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信實43
-
2 # 樊虛
人皆有惻隱之心。此話可能絕對了,說多數人有善心大概沒錯。慈善志願者的惻隱之心比一般人強烈,標誌就是惻隱情懷亮出來付諸行動,非是嘴炮嘎嚓的聖母婊聖父鴨。
志願行為有本心驅動也有跟風隨動,心源者是性本善的代表,跟風者見賢思齊亦可嘉,皆高出常人。雖說行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但是總有意想到和意想不到的利益,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是榮譽和物利,看不見覺得出的好處是道德勝利感,收穫“送人玫瑰,手留餘香”;這是行善者應有的權益,即使沽名釣譽,只要付出時間精力或真金白銀,就不必求全責備。當然職業慈善除外,如紅色橫平豎直會。
善行天然盤踞道德制高點,大體令人景仰。有的志願者急欲表現,有時多此一舉。早些年某地傳出鄉村學生缺《新華字典》,有民間慈善人捐款送書並號召社會共襄善舉;一本字典廿五文,這年頭什麼家庭出不起一包煙錢?不願出罷了!那些家長不把子女的學業當回事,外人太監急做甚?救急不救窮、救病不救懶,慈善人越俎代庖啦,揪著家長掏腰包才是正經。
字典故事應了一個說法:不要隨便干預他人的生活。這說法的依據是慈善悖論,慈善越多、慈善物件也越多。奇怪吧,不奇怪,人分三六九等,社會需要有人墊底,無論怎麼折騰,天數地數人數如此;若墊底有額外好處,則更多人樂意加入,例如有的縣份爭戴貧困帽,有些人挖空心思齧低保。
扶弱濟困又不能不做,於官家是治國責任也是政治姿態。一些國民志願參與其中,於個人是一種自發的或觸發的道德訴求。
-
3 # 青雪綠雲
志願者的心態我覺得從本心和內心的靈性驅動去做。如“志願”二”字,有心支撐,士者從原心出發,本意善良,去做正能量的事情,激發自己的愉悅和內心的感動幸福。
至於志願者有人做宣傳甚至擴大宣傳,會引起別人反感,但是對於發起志願活動和參加者都是抱著某種激發自己的熱情和興奮點去做的,至於說做法或某種環節自己不認同。但是總的我認為志願者的心態和初心品質都是好的,向上和向善的。
回覆列表
現代人三標準:
1.具有科學素養。
2.具有公益情懷。
3.具有敬畏法律的商業精神。
【認真做事。清白做人。】
“要知道做事,好的標準是什麼?一定不是,“你怎麼說,我照做的【照葫蘆畫瓢!切記!切記!】要有“蠶食桑,吐而絲;蜜蜂食花粉,釀而蜜的意識智慧。要有把好事做好的,耐心與標準意識”。
一份責任,一份踏實。
【要有別人當你是“壞人”,是對自己的一種羞辱,這樣的嚴己律己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