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薄霧漫地
-
2 # 青春不會離去
聽真話還是假話。我就是說不是真話吧,觀音菩薩不是親口說的,外面的書都不是是假的,不是都是人編的。你不是不要看。
-
3 # 歷史車輪就是過山車
佛法可分為空宗和相宗,《金剛經》《壇經》《心經》屬於空宗,《地藏經》《阿彌陀經》及《藥師經》屬於相宗,空不易色(相),色(相)不易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色不二,或者說殊途同歸,一體二相。
-
4 # 夢境漫遊
有感冒了 就給感冒藥 有腰疼了就給腰疼藥 有心臟病了給心臟藥 身體治療如此 心理治療亦如此 所以無量法門也就是無量藥方
-
5 # 四海浪子游龍劍
地藏經和阿彌陀經是入門教材,講給初入佛門的弟子,金剛經和心經是講給菩薩的,是中學課程,楞嚴經是講給羅漢的,根基不同!講的內容也不同。
-
6 # 聽咯回家了
只是為了方便說法,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講佛法的內涵。
法無高低,眾生平等。是讀佛經,修佛法的基本態度。是為破除愚痴,建立智慧的第一步。
關於內容的不同,也只是修行的出發點不同。或者說是緣源不同。惠能大師聽別人讀《金剛經》,而結緣修行;弘一大師因喪母,而出家。皆是因緣際會。
前三本修心,後兩部修行。
-
7 # 不出門的家巧
需要先說明的是《六祖壇經》是惠能法師總結自己的學佛體會,並不是佛經。
《金剛經》出自佛說的《大般若經》中的第五百七十七卷。《心經》是觀音菩薩總結《大般若經》的精要之說。
我覺得兩部經可謂相輔相成:
《心經》闡述的是大乘佛法的核心綱要
《金剛經》則是修行大乘的方法精要
一個理論一個實修,是佛法的精髓所在。如果看過重要的幾部佛經後,你會發現到處都是這兩部經的影子。不誇張的說,可謂是不厭其煩的重複重複再重複。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為眾生介紹供養地藏菩薩之功德,並託付其能在佛涅槃後繼續利益後世末法眾生之說。
《阿彌陀經》沒有閱讀過,大概也是稱讚其功德,並願眾生往生極樂淨土之說。
-
8 # 無慧
這些經都是人寫的,人沒有名字就代表所有人。佛講過法沒有,著書立作沒有,沒有唄,叫不立文字。
佛用心說的叫心外無法。
佛成了佛,乘法船上了佊岸,把舟扔了,不覺得很多人不管上不上岸都揹著船過河嗎?
讀佛經能不能成佛,不知道,沒有看到幾個!身披袈裟只能稱為僧人。
反正我不是佛,也成不了佛,即使說自己可以是菩薩,騙鬼去吧!因為人貴有自知之明,幾斤八兩自己知道。昨天有篇文章說一個90歲的老院士拒絕要700萬獎金,要說是有點菩薩境界我信。要說鍾院士和袁隆平教授是菩薩,我信。
南懷瑾大師講人做不好,不要輕易學佛,否則成魔。
電視劇的佛陀說:不管你讀了多少典籍或記住了多少內容,那不構成你生命的核心,因為它是沒有發生的事。相信自己,向自己皈依,點亮自己的心燈吧!
電影:東成西就中段王爺的父親一直教導段王爺要悟道成仙,可是面對美女的誘惑,毅然離道,“這好的美女,不要有病啊!”難怪段王爺搖頭嘆氣修行之難。自古至今,情關、欲關難過,幾乎就沒有幾個人,說多少有點多了,聖賢才寥寥無幾,2500年才出現了一位戰勝情慾的佛陀,天道生生不息,人有七情六慾故有芸芸眾生。能做到少思寡慾就已經超凡脫俗了。
真正的出家僧真是如佛所說:大勇士方可做到。我們平常人很難做到大善大惡,儘量別做惡人就行了,合理就好啊!
-
9 # 神編劇
人有諸般際遇,故達覺者亦有萬千法門!
所以總有一款合適你!呵呵!
修佛前先要自省,充分的瞭解認識自己!
有些人需要嚴於律己,謹遵戒律,有些人需要學習諸多經典求的妙法!有些人需禪定多思多悟!有些人需持密宗執著求頓悟,有些人需苦中求明覺!更有如六祖慧能天賦異稟啟蒙即達!
-
10 # 濤0聲0依0舊
佛之言教,不出權實,為實施權,開權顯實。都是根據眾生的不同根機,方便而說種種法門。我們學什麼經,受什麼法,也都有莫大的因緣在其中。不可執事撥理,亦不可執理撥事。我個人愛讀《金剛經》、《六祖壇經》。
-
11 # jabx我是北方那片雪
佛門修行分有八萬四千法門,並不是說非得說這麼多法門而是說眾生根性不一樣,也就是說個人接受理解能力不一樣,這樣就不能用一個方法教學,這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的由來。《金剛經》《心經》《六祖壇經》都是講空性的,境界很高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地藏經》講的是地藏菩薩的事蹟,講菩薩是怎樣圓滿做到孝親尊師的,這也是學佛人和佛菩薩們的大根大本,一個人學佛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孝親尊師,這都做不到也與佛無緣了。《佛說阿彌陀經》是淨土宗最重要的經典,講的是阿彌陀佛的世界有多美好,勸我們求生淨土。大家知道佛經很多的,所講的內容也不一樣,但是總的宗旨不變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戒定慧。
其實並不是所有佛經都適合所有人看的,因為佛講經時場景不一樣,教化的物件不一樣,因此我建議大家看經時得仔細挑選適合自己根性的,這樣更能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看的書。
-
12 # 騏說
佛教跟其他宗教一樣,修行的層次和派別也很多,我這裡淺嘗輒止的解釋一下。
佛教修行的三個層次:聲聞乘、小乘、大乘。聲聞乘:佛教的基礎理念是“眾生皆苦”,所以“厭世”,雖然眾生皆苦,但是眾生又無法從苦難中解脫,要六道輪迴,但是這種“厭世”的想法並不是每個人都認同的,有些人認同輪迴,同時他認為生命挺好,對於這樣的人佛陀就引領他們修行聲聞乘,教這些人行善持戒,然後在輪迴中獲得更美好生命形式,比如:生在極樂世界。《阿彌陀經》講的就是如何在來生降生極樂世界的修行法門。《地藏經》也是聲聞乘的修行法門。
小乘:也叫緣覺乘。相對於聲聞乘而言,這些人認同“眾生皆苦”,而且也“厭世”,升起了“出離心”,追求涅槃。但是這些人只想自己去涅槃,並不關心其他眾生的疾苦。這些人追求的是“獨覺”或“緣覺”,修行的就是小乘佛教。
大乘:也叫菩薩乘,這些人認同“眾生皆苦”、追求“涅槃”,但是他們並不是僅僅追求自己的涅槃寂靜,而是要發願“普度眾生”,升起了“菩提心”,這就是大乘佛法,《金剛經》、《心經》就是大乘佛法的修行法門。
佛教在中國有禪宗和淨土宗之分淨土宗:是對於印度佛教教義較為本源的傳承,他們認為修行佛道的過程是“漸悟”,必須經生年累世的修行才有可能修得正果,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淨土宗和禪宗分開之前,佛教在中國並不被廣大民眾所認同,佛法的流佈也很有限。
禪宗:開創與六祖禪師慧能,是中國式佛教的主流派系,禪宗與淨土宗最大的不同就是“認為眾生是可以頓悟的”,典型的話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樣就給眾生開啟了懺悔之門,一直是個壞蛋沒有關係,只要某一天心中善念一動,就有可能大徹大悟,修得正果。《六祖壇經》就是這一派系的修行法門。
不管什麼流派,也不管什麼修行層次,佛陀說了:“一切法,皆是佛法。”佛陀還說了:“所謂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一切法都是有為法,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因作如是觀”。 -
13 # 飛飛貓說話
好比一個學院,設立了很多專業,用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1.《地藏經》《阿彌陀佛經》是淨土專業學生的教科書。
2.《金剛經》《心經》《六祖壇經》是禪宗專業學生的教科書。
-
14 # 紫竹觀音369
佛根據聽眾的根性不同,對機說出種種不同的法。佛當年講法並沒有立任何文字。後期的佛經是佛弟子為了方便後人學佛而集結、整理的。佛經分為經、律、論三藏。
《六祖壇經》不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典,而是中國禪宗六祖大師慧能開悟後所說。
《阿彌陀經》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佛祖無問自說的一部經典。一般的佛經,都是佛祖回答弟子發問的問題而形成的經典,《阿彌陀經》中沒有弟子的發問,佛祖見眾生的機緣成熟,直接向在會的1255出家弟子和無量諸天大眾介紹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盛況,並勸導眾生深信、發願、唸佛求生極樂。成為了淨土宗的經典之一。漢傳佛教各大道場的晚課,都念這部經。
雖然佛經的內容不同,但都是佛為了令眾生破迷開悟,獲得無上智慧而說的。就像醫生給不同種的病人開出不同種對治藥方一樣。怎麼會相同呢?
回覆列表
上述經典的不同之處,在於深淺或者了義程度的不同,是接引不同階段、不同根機的眾生的。經典雖有不同,但最終的目的卻完全一致,都是令眾生離苦得樂,出輪迴、得自在。總之,在佛法正知正見的攝持下,一切真經正論,無不是通向永恆光明解脫大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