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從小喜歡讀書,寫作方面一直也比較突出,但現在才發現自己有很多生僻字不知道讀音,不過搞笑的是,那些字我一直都會寫,也知道什麼意思,就是不會讀。比如“罡”“愆”的讀音我都是最近才知道,“罡”這個字我十一二歲就知道意思,但我一直都讀成“官”,也可能剛開始知道它的讀音,後來在生活中長期接觸不到這個字就忘記了讀音。“虺”這個字的讀音我也是前不久才知道,可這個字我十三歲就在閱讀《胡笳十八拍》時接觸到了,“行”有三個讀音,可我今年之前一直都以為是兩個讀音,“梵”讀四聲我也是今年才知道,以前都是讀二聲。我雖然並非漢語言文學專業,但我也是發表過不少文章的人,這樣會不會有點奇怪?
14
回覆列表
  • 1 # 釘鐺

    不正常。

    不就是個字麼,查閱條件這麼方便,遇到一個查一個,這個問題還叫問題麼?

    還愛好文史,真正的文史都在古典舊作裡,你連生僻字都解決不了,能研究麼,沒有一點點研究,能說“愛好”嗎?!

  • 2 # 不朽不羞

    沒什麼大不了的!你已經夠優秀了。中國有句話:識字不識字先識半個字。文章中有好多生僻字,讀不正確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尷尬的事情,但這並不影響我們領會其含義。

    蒼頡把有的字都造錯了,但錯了就錯了,歷代一直沿用至今,也沒人去嘲笑蒼頡吧!比如有一對字“射”和“矮”字,這兩字都是會意字,但意思正好錯位搭配!“射”由“寸和身”組成,“寸身”不就是矮嗎?再看“矮”字,由“委和矢”組成,委矢就是把箭放出去的意思,那不就是“射”嗎?兩字意思正好錯位,但錯了就錯了,也沒有文字專家更正,約定俗成,沿用至今。

    我們讀書是為了明理,為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淬鍊自己,昇華自己。不是賣弄玄虛,像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一樣,即使知道回字有六種寫法,也改變不了酸腐文人的悲慘的命運。

    讀死書是害己,一開口就害人!——魯迅

    你仔細看電視劇,演員也有讀錯字的時候,但人家照樣靚麗出鏡,絲毫沒有羞愧的樣子!

  • 3 # 冷月青史

    對於文史相關專業者而言,常用字不必說。

    對古體字、通假字、異體字等生僻字,也要明確古今流傳中的意思,

    清晰瞭解古代和現代的區別。

    不然,文字蘊含的古代文化資訊,就會被曲解、被以訛傳訛、甚至中斷。

    作為非文史專業的大多數人,基本識讀2500個常用字和1000個次常用字,

    就可以基本解決工作生活上交流、撰寫、閱讀、傳播的需要了。

    但要深入研究文史的教授、學者、作家、考古等工作者,這明顯是門外漢的識字量。

    《新華字典》8500字的量也是不夠的,新版的《新華字典》已經增加到了11200字。

    就是要從最初的掃盲教育,進階到昇華教育階段。

    全都記下來,確實有困難,但肯定知道的越多越好。

    如果是文史愛好者,手頭最好配上不同時期的字典,

    《說文解字》《康熙字典》和當代的《詞源》《漢語大辭典》必不可少。

    不說遠了,300年前的《紅樓夢》,裡面很多的詞語,因為今天許多東西已經消失在日常生活中了。

    當時人人都懂的物件、習俗、禮節……,今天的我們,尤其是年輕人已經很費解了。

    想要理解、鑽研文化脈絡、有序傳承。

    必然離不開對過去是常用詞彙,如今已成生僻字詞的理解。

    比如,甲骨文。

    由於中間隔斷了上千年的時間,直到被發現出來,

    即便是王國維、王懿榮、董作賓這樣的大學者也已不能完全辨識了。

    今天仍有大半數的甲骨文無法釋讀。

    這就是文字在流傳過程中的隔代中斷造成的,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如果我們能把其中的所有文字釋讀出來,那蒙在神秘的商代臉上的面紗就會被揭開。

    許多歷史迷案也會迎刃而解。

    所以,對文史感興趣的青年一代,遇到生僻字更應當多多查閱,把他們當成心中的熟客。

    雖然,在生活中這些生僻字可能很少用,但對打通文史哲,很可能就是一把鑰匙,

    更是與古代先賢直接對話的橋樑。

    祝你繼續保持自己的愛好,積累更多的知識力量,

    成為優秀的中華文化傳承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要三胎,老婆不同意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