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魁哥說歷史

    公元220年,一代奸雄曹操病逝。曹操一統中國北方,為恢復生產做出了積極貢獻。其擊敗袁術,呂布,袁紹,劉表,可謂威震天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等都是曹操的心聲,一心想統一華夏。

    但人總有壽盡之時,曹操死後,當然也為其建立廟宇,而且選擇了跟隨曹操的26位名臣陪伴左右,供奉於曹魏太廟。但細心的朋友就會發現,這26名功臣雖然功成名就,為曹魏的天下立下汗馬功勞,但仍有幾位人才沒有入選,而且還都是大名鼎鼎的大人物。

    為什麼荀彧,賈詡,許褚與于禁沒有進入曹魏太廟,同享供奉呢?其實說來也奇怪,這4人都因為各自的原因失去了資格,那都是為什麼呢?

    首選說荀彧,很多朋友都認為他是曹操最重要的謀士,可比漢高祖劉邦身邊的蕭何。荀彧在投奔曹操前,為袁紹手下。荀彧認為袁紹言過其實,不可能成就霸業,轉而投靠了曹操。曹操大喜,在得到荀彧後,馬上稱讚荀彧為“吾之子房”。

    荀彧為曹操的霸業可謂立下汗馬功勞,在多方面都為曹操提出了決定性的建議。首先為曹操制定戰略,"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告訴曹操一統天下的根本,然後建議曹操迎接天子,挾天子令諸侯,取得政治優勢。

    其次為曹操制定戰術,坐鎮後方,抵禦呂布的大軍進攻,保全兗州三城。扼制袁紹於官渡,使其不能輕易奪取許昌,以及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最後在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人才,如郭嘉,程昱,荀攸,戲志才等人,都是荀彧為曹操推薦的。可以說荀彧是曹操的總參謀長,為曹操鎮守後方,調兵遣將出謀劃策。

    但就這樣一位大才,卻沒有進入武廟,只因為與曹操人和心不和,一心侍奉漢朝。公元212年,曹操想進位為魏公,凌駕百官之上。荀彧當堂就提出反對,建議曹操忠貞為國,守退讓之德,不可如此。曹操自此對荀彧產生厭惡之心,覺得跟隨自己過年的好友,居然是最大的政敵。於是在南下攻打東吳的時候,一個空盒,讓荀彧自殺身亡。

    荀彧居功至偉,但在曹操日益膨脹的野心下,荀彧並沒有屈服曹操的淫威,而是大膽地站在漢室皇帝一面。所以就算荀彧有多厲害,都不可能進入曹魏太廟。不然曹操就等於自己打自己的臉了。

    然後說賈詡,一個超級狡猾的謀士。賈詡在三國中很早就登場了,在董卓死後,這位毒士就慫恿李傕郭汜等率軍攻打長安,問罪王允等人。李傕郭汜攻陷都城,打跑呂布,逼死王允,使剛剛安定的大漢天下又陷入危機之中。漢獻帝與百官都遭難了。雖然賈詡有意恢復朝廷生氣,但在李傕郭汜等人的禍亂下,東漢王朝更是搖搖欲墜。

    賊兵敗亡後,賈詡投奔了宛城張繡,張繡對賈詡可謂言聽計從,在宛城之戰中,甚至擊殺了曹操的大將典韋,還有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等人。雖然曹操最後不計前嫌,讓賈詡在自己身邊出謀劃策,但也是曹氏永遠的傷痛。

    曹丕在賈詡的鼎力相助下,成為世子。曹操死後,繼承魏王,甚至登基稱帝。賈詡也有自知之明,認為自己不是曹氏舊臣,還身居高位,於是就夾著尾巴做人,生怕有半點疏忽。但就這樣賈詡依舊沒有進入太廟,可能是其殺戮過重,傷害天下人心所致。當然設計殺害典韋,曹昂等人曹丕就算嘴上不說,在心裡也為賈詡記了一賬。

    其次說許褚,大將典韋死後,曹操的第二任保鏢。許褚勇猛過人,手中大刀幾乎可以稱為曹軍第一猛將。許褚為曹操出生入死,多次救助曹操於危難。在征戰漢中張魯與濡須之戰中,眾將都被敵軍擊潰,要不是許褚保護曹操,估計曹丞相都要被生擒了。

    但就這樣一員猛將,性格卻過於剛直。許褚為曹操的保鏢,紀律極其嚴明。比如曹仁從南方回來,想去覲見曹操,於是想和許褚私下交流,但許褚制止,義正辭嚴的說道:“將軍雖然是曹氏宗族,但卻是外來大將,我雖然是外人,卻是丞相的近身護衛,有什麼要說的應當正大光明的說,不可竊竊私語。”

    於是曹仁便忌恨許褚了。許褚雖然為人勇猛,性格剛強,但不通情理,惹怒曹氏宗族,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如聽不進許攸的大放厥詞,而殺了許攸。銅雀臺比武,沒有射箭就去搶奪徐晃手中的錦袍,都是魯莽之舉。

    正因為許褚有多處不合時宜的舉動,所以被眾人所忌恨,許褚在曹操死後雖然大哭,甚至吐血,但得不到眾人賞識的結果只能被太廟拒之門外。

    最後說下於禁,曹操時期官職最高的外姓大將。于禁很早就跟隨了曹操,可謂是曹操的心腹大將。于禁為曹操南征北戰,立下了很多功勞。如在宛城之戰中,于禁斬殺作亂的青州兵,設立營寨,抵禦張繡進攻,併成功反敗為勝。都表現了很好的名將風範,甚至被曹操讚譽為:“雖古之名將,何以加茲!”在曹操為魏王的時候,于禁官居左將軍,假節鉞,而此時張遼,張郃等人還只是雜號將軍,可見於禁為曹氏宗族外第一名將。

    但就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名將,居然落得個晚節不保的結局。公元219年,關羽率軍攻打襄樊,曹仁告急。曹操大驚,於是命于禁率領七軍前去解圍,還派了大將龐德助戰。龐德本為西涼軍,在漢中之戰中投靠曹操,于禁很是看不起龐德,覺得一個西涼小卒憑什麼為大將,如果再讓他奪得戰功,自己豈不是很沒面子。於是在龐德大戰關羽的時候,于禁處處掣肘,不讓龐德有任何進展。此後又把七軍轉移到山谷之中,低窪之處駐紮。不想天降大雨,關羽掘開堤壩,將七軍淹滅。

    大將龐德寧死不屈,被關羽斬殺。而於禁雖然為曹魏大將,卻屈膝投降關羽,不敢拼死抵抗。此舉真是大大地搧了曹操幾個大耳光,很是打臉。最後東吳偷襲荊州,關羽敗亡,于禁也在荊州大牢被放出。雖然回到了魏國,但被曹丕羞辱而死。不用多想,屈膝投降之將怎能進入太廟呢。

    以上名臣,都是曹魏的肱骨重臣,但都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入選曹魏太廟。不禁讓人為之嘆息。

  • 2 # 藍刀紅獸黃金瞳

    荀彧忠的是漢室不是曹魏,賈詡幹掉了曹昂沒被秋後算賬就不錯了,許褚做護衛還可以論軍功屬實一般,于禁主要有個投降,先鋒龐德寧死不降,于禁作為主帥投降就說不過去了。

  • 3 # 燕南村夫

    荀彧忠漢不忠曹,被曹魏當做稱帝絆腳石而除掉。

    賈詡誰也不為,只為自己,明哲保身,沒有示範激勵作用。

    于禁投降關羽,一票否決

    許褚,有勇無謀,不能獨擋一面,極少單獨帶兵,

  • 4 # 香菸已半

    需知那些進廟堂的都是一心拱曹丕上位的,無不是奔著榮華富貴,高官厚爵去的,自然容不得荀彧這樣的,所以曹氏篡漢沒多少年司馬氏得勢,這些人或者其後人又跟著司馬氏篡了曹魏,晉朝是朝是伴著腐敗和各個門閥誕生的,終其東西兩朝都盡是些狗屁倒灶的爛事兒!

  • 5 # 餘生一切美好

    荀彧自始至終忠於漢庭,

    漢統衰微,天子年幼無力迴天,助袁紹可袁紹無大志,轉投曹操。

    為曹操議“奉天子已令不臣”,後來曹操實力越來越多,野心勃勃“挾天子以令諸侯”,至此二人心異。

    曹操稱魏王,荀彧萬念俱灰身死。

    孟德負文若。

  • 6 # 十年一劍情如夢啊一貧

    粑粑

    1成爸的嗎就1他去8%1個1

    偷偷

  • 7 # 褝心雲水

    其他三個人大家基本上說的都對,關於許褚為什麼沒有進去,這是因為曹丕、曹睿、曹芳在位期間,老許一直活得好好的,雖然曹操死的時候他哭得吐血,但還是一直活得很好,這小子在那個年代竟然活八十多歲,人沒有死是不能去那個地方的。他死了,曹魏政權也很快完蛋了,司馬政府是不管這檔子事兒的。

  • 8 # 李柒夜

    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自古以來配享太廟是功臣死後的一種殊榮,必須是近親或有功於江山社稷的皇親,還有有大功於社稷的臣子。

    曹操,雖然一生都沒有稱帝,但死後其子曹丕受禪做了皇帝,並追封曹操為武皇帝,所以跟隨曹操打天下的那些功臣,都有機會配享太廟。

    曹魏太廟是魏明帝曹睿繼位後在洛陽興建的,26位功臣也是分5次進入太廟的,有人說曹丕看人不爽不讓進太廟,太廟不是曹丕興建的,這些功臣配享太廟也和曹丕沒關係。

    曹魏先後有五次文臣武將進入太廟進行陪祀。

    第一批是在魏明帝青龍元年(233年),已故大將軍夏侯惇、大司馬曹仁、車騎將軍程昱3人配享武帝廟。

      第二批是齊王曹芳正始四年(243年),這次共有20人配享武帝廟,是人數最多的一次,分別為:已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太常桓階、司空陳群、太傅鍾繇、車騎將軍張郃、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徵西將軍夏侯淵、後將軍朱靈、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

      第三批是齊王曹芳正始五年(244年),為故尚書令苟攸一人。

      第四批是齊王曹芳嘉平三年(251年),為太傅司馬懿一人。

      第五批是魏元帝曹奐景元三年(262年),為故軍師祭酒郭嘉一人。

    這26人都是為曹操定鼎中原,統一北方建有卓越功勳的文臣武將。

    夏侯曹本家7人,為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曹洪、夏侯淵。

    外姓武將10人,為張郃、徐晃、張遼、樂進、朱靈、文聘、臧霸、李典、龐德、典韋。

    世家文臣9人,為司馬懿、程昱、桓階、陳群、鍾繇、華歆、王朗、荀攸、郭嘉

    透過這些名單,可以發現曹操的五大謀士中的荀彧和賈詡,五子良將中的于禁和曹操的心腹大將許褚4人沒有在這個榜單。以這4人的能力功勞和受曹操的賞識,進入這個榜單是沒有問題的,那麼他們是因為什麼原因,沒能配享曹魏太廟,其實也很好理解。

    荀彧

    荀彧的功勞無疑是最大的,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被稱為“王佐之才”,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幫助曹操實現了挾天子以令諸侯;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奇謀;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名士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長期堅守在曹操的後方,極少親臨戰場,這種堅守使得轉戰四方的曹操沒有了後顧之憂,數次挽狂瀾於既倒,曹操沒有荀彧,恐怕也很難稱雄北方。

    按理說荀彧入主太廟是輕而易舉的,不過荀彧之所以為曹操盡心盡力,只是因為曹操是打著漢室的旗幟,荀彧忠於的還是漢朝,在曹操決定要進魏王,加九錫的時候,荀彧和曹操決裂了。荀彧因為曹操是匡復漢室,平弭戰亂才竭盡所能幫助他的,當匡復漢室成為一種口號,他絕望了。

    所以說到底荀彧還是漢朝的忠臣,更是反對曹操稱帝的,曹魏自然不會讓他入主太廟了。無法入駐曹魏太廟不是荀彧的悲劇,是他的幸運,荀彧也不會想入曹魏太廟的。

    賈詡

    賈詡,外號“毒士”,曹操五大謀士之一,賈詡早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同鄉張繡的謀士,兩次獻計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官渡之戰時,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建議不要征討江東;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賈詡還有一個重要身份就是帝師,曹丕的老師,曾經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暗助曹丕成為世子,曹丕即位後,官拜大魏太尉,位列三公之首,死後配享魏文帝廟。

    很多人都說曹氏子孫忌恨賈詡設計殺死曹昂、曹安民、典韋而不能配享曹操,難道配享曹丕就不忌恨了?賈詡身為曹丕帝師,三公之首,深受曹丕信任,曹丕時期權位最高,配享魏文帝廟也是應當的。

    于禁

    于禁是五子良將之一,“五子良將”也只有于禁沒有配享太廟。于禁跟隨曹操的時間比較早,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所有的將領中唯一的假節鉞之人,曹操曾稱讚他“勝過古代名將”。

    但是于禁跟隨曹操三十餘年所有的功勞榮譽隨著一次失敗而全部丟失。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圍攻樊城,于禁督領七軍,去樊城協助曹仁,關羽利用秋雨過多、漢水暴漲,水淹七軍,龐德寧死不屈,于禁舉軍投降,呂蒙攻破江陵後,于禁從荊州到了東吳,屢次遭到辱罵,直到曹丕即位後,孫權把于禁送回魏國。于禁回到魏國後,也是淒涼無比,遭受其他人的嘲笑,曹丕明面上安慰,在於禁拜謁曹操的陵墓時,曹丕暗裡命人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羞辱他,後來于禁羞愧而死。

    其實三國不乏戰敗投降的名將,關羽,張遼都曾戰敗投降過,于禁卻因為這次失敗被人所記住,並且深受魏國君臣羞辱,死後更是惡諡厲侯,這個重大的汙點也導致他無法配享太廟。

    許褚

    許褚是曹操的心腹大將,主要負責曹操的護衛工作,許褚最出名的就是曾經嚇退馬超。許褚深受曹操、曹丕、曹睿的信任,曹操逝世,許褚更是痛哭吐血,曹操死後繼續負責曹丕的警衛工作。許褚對曹氏中心耿耿,也深受信任,但是和其他人關係就不怎麼好了,曹仁曾經邀他私下交談,被他所拒絕,雖然因此更受曹操信任,卻招致了曹仁的記恨。

    許褚雖然是猛將,但是最主要的工作的保護曹操,從沒有帶兵作戰,張遼,樂進,張郃,徐晃,朱靈,文聘,臧霸,李典,龐德都是統兵作戰的將領,其中龐德讓人敬仰的是他的氣節,雖然失敗但是氣節剛強,寧死不降。剩下的都是戰功赫赫的武將,而武將配享太廟最注重的就是軍功,許褚沒有拿的出手的軍功。許褚和典韋一樣,都是曹操心腹大將,但是戰功寥寥無幾,典韋按軍功也是入不了太廟的,但是典韋忠心護主戰死這一條得以讓他配享太廟。

    許褚雖然對曹氏忠心不二,但是沒有軍功,又和曹氏宗親關係不和,所以難以配享太廟。

    其實還有一個沒有進曹操太廟的,就是曹純。

    曹純是八虎騎中唯一一個沒有進太廟的,曹純是曹操精銳部隊虎豹騎統領,率虎豹騎斬殺袁譚,白狼山跟隨張遼衝擊烏桓軍陣抓獲了單于蹹頓,長坂坡擊敗劉備抓到了劉備的兩個女兒並繳獲了輜重無數。

    有可能是死的太早了,曹純因疾病早早去世。

  • 9 # 韶華傾夢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供奉當朝的皇帝和及其先祖是每個帝王都要做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功臣和宗室對當朝有極大功者,也逐漸可以將他們的神位供奉於太廟,而這一過程也叫做“配享太廟”。這是對功臣進行表彰的一種莫大殊榮。

    而在曹魏配享太廟中,一共供奉了26位功臣。可在這些功臣裡面,為何沒有荀彧、賈詡、許褚,以及於禁等人的名字?難道,他們是沒有資格嗎?

    在曹魏“配享太廟”中,當時主要按照的標準是“大魏元功之臣,功勳優著,終始休明者,其皆依禮祀之。”而在這標準中,才逐漸從魏明帝到魏元帝時期,前後共五批功臣配享太廟。

    首先,荀彧之所以沒有“配享太廟”,主要是因為荀彧自始自終都沒有忠於曹魏。曹操在最初的時候,的確有就挽狂瀾之心,也為漢朝做了很多事。譬如,刺殺董卓等。也正是因為如此,荀彧在擇主的時候看中了曹操。並且,還為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

    但可惜的是,隨著曹操勢力的擴張,以及野心的不斷壯大,曹操已經不再侷限於丞相一職,有了稱公的心思。而對於曹操想要稱魏公,荀彧就首先不答應。也正是因為這樣,荀彧和曹操有了隔閡,最後更是鬱郁而亡。

    所以說,在這樣的情況下,荀彧儘管對曹魏有功,但也不可能配享太廟。

    其次,賈詡之所以不能配享太廟,主要是因為賈詡在曹操時期過於自保。在最初的時候,賈詡跟隨的是張繡。而在宛城之戰中,賈詡向張繡獻計,殺死了曹操的愛將典韋,以及曹操的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

    儘管後來曹操不計前嫌,但是賈詡有必要進行自保。所以,在曹操時期,賈詡都是閉門自守,不與其他人私交。同時,又因為賈詡的計謀大多數是偏向毒計,名聲不太好。所以,賈詡也就沒有進太廟。反而是到了魏文帝時期,賈詡支援曹丕,做了曹丕的帝師,位列三公,才得以配享魏文帝廟

    再次,許褚沒有配享太廟,是因為許褚的功勳不夠卓越。許褚對曹操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許褚作為曹操的護衛長,其沒有足夠的自由去帶兵建立功勳。所以,許褚的地位並不是很高。

    而除此之外,許褚也沒有像典韋那般的英烈。典韋之所以能夠配享太廟,主要是因為在宛城之戰中,典韋為曹操殿後,最後力竭而亡。在這一點上,典韋就有了一定的資格。

    最後,于禁沒有配享太廟是情理之中。畢竟,在襄樊之戰中,于禁作為主將,卻沒有龐德那般英勇就義,而是選擇了投降。但是投降這一點,于禁就算是有再大的功勞,其在曹魏的地位有多高,也不可能會被選中。

    所以說,荀彧、許褚,以及賈詡等人之所以沒能夠配享太廟,要麼是對曹魏不夠忠誠,要麼是地位不夠高,要麼就是有一些特大的缺點。而正是因為如此,26名人選中也就沒有了他們。

  • 10 # 一半秋色

    一般皇家都有太廟。

    所謂太廟就是皇帝的祖廟,是皇帝供奉老祖的地方,裡面供奉的人,除了皇帝的爸爸、爺爺、爺爺的爺爺等等,還有一種人,那就是開國功臣。

    作為大臣,能進入太廟,享受後代皇帝的供奉,簡直是無與倫比的榮耀!

    曹魏享國很短,只有區區45年,但也有太廟,裡面供奉著26個開國功臣。在26功臣裡,有不少耳熟能詳的名字。

    武將10人:張遼、徐晃、張郃、龐德、典韋、樂進、李典、臧霸、朱靈、文聘。

    謀臣9人:司馬懿、程昱、王朗、荀攸、郭嘉、鍾繇、華歆、桓階、陳群。

    曹操本家7人: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曹仁、曹真、曹尚、曹休。

    這26人裡,最令人不服氣的是王朗和司馬懿,他們何德何能?

    王朗,就是那個要憑三寸不爛之舌勸退諸葛亮,後被諸葛亮一陣回懟,直接氣絕身亡。

    司馬懿,更不用說了,鳩佔鵲巢,把老曹家的江山搶了去!司馬懿進入曹操太廟,真是絕妙的諷刺!

    言歸正題。

    不少人看了26人名單,或會心生疑問,這裡面怎麼沒有荀彧、賈詡、許褚、于禁呢?

    荀彧、賈詡是智謀之士,怎麼著也比王朗強吧?許褚、于禁是武將,怎麼著也比華歆強吧?

    這到底怎麼回事呢?咱們一一來說。

    荀彧

    荀彧不能進入太廟,是因曹操準備加九錫、稱魏王之時,他曾站出來反對,甚至不惜與曹操撕破臉,曹操一氣之下,賜給荀彧一個空盒子,荀彧見了空盒子,知道曹操動了殺機,為了保全家人,他上吊自殺了。

    荀彧,一心向漢之人,生是大漢的人,死是大漢的鬼,自然不能入曹家太廟了。

    賈詡

    賈詡也不能進入太廟,因為賈詡曾經害死了曹操的大兒子曹昂。曹昂之死,是曹操這輩子最為痛心、最為內疚之事。

    雖然曹昂之死,是張繡下的命令,但主意是賈詡出的,如果不是他慫恿張繡叛變,曹昂不會死,曹安民不會死,典韋也不會死。

    許褚

    很多人替許褚抱屈,許褚神勇無敵,曾與馬超大戰三百回合,還曾數次救了曹操的性命,身上又沒什麼汙點,為何不能入太廟呢?

    因為身份!

    許褚不算什麼武將,也沒領過兵,他只是個保鏢而已,身份十分尷尬,就像趙雲一樣,雖然兩次救了阿斗,但他終歸只是個保鏢,和關、張、黃、馬不能相提並論。

    于禁

    于禁身上有汙點。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獲了龐德和于禁,龐德寧死不屈,以死報國,而於禁搖尾乞憐,投降了關羽。這樣一對比,龐德顯得高大了許多,而於禁卑微的許多。因為投降這件不光彩的事情,于禁不能入太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最近的一系列邊境挑釁動作你認為是上層授意默許還是自發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