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萬嶺千山入雲端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萬物皆空。空非空,色非色。

    空,無我境。

    色,自然萬物。

    萬物皆空,本我已空,萬物虛幻。這是出神入化的境界,即看破而又放下,得清靜自在善果之心境。

  • 2 # 昨日的回憶

    如何理解色即是空?我一般不建議理解名詞句子。怎麼做呢?要去相應。比如我們說“桔子”這個詞的時候,你再怎麼理解都不是它。你可以說這個詞表示一種水果。也可以形容這種水果的顏色和味道,但是再怎麼說都是比量,是一種對比。不是現量。什麼是現量?真正見到桔子或者體驗到桔子就是現量了。

    所以什麼是相應?就是按照指示見到真相,或者說是驗證了指示的正確。這是一種明悟。不能言傳,只能指路。不要期待別人告訴你,然後你突然就會明白。因為這件事本身是需要做到的。為什麼?就像你拿到一個新手機,看說明書後知道它有一些新功能。但是隻看說明書是看不明白的,一定要在手機上照著做才能熟練掌握並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這就涉及到經典在說什麼,就是說它指的是什麼?經典都在說我們的“心”是怎麼運作的,或者說心是怎麼起用的。它的特徵是什麼樣子的?或者說心的性質是什麼?“心”,我們每個當下都在用,但是卻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麼“明心”有什麼好處?可以讓你擺脫固執的思維模式,自由運用各種思維狀態。不再執拗,不再固化。更好的適應當下。

    很多時候,我們對人對事的反應都是依照慣性在做。也可以說已經形成條件反射了。實情明明不是這樣,你卻固執的認為就是這樣。誤會和矛盾就是這樣產生的,這也是爭執的由來。因為現實和你的認知有差距,或者說和你的期待總是不合拍。你為什麼看不清現實?因為你的看法不符合實際。你知道嗎?你其實一直都帶著有色眼鏡在看這個世界。

    認知就是心,心的性質是“不可得”。不可得就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而不得。用一個字形容就是“空”。空為體,有為用。什麼是有?色就是有。有什麼用?用來描畫世間。你可以簡單的理解成染料。

    我們比較熟知的偈頌是這樣說的: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成一切相為心,或者說相由心生。這個相就是畫,而畫是由“色”組成的。我們也說色蘊。有三種,分別是“可見有對色”,“不可見無對色”和“不可見無對色”[詳細說明見大智度論],也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這個要自己去相應,想是想不明白的。

    我可以打個比喻,但是你不能執著於比喻。空色的關係就是“體”和“相”的關係。比較形象的比喻:就像太陽和陽光一樣。就是說所有的形象和思想都是光線……

    突然不想寫了,因為這個確實不是告訴後就能明白的。你為什麼能夠醒來?因為你看到了另一個事實。同樣的,如果你最基本的思維狀態沒有改變,是無法理解這些內容的。最後用比喻闡述一下,為什麼說“色即是空”?就像:發光是太陽的性質一樣,不發光就不能叫太陽。心能成相,同樣是心的性質。明白了嗎?性相一如,不一不異。

  • 3 # 澤仁德喜

    “色”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所能接觸想象到的一切事物,“空”則有二層意思,一指所有事物,都是變化無常的,皆不出成住壞空,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我們看似擁有了一切,其實我們什麼也抓不住,到頭來,終歸一場空,因此說一切事物皆是“空”,“空”還有另外更深層次的意義,我們眼耳鼻舌身,所接觸的一切事物資訊,透過主觀意識,根據“自我”分別取捨,形成形形色色的花花世界,但由於“自我意識”實際受貪婪、情感和情緒的影響和牽制,而有善惡好壞之分,這個善惡好壞之分,時時刻刻都在受情緒和情感的影響而變化,因此,我們無法斷定我們眼耳鼻舌身所接觸的一切事物,是否是真實的,也許一切我們接觸的事物是假象,只有當我們的主觀意識,不再受情感、情緒和慾望的影響,保持無慾、無思、無主觀觀念,以禪定的心態,保持清淨無為的境界,這個時候,我們接觸到的世界,或許就是最真實的,因或是我們本來的世界,這個世界 必然超越眼耳鼻舌身意的固有觀念和對事物的認識,因此無法用語言和文字,以及任何方式表達出來,於是我們就把這個世界姑且稱之為“空”,這個稱之為“空”的世界,不在外,不在內,不在遠,亦不在近,就在當下一念清淨無為所感受到的境界,因此《心經》上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說“色”與“空”並無分別,只在一念,當下具足。另外“色”和“空”,也是二個辯證對立統一的關係,沒有“色”的觀念,就不會有“空”的觀念,沒有“空”的觀念,就不會有色的觀念,因此“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 4 # 碧海藍天127922432

    有的時候,現實不是想象那樣的,想象也不是現實那樣的。有的時候,現實就是想象那樣的,想象就成了現實。所以,想象的都不是現實。心經要從頭到尾一字不落的讀,斷章取義無法正確理解

  • 5 # 王德卿

    色應該是隻:萬物,能看見的帶有顏色的萬物,所以空既是有,色既是空,也就是都沒有,最舒服的境界了,普通人也可以達到這種最美好的境界,需要一個悟字。

  • 6 # 宇宙時空聯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何意?》

    2015.11.11

    地球上數千年來許多人都會說一句看似很深奧的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可事實上卻沒幾個人真明白過自己說出的這個詞是何意?

    今作者雖才上初一課程,但對此專詞是何意也問過佛祖,而佛祖的回答是:你的理解無誤!

    "色"是指一切事物的相(形象,表相,外形,物質的分子原子等),"空"是指事物的本質,因事物的本質是來自其靈魂或意念,而靈魂或意念是還處於宇宙I類文明初期智慧的人們肉眼看不見又摸不著的東西,故用"空"來形容,也就是說一切的"色"全是產生於"空"(意念),故世間才有"色即是空"之說.接下來說"空"可生"色"(物),故"空即是色".

    一切事物(看得見的色)都是源自意念而生的.而大腦意念生成的根源是來自靈魂的意念,但"靈魂"這東西卻是常人根本無力識辨的存在.因這是量子科學的問題,根本不屬常規科學的問題,也不是屬於信仰什麼宗教的問題,而用常規科學去論證"靈魂"存不存在,純屬是螞蟻在求證"人類"會是什麼一樣不可能的事!

    故人類社會才有了長期的爭論---靈魂到底存不存在呀?

    從你手裡的手機到睡的床,無一不是由意念而生成了看得見又摸得著又不會不要的"色"!

    宇宙三維空間也叫"色界空間".而高維空間就是無色界嗎?不是的,四維-十維空間依然是"色界空間",區別卻是呈現的"色"與三維空間大不一樣了.故以相對性而言可說是"無色界",但真相一定不是"無色界"!

  • 7 # 使用者5875001273098許

    真空不空,真空妙有,空即是色,(俗諦),幻色不異空,色即是空,(真諦),非有非旡,諸法無自性,非色亦非空,(第一義中道諦)。

  • 8 # 一撮茶

    ◎宣告:本回答僅供參考。

    【1】“空”是諸法皆是空相,諸法之中皆無有我。

    【2】諸法空相:一切人、事、物、理(因緣離合的規律),都是在成住壞滅的輪轉之中,沒有實體。

    【3】就那身體來說,身上的皮是你的對吧?

    【4】但是你不小心把皮颳去一小塊,那刮掉的皮之中有你的存在嗎?

    【5】顯然,沒有。這就是“色即是空”的一種表現。

    【6】然而我們又能調遣四肢,似乎“我又在肉身之中”,這就是“空既是色”一種表現。

    【7】言語道斷,是有為法。無上真諦,為無為法,唯心可悟,縱百千萬億辯才,亦不能述其本根。

  • 9 # 乾坤正法

    色就是現象、物質,空也是種現象、物質,色和空都是相,既然是現象、物質,就不是真實不虛的,都是假象,只有空點作為現象的色和空,還空以本來面目,才是真正的空,真正的實相。所以空不僅以現象層面,也是本質層面的東西。這是從佛家角度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從道家理解空也一樣。道德經有云,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個有,並非光是有,實際上是有無的意思,有無就是現象。而有生於無的無,就不再是現象的有無,而是道體為空虛的意思,這是從本質上講的。所以,從道家入手,空也有兩層含義,一是現象的空有,二是本質的空無。

  • 10 # 六然居士孟憲義

    空色本無二,

    何須苦分別。

    空時有真假,

    色界真為邪。

    悟得假空在,

    實相存萬劫。

    明白真實有,

    可曉色空結。

    識得拙句意,

    徑直不入斜。

  • 11 # 張大實在

    看了幾個回答,都說了一大堆,太累。大道至簡,我來分享一下個人看法:色就是你看到的感覺到的,空與色相對。色即是空,說的是你看到的並非事物本來面貌。空即是色,說的是所有你看到的東西都有同樣的本源。萬物皆空就是萬物的的本源是相同的。

    這裡面加入了本源的概念,應該能更容易明白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寵物狗咬傷人後在達成和解的情況下仍被摔死,是不是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