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咱誰的都不欠
-
2 # 桐簡
這其實確實是一種普遍現象, 核心在於人們慾望的增長速度大於收入增長的速度。
為什麼上班族都覺得自己窮?這種情況主要存在於大城市。在大城市,月薪2000覺得自己窮,月薪8000的覺得自己窮,月薪20000的可能也覺得自己窮。為什麼呢?
第一,慾望的無限增長。按照常理,如果一個城市月薪2000的人都可以生存,那麼月薪20000的除去生存的2000元,還有18000元,那怎麼回窮?
因為消費水平不同,對吃要求更高,對穿要求更高,對娛樂要求更高,對教育、醫療服務要求都在提高。月薪2000每個月吃飯1000就夠了,月薪20000的人每個月都可能有幾次一頓飯吃1000元的局。月薪2000可能騎車或者公交上班,月薪2萬要自己買車,甚至不會只買代步車,要買中級以上的車型甚至是更貴一點的。
當慾望全面爆發,除非達到億萬身家,否則很難不捉襟見肘。
第二、消費主義和攀比。
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看到太多的消費主義的宣傳,很多商品的宣傳,尤其是價格更高的商品,都不再宣傳它本身的功能,而是宣揚品質、逼格、調性。讓人以為消費了之後就獲得了身份、地位、個性、可以炫耀自豪。
但實際上,這都是商家包裝出來的一種假象,品牌、時尚、都是人為定義並透過傳播造成一種共識的假象而已。當共識形成,不管本質如何,你都會受到影響。
另一種因素就是攀比,同學、同事、身邊的人,都在消費什麼,都在用多少錢的手機、多少錢的包、表、多少錢的衣服鞋、多少錢的車。讓你覺得這些消費必要而普遍。同時為了維護你的階層地位,你的社會認同,你必須要消費這麼多。
第三、樂觀的預期收益。
當你月薪2000的時候,你的消費是按照你以後月薪至少2000來規劃的;你月薪20000的時候,你是按照你以後月薪至少20000來規劃的。甚至規劃中還預期了你收入的增長。
這一點最典型的就是房貸,首付往往是按照可以借到的最多的錢付出最少的首付比例,每月房貸基本上按照自己收入的上限來貸。這樣的結果就是,一旦買房,不僅每個月的收入基本都還房貸了,如果有剩餘還要想著還借來的首付,當然窮。
但實際上,這種樂觀的預期並不是都可以成為現實,對上班族可能幾年十幾年你的收入不會有明顯的上漲,甚至如果某段時間你取得了高薪,但是可能突然就失業或者行業衰落,收入大幅下滑,一下子收入就無法支撐負債。
第四,沒有理財意識。
其實上面幾點都可以算在沒有理財意識範疇。很多人會覺得,我都月光了,哪有錢理財?那其實就是因為上面幾點,慾望增長導致消費水平的上升,攀比導致的奢侈消費、樂觀預期缺少風險控制等。沒有充分考慮自己的職業生涯週期的整體收入,也沒有考慮自己生命週期的大致支出水平。月光甚至負債就再正常不過了。
如果解決?說起來可能有太多可以說的了,簡單一點吧——攢錢。
把收入拆分,降低自己的慾望,降低收入預期,減少不必要的消費。
在常用物品和必需品上可以適當追求品質,但是對於不實用價效比不高的產品減少購買。有一定的理財規劃,如果沒有錢可以理財,那麼就先攢錢。
你要相信總有比你收入更低的人還在生活,那麼你就可以有攢錢的空間。如果你說,不行,我不能降低我的生活品質,不能降低我的逼格,那你就必須要忍受一直窮,一直月光。
當然還有萬分之一的方法,你暴富了,你財務自由了,那當我沒說,你隨便消費去吧。
-
3 # 山人48075
民富了,國強了,政策對頭了,內心深處資本主義慾望泯滅了,什麼顯性的、隱性的貧困戶就絕跡了。只要你生活上向高標準看齊,工作上向低標準看齊,你的心裡早就是貧困戶了。貧困戶的孩子連個媳婦都找不到,這不會是你嚮往的目標吧?
回覆列表
過去有一種說法,是好漢子不掙有數的錢。在一個單位每天上班競競業業,到月底只有區區幾百塊錢。若是自己經營一個公司,哪怕很小的一個公司,也會有幾千塊錢,發展成大公司,一個工程專案結款起碼有上百萬。這是說你給別人打工,只能是一點兒辛苦錢,只能勉強吃飯,月光族什麼也剩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