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崇陽37

    文藝創作中究竟有沒有靈感現象?靈感到底是怎樣產生的?這一直是文藝理論史上熱烈爭論的問題。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文藝創作是一種特殊活動,要完全依靠靈感。他這樣解釋道:“凡是高明的詩人,無論在史詩或抒情詩方面都不是憑技藝來做成他們的優美的詩歌,而是因為他們得到靈感,有神力憑附著。”認為詩人是神的代言人,神賜於詩人某種靈感,使他進入某種“迷狂”狀態,然後才寫出了作品。顯而易見,這是一種神秘的唯心主義觀點。

    在西方世界,還有的靈感論者荒唐地提出:僅靠香檳酒便可產生靈感。黑格爾曾經嘲弄這種說法道:“單靠心血來潮並不濟事,香檳酒產生不出詩來;例如馬門特爾說過,他坐在地窖裡,面對著6000瓶香檳酒,可是沒絲毫的詩意衝上腦裡來。同理,最大的天才儘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讓微風吹來,眼望著天空,溫柔的靈感也始終不光顧他。”

    那麼靈感,到底存不存在呢?回答應當是肯定的。許多作家的創作實踐證明了這一點。哥德曾經說過:每逢詩興來襲,便跑到書桌旁邊,將就斜橫著的紙,連擺正它的時間都沒有,急忙從頭至尾矗立著便寫下去。郭沫若在談自己的創作體會時講過,有一天他正在圖書館看書,“突然受到了詩興的襲擊,便出了館,在館後僻靜的十字路上,把 ‘下陀’ 脫了,赤著腳踱來踱去,時而又率性倒在路上睡著,想真切地和 "地球母親" 親暱,去感觸她的面板,受他的擁抱。”歌德的這種詩興來襲,郭沫若的這種狂亂狀態,就是藝術創作中特有的一種靈感爆發的現象。

    因此,在創作中靈感是的確存在的。但這種靈感絕不是柏拉圖所說的“詩神”附體,也不是天才論者所說的“特殊天才”,而是指藝術創作過程中思想高度集中時出現的一種狀態:某些具有一定藝術修養的作家,當著生活和情感積累達到一定階段的時候,由於外界某一因素的刺激,於是就產生了激情突然爆發,創作慾望不可遏制,才思特別敏捷的那樣一種精神亢奮狀態。

    具體說來,靈感產生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與時代,與人民息息相關的生活和情感的積累,這是靈感爆發的先決定件。社會生活是文藝創作的唯一源泉,無源之水是不可能湧流不止的。郭沫若之所以會產生那樣一種詩興勃發,樂於跟地球母親親暱的顛狂狀態,寫出了農民是“全人類的保姆”,礦工是“全人類的普羅米修士”的動人詩篇,這是與詩人那種徹底的反封建精神,追求個性解放、自由平等,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如果脫離時代潮流,背棄人民感情,就會影響靈感的產生,即使再有才華的詩人也不易寫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當他按照“文章何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原則創作時,曾經寫出了許多關心人民疾苦,控訴社會黑暗,深為歷代讀者喜愛的諷諭詩。但到了晚年,當他當了太子少傅以閒居洛陽履道里之後,由於脫離時代、脫離人民,意志消沉,靈感窒息,再也沒有寫出有影響的作品。還有那位苦吟詩人賈島,並非沒有詩才,但因為生活狹窄,感情孤獨詩中多寫散居情愫,或描摹自然風物,很少涉及國家政事和民生疾苦,因此,儘管苦心孤詣“推敲”了一輩子,除了個別聯句之外,幾乎沒有“敲”出一首值得後人珍視的完整詩篇來。

    第二,深厚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技巧的掌握,也是獲得靈感的必要前提。如果僅有生活和情感的必要積累,缺乏必要的藝術修養,同樣不可能產生靈感。巜人間喜劇》的作者巴爾扎克取得的藝術成就是了不起的,但他的第一個劇本《克林威爾》卻完全失敗,曾被父母冷冷地斷言:“完全缺乏任何成功的前途”。這便是作者在缺乏藝術積累、缺乏創作靈感的情況下硬寫的結果。

    第三,必要的外在條件的刺激。作家創作中往往出現這種情況,對於一個情節,一種境界或是一個人物性格,久思而理不出頭緒,偶爾由於一朵花開,一聲鳥鳴,或是別人作品中的一句話、人物的一個動作等,擊開了自己的“茅塞”,使之豁然貫通,文思泉湧。歌德在他的自傳《詩與真》談到他創作巜少年維特的煩惱》時的情況:

    “因苦戀朋友的妻子而自殺的耶魯撒冷之死,從夢中撼醒了我。我不僅對他過去的遭遇進行思索,也分析眼下使我激動不安的類似事件,這一來,我正在寫的作品便包含著火熱的情感,以致無從分辨的藝術的虛構和和生活的真實。我把自己與外界完全隔離開來,杜門謝客,集中心思,排除與此無直接關係的雜念。另一方面,我又搜尋枯腸,重溫那段我還不成寫出來的生活,不放過任何有一點點關係的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了那麼久和那麼多的暗中準備,我奮筆疾書,四個禮拜便完成了巜維特》,而事先並不曾寫下全書的提綱或者內容的一部分。

    ……我像個夢遊者似的,在差不多是不自覺的情況下完成了這本小冊子。所以,當我最後通讀它,對他進行修改潤飾的時候,自己也感到十分吃驚……”

    顯而易見,對於歌德創作巜少年維特的煩惱》過程中出現的夢遊者般的靈感狀態,那個叫做耶魯撒冷的人自殺的訊息便是一個強有力的外界刺激條件。在這種現象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外在條件對於靈感爆發的誘發作用。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曾經將靈感現象概括為“長期積累,偶然得之”。實際上,這個外在條件正是這種“偶爾得之”的誘因,色像一枝火柴,會一下子點爆作者頭腦中所積累的乾柴,使之閃煉出出絢麗的藝術花朵。在生活中“長期積累”,反覆思索,是靈感出現的內在根據;如果沒有這種根據,單純的條件是不可能誘發靈感的。

    總之,我們認為,靈感是確實存在的,但它絕不會無緣無故地憑空產生。從現象上看,它是由於某一外在條件的刺激下,“偶然得知”的,然而從實質上看,它又是一種生活和藝術積累的必然結果。因此,我們只有堅持唯物主義世界觀,積累生活,同時,注重藝術規律的探索,加強藝術的修養,才可能不斷出現靈感爆發的機遇,寫出成功的藝術作品。而希圖依靠什麼天才、神力,或單純依靠外界刺激條件,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文/原創 圖/網路 感謝提供,侵權聯絡即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助求助求助感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