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文人對一些社會現象,事物的看法用文字表達的的那麼精闢?現在寫文章不引用古代詩詞感覺都表達不出那層意思,為什麼!
還有古代那些文人為什麼熟悉知各地文化習俗,天文地理都通曉一些,反而現在交通四通八達了,可連自己的城市都不太瞭解
回覆列表
-
1 # 耕雲釣月89202987
-
2 # 烏秋898
古代人無論做事和寫文章,都講究質量取勝,特別是古人寫文章都反覆推敲,為寫好一詞一句,有拈斷數根鬚之說。
可見古人做什麼事都認真講究,用功用心做好每件事。
不說遠古的,就說近代的,七十年代,中國所製造的風扇,鐘錶,單車之類,精心手工製作,質量何其好!有的保養得好的,到現在還能用,件件產品都是精工製作。不象今人,機械流水線生產,做什麼都講數量節成本講效益,那管它質量不質量。
又如網路上有的網友發的文章,錯別字,不通順的詞句連篇,何見其並不是認真推敲反覆修改而發出去的!
真是時代在變遷,今非昔比了!!
流傳於世到今天的詩詞歌賦文章,都是大浪淘沙始見金的,她們都是五千年中華文明歷史長河裡的一顆顆璀璨奪目的明珠,閃耀著奇光異彩,從上古到今天,時隱時現,時多時少。
古人寫文章詩詞,有一種使命召喚,所謂繼往聖之絕學,開萬世之太平。又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無論如何,在古人眼中,動筆寫作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馬虎不得,不可戲言胡語,在這種心態下,他們對自己的文章詩詞,講經說法,都是反覆推敲,冥思苦想,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哪裡像現在,千千萬萬的人,隨隨便便,胡言亂語一通,雲山霧罩幾個,不知所云一篇,東拼西湊幾句。大話空話,粗鄙惡俗之語滿天飛,還洋洋自得,覺得自己太有才了,古人何足道哉?就像無量壽經中釋迦摩尼佛說的那樣:不知修善,為惡無恥!
古人在這種創作心態下,你說他們怎麼會不出華彩辭章?怎麼會不出警世通言?農耕文明的時代,古人信奉一句話:絕知此事要躬行。當他們寫天文地理,各地方的文化習俗等等方面,一般而言,他們都會身體力行,親自去考察感受,風餐露宿,其中的辛苦自不待言,比如世界公認的中國地理名著,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文字優美,語言清麗,價值無可估量。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的歷史遺蹟,風俗人情,神話傳說,是古代中國最全面詳細的綜合性地理名著。史書記載,他勤奮好學,歷覽奇書!一生足跡遍佈半個北部中國!
從工業文明到今天,人的普遍的心態是什麼樣的呢?就是兩個字:浮躁。再簡寫成一個字,就是一個字:浮!心沉不下來,不管你是搞技術設計,做產品研發,小到接一根電路線,大而廣之到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國家的執政治理,都不可能做好,出精品,耐用品。放到文章詩詞的寫作上,不是同樣的道理嗎?所以你的這種感受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