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庸二毛
-
2 # 韓老哥HanKeQln
沈從文是大文學小說家、雜文趣事在舊民國各報刊都有發表、也有每日連載、寫長篇要有精力費神、費眼、費思維、日夜廢寢忘食非常辛苦。凡事文與字各時期都會有不同刺、有人喜歡刺、有人怕刺、有人專愛挑刺、比起散文趣事雜談難的多、門坎也高的多。研究文物不同,最終你說我聊、你看他看真的總是真的、假的總是假或仿的,故事多又有趣又有意思尤其老年學者喜歡這種傳統文物文化,生怕後人丟失了。記憶中他家有人是研究古代絲織刺繡緙絲專家高手、沈先生通讀歷史研究,當然對文物研究不在話下,閒談中都有鑑賞獨自見解肯定是風流才子古玩文物老玩家、有歷史、有文字的鑑賞家。凡社會上文物古玩書畫喜愛有佳、家裡親屬,門客不少!按當今俗話說,都是圈裡人,按沈先生話,文學、文物象圍城有人想進來、有人想出去!(HanKeQln)
-
3 # 翻倍小螞蟻
沈從文,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
他出生於1902年,湖南鳳凰人,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文學作品《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
無疑,他首先是一個著名作家,可能我們未必認真看過他的作品,但都知道他的名字。只是,我們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還是歷史文物研究者,這就回到問題的,他前半生小說等文學創作那麼好,下半生為什麼改行了呢?
1948年開始,沈從文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於是,就在1948年,他的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文物研究。1949年後,長期從事文物研究工作。建國後,沈從文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
我覺得這是他的聰明之處,只是,就算這麼聰明,1950年,沈從文還是因承受不了壓力而曾經自殺過,好在獲救了。
至於他為什麼轉為研究文物,好像還是專門研究衣服這樣小眾方面的。我就說一點,在宋朝有理學,明代有王陽明,陽明心學嘛,清代呢,最著名的學問是考據。
清代的知識分子天天看金文,古文,考據各種歷史書,看誰認識的古代字多,解釋全面些,為什麼,“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的前車之鑑啊。
回覆列表
大主編可不許這樣為難我呀!嗯,那我就只有答非所問了。
我覺得人在巨大壓力之下仍然是可以選擇的,當你在看似完全被動、被迫的情形下,其實仍然存在自主性,當然,這種自主性受到了現實的某些限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維持。沈老當時面對的政治壓力無疑是巨大的。但是,沈老此時十分清醒,他的文學和新時代所要求的文學是無法相容的,如果他屈從於外力所要求而寫作,就是“胡寫”。而真的“胡寫”,這也就不是他“沈從文”了。所以,沈老當時是為了保持個人對文學的摯愛和信念而放棄了文學。其實,沈老由於愛好和興趣,發展到對世界、生命、自我的認識和體會,並逐漸內化到自我生命的滋養成份,促成了自我生命的興趣發生了變化,因此,文物對於沈老來說,已經不僅僅是其要選擇的研究”物件”了……嗯,在我們張家界市未成立之前,我和沈老的家鄉同屬於“湘西洲”,對沈老的作品,皆一一拜讀過,而且,我的親戚,便離其故居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