國庫虧空中,太子胤礽就是欠債大戶,由於他的這個不良記錄,把這場清理虧空鬧的烏煙瘴氣,使康熙帝的這次計劃落空。

    清理戶部虧空無功而返以後,緊接著又發生了駭人聽聞的枉法醜聞,刑部官員上下串通,用錢賣命被康熙帝抓了個現行,細查還是太子胤礽牽扯其中,並且是幕後操縱者,還讓八阿哥胤祀抓到了把柄,無奈之下的康熙帝對這起案子只能草草收場。

    按照四阿哥胤禛的幕僚鄔思道的分析,康熙帝已經對太子胤礽失望至極,太子位在風雨飄搖之中。

    身心疲憊的康熙帝實在是累了,糟心事一件接著一件,自大江南發大水賑災籌款,熱河八大山莊太子假調兵符兵變,禁錮大阿哥胤禔,舉薦新太子熱潮等等一系列麻煩讓康熙帝他的這些兒子們個個虎視眈眈的盯著太子位,太子為了弄錢搞的刑部冤案又失德,康熙帝準備好好想一想,休息一下。

    康熙帝準備到江南去,說是南巡體察民情,太子胤礽留守京城監國,我想這也是對太子考驗的最後一次機會,畢竟當了三十幾年的太子,康熙帝不想輕易廢掉。

    康熙帝前腳走出京城,太子胤礽的老毛病又犯了,而且是變本加厲,按照他的心思就是要換一種活法,不想像以前那樣唯唯諾諾,如此:先前支援八阿哥為新太子人選的臣子遭到了太子的打擊報復。

    太子胤礽致國家大事於不顧,特別是他愚蠢的團隊竟然給他出了餿主意,用康熙帝欽辦的要犯劉八女來換取江夏鎮任伯安的百官行述,並且他與任伯安的往來書信被八爺黨用手段寄給了遠在南京的康熙帝。

    康熙帝對於太子胤礽在京城的一舉一動徹底絕望,但是康熙帝不能因為這點事就廢了太子,他要給太子胤礽創造一個被廢的理由。

    太子胤礽這次惹下了滔天大禍,他與江夏鎮任柏安的交易信件落在了康熙帝的手裡,當然,這都是八爺黨的陰謀,指使十四阿哥胤禵乾的,是用八百里加急送到南京康熙帝的行宮,這就給康熙帝再次廢太子製造了機會,這次康熙帝不但要徹底廢掉太子胤礽,還要把他的黨羽一起清除!

    太子胤礽不想謀反,畢竟三十幾年來父子情深,無奈康熙帝的手段已經把太子胤礽逼上了絕路,被廢是一定了,怎麼辦?讓太子胤礽慌不擇路,因為康熙帝把太子胤礽與江夏鎮任伯安又從南京的康熙帝行宮機會到太子手裡,這就明白告訴太子胤礽,你東窗事發了!

    對於康熙帝這種做法,跟隨康熙帝在南京行宮的張廷玉提醒康熙帝:

    這豈不是要逼太子......

    張廷玉的意思很明白,康熙帝這是要逼太子造反了!而康熙帝有一番說辭:

    如果朕再次廢了太子,那麼千秋萬代之後,史書會怎麼評述?張廷玉答:皇上對太子的一片苦心,天下臣民是有目共睹,臣擔心皇上遠離京畿,以防他幹出蠢事!

    張廷玉說的蠢事就已經擔心太子胤礽造反了,可是康熙帝雖然贊成張廷玉想的周全,但是康熙帝想的是大清的江山社稷的將來。

    總結分析:

    太子胤礽面臨這種處境有三條路可以走:

    1,應該馬上向他的父皇康熙帝負荊請罪,承認自己的這種大逆不道的錯誤行為,求得父皇的諒解,即使廢掉太子位置,但是有可能保留爵位及家人的富貴榮華。

    2,馬上切割與他有聯絡的太子黨成員聯絡,向康熙帝主動坦白自己的罪過,請求處分的同時,爭取朝廷重臣的諒解和同情。

    3,最終太子胤礽在他的黨羽鼓動下,做出了愚蠢的舉動,那就是要脅迫康熙帝以令諸侯,逼康熙帝退位。難怪太子胤礽走向了邪路,因為在他身邊的都是一些無腦團隊,太子胤礽的這種做法本身就沒有底氣,信心不足,自己都不得不說:

    我們難道能鬥得過皇上嗎?

    我們從清代歷史中,或者《清史稿》中看到的是,太子胤礽聰明伶俐,並不像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演繹的那樣愚蠢,但是康熙帝要想廢掉自己培養三十幾年的儲君,必定要製造有說服力的理由。

    太子胤礽的最後被廢,主要原因是,胤礽的做法和思維已經不能滿足康熙帝的要求,既然決意廢掉,即使是胤礽有再多的無奈,他能逃脫掉康熙帝的既定方針嗎?

  • 2 # 達摩說

    在《雍正王朝》中,廢太子胤礽是一個充滿悲情色彩的人物。他在出生之時就失去了母親,父親康熙對他寵愛至極,不僅封他為太子,還給他聘請好的老師,並給予他極大的信任。在他成年後,多次讓他監國,並把大量權力交給他,任其發展勢力。

    但胤礽也由此養成了乖張跋扈的性格,他揹著康熙收受賄賂,賣官鬻爵,做出了很多不法勾當,而且培植自己的勢力,形成了樹大根深的太子黨。太子黨的官員把持著不少關鍵部門,逐漸威脅康熙的權力。

    終於,在刑部驚天大案被揭開後,康熙對胤礽的信任也逐漸消耗殆盡,但直到胤禵偽造太子手諭製造太子造反的假象之前,康熙雖然疏遠了胤礽,但仍然沒有下定決心廢掉胤礽。

    不過,在熱河期間,胤禵偽造太子手諭,調動軍隊包圍了康熙的行宮。康熙聽聞,立即停用太子的一切印信,廢掉了胤礽的太子之位。接著就發生了胤禩結黨奪嫡之事,康熙無奈,又恢復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但此時康熙對胤礽已經失望,只是為了打擊胤禩,以及保護真正的繼承人胤禛。

    可是,復位後的胤礽不僅毫無悔改之心,而且還更加跋扈了。趁康熙南巡之際,他竟然私下聯絡任伯安,後者願意拿出他在吏部供職多年記錄的三百官員的黑賬,也就是《百官行述》,但他希望胤礽能想辦法將當時正被關押在刑部的任季安和劉八女放出來。

    胤礽非常願意得到《百官行述》,因為他希望藉著這本黑賬,成為威逼利誘這三百個官員的利器,讓他們為自己所用。

    但是,《百官行述》最後卻被四阿哥胤禛提前得到,然後被付之一炬,而胤礽與任伯安的來往信件又被胤禵得到,胤禵將其寄給了仍在南巡途中的康熙。

    康熙雖然明白這是胤禩、胤禵等人在玩弄陰謀,企圖搞掉胤礽,自己便有機會取而代之了,但是到這時候,康熙也確實對胤礽徹底失望了。所以,他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將這封信原封不動再寄回給胤礽。

    張廷玉當時在場,連忙否認道:“這就是在逼太子做傻事啊。”

    沒錯,康熙此舉其實就是找個藉口徹底廢掉胤礽的太子之位。對於這一點,胤礽在接到信後也十分清楚。就算他不造反,而是親自去找康熙請罪,康熙也會廢掉他,只不過是能獲得一個稍微體面的待遇而已。既然無論如何都是被廢,那還不如鋌而走險,儘管他也知道,自己根本鬥不過康熙。

    而且,胤礽現在不是一個人,他的背後是經營了三十多年的太子黨。一旦胤礽倒臺,這些官員面對的將是自身政治生命的終結。所以,太子黨也不支援胤礽直接束手就擒,於是以託合齊、耿索圖等人為代表,太子黨勸說胤礽放手一搏,胤礽最終決定起兵謀反。

    所以說,胤礽從一個少年太子,走到最後的二度被廢,謀反被擒,只能說他在康熙眼裡不再是一個合格的儲君,被廢是必然的。而對於胤礽而言,謀反肯定不是蓄意而為,而是形勢所趨,被逼無奈,不得不反。

  • 3 # 秋媚讀史

    太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無數皇子皇孫為之折腰。因為坐上這個位置,就是以後的法定繼承人。即便當不了太子,也要向其靠攏,只為日後飛黃騰達。

    但是,太子之位也並非常人所能坐,坐在這個位置,就等於把自己放在火上烤。一來,覬覦這個位置的人太多了,大家都想取而代之,各種明槍暗箭會朝著太子。對手也會拿著“顯微鏡”觀察太子,任何瑕疵都會被無限放大。一旦太子失德或無法服眾,就會成為眾矢之的。二來,太子如果表現得過於優秀,老皇帝就會疑神疑鬼,說不定會走馬換將;如果表現得過於窩囊,老皇帝就會看不上,擔心非人君之選,大臣也會看不上。因此,要做一位合格的太子,就要特別注重火候與分寸。

    《雍正王朝》中,胤礽是一位不合格的太子,他借了不該借的錢,偷了不該偷的人,最後被廢純屬咎由自取。後來,胤礽被康熙復立,但他不僅沒有改過自新,反而愈演愈烈,竟然想玩一出“玄武門之變”。他的這出“兵變戲”,究竟是順勢而為還是被迫無奈呢?

    七分是迫於無奈,害怕再次被廢

    康熙復立胤礽,本就是緩兵之計,只是為了把他當做擋箭牌,以保護真正的繼位人。然而,胤礽同學不爭氣,既不能上體聖心,也不能下順民意。他一復位,就給了眾人一個下馬威,幾乎得罪所有人,徹底將自己變成孤家寡人。

    正路走不通,胤礽就想著走歪路,在下面人的慫恿下,他打起了《百官行述》的主意,企圖透過別人的“小辮子”,牢牢控制百官。這個想法雖好,可下面的人執行力不行,硬生生將事情給辦砸了。更要命的是,胤礽寫給任伯安的信,被胤禛拿到。這胤禛真不是什麼好鳥,他藉助老八的手,將那封信轉發給康熙。康熙拿到信,一看就明白是怎麼回事,這可是鐵證如山,於是,他又將信傳送給胤礽。

    胤礽拿到信,瞬間就懵逼了,知道自己會再次被廢。古往今來,廢太子的下場,往往都不好。胤礽一旦再次被廢,將會永世不得翻身。

    兔子被逼急了,也是會咬人的。胤礽知道自己的下場,束手就擒是被廢,舉兵造反也是被廢,反正結果都是一樣,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起而行之。萬一成功了,就是另外一番景色。

    捉急的不僅僅是胤礽,還有他下面的一幫小兄弟。太子再怎麼說,也是康熙的親兒子,即便被廢了,最多也就是關小黑屋。但託合齊、耿索圖等人就不同了,他們是胤礽的黨羽,會被直接清理,甚至人頭落地,因此,他們比胤礽更急,也更迫切地鋌而走險。只要兵變成功,他們不僅沒事,反而可以更上一層樓。所以,這幫馬仔,知道胤礽即將被廢后,一個勁地攛掇胤礽造反。

    此外,以胤礽為首的團隊,也確實有一定的實力,客觀上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首先,太子只要沒有明確被廢,就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就可以行使監國的權力;其次,他的幾位小兄弟,都在關鍵崗位任職,提出的方案也有一定的可行性。

    胤礽面對康熙的威脅和下面人的慫恿,也就只能走上不歸路,即便這條路只有理論上成功的可能。

    三分主動而為之

    當太子的目的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可以成為帝王,說的不好聽點,就是心裡盼望老皇帝早日歸西。胤礽當了幾十年的太子,既要被兄弟們擠兌,也要被康熙打壓,心裡的憋屈只有自己才能體會,說盼望康熙萬歲,那純粹就是自欺欺人的幾句客套話而已。“天下豈有四十年太子乎?”才是胤礽內心的真實想法。

    胤礽要當皇帝,指望康熙主動交出權利是不可能的,留在他面前的只有一個選擇,透過非常手段,將康熙奉為太上皇,然後搶走康熙的權力。可惜,姜畢竟是老的辣,胤礽機關算盡,還是被康熙輕鬆化解。

    秋媚說:胤礽沒有李世民的命,就別學李世民“兵諫”,何況康熙也不是李淵。太子之位雖可爽一時,但能不能爽到底,還看自己有沒有那個能耐。

  • 4 # 風雪夢不逝

    九子奪嫡,康熙晚年的朝堂,暗流湧動,兇險非常。胤礽雖為太子,但其身不正,外加各種勢力的輪番傾軋,胤礽沒能守住太子之位,這實屬正常。皇家本無親情,此時的胤礽,狗急跳牆,他選擇了最為激烈的反抗方式,兵變奪位。但他終究才疏學淺,父皇康熙早就對他有所防範,胤礽沒能成功,這當然是被逼無奈呀。這種“逼迫”,一是來自胤礽的兄弟,二則是父皇康熙所帶來的壓力。

    一廢太子後,胤礽依然我行我素。為何?因為胤礽從此有了心結。所謂一次不忠,百次不用。有了“前科”的胤礽心中怎能平靜。康熙也一樣,一位滿身缺點的太子,真的要讓他繼承大統嗎?康熙在猶豫,胤礽揹負著壓力在苦苦支撐。

    康熙南巡,胤礽想釋放自己,他連帽子都不願好好整理。胤礽太喜歡自由了。可他沒想到,就在父皇康熙離京之時,急風驟起。百官行述事件暴發,八爺和四爺意欲徹底扳倒胤礽,他們將胤礽寫給任伯安的信,傳到了康熙手中。胤礽知道大勢已去,他只能最後一搏。

    他想控制京郊兵權,沒想到康熙早就派十四阿哥接管了軍隊。他想控制九門,隆科多早就得到了康熙諭旨。沒有兵權,胤礽雖然受命監國,但也無能為力。他只能黯然接受父皇的懲罰。可以說,在老練的康熙面前,胤礽顯得太過稚嫩了。

    二廢太子已成定局,胤礽的被逼無奈和鋌而走險,也讓他徹底失去了繼承大統的資格。樹欲靜而風不止,其實,就算胤礽不爭,他也難得安寧。因為這權利,實在太過誘人了。胤礽才智不足,又不尋正道,這是他的咎由自取,而是各方勢力傾軋的結果。如果沒人逼迫,他是不會狗急跳牆的,畢竟他已經是太子了,合法的接班人。不到萬不得已,誰會出此昏招,弒父奪位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能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