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週六六
-
2 # 虛實難證主客唯心
①先就業,後擇業
畢業時被學校騙的,良心話是“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一定要選對第一家公司。
②踏實幹,老闆看得見那些勸你不要跳槽的都是扯蛋,不跳學不到東西,不跳漲工資比蝸牛還慢,幹了十年才漲三千,跑出去一年三跳後是前十年總工資的一倍。
特別是年輕無壓力時,學不到東西了就跳,臉皮要厚,該向老闆要就要,他不給就走,因為不給要麼是不想給,要麼是沒能力給。
③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往往是親人或朋友對你做了惡之後的推卸之詞,是啊,都是為了你好一切惡都可以視而不見,正確的話是:“好事論心,惡事論跡”,你對我做的好事,只論是否有心,不論事情大小,你對我做的壞事兒,只論大小,不論是否有心。
-
3 # 怡然如夢
女人就得對自己狠一點,使勁花錢,你不花有人替你花!這不十年前的衣服還沒穿完呢!鞋也有沒穿過的,跟有點高了!穿不了了!現在想買新的還不捨得花錢了!
-
4 # 童話鎮—隨心
很多年以後終於明白,曾經自以為了不起的風雲歲月,不過是一杯濁酒獨自飲醉。世間的悲喜並不相通,哪怕歷經風雨,於別人也不過是雲淡風輕。
-
5 # 菩提樹下話古今
我喝過的最毒的雞湯,莫過於“沒有任何藉口”。
當時剛剛參加工作,單位裡的一個副局長估計很閒,他把我們這批才參加工作的新人成立了個“成長俱樂部”,時刻折磨,不曾鬆懈。每月要求交一篇工作總結,詳細彙報這個月幹了什麼工作?有什麼收穫?學到了什麼知識?1號按時交,寫得不好不深刻還要被他找去談話,一度搞得天怒人怨。
最氣憤的是他還叫辦公室買了這本臭名昭昭的心靈毒雞湯《沒有任何藉口》發給我們,人手一本,要求深入學習,做到入耳入腦入心,並撰寫心得體會,每月在定期組織的成長會議上談感受、談工作、談人生。
書的內容是一本關於西點軍校傳授給每一位新生的第一個理念的書,據說是一個美華人寫的,還有英文原版,當時簡直太火了,火得一塌糊塗,不僅僅是我們,一大批國內赫赫有名的企業,批次購買,發給員工人手一冊,都要談“體會”,寫“讀後感”。
由於太過暢銷,後來又出了多種版本的《沒有任何藉口》。
這本書的核心思想就是叫人無條件服從,對工作安排不要找任何藉口。
合理的安排大家服從,不合理的呢,危險的工作呢?只要是上級安排就必須要去做?
當時大家極度反感,第一次談心得的時候就約好了暴起發難,圍而攻之。結果領導大發雷霆,我們瞬間鴉雀,搞得不歡而散,後來大家集體寫了檢查。
好在沒隔多久,這本書於就被揭發為偽書,並不存在英文原版及原作者,實際作者就是自己人編的。
後來我們還委婉提醒過他,不過他裝作不曉得,顧左右而言它。
毒雞湯之所以流行,其實也是迎合了某種需要,不過對於壓力重重的現代人而言,它也或多或少地起到了某種精神慰藉作用。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毒雞湯。
每天一碗毒雞湯,力拔山兮氣蓋世!
-
6 # 視野冉冉
好吧!
勤勞致富,
很毒的!
很毒!
這個從小就被灌輸到我們腦子裡的四個字!
呵呵!
-
7 # 兔兔V
工作不分高低貴賤
現實並不是這樣,人為什麼要努力更換崗位呢?當然是因為不同的崗位之間,依舊存在巨大的“高低貴賤”之分。
1、物質待遇不同
就以世界某最大電子代工廠為例。
普通工人一個月工資大約4000元人民幣左右,這還得是犧牲8小時以外和週末的休息時間,不斷加班才能得到的薪水。同時還要面對工作枯燥、規章制度多、與同事和上下級關係淡漠等職場軟環境。
而同樣是在一個公司裡的基層管理崗位,一個月基本工資到手10000卻非常簡單。
此外,儘管社會保障體制“並軌”已經提了很多年,我們還是不得不面對工人退休只能拿2000左右的退休金,而公務員和事業編人員可以享受7000~8000退休金的巨大差距。
同樣是為社會貢獻了一生,晚年待遇雲泥之別。
二、 社會地位不同
之前有傳言說,在東北地區“過年的時候,在上海月薪20000萬的白領,卻被長輩數落沒有在老家月薪3000的公務員兄弟有出息”。在全國普遍存在“吃公家飯的,就是比‘合同工‘風光”這樣一種想法。
全國婦聯曾經做過一次調研,在全國女性(尤其是準丈母孃)心中,老公的最佳職業是公務員。
就是因為公務員是“官”,屬於“士”這個階層,社會地位高,有面子。
還有,在同一間教室裡,站在講臺上講課的教授,絕對比在教室裡打掃衛生的保潔員和站在學校門口的保安人員更被尊重。
同樣是在為教育服務,崗位不同,地位天壤之別。
三、 工作環境不同
炎炎夏日,環衛工人們卻不得不頭頂烈日,穿梭在車流中,在馬路上維護城市的清潔,維護著對各種評比的分數。
而同樣作為環衛單位的行政人員,則可以在冰爽愜意的辦公室裡,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和標準,計算著環衛工人那到手並不多的薪酬。
他們企業也機會共同出現在馬路上。那就是環衛單位的領導們要“下基層,關懷員工”的時候,行政人員要與環衛工人站在一起,只不過,一個是拿著掃帚,一個是拿著相機。
同樣是為建立全國文明城市做貢獻,崗位不同,工作環境截然不同。
四、 話語權不同
一個從事“高精尖”系統製造的“大國工匠”,如果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了突出的業績,就有可能成為“勞模”,“紅旗手”,有可能成為政協委員或人大代表,就有機會透過有效、順暢的渠道為自己或身邊人的爭取利益。
而一位普通農民,面臨拆遷時,如果對補償方案不滿而不同意,則會被扣上“釘子戶”的大帽子。沒人會關注他是否有權利拒絕拆遷。
當自己的合法財產被強拆後,他能想到的維權途徑可能就非常狹窄了。
一個是大國工匠,一個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守護者,同樣不可或缺的崗位,話語權差距懸殊。
“工作不分高低貴賤”,是一個口號和目標,但在現在絕對不是現實。否則農村的空心化、高考白熱化就無法得到解釋,當真所有農民都不愛家,學生都“熱愛”學習嗎?他們都是為了將來獲得一個“好的”的工作崗位,才不得不捨棄“老婆孩子熱炕頭”,捨棄自己心愛的玩具和籃球。
要想過上好日子,就必須先要承認現在的工作,確實是有“高低”等級區分的。
我們期待有一天,國家和社會高度發達,真正實現“工作不分高低貴賤”,所有創造社會價值的崗位,都能得到社會的認可,獲得一份不菲的收入和良好的工作環境。
回覆列表
最毒的雞湯,莫過於六尺巷。
故事大概是:某人給京中高官親戚寫信,說隔壁鄰居修理院牆,往他家侵佔了三尺。他告到衙門,衙門不敢處理。希望高官幫忙主持公道。高官回信: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此人見信後非常慚愧,把院牆往後挪了三尺。鄰居見了也很慚愧,於是也把院牆往後挪了三尺,這就成了六尺巷。
這個故事有很多版本,有的說是鄭板橋,有的說是曾國藩,很多地方都有這個所謂的六尺巷原址,真偽難辨。其實這個故事根本禁不起推敲。
稍微有點數學知識的人就能夠想明白:如果此地原本有巷子,哪怕有一尺寬,各讓三尺,那也起碼是七尺,不可能是六尺巷。
如果此地原本沒有巷子,鄰居不可能推倒你家院牆侵入三尺。
鄰居已經侵入三尺了,你再退三尺,然後鄰居也退三尺,加上當初鄰居侵入的三尺,起碼也是九尺,哪來六尺巷?
而且當地衙門都不敢管的事情,靠糾紛雙方當事人自覺自願退讓三尺,既然這樣,還要衙門做什麼?還要法律做什麼?
法律都管不了,還奢談道德,有意義嗎?道德能夠凌駕於法律之上嗎?
六尺巷,最毒的毒雞湯,根本禁不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