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維新理說

    其實,除了這些人群,其他還有許多行業的人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壓力風險。比如公務員、教師、醫生、銀行職員、貨車駕駛員、軍人、演藝界藝人、節目主持人等等。

    這和當前的職業競爭以及快節奏有很大的關係,同時,也和個人的心理素質、意志品質、脾氣性格、成長經歷等具有密切的關係。

    有的人能夠承受巨大的生活壓力,但有的人總是怨天尤人、牢騷滿腹,甚至還經常憤憤不平。

    如果這種情況不能改善,持續下去就會出現情緒低落,直至抑鬱。

    最好的方法是堅決改正和杜絕與別人比較的思想觀念,要持有樂觀的心態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樹立自立自強的信念,在實踐中磨鍊自己的意志品質,要有不服輸不氣餒的人格,還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和態度。

    這是克服情緒低落的一副良方。希望各行各業都要關注心理準備,避免被不良情緒所控制。

    最後說一句:人要做情緒的主人,不能做情緒的奴隸!

  • 2 # 我說精神

    相信你是前幾天看到了衛健委的相關報道——9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釋出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在指導方案中也是明確了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群和高壓職業為抑鬱症防治四類重點人群,而接下來的實際工作,也會針對這四類人群,去佈置抑鬱症的高危人群篩查,防治工作,比如增加青少年抑鬱症相關知識科普,增加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狀態篩查,增加孕產婦心理健康狀態定期檢查,以及對高壓職業人群的抑鬱症自評量表篩查等等。

    抑鬱症患者的福音

    我們都知道,抑鬱症是給人類造成巨大負擔的世界第二大疾病,而且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我國抑鬱症患者也在逐漸增加。而另外一邊,我們的社會存在很多關於抑鬱症的偏見,甚至這些偏見導致了我國抑鬱症患者不敢正視自己的疾病,不敢到醫院看病,出現了明顯的病恥感。

    這次衛健委的工作方案也著重提到了通告抑鬱症相關知識的普及,去改變整個社會對抑鬱症的偏見,改變我國抑鬱症患者不敢讓別人知道患病,不敢到醫院就醫和治療的現狀。

    我國抑鬱症患者的患病率在3.6%,保守估計有幾千萬抑鬱症患者,而這其中接受系統治療的人數不足20%。這次衛健委的抑鬱症防治方案中也提到了方案的目標,在現有基礎上提高抑鬱症患者治療率50%。改變人們的認知絕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所以我們要做的還很多。不過立足四大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抑鬱症篩查,相信整個社會也會逐漸改變對抑鬱症的偏見。

    像我一樣的精神科醫生,很多都早搞醫學科普,為的就是讓整個社會了解精神疾病的真相,瞭解抑鬱症的真相,但我們這樣的醫生真的太少太少,對於整個社會群體來說,真實九牛一毛,蚍蜉撼樹。這次國家層面出手,相信抑鬱症患者一定會因此受益,相信抑鬱症患者的“病恥感”一定會逐漸被我們消除掉。而更多的人瞭解抑鬱症,更多的患者在發病早期就被發現和診斷出來,更多的人更早的時間就可以開展系統治療,一定有更多的人達到徹底治癒的程度,永遠擺脫抑鬱症。這不就是抑鬱症患者最大的福音嗎?

    作為一名從業人員,我深深瞭解衛健委這一指導方案有多麼深遠的意義。圍繞抑鬱症的預防和治療,將會有更多的人受益。我彷彿能夠看到,更多的抑鬱症患者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真正輕鬆的去生活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剖腹產到底是上午好還是下午好?時間選錯會對寶寶產生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