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時,把守普拉岑高地的俄軍統帥是素以持重而著稱的庫圖佐夫將軍,拿破崙憑什麼斷定他會犯錯?
4
回覆列表
  • 1 # 文旅攬勝

    奧斯特里茨戰役在世界戰爭中都佔有相當大的地位,它滲透了拿破崙的軍事思想,也是拿破崙·波拿巴在其軍事生涯取得的最光輝的勝利,其用兵無論在戰略方面還是在戰術方面,都是無懈可擊的,而其反擊的時機也選擇得恰到好處。

    拿破崙認真分析了當時的戰略形勢,清楚地意識到,法軍當前最大的危險是面臨著俄奧普三國軍隊的聯合攻擊;俄軍是反法聯盟中最重要支柱。必須在普魯士參戰前擊敗俄軍,才能使法軍從根本上扭轉危險的戰略局面。

    當時拿破崙如果不能迅速擊破面前的俄奧聯軍,時間一久等普魯士集結完軍隊加入反法同盟對法宣戰,到那時法軍就被動了。普軍一旦南下,則遠征奧地利的法軍主力就將失去撤回本土的退路。

    拿破崙的得意之筆就是向聯軍示弱,撤出普拉嶺高地,法軍的防線自然被拉長了,有利於俄奧聯軍展開優勢兵力。

    法軍放棄了普拉岑高地後,俄奧聯軍內部的主戰派沸騰了,一時之間,聯軍像炸鍋了一樣,拿破崙慫了!拿破崙慫了!

    其實,聯軍根本沒看出拿破崙採取的兵不厭詐的謀略,故意示弱。生怕敵軍不還手的拿破崙豁出去了自己的老臉,派人請求和談,還當著俄奧聯軍使者的面演戲演了個全套。

    因此,拿破崙的一切行動,都是緊緊圍繞追擊俄軍,儘快與其主力決戰這個總意圖來實施的。而俄奧聯軍則昧於大勢,缺乏等待時機的耐心,片面地認為自己兵力數量上佔有優勢,錯誤判斷法軍怯戰,其作戰計劃都是以法軍已經基本上失去了進攻能力,不久就將撤退為基點,誤入拿破崙的圈套,導致了最後的慘敗。

  • 2 # 沉140769451

    作為軍事指揮員,不僅要了解地形、氣候、兵力、兵器等,還要了解敵方指揮員的思想、風格。初登皇位才六年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年青氣盛、急於求成,就是他的弱點,拿破崙抓住他的性格弱點,以退讓誘他上勾。戰場上的指揮沒有什麼100%有把握的事,決策完,也只能聽天由命了,不上勾,就再想別的辦法。

  • 3 # 挖掘機式遂發槍

    奧斯特里茨戰役,拿破崙將軍,哦,皇帝陛下事先偵察了普拉岑高地和冰湖的地勢,又假裝實力不濟,在三皇會戰前同亞利山大沙皇談判時故意的表現的要和俄羅斯和平,矛盾都是奧地利皇帝引起的。

    亞力山大沙皇是儲君新晉級大位,急於求成功,讓重臣們服氣,(其中一個人就是俄國陸軍元帥庫圖佐夫)中間的煽風點火人就是奧軍元帥。亞利山大青春熱血,也可以稱為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拿破崙一個破解遊戲密碼一樣的後退,讓主力軍是步兵的俄羅斯軍團和奧地利奧匈帝國步兵的聯軍先揚後降,冬天裡被人打的退向了冰湖,法國人的炮隊從三個方向向聯軍的敗潰之旅猛烈開火,炸彈炸燬了冰面和冰面上的敗兵,另外的潰兵不停的被拿破崙效仿亞利山大大帝對波斯帝國的中心突破的老法蘭西近衛軍突破。法國人有一幅巨大的油畫描述這場戰役,沙皇亞利山大都險些被俘。:

    法國人把繳獲得了俄奧聯軍的銅炮在法國巴黎城市廣場上鑄造了一個勝利圓柱,歷史上稱為旺多姆圓柱,當時的法國人獨步天下!

    沙皇帝陛下也沒有辦法,只有被人打了一個嘴巴子,再來裝出來的一個笑臉同法國人說和!

    英格蘭首相皮特直接對待從說,把你的歐洲地圖收起來吧,十年之內我們用不著他了!

  • 4 # 臨時客

    普拉岑高地,是“三皇會戰”——奧斯特里茨戰役中的關鍵制高點,拿破崙在此戰中,對普拉岑高地的“先棄後取”戰術,充分證明了在戰爭中:“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特點,顯示了拿皇總攬全域性的戰略目光、和機敏卓越的戰術水平。

    第一步:“先棄”,無非是示弱於敵。由於兵力上的巨大優勢,俄羅斯皇帝亞歷山大和奧地利皇帝弗朗茨都認為拿破崙膽怯,不敢挑戰俄、奧聯軍。為此,拿破崙故意主動示好,要求進行和平談判,理所當然地,被俄、奧兩國皇帝拒絕了。除此而外,在戰前佈陣上,拿破崙也擺出一副怯戰的架勢,做出一副隨時準備逃跑的樣子。其中,主動放棄戰略制高點“普拉岑高地”,就是最為大膽的一步棋。這樣的佈局,使得俄、奧聯軍驕氣大增,派出老將庫圖佐夫率領俄軍的精銳部隊,佔據了這個關鍵的制高點。

    第二步,“後取”,首先要強調一點,無論後面的戰局怎麼發展,在交戰的過程中,拿回“普拉岑高地”,一直是拿破崙關鍵的一步“後手棋”。為此,一方面,在戰局推進的過程中,拿破崙一直緊密關注著“普拉岑高地”上俄軍的動向;另一方面,拿破崙早就在“普拉岑高地”的山腳之下,藉著濃霧的掩護,埋伏下了蘇爾特元帥率領的5000法軍最精銳的騎兵,隨時準備奪回“普拉岑高地”。

    果然,戰局的發展,一切如同拿破崙的預料,南北兩線,雙方打得正膠著之時,據守在“普拉岑高地”上的俄軍忍不住了,想要加入戰場,來一個“居高臨下、勢如破竹”。沒想到,俄軍前腳離開高地,迷霧中的5000法軍騎兵,就在蘇爾特元帥的率領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衝上了高地,穩穩地奪回了“普拉岑高地”。法軍重新佔領這個制高點,前後只用了15分鐘。

    最後說一點,假如老奸巨猾的俄軍老將庫圖佐夫始終不肯帶隊離開“普拉岑高地”,怎麼辦?即使如此,那也不會改變拿破崙的戰略部署,無非是改“巧取”為“豪奪”。只要戰局發展到了那一步,不管“普拉岑高地”上的俄軍離不離開,蘇爾特元帥都會率領這支“歐洲最精銳的騎兵部隊”,從山腳下的濃霧裡,閃電而出,迅速拿下“普拉岑高地”。只不過,奪回高地的時間會略長一點、戰死的法軍會多幾個而已。

  • 5 # hb0992

    用拿破崙思想武裝起來的法國步兵和騎兵,在這一戰役裡爆發出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在拿破崙皇帝的正確領導下,在法國元帥的有力指揮下,分得財富的法國軍隊在戰爭中,發揚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用自己的鐵腳板戰勝了敵人的騎兵,為勝利奠定了基礎!

  • 6 # 歷史笑春風

    奧斯特里茨戰役在歷史上又稱為“三皇會戰”,是法國皇帝拿破崙與奧地利皇帝和俄國沙皇進行的一場決戰。在這場戰役中,拿破崙以精妙的指揮,打敗了兵力優勢的俄奧聯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拿破崙也因為這場戰役,成為大家公認的歐洲第一名將。

    在這場戰役前,拿破崙的處境十分不妙。從法國本土遠道而來的法軍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的地步。它面臨的敵人則是奧地利軍隊和俄羅斯的援軍,在數量上處於劣勢。而且,俄羅斯的後續部隊還在源源不斷的前來。

    如果戰爭曠日持久的進行下去,法軍和敵軍的數量差距將越來越大。而對於拿破崙來說,雪上加霜的是,在他側後的普魯士王國也出現了不穩定因素,隨時可能加入他的敵對陣營。如果這樣,拿破崙的處境將是極為困難的。

    為了避免這種局面的發生,拿破崙採取外交手段,先暫時穩定住普魯士,而致力於儘快的與俄奧聯軍的決戰。拿破崙選擇的決戰地點就是奧斯特里茨。

    奧斯特里茨是戰場上的一個小村莊,它因為這場著名的戰役而名揚天下。在這個戰場上,地形很有特點。在戰場的中央,有著重要的普拉岑高地,控制了它,就可以控制整個戰場。在拿破崙的右翼有著湖泊、沼澤,便於防守。而且,在這之後,還有通往維也納的大道。如果拿破崙要撤退,就必須控制這條大道。

    當時,拿破崙的兵力是73000人,而俄奧聯軍的兵力是86000人。可是,俄奧聯軍對拿破崙產生了誤判。他們認為拿破崙的兵力至多也就四五萬人。再加上在戰役前,拿破崙故意示弱,要求進行和談,更是加重了俄奧聯軍的誤解。他們認為拿破崙已經山窮水盡,要抓住戰機擊敗拿破崙。

    為了加深俄奧聯軍的誤判,拿破崙主動放棄了戰場上最重要的地點普拉岑高地。這使得俄奧聯軍更認為拿破崙無意決戰,企圖撤退。在這種判斷下,俄奧聯軍制訂的戰役計劃是將主力投入拿破崙的右翼,在擊破拿破崙的右翼後,切斷拿破崙撤往維也納的退路,將拿破崙包圍殲滅。

    拿破崙則針對聯軍的戰役計劃,針鋒相對的做出了部署。他將一萬多兵力安排在右翼,來抵抗聯軍的主力四萬多人的突擊。而拿破崙將剩下的六萬多人集中在左翼,準備攻擊聯軍的四萬多人。其中,普拉岑高地是拿破崙的首要攻擊目標。

    1805年12月2日,清晨7點,聯軍在全線向拿破崙的法軍發起了進攻。在法軍右翼,聯軍的突擊遭到了法軍的反突擊,暫時受挫。俄國沙皇見狀,便命令位於戰線中央普拉岑高地的俄軍投入法軍右翼,發動對法軍的攻擊。

    9時,拿破崙發現俄軍走下普拉岑高地,於是命令早已做好準備的法軍,發動對普拉岑高地的進攻。隨後,雙方圍繞著普拉岑高地進行了一系列的爭奪,最終法軍站穩了普拉岑高地。接下來,將聯軍攔腰截成兩段的拿破崙,將大炮調上高地,對法軍右翼的聯軍轟擊。被困在湖泊、沼澤間的聯軍無力抵抗,大部被殲滅。這一戰,拿破崙以傷亡8200人的代價,消滅聯軍36000人,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在這一場戰役中,普拉岑高地的得失決定了戰役的勝負。但是,拿破崙為什麼會那麼肯定,俄軍肯定會放棄普拉岑高地呢?

    其實,拿破崙根本就沒有把希望放在俄軍主動放棄普拉岑高地上。他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在適當時刻強行佔領高地。因為,只有佔領普拉岑高地,拿破崙才能取得戰役的勝利。在普拉岑高地前,拿破崙集中了優勢兵力,包括最精銳的輕騎兵和重騎兵。正是這些兵力的投入,才保證了拿破崙佔領普拉岑高地並且保住它。

    至於說俄軍放棄普拉岑高地的說法並不正確。俄軍只是將普拉岑高地的軍隊投入法軍右翼,支援暫時受挫的自己的軍隊。而後續的部隊還是源源不斷的走上普拉岑高地。這中間,就包括沙皇和奧地利皇帝的近衛軍。所以說,普拉岑高地並不是聯軍放棄的,而是被法軍攻取的。聯軍就算是再輕敵,也不會輕易放棄至關重要的普拉岑高地的。

    這一點,在拿破崙攻打普拉岑高地的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俄奧聯軍是在側法軍行進的時候,遭受了法軍的奇襲,才丟失了普拉岑高地。隨後,法軍馬上就遭到了聯軍的反擊。聯軍連皇帝的近衛軍都派了上去,一度奪回了高地。可是,終究因為敵眾我寡,聯軍還是丟掉了普拉岑高地,失去了戰役的勝利。

    所以說,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奪取普拉岑高地的行動有著戲劇性,佔領高地看似偶然。但是,在這種偶然性中,又有著必然性。拿破崙已經做好了準備,他集中了優勢兵力,不管出現任何情況,都要一定要拿下普拉岑高地。而聯軍也沒有放棄普拉岑高地,它是在法軍的強襲下丟失的。

  • 7 # 都市南鄉子

    憑信心憑計謀憑常識,三憑而已。先看圖:

    這是奧斯特里茨會戰前的雙方態勢圖。先說信心,當時拿破崙指揮的法軍大軍團是歐洲列強(也是世界各國)中最先進且強大的群體,拿皇信心十足,並不擔心大炮,騎兵和總人數都少於聯軍。再說計謀,首先,這個戰場是拿皇自己選定的,戰前親自上陣偵查地形,非常清楚整個戰場的制高點就是普拉岑高地。當時戰爭準則之一,就是逢高必佔,居高臨下的形勢無論對攻守雙方都具備決定性意義。他不怕聯軍不吞下這個大誘餌。另一方面,他首先示弱於對方,擺出一副因人少懼戰害怕的模樣,還主動派親隨副官找聯軍要求停戰談判。然後,主動撤出普拉岑高地,表現出時刻準備逃跑的架勢。再者,庫圖佐夫確實是聯軍主帥,但戰場上他只有名義沒有實權。因為,當時奧斯特里茨會戰有個特殊名稱,叫“三皇(四皇)會戰”(世界戰史上的唯一)。因為,現場除了拿皇本人,還有沙俄帝國皇帝亞歷山大一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一世(他還兼哈布斯堡帝國皇帝)。而恰恰這兩位頂頭上司都不聽庫帥這位沙場老將,聯軍各級指揮官肯定要聽各自皇帝的,因此,庫圖佐夫已被架空。當年,沙皇年輕氣盛,總想著戰場上建功立業,積攢名聲資本。而奧地利皇帝與軍隊剛剛丟失了首都維也納,也急於報仇挽回顏面,而且奧俄聯軍人眾多,後勤壓力太大,周邊地區的糧草都被徵用一空,再不開戰官兵們就要餓肚子了(皇帝們不可能捱餓)。所以,聯軍上下除了庫圖佐夫主張慎重外,其他人早就急不可耐想與法軍一決雌雄。諸多因素,加上拿破崙以有心算計無意,造就了西方諺語中的著名典故—“奧斯特里茨的太陽”。拿破崙帝國(法蘭西第一帝國)與法軍由此走上了人生巔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跟一個同學關係不怎麼好,但是他去哪都喊上我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