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80後小公
-
2 # 膽嫂有情號
我曾經的一個下屬,現年45歲了,仍然在國企做副科級,絕對年齡偏大。他前段時間找到我,希望透過我的能力給他解決正科級,被我拒絕了,但我給了他三點規劃意見:
第一,攻堅克難,抓住主業再拼一次國企的副科級幹部,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技術層的,都屬於真正的執行者,更是每天跟業務打交道最多的人,如果透過在業務中找亮點,於業務中提高度的方法,從本職工作領域中幹出新成績,這個人必能快速引起領導的興趣。
要清楚,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年齡越是偏大,越幹出超過年輕人成果的人,越能夠被所有人認可。因為攻堅克難了。
第二,婢膝奴顏,年輕領導再敬一次我們單位有個48歲還是科員的人,他半輩子都是埋頭苦幹,直到遇到了比他年齡小8歲的主管局長,只在一起工作了一年多,主管局長就向局裡提名了這位老同志,局裡直接給了指標,解決了副科級。
究其原因,並不是這個老同志多麼優秀,只是因為常年的埋頭苦幹,磨光了他的脾氣,磨圓了他的性格,對後起之秀俯首帖耳態度謙卑。
第三,劍走偏鋒,枕邊之風再吹一次女人的力量是無窮的,女人才是左右男人未來的最大因素。懂得用好老婆們的人,無比厲害。
你的老婆和領導的老婆要是能走到一起,那你的提拔也就指日可待了。最主要的是,你送不出去的東西,你老婆一定能送出去。
最後年齡偏大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態如何,六十歲的人,如果有三十歲的心臟,只要給他個槓桿,一樣能夠撬動地球;給他個女人,更可以創造一個民族。
-
3 # 磨羅古子
重心要放在家庭以及業餘時間,在單位上你再拼命都是無濟於事了,把家庭搞好,利用業餘時間做些自己擅長的事並能改善生活最好
-
4 # 九品職麻官
嚴格來說國企裡面早已經不存在副科級這種級別的幹部了,因為國家在多年前已經明文規定:
國有企業實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不再套用黨政機關行政級別。
但是現實當中,我們經常聽到副部級央企、正廳級國企之類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頂多只是大家約定俗成的一種認識,但是絕非是正式的行政級別,或者頂多是國企內部參照公務員級別的一種職級管理。
由此可見,國企裡面的副科級幹部,和行政機關裡面公務員當中的副科級幹部,壓根就不是一回事,甚至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既然如此,公務員隊伍中副科級工作滿三年或者五年就有機會升到正科,可是國企裡面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是副科的職級。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國企副科級幹部如果年齡偏大的話,該怎麼規劃呢?
我認為最關鍵的就是要轉變觀念,比如你應該要認識到國企畢竟是企業,不是政府部門,國企幹部最主要的還是工作要幹出成績和業績,而不是升到正處或者副廳(雖然很多人依然對比樂此不彼)。
況且任何一家央企,員工總量一般都是上萬人以上了,但可以參照公務員級別並且能夠順利轉為公務員的,可能只有老總一個人,比如近幾年軍工系的央企老總已經有好幾位轉崗到地方擔任地方省級領導了,可是一般員工會有這種機會嗎?
所以對於國企當中年齡偏大的副科級或者副處級的幹部,我認為唯一可以去規劃的,就是如何立足本職工作做好手中事。
那如果你非要規劃行政級別,規劃什麼時候升到正處或者正廳,我建議你還是想辦法去考公務員得了,可是你年齡已經過線了,沒法去考公務員了,那究竟該怎麼辦,該怎麼規劃呢?我認為總的就一句話:
規劃工作可以,但沒必要去規劃級別;規劃前程可以,但沒必要去規劃官場!
-
5 #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三個字:混日子!
真心說,國有企業,一旦幹到40歲以上,不管你是普通員工,還是副科級幹部,基本都是混日子,等到退休。
在這樣的企業裡,沒有關係,你也不可能有太多的飛黃騰達,撐死處級,大多數正科級(處級國有企業部門負責人),如果有一點關係,或者個人能力確實強,還會搞人際關係,你可能有混到正處級(廳級國有企業部門負責人,處級國有企業的單位書記總經理等)。但前提是:1、有關係。2、有能力(光有人脈不行,還必須有能力)。3、會來事,會跟上面搞關係。
而大多數人,都是正常的普通職工,有幾個人有人脈關係呢?我大學畢業後,在一個正廳級的國有企業下屬二級單位(正處級)國有企業待了兩年,深知裡面的各種關係。我在機關裡幹了兩年,黨政工作、團委工作,都幹過,最後實在覺得沒有前途,辭職走了。那時候,真的覺得國有企業,待下去,把年輕人廢了,大多數都是年紀大了的,混日子,基本都讓年輕人幹活,累死忙死,大家工資都差求不多。不是多勞多得的國有企業,把人真的是埋沒了,因此,有志氣、理想的年輕人,大多數不願意去國有企業。
而提問者,年紀大了,才是副科級,那就說明沒有關係,預計學識能力文化也不是太高,如果真的是年輕有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預計年紀大了,至少是正科或者處級領到了。因此,如此情況,你還有啥激情幹下去呢,就等混著到退休,因為也沒啥前途,幹多幹少都一樣,工資差不多,有啥努力的呢。
-
6 # 職場往事
國有企業的幹部,特別是生產型企業的幹部,走職業化道路,搞技術和銷售比較好。特別是搞技術的,年齡大一點也沒關係。
如果企業級別是處級,副科級幹部是中層副職,好好爭取一下可能解決正科級,國企對年齡限制相對要靈活些。
如果企業級別是廳級甚至部級,副科級幹部就是基層,年齡大了隨遇而安就好。
-
7 # 朗朗上口犀利哥
在國企如果50歲了還是副科級,基本上以後再提拔的可能性小了,機會很小,主要原因是受年齡的限制,一般科級崗位的人都是40歲左右,處級崗位的人50歲左右。如果50歲了還是副科,等到正科55歲,都到退休年齡了,順其自然吧,或許退休時領導考慮你待遇,給你提個副處。
回覆列表
送你四個字:順其自然!
首先解釋一點,國企早已去行政化,實際上已經不存在行政級別一說。不過因為體制機制等原因,出於管理便利,國企仍保留諸多行政管理模式,比如在崗位設定上參照行政機關比照設定級別,國企領導班子截止目前仍是組織部門管理的幹部,中層幹部由國企黨組決定不過需報國資委備案,等等,都是現行國企幹部管理方式。因此,國企幹部雖然不在機構編制部門管理範疇,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編制和級別,實際上仍有自設的“企業編”和級別,所謂的國企副科,大機率也就是國企中層副職的概念。
一個國企老員工,在單位幹了差不多一輩子仍只是副科,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你的能力或許不是特別突出,沒有成長為單位骨幹的突出技能,不足以引起單位領導的重視,因此無法脫穎而出,不能走上更高層級的崗位;
第二,你沒有足夠的政治資源,沒有強大的後盾力量和依靠,以致於年齡一大把,還只是幹到副科。
這兩個原因都是直接影響個人後續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沒有能力和人脈的支撐,在國企想幹出名堂,從一眾競爭對手中突圍出來走上高位,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既然如此,人就要有自知之明,要識勢觀人,對自己未來做出準確的預判,而不是勉力而為,強求達到什麼目標,這不現實,也很難完成。
以題主的現狀,個人認為你當前的任務就是要做好三點:
第一,立足本職,履職盡責。把本職工作做好,不給領導添亂,不給自己找麻煩,充分展現一個成熟職場人該有的態度,說不定會讓領導改變對你的觀感,反而能給自己創造一些機會。
第二,提前做好基本規劃。如果個人經濟條件不錯,不存在生計之憂,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嘗試退二線提前離崗或提前退休,把剩餘的時間交給自己來主宰;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那麼你唯一的出路只能老老實實繼續幹活,爭取做出業績,幹出成績,贏得更多機會,用以提升待遇。
第三,嘗試培養個人興趣。人到一定年齡,一定要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否則到了職業末期,當在單位存在感不強,有足夠時間安排自己時,沒有興趣會相當的無趣,影響個人工作和生活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