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蒼梧本草
-
2 # syj76679949
我們村1100多人口,大社的時候3000多畝耕地,現在每人1.1畝耕地,其餘的都讓村官給賣了,賣了多少錢百姓不知道也沒分到。
-
3 # 辰宇農業
這個您沒說清楚,一個人有水田七分到一畝,耕地也就一畝左右,還有自留地,採園,一個人三分,林地一個人多的有八到十畝,少的三四畝,茶園一人一畝五,這帳算不了,還有出嫁的人,有四分之一去世的人都在種地。
-
4 # 學農知農
說說就說說吧。大集體時,我家五口人,我爸,兩個姐姐一個妹妹和我,在我三歲時,媽媽就去世了。
到了分單幹時,兩個姐姐出嫁了,就只剩下我爸、我和妹妹三個人。能分到田的當然就是三個人了。
我們村的田地面積是鄰近村面積最少的,所以人均面積就少了,我們家口糧田一共3.87畝,旱地0.6畝,自留地菜地0.2畝,這就分單幹後我家的全部家當。
那時我已經畢業,由於沒有勞動力,我和妹妹得幫助爸爸種田,為了多收點糧食,有飽飯吃,每年種三季,一油兩稻,就這樣,一年的口糧才有剩餘。
我們村由於田地面積少,基本上都是一年種三茬,目的是向有限的土地要糧食,在生產隊裡,大家都餓怕了。
從1982——2000年,糧食問題基本解決,生活上的開支全靠剩餘的糧食賣錢,那時的化肥還不是很充足,加上地少,導致總產量低,經濟問題困擾著我們,農民越過越窮。
2003年,眼看家裡的土坯房子快成危房了,為了改變現狀,遠走他鄉去打工,年底回來建起了兩層的樓房,一年掙的錢都投入到房子上了,還扯了幾千元的債。
到2005年,還清了債,給房子進行了裝修,還好,總算有一點點可憐的結餘。
直到2015年,日子才慢慢地好轉,這十年間包括兒子結婚,添孫子,以及孫子上學等都得用錢,所以說日子慢慢地好轉。
我家四口人,有六畝多地。前後被徵用近三畝。還有三畝土地。種了經濟林。我們這裡的人對土地的熱情不高,種田的都是六零、七零後,再年輕的一些人都去工廠打工了,幾乎沒有人喜歡種地。所以地多地少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