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川亂彈13418732
-
2 # 4584763054890
古人說:養兒防老,可如今養兒不一定防老,多養一個孩,多一份精力多掏一份錢,有點養不起,乾脆不養,留著錢養自己,你說對嗎?
-
3 # 天龍147651802
關鍵是現在的人懶了,上班也好,幹別的也好,回到家出了手機,什麼也不想幹不想動。這就是要看到美國為什麼移民了。中國以後也這樣。現在看到外國的方方面面,以中國人也一樣。現實的社會沒有人了。
-
4 # 劍客272079791
過去70年代,一人工作養3-4個孩子,月工資是70多元,現在月工資7000元,一個人工作只能養活一個孩子,敢生嗎?
-
5 # 愛國者0O7
社會的進步,文化的普及,就是國家全拿錢負責二胎十八歲前的費用,還是不願要二胎,勞不起這神,都在追求自身的生活質量。
-
6 # 夏天愛分享
因為現在社會孩子唸書需要的費用太大,義務教育沒有感到義務的好處,反而費用越收越多,要一個孩子算一下得多少錢,沒有錢沒有能力怎麼養活一個孩子,現在哪裡不需要錢,這就是不願意要孩子的一點意見。
-
7 # 滾落的山石
父母養孩子是犧牲!是貢獻!是奉獻!孩子養父母是索取!是埋怨!是抱怨!所以最好不要養孩子!倆個人孤獨終老挺好!
-
8 # 城府56450895
本人70後(79),生老二前去醫院檢查時小護士們旁邊低聲交流:要老二的都是些70、80後,像咱們90後讓生都不想生孩子……。
現在老二已一歲半了,活沷健康,讓人喜愛,可每想當想起護士們的話,讓人感到現實太多的無耐
-
9 # 勤勞狼狼
還是人們對現在生活壓力大,個人生活水平也高,特別是獨生子女,每個孩子結婚都要一座房子,如果父母沒有全款買下就得揹負貸款,別說孝敬父母,就連自己,要過體面好的生活要還貸款,所以壓力不小的。另外當前養孩子不能與過去比,從有了孩子,就開始各種消費,而且當前其他消費不見提升,但是,孕婦,孩子從出現到大學畢業,都在高消費。有些人看的清楚了,所以不想再付出了,就空巢存著錢養老吧,也是一種生活選擇吧。
-
10 # 小柒和六六
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社會觀念轉變。從傳統的多子多福觀念轉變為獨生子女狀態,再到現在部分青年男女的無孩婚姻、不婚主義。古代社會公共衛生、公共教育設施嚴重缺失,再加上經濟、戰爭、物資等因素, 使得人口存活率低下,文化和道德的誘導,從而形成了中國人傳統的多子多福觀念。而自新中國成立後,社會長期穩定,文化教育、公共衛生設施日益強大,經濟、文化、物資日益豐富,人口基數逐步增大,便出現了貫徹近30餘年的獨生子女政策,正是該政策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很多家庭、特別是城市家庭把獨生子女預設為當前的生育狀態。近年隨著網際網路全球化進一步深入,先進經濟形式、豐富文化理念等全方位的輸入,把國外的“丁克”族婚姻形式植入一部分青年女性心理,再加上部分媒體對明星、名人“丁克”婚姻形式的一些報道,引導了部分青年男女對於無孩婚姻的嚮往,甚至產生不婚主義。
二、勞動形式的轉變。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的進步,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到自動化產業鏈的逐步轉變。古代社會是農耕時代,並且還是以人力、畜力為主的農耕文化,以男性為主體,而現代工業文明進步,使得農耕僅需要研製出先進的機器便可以解決,那麼社會對於人口的要求便降低了,女性參與社會職位的逐漸增多多,並且越來越多女性處於職場的重要崗位,現在的快節奏生活和強大的工作壓力,使得部分女性把精力投入職場中去,放棄或者錯過了生育的機會。
三、經濟投入轉變。古代的經濟投入主要體現在食、衣、住、行,而現代農業進步,解決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問題。而勞動形式的轉變,使得現代社會需要高精尖人才。那麼養孩子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早教班、興趣班、“學區房”等等,一路到大學畢業,這是一個巨大的費用,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更好的陪伴、教育孩子、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也不斷的削弱人們要孩子的意願。
四、家庭觀念改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以及養兒防老等傳統觀念逐漸削弱。社會基本保障、養老保險以及商業保險時代的來臨,使得新時代男女沒有太過擔心養老問題,陳舊觀念並且沒有植入他們的骨子裡,他們更加註重家庭生活質量,更加註重自身生活質量,不會那麼早考慮甚至不考慮要小孩。而作為懷孕、生子、哺育的主要參與者,女性的態度最為重要。身邊很多母親竭盡全力想要做個好母親,但現實生活中卻遭遇到許多不如意和阻力:保姆不給力、婆媳關係緊張、老公的不理解和不支援,工作的不順心等等。再加上當前社會對於全職媽媽的缺乏認知、女性保障不完善,以及日益增加的出軌率,動搖了女性的生育決心。
五、人的本性所致。人性本懶惰,每個人都不喜歡麻煩,不願意勞累,何況生養娃這樣勞心、勞力等事情呢。所以家庭條件好的,不生孩子並不會讓他們生活現狀窘迫,也不用擔心生活及生存問題,何必在能好好享受的年華,給予自己新增諸多麻煩呢。現代輔助生育技術的進步,可以讓他們儲存自身的良好基因,留待自己想帶娃而又不能生育的時候,到那時的膝下承歡比現在的麻煩事情要好很多吧。
-
11 # 許逸升
現在年輕人不要孩子是貪圖享樂的表現,因為有了孩子自然而然不能像沒有孩子一樣了。首先是對孩子的責任。培養孩子是需要時間的。而且雯付出巨大的經濟支出。相對來說玩的時間少多了。現在的工作壓力大,精神空虛,都想結婚後倆人多玩玩。而且無憂無慮。所以現在年輕是現實主義者。什麼傳宗接代,都置於腦後。這是一個很危險的思想。我們的祖國需求人去保護,更要有人去建設。加強對年輕人的人生觀教育勢在必行。
-
12 # 指向幸福1717
工作壓力大,經濟壓力大,養育壓力大,上學就業壓力大,結婚買房壓力大,幫帶孫輩壓力大。況且,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祖輩寵愛,懂感恩少,覺得大人付出理所當然的多。父母付出多回報少,如不考慮傳宗接代,不要孩子的越來越多也在情理之中。
-
13 # 天行者
我先說下我遇見的情況,我認識的人中(平時能說上話的,不認識但是聽說不懷孕的更多)現在至少有10+不能生小孩或者中間有過有過卻胎心音莫名中斷還在努力生娃中的,這個真的很可怕,就覺得本來很簡單的事情,如今搞物件難,怎麼生孩子也成了難題。
我想給大家科普個事情,有關共濟會的,他們的目標就是讓全世界的人口下降到5億以內,戰爭可以,毒品可以,傳染病可以……另外大概就是降低出生率了,我奉勸一些中產階級的小資們,生活水平高了,吃的東西我們很注意,但是用的東西你們真的注意到了麼?舉個例子,我有一天聽我們上課的老師說,我們家只用高*潔……我嚇得一哆嗦。你確定你會放心你用的生化用品里加的配方都是安全的?某潔聯合某華的東西,是不是很多人經常用,我想那些懷不上孩子的人一定更有發言權,想想自己用過的生活品吧,也許會有貓膩。
我承認我是陰謀論者,如果你還沒懷孕,還沒結婚,為了自己和未來,儘量多用國產品牌吧。有小孩的可以任性去用各種品牌。
就像我曾經跟我朋友說的,那些年大陸人在臺灣的事故率遠遠高於其他地方,大機率的地方不要去……
回覆列表
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由其是農民,一個孩子的花費有時都緊長張,要是在生一個孩子,就更加負擔不起,比如年輕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賣車賣房,車貸,房貸,家庭花費,孩子的撫養費,一年下來存不了幾個前,所以他們也就不想再生第二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