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四哥我姓高

    謝謝邀請,看到你臨的聖教序,基本功紮實,字形較準。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只注重碑帖白色部分,把筆畫寫勻了,輕重粗細對比不分明,也就是說缺乏書寫性。第二問題是,整個字勢趨於平正,沒把王字的勢寫出來。寫聖教序應注意,起,行,收,轉,折,翻,。用平時書寫其它墨跡的方法,去臨聖教序,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2 # 墨海麒麟

    謝謝邀請。看您的配圖,可以看出已經下了一定的功夫。但從臨寫的字型上看,您在筆法上還沒入門,沒有掌握筆法。筆法實際上就是古人所說的撥燈法,也有人說撥蹬法,實際上就是指掌腕的配合,小字主要是指掌,大字需要腕力。用指掌腕實際上就是為了適應筆性,使行筆常常處於中鋒。具體的做法是起筆露鋒切筆,行筆過程手指捻管。筆法掌握是多次頓悟過程,全部掌握後,會突然感覺原來是這麼簡單。但需要您多體會,一般一年就能摸索明白。學筆法最好學右軍筆札墨跡,聖教不適合學筆法。以上是學書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就是學習字法,開合,向背,輕重,大小等等,聖教就是字法的寶庫。學聖教最忌寫平,一定要認真觀察,追求險絕,寧過勿欠。字法學習要比筆法難,需要終生學習。

  • 3 # 子衿書法

    聖教序的臨寫,要結合王羲之墨跡一起學習,才能避免僵硬的用筆。

    大多數學習聖教序的人,模仿的是聖教序的形狀,對筆法的理解很難悟解,筆畫缺乏起伏跌宕的變化和挫折衄轉的細節。書寫出來的筆畫如同硬筆一樣,缺乏書法應有的韻致。這是普遍存在於學習聖教序中的通病。

    要取得突破性的提高,就要從墨跡作品的臨摹中找到王羲之用筆的規律性,再透過石刻的痕跡,還原筆墨的痕跡。我的專欄《最美集王聖教序一百字》,針對性的幫助初學聖教序的朋友,解決如何學習聖教序的方法,不妨去看看。對學習聖教序的提高,或能從中得到一二有益的啟迪。

  • 4 # 徽茵kunshan

    就圖片來說,很用功,字形也很像。在這裡我說一些不同的觀點:

    1.多讀點有關書法史的文章或影片,開闊眼界。或者是古代書法家的故事。對歷代的書法有所瞭解,這些字外功對於書法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2.行書是楷書的快寫,寫行書就要學點楷書,或寫行書的同時也寫寫楷書,這樣最好。齊頭並進,我相信,會有更多的收穫。

    3.寫聖教序的同時還可以寫寫《蘭亭序》,王羲之手札等墨跡,這樣行書的連帶,牽絲等書寫性更強。

    以上一些個人觀點,希望有所啟發和幫助!

  • 5 # 老樹書法

    臨帖不仔細,看大模樣像是寫聖教序呢,仔細一看全無細節。你這基本算抄帖,不算臨帖。還是認真往像裡先臨吧。我知道臨像對你來說是個難題,但你解決不了這個難題就很難進步了。

  • 6 # 平安阿敏

    謝邀!在下只是書法愛好者,雖有朋友謬讚,也只粗有所悟。從所發臨作看,先生頗為用功的,故字形甚似。但用筆上,側鋒似偏多了,點畫轉換處筆鋒轉換多處有些草率,結構上不少字看帖萬能不太準確,每個字都偏高瘦。依本人經驗,先精臨為佳,逐字吃透再通臨更好。

  • 7 # 西廨七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首先宣告: 我不是大師。和您一樣,算是票友。

    從您發的字來看,您在筆法和字法上下過功夫,基本把握了《聖教序》的用筆和結字。

    但整體看,卻少了《聖教序》的神韻。如果仔細分析,您的點畫和單字都各自為陣,相互之間沒有呼應和爭讓,也就是說,把一些字擺放在了一起,卻沒有整體感。用書法的話說,在章法和行氣上比較欠缺。

    建議您在臨習或者創作的時候,注意一下點畫之間,單字之間和行之間的關係。嘗試一下這麼練習是否會更好一些。

  • 8 # 書法說

    《聖教序》最初是由初唐褚遂良所書,全稱《雁塔聖教序》,後來懷仁和尚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為《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書友臨習得很好,有刀劈斧鑿之氣,很明顯臨習的是《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

    回到正題,一些書友說,明明很用心 很用功去臨帖了,為什麼沒長進或者進步慢呢?也許問題正是出在字帖上。曾經聽老師說過:再好的印刷字帖,也不如拓片,再好的拓片也不如原碑,再好的原碑也不如真跡。

    想想我們用的字帖已經是四手貨了,失真有多嚴重,啟功先生曾說:透過刀鋒看筆鋒。對的理是這個理,同時有多少書法愛好者能做到呢?

    建議換帖,換為趙孟頫臨《集王聖教序》,據說是趙孟頫六十歲所臨習真跡(算個二手貨吧)字跡清晰,此帖在筆法、結字上已是爐火純青,人書俱老。

    當然趙孟頫的聖教序和王羲之的相比較肯定有不足之處,但趙亦是一代大家,前後500年無出其右者,你值得擁有!

    學趙之後再回過頭來學王,會有大收穫,也未可知?個人淺見。

  • 9 # 書法有云

    聖教序臨寫苦無長進,請大師指點迷津?大師的稱呼就免了,同為書法愛好者,大家一起探討交流。我看了題主所上傳圖片中的習作,題主在臨帖時的觀察力還是可圈可點的,對於筆畫的輕重以及字型的把握上還是比較到位,要說題主的最大不足之處那就是:用筆不到位。

    筆法和用筆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將筆法和用筆混合在一起,其實這兩者之間還是有著不同之處的。

    筆法

    倘若我們將筆法看作是一個名詞,把它跟用筆區分開來那麼它的學習內容就比較簡單了。如:起筆,不外乎露鋒起筆、藏鋒起筆等,其形狀也只是圓起筆、方起筆以及各種不同角度的起筆形態;行筆,不外乎側鋒行筆轉中鋒、中鋒行筆等;收筆,不外乎藏鋒收筆、放鋒收筆、斂鋒收筆等。另外,輔以提按頓挫、輕重緩急等等。

    圖片:平安帖

    用筆

    我之所以將筆法和用筆分開來談, 個人認為最主要的一點是:筆法千古不變,用筆因人而異。

    我理解的用筆是按照每一個書法家各具特點的用筆技巧,比如:題主所臨習的聖教序乃書聖王羲之集字而成的作品,其用筆就是代表書聖的一個運筆特點,而其他諸家,像初唐歐陽詢的歐體,其書體也自帶個人的運筆特點;中唐的顏真卿也是如此,往後的各個書家只要達到自成一體的,每一個人都有其運筆的獨特特點存在。而這些不同之處正是我理解的用筆關鍵。學習他們的作品我們需要學習他們的用筆特點。

    圖片:初月帖

    筆法的學習

    以上談了筆法和用筆的區別,想來對題主來說應該會多一些思考,關於筆法的學習我想給您推薦一個老師,您可以關注他並前往他的專欄進行觀看其影片內容,相信我的推薦對你是有所幫助的。他就是王彥斌老師,您可以搜尋“求全齋書法”並前往其專欄:書法的核心-筆法解析。相信一定對你有所幫助。

    圖片:孔侍中帖

    綜上所述

    書法的學習,筆法、筆勢、筆意這三大要素隨著我們學習的深入每一種都需要我們能夠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否則,表現出來的作品只是得其形不得其神。

  • 10 # 千年蘭亭

    你的字字形基本寫到位了,只不過一些字過於左低右高,但整體而言,筆法問題較大,筆畫浮滑,缺乏王字的從容與韻味。

    1、字形過大。臨帖最好忠實於原帖的大小,即使放大,不可超過一倍,因為並非每個字可以等比例放大。

    王羲之的字比較適合寫小行草,這是書界的共識,一旦放大就難於駕馭。你的字筆畫明顯過於纖細,筆力不強的弱點完全暴露出來了。

    2、起筆問題較多。王羲之的行書多露鋒起筆,但基本上都是順勢落筆,並無多餘動作。

    但你的字,與原字一比較,問題就出來了,起筆尖細,有的地方形成明顯的“釘頭”病筆。這表明你還需在筆法上多下功夫。

    3、在臨習《聖教序》的同時,建議你同時參考歷代大家臨習王字的作品。王羲之的字留下的都是到本,這對練習結構有優勢,但無法看清筆法。

    而歷代大家臨習王字的作品,正好彌補了這一缺陷,可以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筆觸變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西貝奉行715工作制,創始人稱已實行多年,才取得今天的成績以及西貝最新迴應:非硬性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