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樹一世界劉
-
2 # 小農旺
為什麼農民自己種的蔬菜瓜果多的吃不完,寧願爛在地裡也不拉到街上去賣?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大概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農民沒有銷售經驗,不知道如何銷售,二是農民沒有銷售渠道,不知道去哪銷售,三是農民自己種的除了自己吃其實也沒剩多少,拉到街上賣可能賺不會人工。
我自己就是農民,我也種菜,也種水果,但我自己很少去銷售。當然像今年這樣的情況,我也做了一些嘗試,但效果不理想。
如果說農民不知道把多於的水果蔬菜拉到街上賣,其實也不對,但太多的條件限制,大部分的農民不能這麼做。
‖☞農民沒有銷售經驗,不知道怎麼賣。一般農民就是種地,種菜,種水果,但我們真的不知道怎麼賣。
最明顯的就是產地的水果蔬菜都是有客商來收購的,農民種出來以後自己賣的很少。
究其原因就是農民不知道怎麼賣,產地的收購價他們知道,但消費端的市場他們不知道,消費市場的價格她們也不知道,而農民一般又比較謹慎,你寧願少賣點,也不會冒風險。
‖☞農民沒有銷售渠道,不知道去哪裡賣。農民的接觸面一般都很窄,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種的瓜果蔬菜到底銷售到哪裡了,怎麼去賣。
農民的活動範圍一般都比較窄,像我一樣,在家裡伺候果園佔用了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一年我去市裡的次數可能不超過三次。
如果說用我的接觸面來銷售我種植的水果,我估計90%都得爛在樹上。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產歸生產,銷售歸銷售,各做各的。
6‖☞農民自己種的瓜果蔬菜,可能有時候吃不了,但其實也沒剩那麼多,農產品的價格又低,自己去賣,可能人工也賺不回來。
土地的數量是有限的,所以農民用來種菜的地也是有限的,可能只能保證自己食用,沒有你所說的剩餘大量,所以也就不存在去賣的情況。
還有就是農產品的價格,農產品的附加值低,不多的剩餘水果蔬菜,如果專門去賣可能人工也賣不回來。
‖☞其實我們也常見,郊區的農民到城裡去賣菜或者水果,但前提條件市裡近,交通方便。
城裡也有賣自己種植的蔬菜水果的農民,但他們都是郊區的,到市裡比較方便,相應的就減少了成本。
而且這些賣菜的農民都多都是老人,70以上的佔比很大。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不需要計算人工成本,離市區又比較近,所以才會出現在那了。
其實關鍵一條就是自己種的蔬菜瓜果如果是自己到市裡去銷售,可能真的是無利可圖,農民也不做賠本的買賣。
-
3 # 蘭食居
為什麼農民自己種的蔬菜和瓜果有時多的吃不完,寧願讓爛在地裡也不拉到街上賣?我認為無非就是這幾個原因:價格低廉、沒有銷售渠道、不願意進行售賣。價格低廉
農民都是靠天吃飯,種植的蔬菜和瓜果都是按季節種,都是應季的蔬菜。在農村基本是每家每戶都種,成熟的時候就會扎堆上市,數量多了價格自然也低。
沒有銷售渠道也在農村農民的是沒有銷售渠道,基本就是在附近的鄉鎮進行售賣或者是有商販進行收購,然而這在當地也是賣不出價格的,就是辛苦費。
我爺爺因為在家裡閒不住也種菜賣,拉到鄉鎮上風吹日曬賣一天也賺不到什麼錢,而且有時候到晚上還有剩餘的,只能拉回家餵豬。
不願意進行售賣在農村種菜已經滿足不了生活需求了,很多農民會在附近找工作或者打零工,種菜只是為了日常生活需求,種得也不多,吃不完的只能送人或者爛在地裡。
-
4 # 李增喜3
看到你提出的這個問題,就讓我想起了前些年發生在我村的一件事。那年那月那時候,村裡的農民朋友們發現前一年人家種植的紅蘿蔔、白蘿蔔賺了很多錢,感到自己總種植玉米賺不到幾個錢,於是就在自家的地裡種植了很多紅蘿蔔和白蘿蔔。
秋天裡,無論是紅蘿蔔白蘿蔔都長得非常喜人,又粗又長水靈靈的,只等著有人高價來收購。左等右盼,有人還在大道上貼了出售廣告,可就是沒人來收購。
後來的後來,有人介紹來了外地的收購商,到地裡看了實際情況,千挑毛病萬說不好,只是每斤所給價格實在讓種植戶寒心。起蘿蔔需人幫忙不提了,還要經過水清洗。出售後一算計,種植的紅蘿蔔還賣不過玉米價,除去成本費用倒賠了很多錢。有些農戶不出售給這收購商,準備自己拉出去到附近的村莊賣。過了些日子,出村去賣的沒賣掉又拉回家來了,村村的蘿蔔都種了很多,根本沒人買。
那年我村家家戶戶不愁沒蘿蔔,地裡到處是凍壞爛掉的紅蘿蔔白蘿蔔。這就是不懂市場經濟、市場規律,肓目種植引發的惡果,損失的是農民自已的利益。 -
5 # 風雲去哪了
主要有這幾個原因,一是農民種菜本身了非常忙碌,根本抽不出時間去賣菜。種菜的菜農,他們一般情況下都種的比較多,一日三晌在地裡忙著活都幹不完,再要求其進城賣菜,實屬不可能。二是現在基本上都形成了一定的運作模式了,菜農負責種菜,有專門的菜經濟(中間組織者)負責把資訊同菜販子進行交流,同時組織菜農給菜販子收菜,當找不到合適的菜販子時也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滯銷,價格也肯定會很差,這個時候即便是農民自己進城去賣,一是價格低銷量自然也就很有限了,同時把農活還耽擱了,感覺到得不償失。三是菜農很少進城,對城裡情況瞭解比較少,進城賣菜弄不好有可能惹出其他意想不到的事情來。當然了還有一些其他原因,總之農民看重的是再生產,不會被面前爛一點菜感到特別心痛的,搞好下一步生產有可能迎來更大的效益,他們的時間也是耽擱不起的。
-
6 # 山的味道
看到這個問題很令人痛心,難道他們不願意拉去賣嗎?肯定不是,簡單一句話:不但不能保本還得倒貼錢,為什麼呢?
我的有些粉絲也是農村的朋友,或是關心、關注農村的朋友,我們經常串門。看看下面這張圖,粉絲昨天寫的:種植板栗二十年前還賺不少,但是現在到了誰想吃自己到地裡去撿不要一分錢的地步,為什呢?價格太低,賣了板栗的錢連人工成本都不夠。
一、大規模種植,農業深加工跟不上。我表姐家2005年開始種植紅心獼猴桃(當時好的獼猴桃帶到上海賣到50元一斤,我們當地成立了合作社,還建了個冷庫房。)2008年表姐家紅心獼猴桃第一年掛果,除了被山風吹受傷的,果子背下山賣給水果販子10元一斤。
2013年,廬山地震後,國家大力扶持。與我們一山之隔的雅安市的幾個縣開始大規模種植紅心獼猴桃,很多地方如都江堰、蒼溪等也大規模種植。當時有記者問:大規模種植會不會帶來產量過剩。答:將加大深加工,如獼猴桃酒、獼猴桃乾等。我記得當時我表姐在朋友圈發了自己曬的獼猴桃乾的圖片。
我剛上淘寶查獼猴桃幹銷量最好的3000多單,獼猴桃酒只有幾十單。今年我表姐家的獼猴桃也沒人管了,主要是價低,連請人背下山的人工費都不夠。
二、零售缺少經驗,沒有銷售渠道。
可能會有人說,販子購買價太低,就自己零售吧。
現在在農村種植的一般是40歲以上的人。由於資訊,也不太會上網等問題,導致銷售渠道太少,用車拉著或推著在集市上去賣,一天也賣不了幾斤。
網上銷售渠道,但要上網、拍照、圖片處理、寫文案、上傳、售後等等,不是一兩個人而且又要有點基本知識的人才行。例如我肯定不行。
這幾年好在4G網路普及,各大平臺提供舞臺,直播、短影片等讓農村的一些產品透過網路走進了城市的千家萬戶。
-
7 # 十年前就叫涯客
過去罵資本家,把牛奶倒掉也不給窮人喝,是一個道理。
那時候,窮人多,窮人互相認同,會覺得自己有理。
其實,很井蛙。
回覆列表
農民自己種的蔬菜和瓜果有時多的吃不完,寧願讓爛在地裡也不拉到街上去賣,這事是常見的,老農有這方面的經歷,來和大家說道說道。
第1,市場規範化的影響。規範後的市場攤位都給了專業賣菜的。農民自產的菜一般去了因沒有固定攤位,只能找些避背的地方賣,加上市場管理人員,菜販子找麻煩,只能便宜賣了。
第2,菜品質量影響。農家自產蔬菜主供自家吃,多餘的才去賣。這就產生了蔬菜品種單調且量小,加上不打農藥,菜果難免有蟲咬痕跡,賣相差。直接導致光顧的人少了,一天賣不了多少,而且一天的功夫也白搭了,不花算。
第3,人不熟,沒人脈的影響。由於不像專業菜販子那樣天天在賣菜,且菜品種多樣化,長期以來便形了固定的人脈圈。農民自產的菜果只是偶爾去賣,就沒有這樣的人脈圈,直接影響到銷量收入。
所有這些原因直接導致農民自產的蔬菜瓜果寧願爛在地裡也不願去賣的結果。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