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知死話的犟兔
-
2 # DrKuang
認識柳海龍的師叔,聽他說起過這麼一段往事,未經過具體考證。當年國內搏擊專案是散打,比賽是帶全套護具記有效打擊和摔倒算得分,所以當年的散打運動員沒有很高強度的抗擊打訓練,而且攻擊技術也是以“得分”而不是殺傷為主。然後當時開始和泰拳的對抗賽,要對陣泰國職業拳手,而泰拳和當時的散打相比,殺傷力會更大,當時雙方協商規則下,中國的散打運動員是誰能扛得住幾個回合打的才有機會贏。柳海龍在贏下好幾場最有分量的中泰對抗賽後就很快退役了,其實是受傷的原因。
後來國際格鬥比賽發展以綜合格鬥(MMA)為主流,新一代的中國格鬥運動員也跟上國際格鬥技術發展,也更重視抗擊打訓練了。
-
3 # 鬥天鬥地鬥自己
很簡單,拳怕少壯。人最強就是20—28歲。如果訓練不恰當或者受傷不能恢復,那麼這個時間來的更快。
急流勇退不失為明智之舉!
-
4 # 敏敏敏君
這就是聰明人,在自己最輝煌的時候激流勇退,讓後人記得自己美的一面,
不要為了名利,金錢,面子,而在以後的比賽中失敗,丟人,最後一敗塗地
-
5 # 海天一號aaaa
那你不會去了解一下張開印不就知道了,天天那裡好吃好喝的比誰都清楚比誰都知道,這些簡單的事情都不知道,去百度一下
生不逢時,當時國內雖然是武術熱但商業比賽卻很不成熟,而對外交流以當時的水準還很落後,如果現在的柳海龍26歲他一定打到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