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在逆境中行走
-
2 # 至尊至柔
包產到戶是上世界八十年代的說法,集體土地按戶口人數平均分配到個人,相對的,交國家糧也按土地多少分配到各戶,隨著時間變遷,國家政策越來越好,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有些地方實施了分田到戶,不過還交國家糧和農業稅,九十年代末隨著二輪延包政策,土地三十年不動,國家逐漸取消了交國家糧和農業稅,才是真正的分田單幹!!
-
3 # 誰傻了
分田單幹與包產到有什麼區別?這個問題還當真有些模糊。因為,上世紀70年代後期國家對農民耕種土地的宗旨與理念是採取包產到戶,加強各農戶的責任,以此來發揮農民耕種土地的積極性。可後來農村農業模式成了責任制式的單幹,各幹各的,自種自收。混淆了最初國家的政策理念,很難說得清楚。
像我們家鄉,開始實行責任制的時候,是在1980年,生產隊分成兩個作業小組,把人口和土地搭配均勻。最初的理念是每個作業小組按所承包土地的產量高低劃入生產小隊計工公分糧食。也就是說,經營好的小組、超出了土地承包的產量範圍可以拿到獎勵公分,多分些糧食。反之,則要少分一點糧食。可後來的結果是各幹各的,沒有參加生產隊統一的年終決算,糧食作物也是各分各的。就近幾個生產小隊甚至導致了分隊,變成了兩個生產小隊,再也組合不攏來了。而且,只一年光景,就採取了題主所說的責任制,名義上包產到戶了。直到現在也說不清楚到底是分田單幹還是包產到戶。
從國家最初的政策從不準包產到戶到不要包產到戶可以理解:國家當時的政策是採取承包土地的方式發揮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是不準分田單幹的。因為,那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是違背當時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可是後來農村的發展模式卻違背了國家最初制定責任制的政策初衷,名義上的包產到戶成了實際上的單幹。
我們可以用事實來說明,比如,以前責任田、責任山土都是按生產隊人平多少分配。所生產出來的農作物也是各歸已有,沒有和生產隊集體發生一丁兒關係,完完全全是自負盈虧。國家對於土地劃定的責任範圍也是三十年不變,各農戶對責任山、土地等都有經營管理權。甚至現在很多農村地區的徵地拆遷款項也歸各徵地農戶所有。
個人的觀點以為:包產到戶各農戶生產出來的糧食作物,是不是要計入生產隊或集體單位統籌安排?按土地面積或家庭成員多少分配糧食?是不是現在的包產到戶與分田單幹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僅僅只是用詞、說法不同而已?
-
4 # 星語天雲
分田單幹與包產到戶從耕種形式上看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小農耕作,以戶為單位在屬於自已的土地上耕作。但二者在政策上的歸屬有著夲質上的區別。分田單幹,是把士地直接分給農戶,土地純屬於私有。實際上就是土地私有制。例如我國土改時期,把地主的土地沒收,分給農民,土地即屬於農民私有。承包到戶,是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簡稱。八十年代,把集體的土地
-
5 # 我獨清111
包產到戶極大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釋放了農民經營自主權。不要被一群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噴子所蠱惑。他們動不動用帽子壓人,用棍子打人。他們是一群極左的文革打手。他們動不動搬出南街村、大寨等,但我們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是改革開放給他們提供了施展的舞臺,文革中他們依然沒有經營自主權,依然貧窮落後。不要用這些鬼話糊弄人了。
-
6 # 大海16289
兩者之間大同小異,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1978年全國實行改革開放,82年從大集體將土地包產到戶,聽起來這個名字(包產),有誰家的土地定了產量,在農民的心目中,只知道分田到戶,將原來生產隊所有土地,按人平均劃分罷了,這種包產到戶的形式和分田單工又有什麼區別?只是換了一個名字,換湯不換藥,其實,真的叫老百姓說出二者的區別,也許誰也說不清楚,本來就是一回事。
不管分田單幹也好,包產到戶也罷,做為農民,安份守紀,不違法、不違憲,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就是農民最大的榮幸,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種糧食、種蔬菜及一些經濟作物,自己可以吃上放心的綠色健康食品,同時種上經濟作物,可以補貼家裡開支。
-
7 # overu
什麼包產到戶?什麼承包責任制啊,都是文不對題,實質就是分田單幹。包產應該是規定產量,高出的部分分成或歸個人,其實沒有誰規定什麼產量。承包土地也應該規定有分成。其實是土地交農戶,你種什麼,收成多少,都不管,你願意怎麼種就怎麼種,怎麼叫承包?承包應該是集體規定了這片土地種什麼,你願意來管理,你來承包,應該也是文不對題。
-
8 # A張西周
分田單幹和包產到戶是不一桴的′、分田是個體經營、抗災抗風險能力極弱|0包產到戶不影響農業機械化水利化解放了生產力、使人幸福感提高更聚人心
-
9 # 蒲城蘇
原則性的區別,分田單幹是土地私有,農戶對土地有處置權,可以自己買賣;包產到戶的土地歸村集體所有,農戶有種植權,沒有經營權,不能買賣所承包土地!
-
10 # 年高389
分田單幹,包產到戶,我們這裡也搞過,我們先是包產到戶,後分田到戶,這沒有什麼區別,他都是共產黨領導之下實行的,農民也很擁護黨的決策,這也是在農樹實行的改革開放,主要是解放生產力,讓農民吃飽飯,未分田之前產量不高,改革分田後產量高了,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有飯吃,有草燒,豬也肥了,雞鴨也多了市埸也繁榮了,老百姓生活質量也提高了,這是事實,這說明共產黨領導得好。
-
11 # 鬼擇
分田單幹包產到戶沒有實質性的差別。分田單幹和包產到戶都是通俗的說法。官方的說法叫”聯產責任制”。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條件有很多不同的做法,以充分調動農民生產極積性,很快去就取得了明顯的效益,解決了中國人民幾千年溫飽問題。
-
12 # 560102
這個問題有點模糊,好像是一回事嘛,沒什麼區別。唯一的區別是:白貓還是黑貓?玉米還是包穀?卡車還是貨車?公路還是馬路?
-
13 # 石來運轉5582
我是60後。經過了生產隊。包產到戶。生產隊掙工分,幹好,幹賴一樣。農民的積極性不高。那個年代沒有大型機器。還是以牛馬種為主,包產到戶,農民得到了溫飽。糧食產量。逐年提高。
但是現在農村需要改革了。一家一戶不適合現在的生產模式。比如土地多年不深翻。這樣土地會板結。土地肥力降低。病蟲害增加,土地集中有利於及機器化生產,解放勞動力。還有死人有地。活人沒有地種。還有農村養老問題。我建議取消農村一切補助。直補,種苞米補償。種黃豆補償。這樣政策給貪汙腐敗增加溫床。除殘疾完人以外,把所有補助全部取消。給65以上的人開資。這樣利於監管。一家之言。
-
14 # 天翼使用者9984621851546
分田單幹,包產到戶在七八十年代還是有一定的效果,可是現在就不行了,因為農村大部分年青勞動力都外出,留在農村的都是老弱病殘,有的農戶根本沒有勞動力,在這個時候應該改變思路,走集體化才是正確方向,統一領導,統一思想,統一規劃,統一勞動力,以老帶新,以強代弱,老中青三結合互相交流經驗,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尊老愛幼,共同努力生產,人人出謀獻策,奪取糧食大豐收。
-
15 # 署光50
包產到戶,現在執行的實際上是分田單幹。所謂包產就是你一年產幾多糧食,有一個定額的產量。可是現在農村分得田地之後就種上一部份好的田夠自己吃之外,其他無水利的土地全部丟荒。這種型式,我認為不是包產到戶,是分田單幹。
-
16 # Liujinhong39
“包產到戶”是給“分田單幹”包了一層“粉色的“皮”!還不是“紅”皮,也不是“白”皮。因為包”紅”皮,讓人一對比就看明白了,包“白”皮等於沒包,還是“粉”皮好看點,也好聽點!
-
17 # zhangjun20024811
什麼聯產承包責任制,實際上分點田給你,你種什麼都行,開始沒人管,大田劃小田搞的亂七八遭,農田養魚的,建房的都有。
-
18 # 樹月孤舟
所謂的包產到戶,是有定額產量的,就是要完成各項指標。分田單幹,沒有產量要求,也沒有任務指標。種地隨便,那怕是栽樹種草,拋荒都無人干涉。你的地,你說了算。
-
19 # 鮑宜龍
我是個農村人,你說的兩種行式我都經歷過。
包產到戶是大集體時,集體耕種,包到各戶管理,到收穫時上交集體規定的產量,餘下的是你自己的收入!這個有優點,耕種都是集體行為,質量上得去,容易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特別是防治病蟲害,都能統一。當時是一個成功了的方法。
-
20 # 愛講
我覺著分田單幹,和包生到戶以是歷史的事,也是幾千年留下的事,也不算什麼新鮮事,也沒有什麼可評比之說,按理說種地根本就沒什麼先進之說,只是調動了自私的責任,我把自己的地種好就算了,管他別人幹什麼,我不知說的對與錯請評說
回覆列表
區別太大了,單幹年終不統一核算,生產隊解體了,包產到戶,生產隊還存在,年終要統一核算的。我們生產隊在60一70年代都搞過工分產量承包,但都是小組承包,沒有承給個人,超產部分獎高工分,但也有過超產歸承包小組,承包是要分配的,既鞏固了集體,也不出極窮人。後來單幹了,集體垮了,一遇天災人禍,真的是吃不起飯,本生產隊有兩戶,單幹後遇大洪水,土地無法恢復,到現在一直在外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