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情感秘書
-
2 # 清清荷
我要說中醫厲害,肯定有不少人會罵我。中醫無論如何,也要望聞問切。西醫,的確太懶了。你現在去醫院看病,見到醫生簡單一問,接著開單子檢查。一大堆檢查,最少要幾十,多的要上千。而且如果機器檢查結果是什麼,你沒病,他就束手無策了。要麼說沒事,要麼胡亂開點藥打發了。弄得你哭笑不得。沒病是好事,可自己的確有病啊!
說一件真事。我媳婦從三年前就開始咳嗽,一開始從小診所拿點藥。吃了好久才好。第二年又開始咳嗽。怎麼吃藥也白搭,撐了一個多月,不行了,得去醫院。花了好幾百,沒事。沒事也得治病啊。住院。醫院的針比較厲害,住了一個星期基本好了。出院了,慢慢沒事了。
今年又開始了。這還成規律了,每年一次。去另一個診所看看,簡單看看,說,你可能是胃虛。吃點藥吧。開了幾十塊錢的藥,見好,有拿了一次,好了。可見,西醫只靠儀器檢查的結果有多可怕。束縛了醫生的思維。讓醫生對病無可奈何。
所以我感覺,醫院的年輕醫生還是要多學習,堅持中西醫結合,不可對中醫嗤之以鼻,盲目信西醫。盲目的信也是一種迷信。
-
3 # 厚朴蓮心
給你講講歷史吧,大約6000年前,漫長的時間裡,猿人逐漸進化成為人類,進去了石器時代,隨著年代的發展,工具不斷的創新發展。可以不誇張的說,工具的發展和時代的發展是與時俱進的。
醫療裝置,也是工具,越來越先進的裝置出現,標誌著診斷水平,治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這是正常的發展。
如果你理解不了,非說是醫生越來越無能,那你幹嘛要用手機?寫信不好嗎?實在不行,點個烽火臺也行。
-
4 # 金文53
長個痔瘡也要做CT,抽血頻繁,講是化驗,病沒治,檢查就花去一千多,為什麼不發楊老的好傳統,望,聞,問,切?
-
5 # 雲湮成雨
因為西醫本來就是從西方國家傳過來的,特點就是透過儀器檢測疾病,然後再手術,西藥等治療,這本身就西醫的特點。但是中醫不一樣。
-
6 # 天天情人節
個人感覺有很多原因吧,第一個就是檢查醫生才能對症下藥,以後有醫療糾紛也算是有理有據。
再有就是很多檢查感覺無關緊要,我有一個同事手部受傷了安排我去陪床,別的檢查咱就不說了,但是手部受傷驗屎驗尿是什麼意思呢?看看吃飯有沒有影響嗎?有沒有懂這方面的解釋一下真的很好奇。
還有一次我一個朋友腰有點疼讓我陪他去醫院檢查,醫生詢問完後讓他拍個片子拍就拍吧拍完醫生說骨頭沒問題,醫生說:你在去做一個核磁共振吧說那個檢查的清楚!當時我就想哈哈大笑,本來我朋友腰部也不是受外力打擊才疼痛的非讓去拍個片子看骨頭有沒有毛病,從新檢查做核磁共振400左右費用,檢查完沒什麼毛病回來去門診花了九塊錢買了點藥!
有些檢查我們自己感覺沒什麼用但是程式還是要走沒有辦法啊。
-
7 # 鄉下人1個
怎麼看病是醫生的專業,我等門外漢只是聽說需望聞問切之類,只記得以前看病,醫生脖子上都掛著一個聽診器,似乎是標配一般。通常門診,總被醫生注視良久,詢問好多,如飲食起居,是否受寒,幾時感覺不適之類,然後用聽診器聽,要求張口吐舌等等,然後開藥取藥聽取怎麼服藥。
現在看門診,排隊到了,便問什麼病,接著是幾份檢查化驗單子,去檢查化驗後拿回單子,醫生已經開好處方,接著是取藥或吊水。相互之間幾乎沒有交談,因為等診的排隊很長。
我有兩次小病記錄如下,一是牙疼,叫我去攝片,然後醫生看片子良久,說“牙周炎“,便開了兩種藥片結束。還有一次是屁股上生一個“節子“,即一種小腫塊,我本已解開褲帶,醫生遞過一單,說去做個B超,因為人多也不便多問。做好B超,拿到單子,上寫:直徑1、5Cm,周圍無連線。醫生閱後萬吧兩張小膏藥,一張在醫院貼,另一張要我回家後第二天自貼,並囑需去自購碘酒一瓶。貼了後皮膚髮胖自破,擠出些血水才愈。若在從前,必是醫生用辦公桌上小刀,割破擠出些血水,然後用紗布一封完事。
兩次小病都用了機器檢查。
時下病種多,機器也多,所以治療更復雜。
不用機器不化驗,倘若誤診,醫生百口莫辯。不用機器,機器成本幾時回來?治療的費用少,利潤也少。
還是使用機器,可減少許多矛盾。
回覆列表
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因為醫患關係的緊張讓醫生不願意憑藉經驗來確診,記得以前的醫生大部分都是望聞問切,對症下藥,很少有讓做那麼多檢查的。第二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效益,醫院的效益與醫生個人利益。以前醫藥代表可以進醫院時醫生是靠開藥來獲取額外收入的,但現在不行了,所以檢查單及各科室的醫療器械採購成為了醫生獲取額外收入的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