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里老師

    先講個故事,叫背上的猴子

    背上的猴子是管理學上很有趣的案例,講的是員工碰到了一個問題搞不定請教領導,領導看了這個任務後,發現有難度。解決了很久後還是沒搞定,於是和員工說我回去再琢磨琢磨~

    第二天員工跑過來問領導,昨天的問題搞定了沒有?領導說還沒有。員工說:那快點給我搞定呀,我的工作還因為這個問題受阻了呢……

    本來是員工的問題,竟然在不知不覺中轉移到了領導身上。就好像背上的猴子從這個人身上跳到另一個身上!

    寫作業不自覺,不要盯

    做作業本來是孩子的事情,盯著孩子就把作業這個事情變成了自己的事情了。孩子在盯的過程中不會覺得這是自己的事情,他只會覺得怎麼老逼著我做作業。

    當直接不管他,他自己決定做不做,他也會知道作業是自己的本分,不做是不行的。不做作業老師會做出批評,會懲罰他,孩子必須要有一次懲罰。

    來點自然懲罰和獎勵

    要孩子做作業還是需要有懲罰的,例如讓老師去懲罰,就是套路。

    還有就是看到孩子不做作業在玩,就要他過來一起做家務,一般這種效果挺好的,孩子聽到要做家務就會說我還有作業沒完成。

    也可以獎勵,獎勵就是告訴孩子作業完成了,就隨便他玩。想看電視就看電視,想玩遊戲就玩遊戲。這個做法是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 2 # 暖爸萌媽育兒記

    孩子還小,專注力和意志力都不可能跟成年人比,偶爾放縱一下是再正常不過了。他們的成功慾望也沒那麼強,自覺性自然就差一些。

    我家孩子也那樣。雖說不做作業並不是故意的,但就是老忘記。放學回到家,書包一扔,便玩得不亦樂乎,早把作業的事忘得一乾二淨了。是孩子不自覺嗎?也不是,她真的是忘了。

    婆婆都是會在她身後喋喋不休地嘮叨,結果卻是適得其反,她對奶奶的說話已經有了免疫力,不管她說什麼都成了耳旁風。

    我考慮到或許孩子的作業真是過量了吧?因為按規定,一二年級是不可以佈置作業的。但事實上卻做不到。

    後來我便對她的要求降低了。如果作業多一些,我便分階段地讓她做。

    另外,為了鍛鍊她的意志力,我便讓兩個孩子在家玩木頭人,看誰可以堅持得更久。只要把這個當成了遊戲,她們便不再排斥。

    透過天天玩類似的遊戲,感覺孩子收心了不少。

  • 3 # 寒石冷月

    按常理講,只要家長重視家庭教育,從孩子一年級開始就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和品德習慣,孩子到了五年級時應該具備很好的獨立學習能力。但是看到題主講,自己孩子上五年級了,寫作業一點不自覺,不盯不寫,說明你前幾年一直沒有重視家庭教育。怎麼辦呢?下面我給你幾點建議供參考。

    先制定家規,讓孩子懂得遵守規則與紀律,為孩子建立起內心秩序而打好基礎。

    正所謂沒有規矩,難成方圓。老話傳了幾千年,傳到了今天竟然被家長忽略,你說可惜不可惜?一個五年級孩子還不知道自己獨立寫作業,非要家長盯著寫,說明孩子壓根就不懂得自己管理課外作業。那麼從現在開始,家長必須要結合你的家庭生活實際,分門別類給孩子定家規,當然家規可不是單獨給孩子定的喲,是全家人都要遵守的家規。家規制定需要家長自己下點功夫,上網查詢資料收集資訊,再夫妻提前商量好內容,最後透過召開家庭會議的形式確定下來。

    製作家庭生活作息時間表,規範全家人的日常作息,確保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時間段該做什麼事。

    一個五年級孩子還不知道自己管理時間,必然會每天依賴於父母去督促。家長如果想讓孩子成為時間管理的主動者,就必須要全家人坐下來共同制定家庭生活作息時間表。製作這份表格時,可以統一放在一張表格裡,也可以單獨製作兩張,即大人和孩子的。製作好後,還是需要透過召開家庭會議的形式,結合家規,讓家庭成員都知道時間管理需要每一個人自覺去管理,相互監督為輔。為了能確保落實作息時間表,需要全家人拿出一週時間來,進行時間管理訓練,採取輪流監督與管理的形式,增強孩子時間管理意識。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可以請求幫助,這應該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的做事原則。

    以往家長總是忽略前面我提到的兩點——家規和作息時間管理的建設,必然會讓家長整天成為孩子的學習保姆,而孩子也很自然地就養成了對父母監督與管理的心理依賴感。可以說依賴感越強,孩子越不會養成獨立做事和時間管理的意識。因此,從現在開始,家長必須要在家庭規則中明確規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可以請求幫助。同時再拓展引導孩子,讓他清楚你已經長大了,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好孩子好學生,同時出於愛爸爸媽媽的層面考慮,不應該給我們增加負擔,因為我們工作一天也非常累。

    把吃晚飯時間做調整,放在寫完課外作業後,讓孩子知道不按要求認真寫作業,只能捱餓。

    僅拿孩子每天寫課外作業不盯不寫的現象,必須要結合學習習慣的養成明確獎懲,既然我們已經有了家規,也有了生活作息時間表,你如果不能在規定時間裡自覺獨立完成作業的話,對不起,我們只能把晚飯時間做調整,你什麼時間寫完作業,我們再吃晚飯。如果連續三天你都做不到,我們就不陪著你捱餓了,我們先吃你繼續磨蹭吧。當孩子看到寫作業這件事關乎到他的吃飯和餓肚子的事,自然就會知道輕重了。當孩子按著要求自覺寫作業了,家長要及時做對比教育,肯定孩子的進步和努力,鼓勵他以後繼續這樣做。

  • 4 # 煙竹塘風情

    小孩子的注意不集中,這是兒童的心理特徵。一般來說,6、7歲的孩子的專注時間為15分鐘左右,就即便是11、12歲的孩子的專注時間,也不會超過30分鐘。因此,家長也不必給孩子佈置過多的家庭作業,更不能讓孩子長時間地寫家庭作業,最好能控在1個小時以內,以免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影響其心身健康發展。

    一、確定數量

    家長給孩子寫家庭作業,每天要控制一定的量。如語文科,每天可讓孩子寫半頁至一頁的基礎練習,或寫一篇小日記,或閱讀一篇範文等;數學科,每天精選幾道式題讓孩獨立完成,也可事先設計一些操作題,如按要求畫個面積是13.56c㎡的圓等,讓孩子去動手操作;英語科,則可讓孩子記背5個單詞,或看一段英語影片等。總之,數量、內容宜精不宜多,形式宜多不宜單!

    二、確定時間

    家長給孩寫家庭作業,也要確定時間。一般情況下,讓孩子在晚上8點左右寫家庭作業為宜,太遲了恐影響孩子的睡眠時間。最好規定什麼科目在什麼時間之內完成。如語文科定在晚上8點至8點20,數學科定在晚上8點25至8點45,英語科定在8點50至9點。當然也可靈活機動,但總的時間控制在1小時之內為好。總之,家長給孩子家庭作業,宜恆不宜急,宜效不宜磨!

    三、多督促、檢查

    孩子本來的專注力就不足,定力不夠。因此,家長最好是在孩子寫家庭作業的這段時間裡,多陪同,多督促,讓孩子養成習慣,形成自律。家長切不可聽之任之,這樣下去,很難糾正孩子的壞毛病、差習慣。孩子寫完家庭作業後,家長要及時給予檢查,發現孩子作業馬虎或有錯誤,要給以指出,讓其糾正。總之,家長要多些耐心和細心,多促常查!

    四、多表揚、鼓勵

    孩子每按時完成一次家庭作業,且完成的質量好,家長要給予表揚,適當的時候還可以獎勵,如陪孩上一次動物園、博物館,進行一次戶外野炊什麼的。這樣既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也讓孩子愉悅心情,增長見識。總之,表揚與鼓勵只是一種激勵孩子學習的手段,但不宜“過”,恰到好處即可,否則,可能導致顧此失彼!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5 # 石榴親子

    大家認為小孩子的習慣從什麼時候開始抓起,我說要從幼兒園開始抓起。

    我們這裡的幼兒園大班就開始留作業了,我告訴孩子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前幾次他忘了我就揍了他一回,從那之後回家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做作業,一直到現在四年級回家的第一件事也是做作業,因為他已經養成了習慣。

    很多事情開始的時候最重要。

    如果孩子現在五年級,其實已經到了叛逆期的初期,如果這個時候你在坐旁邊嘮嘮叨叨,他會越來越不自律,那怎麼辦?

    使勁誇呀!

    這個辦法對所有孩子都適用。 別心急,剛開始他還是不會那麼守時的,你可以在廚房做飯,只要他開始寫作業你就誇他。

    孩子,你今天真棒,不用媽媽督促就去寫作業了。

    孩子,你 今天表現真好,做作業總的時間比昨天提前了十分鐘。

    對於孩子來說,有好的感受才會有好的行為,你讓他心裡愉悅了,他才回主動自律的完成學習任務。

    大家說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喜歡玩手機遊戲,因為手機遊戲裡有及時的反饋,打過關就會有獎勵,有金幣,當父母的也要及時表揚孩子,他做的哪怕今天比昨天好一點點都要讚揚他,讓他把正確的行為堅持下去,形成習慣。

    其次,把影響他寫作業的所有玩具都拿走。

    像什麼樂高呀,機器人呀,小車呀,寫字檯上統統沒有,就是筆,本子和書,學習用具,一個乾淨的環境有助於孩子去靜心思考。

    最後我要說的一點,也許有很多人不同意,讓孩子多多的幹家務活。

    在做家務活的過程中他慢慢的學會了擔當,孩子會覺得這個家是需要他的,會讓他產生歸屬感,會和父母建立更多的心理連結,這樣爸爸媽媽說的話孩子才能聽得進去。

    大家不妨試一下這些方法。

  • 6 # 歷史漫談君

    我先分享一個故事,孩子才出生,媽媽反覆的向孩子引導家裡魚缸的位置,孩子到6個月就能隨著大人說“魚在哪兒”,就把頭轉向哪裡。然後大人喜滋滋的說,你看孩子多聰明。

    孩子兩三歲開始,繪畫班,舞蹈班,鋼琴班,一個班接著一個班的給孩子報。看著孩子稚嫩的畫筆,非常興奮的說,你看我孩子多麼有繪畫天分,長大了說不定是一個畫家。

    孩子上小學了,又給孩子報了書法班,說是練字非常重要,英語班更是不可缺少。媽媽非常自豪的說,這個孩子我是真用心了,如果效果再不好,我也沒辦法了,但是他不知道,他雖然看起來有心,但是缺了一個心。那就是有沒有問問孩子,這些是不是孩子想要的,是不是他的興趣所在?

    但是孩子的聲音卻是:到了週末我是真累呀,四五個輔導班。小小的年齡,表現出了不小的憂愁。

    永遠有上不完的輔導班,永遠有做不完的作業,做完了老師佈置的作業,父母還會再佈置一些,美其名曰孰能生巧。

    久而久之孩子感覺累,於是學會了應付,寫作業時不全心投入,邊寫邊玩。久而久之,對學習沒有了興趣,甚至偷偷的玩手機遊戲。

    在一二年級,這樣的孩子還可控,但是到了三四五年級,家長管不了了,也輔導不了了,孩子就學會了偷懶,學會了應付家長,甚至撒謊,用假成績來糊弄家長。

    正是因為在前期培養孩子興趣班的學習的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孩子在後續的文化課學習中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但是家長們你們考慮過原因嗎?誰是始作俑者?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一、有沒有聽從孩子的內心,孩子是不是真心想學興趣班?孩子真正的興趣點在哪裡?

    孩子從幾歲開始成長的過程中,對新鮮事物都是比較感興趣的,今天感覺愛畫畫,明天感覺愛跳舞,家長此時就想給孩子報上這兩個興趣班,但是有沒有問問孩子是否是真的想學?

    即使孩子非常堅定的說想學,但是要透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比如三個月,五個月,看看孩子能否堅持,看孩子的學習效果,是不是真正的興趣點。

    只有真正聽從孩子的內心,才能讓孩子興致盎然的繼續學。

    二、合理選擇,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即使孩子真的非常想學很多興趣班,這個時候家長也要幫忙做好選擇,畢竟是幾歲十幾歲的孩子沒有經歷過什麼,他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張一弛才是正常的,想把孩子一樣全能的人,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孩子不是鋼鐵之軀,孩子也需要休息。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報一兩個輔導班就可以了,並不是多多益善。

    三、孩子有孩子成長的樣子,而不是家長想塑造的樣子。

    有些家長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幟,說自己小時候沒有機會,也沒有金錢,家庭條件差,不能學這學那,現在自己有條件了,不能虧了孩子。

    於是,就想當然的想把孩子培養成自己心中的模樣。比如家長覺得開黃色花朵的地瓜牡丹比較好看,於是就想把本來開白花的梔子花培養成地瓜牡丹,這樣是不是很可笑?但是在現實中就經常發生。

    由於在前期孩子上小學之前的過程中,乃至上小學一二年級,由於這樣那樣的問題,主要是學習興趣班所埋下的隱患,而導致了孩子上五年級了,學習不自覺,還需要家長盯著,不盯著不學,那麼怎麼辦呢?

    一、家長要反思自己問題出在哪裡,是不是自己身上?首先家長身體力行,改變自己。

    像是前面所講,孩子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不是家長的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因為給孩子報了太多的輔導班,那麼果斷的把輔導班給停了吧。

    如果是因為自己一直打壓孩子,孩子得不到家長的肯定,無論學習成績多麼好,家長都是雞蛋裡挑骨頭,以批評為主,那麼就改變自己的方式方法,對孩子多鼓勵,多表揚,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

    如果是因為自己平時對孩子的學習不管不問,到了考試就向孩子要成績,這就相當於種下一粒種子,中間不拔草不施肥,不澆水,最後卻要豐厚的收成,想一想可能嗎?

    家長找到問題,努力改變自己,讓自己向非常有助於孩子成績提高的方向發展。

    二、與孩子好好的談談,找找孩子身上的問題,讓孩子也給自己提提意見。重點談到學習的重要性。

    家長在找到自身的問題之後,和孩子好好的談談,以朋友的方式,讓孩子也找一找自己身上的問題,同時讓孩子給自己提提意見。

    前提一定是朋友似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敞開心扉和家長好好的談心,只有找到問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最後解真正的解決問題。

    比如如果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一直想著玩遊戲,那麼一味的讓孩子放棄遊戲也是不現實的,要學會疏導,比如週末可以給孩子一兩個小時的玩遊戲的時間,但是嚴格要求,平時絕對不能玩遊戲,不能想著玩遊戲,要好好學習。

    如此找到問題的癥結,和孩子約法三章,並且一起去實施,相互鼓勵。

    三、做孩子的朋友,努力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不良的學習習慣,都不是一朝一日所形成的,要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應該在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逐漸培養孩子,現在雖然孩子上五年級了,但是如果想讓孩子養成不盯著就學習的好習慣,自覺主動的去學習,這需要家長下更多的力氣。

    此時,家長就要把心思多用在孩子身上,多陪陪孩子,比如陪幾周,一兩個月。讓孩子在自己的視力範圍之內,自己靜靜的在看書或者是做家務,適當的時候給孩子遞上一杯水,一個水果或者一杯奶。

    孩子上五年級了,十一二歲的年齡應該懂事,只要他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只要意識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以後學習成績肯定會有一個突飛猛進。

  • 7 # 熱愛田園的費老師

    小孩子上五年級了,寫作業一點都不自覺,不盯不寫。那是因為你從一年級開始就沒有好好培養他的學習習慣。如果從一開始就慢慢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現在就不用這麼麻煩了。

    記得我的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每到做家庭作業的時候,必定喊媽媽。因為作業裡有不認識的字,孩子讀不懂題目,自然就完成不了作業。

    作為家長,這時要給孩子讀題,引導孩子思考,遇到孩子不能理解的詞語、句子,還要耐心地解釋給孩子聽,直到孩子讀懂題目,完成作業,家長都要全程陪護。

    而且還要跟孩子定下學習的規矩:必須完成作業,才能出去玩或者是看動畫片;作業不能拖拉,更不能隨意亂寫亂畫等等。

    我記得老師們都是要求家長先檢查家庭作業,然後簽字。

    你作為家長,在孩子讀一年級的時候,就應該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到孩子五年級了才發現孩子寫作業一點都不自覺?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家長一輩子的事業。而開始階段的學習習慣養成非常重要,不容忽視。如果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三四年級,家長基本上就可以放手了。每天孩子都會非常自覺地完成作業,然後交由家長檢查、簽字。

    好在,現在你能發現孩子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如果及時地加以糾正,加以補救,一切都還來得及。

    請對孩子的學習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投入,投入你的時間,投入你的精力,多多鼓勵孩子,多多支援孩子。我相信透過雙方的努力一定能夠改變現狀,越來越好!加油!

  • 8 # 親子教育文化

    孩子上五年級了寫作業不自覺,不盯不寫?這是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學習興趣不大!這得一步一步來,不能心急。

    下面給你幾點建議;

    1,制定規則,要設定獎罰項。

    比如,寫作業之前要做一下學習計劃,比如;半小時寫語文作業,半小時寫數學作業,半小時寫英語作業,當然這得根據作業量來靈活掌控,如果在預訂時間內完成就應該有個獎勵項,比如;“你如果能在8點之前寫完作業,我們就有時間去吃一次肯德基(好吃的)了!……”

    然而如果九點之前還沒有寫完,那就不要寫了,自己明天跟老師交代去!“這需要跟老師提前溝通一下,讓老師批評他一下!讓他明白寫作業是自己的事情!”如果不管用的話,也可以適可而止的懲罰一下,比如;打三下屁股,但是事後一定要跟孩子深度溝通,但切記一點,“懲罰錯誤,不是發洩情緒!”

    併為孩子做好榜樣,陪伴孩子一起養成好的習慣!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要想辦法讓孩子喜歡學習,循序漸進慢慢來,不要心急!更不要指責謾罵!比如:孩子不願意寫字,就可以多誇大優點“我最近看到你的書寫有了很大進步!……我感覺你做題的速度越來越快了!……”學會智慧的誇讚孩子,這樣孩子就會慢慢產生興趣,平時改變一下溝通方式,多跟孩子交流學習上的問題,用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點燃孩子學習的興趣!

    比如;經常跟孩子玩遊戲,成語接龍,古詩接龍,猜字謎……等遊戲!這樣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只要有了學習興趣,就會激發孩子內心裡的學習動力!

    3,擁有好習慣人生才會活的更精彩!

    習慣大致分為三種,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思維習慣

    先從學習習慣開始,每天堅持早起半小時早讀,背誦重點內容。家長可以做好榜樣,跟孩子一起堅持引導!

    生活習慣基本就是噸做做家務勞動,體驗一下父母的心酸勞累,這樣就會培養他有一顆感恩的心。思維習慣就是碰到各種問題時候的“慣性思維”,比如;在學校裡受到老師的批評!正常情況下都是,很失落,很委屈,很無助!

    這些習慣的養成,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和陪伴,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達到的。

    4,夢想是成功路上的燈塔,目標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夢想是要有的,正如偉大的周恩來總理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經常跟孩子聊一聊探索一下關於他的夢想和目標。

    比如:你為什麼而學習?你的夢想是什麼?你近期有什麼目標?你願意為你的目標達成付出怎樣的努力?

    我跟女兒探索的答案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近期(學期)目標是進入班級前十名。”

    只要是能夠激發孩子向上努力的動力,作為家長,只需要做好陪伴,為孩子鼓掌加油就可以了。

    5,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這一項是最難的,道理都懂,只是能做到最後的少之又少!

    通往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能堅持的人不多,而你確是那個能堅持到最後的人!

  • 9 # 一飛沖天2111

    我是一名老教師,對於題主說的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寫作業還不認真,沒有家長盯著就不寫作業。對此我認為,家長不僅僅要盯著他寫作業,更重要的是要讓他感覺到自律的美好。

    五年級的孩子沒有學習自覺,家長應該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的行為習慣,從一定程度上講,就是家長言行的折射。五年級的孩子性格漸漸形成,這時家長再不及時反省和調整自我的言行,有意識地矯正孩子的學習習慣,以後會越來越難,具體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

    家長應該改正自己身上拖延的毛病。家長如果有拖延症,從現在開始就要注意改正,並讓孩子一起參與到這個改正過程中來,讓孩子見證自己的決心,讓孩子幫著監督。當然,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計劃好自己的時間,把時間管理的井井有條,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計劃好,並努力提前完成;家長要改變追求完美,求全責備的毛病。有的家長由於自己缺乏自信心,往往對自己和對他人都求全責備,對孩子完成作業也是如此,從來對孩子都是吹毛求疵,從不鼓勵孩子,出口就是指責不滿,導致孩子不敢自己擅自完成一件事情,生怕受到父母無休止的指責;家長要逐步減少陪伴孩子做作業的時間,讓孩子自己學會計劃自己的學習時間。家長只在一邊稍加指導,不要強制命令,讓孩子逐漸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做作業也是自己每日必須完成的,家長不會一直陪伴了。這樣讓孩子逐步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家長從現在開始,要努力讓孩子感受到自律的愉悅感

    家長除了讓孩子逐步增強學習的自主性,成為學習的主人以外,還要配合相應的激勵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增強學習自主、自律是有成就感的,能從心底產生由衷的驕傲和自豪感。

    家長可以設定一些小獎品,對孩子的進步予以獎勵。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進步還不夠,跟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很大差距,不要橫向比,只要自家孩子跟自己縱向有進步,就要及時兌現獎勵和獎品。獎品要符合孩子的需求,是他想要的獎品;獎品不能拖延,要及時兌現,否則也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家長還可以聯絡老師,希望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在班級裡表揚孩子學習積極有進步了,哪怕就是口頭表揚,也會讓孩子有一種滿足感。結語

    總之,家長要努力想辦法讓孩子擺脫對自己的依賴,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學會主動學習,學會體驗自主學習的成就感,讓孩子逐步愛上學習。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要循序漸進,激勵為主,不要下猛藥,不要強制命令,引起孩子的逆反。

  • 10 # 龍爪手聊教育

    小孩子上五年級了,寫作業一點不自覺,不盯不寫,怎麼辦?事情都是有辦法解決的,寫作業不自覺,也是可以解決的。

    小學生寫作業不自覺,是一個很多家長都碰到過的問題,比較普遍的現象,同時也是一個很“困擾”家長的問題,注意這裡困擾打了個引號,其實它根本就不是困擾,看得後面就會明白。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再針對原因來尋找解決辦法。

    習慣是要去養成的,並非天生的

    小學生不能夠主動的自覺寫作業,是沒有養成自覺寫作業的習慣,或者是家長並沒有刻意去培養這種習慣。家長要知道,習慣也是一種能力,要培養並嚴格訓練才會有的,並非天生的。

    家長的“困擾”原因在於,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就該是能夠自覺寫作業的,或者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夠自覺寫作業。然後錯誤地把別人家孩子的優秀習慣,也認為自己家的孩子也該如此,當發現自己的孩子做不到這些的時候,就無法接受了。很多事情,大家天天見,但是卻很難把這些事情接受為正常的現象,而認為是不正常的。如果孩子天生就該是愛學習,認真自覺地做作業,學習成績都很好,你能講出這種情況成了的理由嗎?你肯定講不出來。

    平時也要孩子這樣做了,習慣還是沒有養成,原因又何在?

    一個好的習慣的養成,什麼時候都是很困難的,而一個壞習慣的養成,卻很快。這也就是古人常說的:學好三年,學壞三天。不管能不能接受這種說法,這是人本性中的東西,逃避吃苦,追求享樂。

    究其原因就是,一個好的習慣,需要孩子付出更多的辛苦,而壞習慣,天生帶有享樂性質的。如果想要把做作業也能變成一種享受,需要堅持很長的時間來訓練,直至孩子能真正體會到做作業的快樂才行。

    這種快樂從哪裡來,學習成績,榮譽感等等。學霸一定是做作業很自覺的,因為學霸有很強的榮譽感,他透過做作業,體會到了做題帶來的成就,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談理想,遠水解不了近渴,不如每天盯著他做題

    小學生,即使是高年級了,依然是個孩子,如果成天要孩子找什麼理想支撐,勉為其難。他們很多時候,連理想是什麼定義內涵都無法明白,只有少數早熟的孩子,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人生目標,併為之而努力。

    理想畢竟是未來要去實現的東西,距離孩子現在的生活,是有很大的距離的,與其談理想,不如談堅持,談持久力。

    堅持做一件事情是很不容易的,對家長來講也一樣。家長每天盯著孩子寫作業,一旦不盯了,孩子又不做了。怎麼辦,繼續盯下去,直到家長哪天不用盯著他寫作業,也能夠自覺寫了,這時候才可以放開。

    在沒有形成這種習慣以前,家長就得一直盯著。承認現實,面對現在,自己的孩子就是這樣的狀態。當然,要家長能主動接受這種想法,是比較困難。

    如果沒有半途而廢,很多失敗者都成功了

    仔細想想還真是這樣,這個社會,真正的成功者,是屬於那些做事情能夠堅持的最久的人,能夠堅持的比別人時間長的人,能夠堅持到最後的人。

    對孩子也一樣,只要你能堅持盯下去,孩子最後一定能改掉這個毛病,養成好的習慣。另外說明一點,學習學了就有提高,家長並不需要太在意,是孩子自覺地學習學來的成績,還是被家長盯著學來的成績。成績就是成績,無論如何來的成績都是成績。

  • 11 # 育鄰人

    人生學習成長外因三要素:環境、監督、反饋。

    孩子天生具備透過模仿、借鑑提高自身能力的“天賦”,是天生的學習“專家”。但是,沒有一個孩子能夠自然成才,孩子的學習成長離不開外部環境薰陶導師監督學習成長結果被及時反饋。所以,引導孩子自覺學習最好辦法就是送孩子學校或者與孩子同步學習。

    多人一起學習更有趣

    一、環境薰陶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是影響一個人學習成長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的孩子降生之時幾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但是,生長在中國的孩子講漢語、寫方塊字;生長的英國的孩子講英語、寫ABC;生長在沙特的孩子講阿拉伯語、寫曲線文......每個孩子都如同“變色龍”,他們在後天的學習成長過程中被染上了五彩斑斕的不同顏色。

    “孟母三遷”是人人都“耳熟能詳”母親為孩子學習成長多次更換生活環境的故事,今天普遍盛行的“名校學區房”就是家長為孩子學習成長選擇居住環境的典型代表。孩子生如“皓月”般皎潔的白紙,他們自身不帶任何色彩、但具備被印染成任何一種顏色的可能。因此,生活在城鎮的孩子習慣了身邊高樓林立、與工業玩具為伴;農村家庭的孩子與植物、田地為鄰;漁民家的孩子從小就能學會與大海為伴......生長在不同環境中的孩子自然就形成了與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生活習性。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不同成長環境為孩子的人格特性印刻上不同的印記。****世家雖說是古代缺乏社會性系統教育的結果,但是今天的生活環境依然對個人的學習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作用,藏書多、愛閱讀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自會愛上閱讀;周圍牌桌林立會讓孩子及早學會打牌。

    做事靠氛圍,孩子在學校總能夠積極學習,那是因為他們身邊的同伴都在學習,即使為了“趕時尚”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也會更加認真一些。孩子寫作業同樣需要氛圍,家庭環境中幾乎不可能有濃厚完成作業的學習氛圍,為孩子們提供有氛圍的寫作業場地是課後託管班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試想孩子回到家中,有人在看電視、有人在聊天、有人在做家務......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如何能夠集中精力完成作業呢?

    “人多飯菜自然香”,任何人都害怕孤單,孤單讓人摸不著頭腦、沒有對標、沒有前進動力。您認為送孩子上名校就完成了對孩子學習成長環境的營造是不全對的,今天孩子們的學習成長環境除了家庭、學校還包括社會環境。所以,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需要集全社會之力,從文娛內容、人們的生活習性等多方面綜合考量,比如崇尚國家英雄就是為青少年樹立學習榜樣、營造社會學習成長環境的絕佳方式。

    學校課堂是最佳學習成長場所

    二、導師監督

    古人說:“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義。”關於社會生活的道理沒有人能夠無師自通,關於社會實踐的仁義道德沒有人能夠在不被監督的情況下自覺踐行。孩子的學習成長同樣如此,學習成長需要長時間集中精力完成某些略帶枯燥的內容,這就需要導師【包括家長和學校老師】給予孩子們適度的監督引導。

    導師是孩子人生成長曆程中的領路人,同時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監護人”,對孩子的成長行為進行監督,及時矯正孩子成長曆程中那些與社會道德和律法標準不相符的行為習慣,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家長和老師按照道德與律法標準為孩子成長行為修剪枝葉。家長和老師監護起了孩子成長曆程中導師與“監斬官”的雙重身份,對孩子的成長行為做引導同時矯正孩子不符合社會行為道德、法律準則的行為。

    “玉不琢不成器,樹不修不成才。”質地精良的玉石不經過雕琢是不會自成具有收藏價值器物的,樹木再好不經過加工也不能成為上好的建築材料,樹苗在自然成長狀態下透過修剪枝葉能夠獲得更好成長、成才的機會。孩子自帶成長能力,擁有無限的成長能力,但是每個人的成長都會隨環境的變化而變、人性是可塑的。因此,教育活動才有意義和價值,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孩子成長塑形,讓他們的行為習慣符合社會公認的社會道德價值觀。教育孩子不僅僅要授予他們文化知識、融入集體社會生活的智慧,還需要引導他們臣服於社會公共的道德與律法之下,也就是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對其行為習慣加以修剪,使他們的心性符合社會道德與法制標準。

    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生成長必須經歷漫長的磨礪與被修剪才能成才,導師是陪伴孩子一生時間最長的人,在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歷程中導師不僅給予孩子學習成長的物質保障,還要引導他們養成熱愛生活的良好行為習慣;幫助孩子將從生活中積攢的知識穿起來,讓它們成為真正指引孩子人生成長的智慧;要根據社會道德規範與律法準則為孩子的成長把脈,幫他們修剪不符合道德、律法的行為習慣。教育育德、生根,根基健壯生長才能茁壯,才能頂天立地、才能枝繁葉茂“瓜甜果香”,成為促進社會發展建設的中堅力量。

    人不借助鏡子、同伴等外力無法認清自己,在成長上如果沒有來自外界的監督與評價,個人行為將如同流水“隨波逐流、順勢而下”。生活中的人們之所以嚴於律己的高標準要求自己,就在於每個人的成長行為時刻都被無數雙眼睛看著、有導師監督,正所謂:“你在橋上看風景,在別人的眼裡你也就是風景的一部分。”人生成長的優勢動力來自於追求相對同伴兒的成長“相對優越感”。因為,社會生活中地位高的人能夠獲得更多成長資源、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

    學習成長從被引導和監督 通往 自律、自覺

    給予孩子及時的成長反饋

    世界上的一切運動、作用力都是相對的,成長活動同樣需要在能夠得到及時反饋的情況下才能長久、可持續,成長反饋就如同給汽車加油過後的動力反饋。如果一輛汽車加油之後不能獲得即時的動力反饋,那麼駕駛員勢必放棄對它,因為無論怎樣加油它都一樣就少了駕駛樂趣。同理,成長活動也是如此,如果感受不到足夠的成長反饋,那麼孩子同樣會失去學習的樂趣。這也就是學校教育中階段性測試、期中考試、升學考試存在的激勵價值。試想所有的學習活動都不考試,要等到參加工作之後才能檢驗童年學習的情況,那麼還有誰能夠“學而不厭”呢?

    感知到成長進步清晰的腳印才能“學而不厭”,成長腳印就是自己相對與同伴的成長排名、獲得獎勵次數的多寡、來自同伴的認同和讚譽,也就印證了“人多飯菜自然香”。啟用孩子學習興趣的辦法就是給予他們找到學習路上的同伴兒,讓同伴兒之間相互促進、共同提高,讓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馬拉松”之路上隨時都能找到與自己同步的團隊,有團隊前進之路才不會掉隊。因為,人類所進行的一切運動都屬於相對運動,學習成長也不例外,學習進步是自己今天相對昨天的進步,成長、成才是相對同伴兒獲得了更多來自社會的認同與讚譽。

    《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學而不厭”意思是學習沒有滿足的時候,比喻非常好學。然而在無論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還是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真能做到“學而不厭”的人是極其稀少的。因為,學習並不像飲食和穿衣那般,能夠即時見效、不能解決當下的溫飽問題。同時,生活中人們因食物缺乏而感到餓、缺少了水會感到渴、缺少了休息會感到困,這些都是缺乏已經發生之後神經系統給予的反饋。知識同樣如此,只有“書到用時方恨少”,對於童年期、生活被家長周全照顧的孩子很難感受到知識對生活的價值與意義。

    孩子熱愛學習的基礎是有促進學習的環境和學習氛圍、有來自外界的持續監督和促進、有能夠即刻實踐驗證知識有效收益的機會,正是基於此現代學校應運而生。學校創造了專注學業的學習環境、學生之間相互“攀比”學業共同促進的學習氛圍;提供了來自專業老師的授課監督,採取了考評測驗、排名評優等一系列促學手段;學校提供了與社會對接參與實踐檢驗知識的機會,學校與學校之間也會透過運動會、各種賽事綜合檢驗孩子們的學習情況,讓孩子們有機會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查詢自己與同伴之間的學習差距。學校是孩子們學習成長過程中的小社會,它讓孩子們能清晰看到自己成長進步的清晰腳印、看到自己與同伴之間的成長差距,運用孩子之間追求成長“相對優越感”的攀比心態,以不斷促進孩子們釋放學習潛能量、發掘新的學習興趣,以達到“學而不厭”的目的。

  • 12 # 朋哥談教育

    五年級的孩子一般十歲或十一歲,可以算是大孩子了。如果前期家長和老師培養的好,五年級的孩子是具備一定的自制能力,對於學習也會有一定的主動性。

    當然,這是理想的狀況。現實中還是有很多五年級的學生自制力不強,學習主動性也不高,家長們對此苦惱不已。那麼作為家長,該怎樣幫助孩子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呢?下面是我十年教學經驗的一些總結,希望對家長朋友們有所幫助!

    第一,用心溝通是瞭解孩子學習狀況最好的方法。

    “溝通”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難。現在很多家長覺得為了孩子的學習,又是找人上好學校,又是花費大量金錢給孩子報輔導班,貌似付出了很多。但其實這種表面的付出,是最簡單的,也是最不負責任的。真正能和孩子認真溝通,瞭解孩子真正欠缺什麼的家長,幾乎沒有。試想一下,家長都不瞭解孩子問題出在什麼地方,花再多的錢,上再好的學校,又有什麼用呢?不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沉下心來,和孩子認真溝通交流,找到孩子所存在的關鍵問題,然後對症決解。千萬不要因為工作忙,生活壓力大,而忽視了和孩子的溝通,或者沒有耐心,這樣的溝通是無效的。

    第二,立規矩是建立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方法。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作為家長,我們要給孩子立好規矩,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時間該做什麼,等等這些都要明確下來。並且要讓孩子明白,按規矩完成任務是應該的,有獎勵。而不守規矩,則要受到懲罰。立下規矩後,監督孩子嚴格執行,久而久之,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第三,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堵不如疏,一定要經常帶孩子出去玩。

    要讓孩子知道,只要完成了學習任務,爸爸媽媽是可以陪他玩的。學習的時候就認真學習,玩耍的時候就好好玩耍!

    五年的孩子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說實話有些晚了。但是隻要家長和老師一同努力,對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大的精力,還是有可能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搞不明白,現在的年輕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