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5
回覆列表
  • 1 # 邢臺大管家

    諸葛亮進行了五次北伐,次數已經不少了,都不成功,對方已經有所防範了,就算他不死,也越來越老了。

    他不是神,不是萬能的,一次空城計可以成功,兩次可以成功,三次那?四次那?

    諸葛亮北伐難以成功的原因還是巨大的實力差距,這個諸葛亮幾次北伐,或者早兩年死,晚兩年死意義是不大的。

  • 2 # 風雲雷火電

    在《後出師表》中已經說清楚了,“不進攻也是死,進攻也是死,那還不如以攻代守,試試運氣。”所以說除了第一次外其他的是不可能成功的。

    如果諸葛亮沒死,出師北伐會勝利嗎?

    絕對不可能 第一 蜀國的國力不及魏與 吳。 第二 諸葛亮做事謹慎不可能聽魏延的 出奇制勝子午谷 ,進攻長安一下把西涼長安全部打下(不要迷信諸葛亮認為不可行,後魏功蜀鄧艾的奇襲成都感覺和兵出子午谷沒多大區別)。 第三蜀國已經沒有了當年能征善戰的關羽 、張飛 、馬超、 黃忠等能將。 第四蜀國內部三大集團不合很難齊心。 如果諸葛亮不死保住蜀國應該不是問題,就等諸葛亮說的天下有變的時候或許能統一天下 。三國從關羽失去荊州的那一刻開始,蜀國離統一天下的路太遙遠了,蜀國還不及吳, 怎麼與魏爭鋒?

    諸葛亮有沒有北伐成功的可能?

    當時,伐吳慘敗,關張已亡,還損失了整整一代後備將領。蜀漢掌權者從諸葛到姜維,只能選擇飲鳩止渴的辦法。

    北伐,越伐越死;不伐,早晚要死。

    如果馬超不死,諸葛亮北伐能成功嗎?

    不能,因為馬超只是個武將,而北伐之事需要頭腦和戰略,所以有沒有馬超結果都一樣。

    不能,因為就算馬超不死諸葛亮也不會啟用他的,而且多他一個人對整個局勢也不會有什麼改變。

    不能,就算是馬超仍然在,也不可能憑藉他的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當時的蜀國和魏國軍事實力相差很大了

  • 3 # 長頁論史

    長頁認為即使諸葛亮不死北伐也不會成功,真實的諸葛亮根本沒那個水平,是《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吹大了。三國的影響實在太大,把諸葛亮吹成神一樣的人物,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小聰明很多,大智慧欠缺,無法與歷史上的陳平,劉伯溫相比。只能說他也是一個牛逼人物而已。

    很簡單的事實,蜀國本來人口遠少於魏國,也只是吳國的一半而已,拿什麼與龐大的魏國相比。人才也跟不上,張飛,關羽凋零之後更是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但這時候諸葛亮不積極發展人口,儲備戰略物資,反而六出祁山,耗費蜀國戰力,可見諸葛亮實在缺乏戰略眼光。即使吳越爭霸失敗後的,越王勾踐,范蠡給的建議也是積極發展人口,臥薪嚐膽。可是,諸葛亮這麼搞,不知道他是自視甚高,還是看不起其他的人才,就這麼冒失出擊。那不是以卵擊石嗎?

    另一個諸葛亮最差的地方就是事必親躬,這個,說的好聽點是自視甚高,不相信別人的才能,說的難聽點是權利慾很強,眼中容不得別人。其實,地球離開誰都會轉,你越不相信別人,不放權,人才就越上不來,所以,蜀國後期人才凋零,才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假如,諸葛亮真的放權,大力發展人才可能局面不那麼難堪。

    另一方面他的工作平臺起點不給力也是一個因素,蜀國地方狹小,限制了他的發展。不過長頁覺得那也是他的能力不夠。想想毛澤東帶領共產黨革命的時候,才多少人口和兵力,蔣介石又是多少兵力,但是,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打土豪分田地的主張極大的激發了群眾的熱情,於是,全國大部分農民成了支持者。最偉大人物就是這樣,能夠尋求突破,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假如,諸葛亮真是有吹的那個水平,把劉皇叔的身份拉出來,開動宣傳武器像,讓天下百姓歸心,那局面肯定不一樣,但諸葛亮沒那麼水平和眼界。劉皇叔也沒有,所以,劉備成不了劉邦,也成不了劉秀,諸葛亮也比不上陳平。

    所以,長頁也認為,哪怕再給諸葛亮50年,他的北伐也不會成功。他的對手也不容許他成功。

  • 4 # 無劍的劍客

    如果諸葛亮不死的話,其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是會有的。

    在三國時期,能夠作為諸葛亮對手的,基本上就只剩下司馬懿了。而司馬氏之所以能夠取代曹魏,並且最後統一中原,所靠的一個最大因素就是司馬懿太能活了。司馬懿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祖孫三代,熬死了最大的對頭諸葛亮,熬死了大將軍曹真等一大批曹魏舊臣,基本上給他孫子司馬炎篡魏,鋪平了所有道路。如果反過來,若是諸葛亮能夠熬死司馬懿,在曹魏方面還真就再難以找到能與諸葛亮抗衡之人。曹睿死後,雖然司馬懿成了魏國的權臣,他們爺仨根本不把魏國皇帝放在眼裡,但是也正是有司馬家族存在,才保證了魏國內部沒有發生大的變故。如果是司馬懿死後,諸葛亮還活著,諸葛亮再進行北伐的話,司馬師司馬昭兄弟是招架不住的,曹爽就更不用提了。一旦魏國內部發生動盪或者內亂的話,則諸葛亮北伐的成功率還是挺高的。司馬家族的威望,也正是在抗蜀滅蜀期間形成的,如果諸葛亮還活著的話,司馬家族的軍功就不會這麼大。那時候曹魏內部還是有可以抗衡司馬家族勢力的,這樣一來,魏國內亂難以避免。

    所以說,諸葛亮如果能活得再長久一些的話,蜀國北伐還真有成功的希望。

  • 5 # 我要嘗試一下

    諸葛亮北伐要成功,也得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才行。

    劉備死後,蜀國還有什麼厲害的大將?就沒有了,諸葛亮北伐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無人可用的局面,即使他面對的是同樣狀況的曹魏和東吳,又該如何呢?難不成他自己親自上陣?就是他親自上陣也不行!

    劉備死後,諸葛亮念念叨叨的就是北伐,他沒少浪費人力物力,可是結果如何呢?雖然說在政治上必須用北伐這個策略來穩定國內的政局,但是蜀漢,說實在的,也真的只能偏安一隅!他沒有實力啊!

    諸葛亮這麼一個有智慧的人,他的兒子確也不怎麼樣。他若不死,帶著他的兒子去北伐?我估計,他若不早抽身怕要是有去無回呢。因為魏國司馬懿那兩個兒子確也不是孬熊。

    綜合以上實情,諸葛亮即使不死,也難以統一三國。

  • 6 # 騏說

    諸葛亮的北伐是不會成功的,這一點諸葛亮自己都非常清楚

    諸葛亮北伐戰略方針的條件是什麼?

    這個內容在《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中有明確的闡述,諸葛亮對劉備說:“ 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上面文字中為北伐興漢設定了三個條件:

    1、天下有變 2、有上將軍 3、荊州出兵

    實施北伐併成功的條件具備嗎?

    1、天下有變:諸葛亮七出祁山,曹魏有內亂嗎?沒有!曹魏衰敗了嗎?沒有!曹魏和孫吳打起來了嗎?也沒有!所以,北伐成功的第一個條件不具備

    2、有上將軍:關羽、張飛都死了,趙雲不被重用,諸葛亮手下也就是二流大將如魏延和馬岱等。

    3、荊州出兵:關羽丟掉的就是荊州,諸葛亮北伐時荊州都沒了,何談荊州出兵?

    所以,諸葛亮北伐成功的條件一條都不具備,諸葛亮北伐怎麼會成功。

    既然不具備條件為什麼還要北伐?

    蜀國有三股政治力量:劉備集團、劉章舊部、川蜀的原著,相對而言劉備集團是根基最淺的,劉備、關羽、張飛的都死了,夷陵戰疫被陸遜火燒八百里聯營後,劉備集團的實力大損。代表劉璋舊部的法正在世時,劉璋的舊部因為法正而歸順於劉備,北伐時法正也不在了。所以久居川內不動必然無法維繼蜀漢政權,所以高舉“光復漢世”的政治口號,這可以將人民內部矛盾轉為外部敵我矛盾。

    諸葛亮發動北伐戰爭的真正目的是轉移視線,弱化蜀中各派的矛盾,諸葛亮知道不會成功,但此刻北伐戰爭是諸葛亮的政治手段。

  • 7 # 社會歷史觀

    北伐從根本上說是為了匡扶漢室的一場戰爭,前提條件是有足夠的人力與物力資源能夠維持長時間的消耗。諸葛亮本人雖說是北伐的關鍵核心人物,但是蜀漢逐漸失去了天下大勢,不是說諸葛亮活下去就能完成北伐大業的。因而在我看來,諸葛亮不死,北伐也不太可能成功。

    第一次北伐的失利,直接影響了後續的程序

    第一次北伐以街亭失守,馬謖被斬而告終,可以說直接影響了整個軍心,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鼎立格局。因為街亭是戰略要地,也是阻止魏軍最好的地點,易守難攻,可以說只要守住了,就能讓蜀軍以逸待勞。

    糧草問題始終困擾諸葛亮的事業

    從事實來說,諸葛亮北伐最重要的問題是糧食問題,多次北伐失敗也都是由於糧草不足。古語“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的戰爭資本,如何取得戰爭的勝利呢?諸葛亮難道意識不到這一點嗎?他只是想盡力完成自己的事業,而當時的他也還有不少人才可以調遣,因而選擇了穩固一段時間,就開始新的北伐戰爭。

    曹魏加強了防範,魏國綜合實力還是強於蜀國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分成三點來分析:

    1.劉備先是與孫權開展了一場大戰,結果自然是戰敗,不久之後逝世,可以說對諸葛亮本人乃至整個蜀國的發展造成了巨大影響。諸葛亮本人畢竟不歸屬於蜀漢的統治集團,雖然有極大的權力,卻還是處處受小人奸逆的排擠,加上劉禪的不作為,可以說諸葛亮心中是十分苦悶的。

    2.第一次北伐讓曹魏大吃一驚,因為沒想到在劉備去世後,蜀漢竟然這麼快能集結起來進攻魏國。但可惜第一次北伐的失利讓曹魏明顯加強了防範,而且意識到了蜀漢很可能沒有很強的實力,只能依靠各種手段計策來提高自己進攻的機率,比如偷襲糧草要道等。最直接的證據就是諸葛亮進攻陳倉的失敗。

    3.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因素。諸葛亮真的有把握進行北伐嗎?還是說只是為了自己或者說是為了劉備的夙願呢?在我看來,其實諸葛亮本人在後續幾次的戰爭中已經預料到了蜀漢大勢已去的結果,而且事實上蜀國確實人才凋零,政權不穩,更不必說成就大業了。

    只是,諸葛亮不是神人,但他有自己的理想,為蜀漢而奮鬥。我覺得他做到了。

  • 8 # 滇海無涯

    有可能,但只要有司馬懿在,這場戰爭是會打的非常艱難。孔明絞盡腦汁,希圖在上方谷一役能除掉司馬懿,然後蜀軍就能長驅直入了,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司馬懿逃過了一刧。而天算亦不如人算,司馬懿對孔明的深切瞭解,說了句孔明每天事務繁重,其能久乎?就這一句,令蜀相吐血當場。因孔明知司馬懿知此知彼。長短之處司馬懿如洞燭。復漢大業其艱難莫可知。日暮而途遠,寧不讓人心灰意冷,而志在復興漢室的掌權人心灰意冷,也就讓諸葛亮的神火淡暗無光

  • 9 # 這些歷史要讀

    這個問題就尷尬了!諸葛亮正是因為終其一生都沒辦法取得北伐的成功,所以才鬱鬱而終的,那可不是“天不假年”的問題!也就是說,不論諸葛亮死不死,蜀漢的北伐也是註定無法取得成功的。畢竟魏蜀雙方的實力差距過於巨大,僅憑蜀漢那只有益州一隅之地的疲憊國力,根本無法擊敗坐擁中原的曹魏。

    因此,不論是諸葛亮的“六出祁山”,還是其繼承者姜維的“九伐中原”,都註定無法給予曹魏致命打擊,反而是加劇了對蜀漢本就貧弱的國力之消耗,最終使蜀漢淪為三國中率先覆滅的政權。

    在中國歷史上的歷次北伐中,能真正取得成功的,就只有一次,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對殘元發動的“洪武北伐”,其餘歷朝歷代的北伐,皆以失敗告終。由此可見,北伐成功的難度有多大!

    北伐成功與否的背後,是各方面條件綜合起來的共力結果。雙方陣營實力的強弱、雙方軍事指揮團隊的優劣、雙方軍事力量的多寡,以及天時、地利、人和等等,都是影響北伐結果的關鍵條件。很顯然,諸葛亮除了佔據一定的地理優勢以外,其他各方面相對於曹魏而言,其實都處於劣勢。

    論綜合實力,蜀漢人口不滿百萬,而曹魏人口則到達440萬,正正是蜀漢的四倍有餘。並且曹魏不論經濟文化,還是社會生產力,都被蜀漢要強。

    論軍事力量,諸葛亮主政蜀漢時期,蜀漢陣營人才凋零之現象已然凸顯,名揚天下的五虎上將只剩下趙雲,其他依仗的就只剩下魏延、王平等少數幾人。反觀曹魏,以司馬懿為首軍事指揮團隊,人才輩出,其綜合素養要比諸葛亮的團隊要強。

    論天時人和,蜀漢雖然打著“漢室”的大旗,然曹魏自奠基人曹操支後的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都並非庸主,在他們的統治下,曹魏政通人和,民心歸附,國力始終呈上升趨勢。簡而言之,曹魏非速亡之國,蜀漢不具備“以小博大”,一舉擊潰曹魏的時機。

    綜上所述,即便上天再賜給諸葛亮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壽命,以蜀漢當時的狀態,也不可能取得北伐的成功。

  • 10 # 立鶴書苑

    沒有,如果不是蜀漢一直髮動攻勢維持平衡,蜀漢連東吳都打不過,蜀國劉備多年聚集的人才,漢中一戰,基本凋零了,關羽失荊,故荊州兵基本凋零,後面猇亭之戰,劉備多年經營的兵力基本損失,五虎上將只剩趙雲馬超,但這兩員一來說不上徹底信任,二來這兩位名聲都很高,馬超光名字對羌人一說都能嚇一片,諸葛去世時,蜀國基本已無將可用,民無糧可徵,只能姜維他們自己軍墾,如果不是曹魏內部生變,夏侯過去蜀國降將幾個,蜀漢已經尷尬到無將可用,蜀國雖看似治理好,實際是高壓軍事統治,諸葛就是不死,也難挽回,諸葛去世後,幾名高官,一點不差於諸葛,北伐怎麼算都沒有勝算

  • 11 # 不沉的經遠

    如果諸葛亮不死,那麼魏國會有大麻煩。至於北伐能不能徹底成功,那麼還要看運氣了。

    確實如果單純從國力來比的話,蜀漢和曹魏之間差距太大,根本不是諸葛亮一個人能彌補的。從這點來說,即使諸葛亮再多活幾十年,那麼也很難北伐成功。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另外一點,在諸葛亮死後曹魏出現了司馬懿和曹爽爭權的局面,後來更是因為司馬一家專權引發了多次大規模的叛亂。如果此時諸葛亮還活著,那麼曹魏就可能會有大麻煩。

    首先在曹爽排擠司馬懿以後一度獨攬大權。不過曹爽的能力比較差,在對蜀、對吳的戰爭中都遭到了慘敗。特別是伐蜀之戰魏軍損失慘重,魏國國力大損。對於魏國來說運氣比較好的一點是此時諸葛亮已死,而蔣琬身體不好,此後繼任的費禕又主張休養生息,並沒有趁勢反擊。

    可是如果諸葛亮還活著的話,伐蜀之戰魏軍失敗以後他一定會趁機北伐。此時魏國鎮守關中的夏侯玄是個只會空談的名士,面對諸葛亮肯定討不了好,魏軍會遭到進一步打擊。

    當然魏國的國力雄厚,諸葛亮即使重創魏軍也未必能奪取雍涼等地。但是要是這個時候東吳也趁機北伐撈一把的話,魏國的日子肯定不好過。

    即使說曹爽重新請司馬懿出山對付諸葛亮,司馬懿也不得不坐鎮雍涼,沒空發動高平陵政變。對於曹魏來說曹爽這個大禍害還得多存在幾年,絕對是一個災難。

    此外在司馬一家專權期間,魏國發生了淮南三叛。特別是第三次叛亂時司馬昭抽調了二十多萬大軍去平叛,關中空虛。歷史上姜維雖然出兵隴右,但是鄧艾堅守不出,沒有取得太大的戰果。

    如果諸葛亮此時還活著,那麼他可能會直接兵出長安,迫使魏軍決戰,就沒那麼好糊弄過去了。

    所以諸葛亮要是多活幾年,那麼對曹魏來說絕對是一個大麻煩。但是能不能北伐成功,則要看運氣。要是運氣好在曹爽伐蜀失敗以後就可能奪取雍涼等地,那麼曹魏的國力就將大損。但是運氣不好的話,魏國只是多損失一些部隊,那麼可能就只是一個麻煩而已。

  • 12 # 歷史的陪伴者

    如果諸葛亮不死,他北伐會成功嗎?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必須知道諸葛亮北伐成功需要的哪幾個條件,這樣我們就知道諸葛亮北伐到底成不成功?那麼,北伐成功需要哪些條件呢?

    第一、荊州必須掌握在諸葛亮的手裡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分析了荊州的重要性,佔據了荊州、益州,然後以益州為根據地,荊州為跳板,劍鋒直指南陽、洛陽一帶,北伐便成功了一半。《隆中對》說道: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諸葛亮在這裡強調了荊州的重要性,沒有了荊州,諸葛亮北伐可以說是困難重重,無形中延長了北伐的補給線,容易被曹魏軍隊斷了自己的後路,而這樣諸葛亮運輸糧草就要困難得多。

    但是,我們都知道因為關羽的大意弄丟了荊州,荊州已經歸東吳的孫氏政權所掌控。這給諸葛亮的北伐大計造成了極大的阻礙,讓北伐的成功率大大降低。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每次北伐遇到阻礙的時候,他都會想起荊州,並且不禁感嘆到:要是荊州還我們手裡那該多好!假如荊州還在,諸葛亮就直接在荊州運送糧草,這大大減少補給線,也給諸葛亮一個完美的跳板。而如今,荊州早就被東吳奪走,所以諸葛亮的北伐註定失敗。

    第二、北方的曹魏政權有變

    《隆中對》說: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諸葛亮說的天下有變,指的是北方的曹魏政權有變故,就可以命令駐紮在荊州的一位上將兵鋒直指南陽、洛陽一帶,劉備則率領益州的大軍從秦川出擊,那麼北伐就成功了一半。諸葛亮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趁著曹魏有內亂而北伐,這非常符合《孫子兵法》說“亂而取之”的精髓。

    然而,諸葛亮每次北伐曹魏政權並沒有發生內亂,也沒有發生重大的變故。反而北方在曹魏政權的治理下,變得越來越穩固,民心開始向著曹魏政權。因此,諸葛亮想等到曹魏亂後才去攻打,那要等到猴年馬月?就算諸葛亮等到了司馬家族篡了曹魏政權的時候,但是司馬家族憑藉自身多年的經營,早就在曹魏政權中培養自己的勢力,穩定北方的政權。所以,就算諸葛亮等到司馬懿奪取政權,但是北方的政權也不會出現大的動亂,諸葛亮也就沒有鑽空子的機會,北伐也註定不會成功。

    第三、蜀漢的實力必須比曹魏強

    我們都知道戰爭的比拼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如果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後盾,不管你用多少的計謀,那麼戰爭註定最後是要失敗。在古代以農業為主的時代,帝國的經濟收入是由勞動人口和土地使用率的多少決定的,人口越多,土地越廣,說明這個地方的就越有收入。三國鼎立之時,就數北方的曹魏統的領域人口最多、土地最廣,再加上曹操實行對經濟發展有利的政策,因此當時的魏國實力確實比蜀國和吳國抖強不少。

    所以,不管諸葛亮如何努力,實力都不如魏國,除非魏國自己發生內亂。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諸葛亮就算沒有死,那麼他的北伐也註定要失敗。因此,我們就明白為什麼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因為這裡的“天下”指的是魏國。也就是說魏國除非有內亂,趁著魏國的實力大幅度削弱之時,諸葛亮趁機北伐這才有可能成功,否則他北伐是不會成功的,這是諸葛亮自己得出的結論。因為魏國的實力比蜀國強得多,在魏國沒有發生內亂時北伐,那是註定要失敗的。

    第四、東吳必須同意諸葛亮顛覆曹魏政權

    從東吳的利益去考慮,諸葛亮北伐成功會拉開東吳與蜀國的實力差距,孫權非常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如果蜀國的諸葛亮北伐獲取成功,那麼他下一個收拾的物件肯定是東吳。面對如此局面,孫權不會坐視不管的,他會極力阻撓諸葛亮的北伐,甚至與曹魏政權結盟,然後一起對付蜀漢,以達到削弱蜀漢的實力。孫權最希望看到的結果是諸葛亮北伐時與曹魏形成長期的對峙,消耗雙方的元氣,這樣東吳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因此,諸葛亮每次北伐,孫權都時時刻刻去關注。一旦諸葛亮北伐成功,準備消滅了曹魏政權之際,孫權一定在背後從中作梗,想方設法阻撓諸葛亮消滅曹魏政權,讓三國維持平衡狀態。不過,後來的事情證明:諸葛亮並不是真心想滅掉曹魏,更沒有實力顛覆曹魏政權,他只不過是在實行以攻為守的策略,以達到自保目的。因此,只要有東吳在,諸葛亮是要註定北伐失敗,因為東吳不同意諸葛亮北伐獲得成功。

    以上就是諸葛亮北伐成功的必備條件,缺一不可。這樣看來,諸葛亮的北伐註定是失敗的,即使他與司馬懿一樣的壽命,那也不可能北伐成功。

  • 13 # 宋宵因

    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已經有了答案。再怎麼北伐都不會成功。首先,魏蜀兩國國力相差懸殊,國之徵伐,打的是綜合國力,魏國能徵集的部隊都超過蜀國總人口了,這讓蜀國怎麼打?諸葛亮再活500年都難。實際上,擋住諸葛亮大神的基本都是魏國的軍分割槽。其次,諸葛亮與其說是北伐,不如說是騷擾,如果軍事勢力真足以和魏國爭雄,就不會出祁山,而是直接從劍閣或漢中出擊了。可惜當時漢中和劍閣外的地方刺史部隊都能讓諸葛大神無能為力,萬般無奈下,才出祁山,遊擊騷擾,但這種情形下,魏軍只要堅守就會贏,因為蜀軍糧草不能順利供應,糧草差不多就要撤軍了,幾次都是這樣。再者,諸葛亮大神當時北伐已經不是為了恢復漢室,而是以攻為守,保證魏國不會有精力組織大軍伐蜀,這一點作為戰略還是有用的,起碼保護了蜀國政權。姜維繼承諸葛亮衣缽後,也多次北伐,能北伐的時候,蜀國無恙,等姜維畏罪停下的時候,鄧艾和鍾會就打過來了。所以,諸葛亮北伐只是為延續蜀國政權進行的戰略性騷擾,在國力相差如此之大情況下,想這樣統一天下,是無能為力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碰到小商小販,缺斤短兩或損害你的利益的時候,你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