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兩個孩子,公立私立都去過,個人體會的話,公立私立的區別在於三個方面:
師資力量,學校環境(包括器材等硬體),辦學理念。
相對來說,公立學校的師資力量、學校環境更有保障一些,當然這個保障指的是國家指定的平均標準,例如生均面積,教師資歷,辦學理念更趨向於國家政策所提倡的快樂教育,去小學化;
而私立學校會比較參差,由其價格所決定,當然其辦學理念更趨向於家長的需求。例如一些很便宜的私立幼兒園,那環境師資必然差,但符合一些進不了公立,又有經濟負擔的家長需求;例如一些價格高昂的私立,環境、師資勝於公立許多,提前教小學內容,乃至貴族遊戲(騎馬、射擊、高爾夫等等)。
本質的區別,在於是遵循國家政策,還是傾向於滿足家長需求。
至於農村戶和城市戶區分,則涉及片區生源管理的部分。例如,小區幼兒園必然先保障該小區業主的孩子入學,而後才外招。
雖說農村戶和城市戶不存在歧視,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農村的幼兒園條件標準要比城市的幼兒園條件標準低(僅普遍而言)。這種差異化到小學會更明顯,就我所在地區而言,村辦小學和市辦小學,完全不是一個級別(方方面面都是如此),也就是這種差異化,導致了學位房的概念一直被熱炒。
讀到這裡,你或許會說這樣的辦學、教學並不公平,我想說的是,這並不是公平問題,因為大部分人所認為的公平是均等,這是實際情況不允許的。而要實現這種均等,必須經歷這麼一個不公平的過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先富帶動後富”。
縱觀我們過去,並沒有所謂的985,211院校,因為條件不允許,父輩那一代有個中專學歷就已經是很牛的存在。
一代代的知識水平上的“先富”,培養出一代代的人才,最終再投放回各地各院校進行教育,形成一個迴圈。
如果非得糾結於不公平,個人認為可以這樣來看:市內高級別院校的學生,某程度上來說是小白鼠,各項新政、新器材由他們試點使用,而村鎮學校則以穩定的傳統教學為主,前者求“新”,後者重“穩”。
所以當我們在選擇孩子的學校(包括幼兒園、小學、初中...)的時候,更應該想明白的是,究竟想要怎麼樣培養孩子。
我家兩個孩子,公立私立都去過,個人體會的話,公立私立的區別在於三個方面:
師資力量,學校環境(包括器材等硬體),辦學理念。
相對來說,公立學校的師資力量、學校環境更有保障一些,當然這個保障指的是國家指定的平均標準,例如生均面積,教師資歷,辦學理念更趨向於國家政策所提倡的快樂教育,去小學化;
而私立學校會比較參差,由其價格所決定,當然其辦學理念更趨向於家長的需求。例如一些很便宜的私立幼兒園,那環境師資必然差,但符合一些進不了公立,又有經濟負擔的家長需求;例如一些價格高昂的私立,環境、師資勝於公立許多,提前教小學內容,乃至貴族遊戲(騎馬、射擊、高爾夫等等)。
本質的區別,在於是遵循國家政策,還是傾向於滿足家長需求。
至於農村戶和城市戶區分,則涉及片區生源管理的部分。例如,小區幼兒園必然先保障該小區業主的孩子入學,而後才外招。
雖說農村戶和城市戶不存在歧視,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農村的幼兒園條件標準要比城市的幼兒園條件標準低(僅普遍而言)。這種差異化到小學會更明顯,就我所在地區而言,村辦小學和市辦小學,完全不是一個級別(方方面面都是如此),也就是這種差異化,導致了學位房的概念一直被熱炒。
讀到這裡,你或許會說這樣的辦學、教學並不公平,我想說的是,這並不是公平問題,因為大部分人所認為的公平是均等,這是實際情況不允許的。而要實現這種均等,必須經歷這麼一個不公平的過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先富帶動後富”。
縱觀我們過去,並沒有所謂的985,211院校,因為條件不允許,父輩那一代有個中專學歷就已經是很牛的存在。
一代代的知識水平上的“先富”,培養出一代代的人才,最終再投放回各地各院校進行教育,形成一個迴圈。
如果非得糾結於不公平,個人認為可以這樣來看:市內高級別院校的學生,某程度上來說是小白鼠,各項新政、新器材由他們試點使用,而村鎮學校則以穩定的傳統教學為主,前者求“新”,後者重“穩”。
所以當我們在選擇孩子的學校(包括幼兒園、小學、初中...)的時候,更應該想明白的是,究竟想要怎麼樣培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