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瓊樓玉宇
-
2 # 歷史老先生
張作霖是怎麼死的?
眾所周知,張作霖在沉陽附近的皇姑屯三洞橋被炸彈炸死,歷史上被稱為“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4日,他在激烈的北伐戰爭中退回東北,但出人意料的是,在回東北的途中,他被日本人殘酷殺害並死了。日本人為什麼殺死張作霖?
張作霖隨著自身實力的增強,他不僅沒有遵循日本侵略東北的各種要求,而且還透過自行修理鐵路和修建新港口與日本競爭,這極大地震懾了日本在東北的利益。
如果張作霖沒有死會如何?顯然,張作霖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軍閥,這與他的個性和能力有關。但是,張作霖也有自己的弱點,如過分依靠武力和過於固執。
如果這次張作霖不是被日軍殺死,而是順利返回東北,那麼隨後的歷史發展應該是蔣介石率領的北伐攻佔北京並統一了中國除東北。
這樣,以後就不會有滿洲事變了,當然也不會有盧溝橋事變,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能不會那麼快爆發。
當然,歷史沒有假設。這個假設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
3 # 西山詩家國
如果張作霖不死,東北不會這麼快淪落敵手,“南京大屠殺”不會發生,日後的抗戰也不會那麼艱難,老百姓更不會深陷磨難。
下面就說說具體原因和可能走向。
張作霖不死,奉軍還會被收編嗎?如果張作霖不死,奉軍還回不回被收編?答案是肯定的,一定會被收編。
1927年,蔣介石北伐的目標是張宗昌、孫殿英,背後的大佬則是張作霖。
當時,蔣介石糾集了李宗仁、馮玉祥和閻錫山圍攻三人,北平和天津的失守,讓張作霖看到了巨大的危機。他從北平回東北的目的是商討後續奉軍的後續策略,可惜,在皇姑屯被日軍炸死。
據《李宗仁回憶錄》記載:“在張宗昌也被打敗後,只餘萬餘人,東北傳檄可定!”
所以,無論張學良是否軟弱,奉軍被改編為東北軍,勢在必行。
而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馮玉祥、閻錫山和張作霖一直都不對付。
在張學良準備投降蔣介石的時候,馮閻二人曾多次恐嚇甚至刺殺張學良派來的代表,試圖挑動蔣介石進攻奉軍,他們以便從中漁利。
所以,張作霖在世,也一定會服從收編。
九一八事變仍會發生,只是結局不同以張作霖的性格,一旦同意收編,肯定會有條件,比如軍餉、裝備。
可以肯定,他的幾十萬大軍會被肢解,但至少會留下10多萬嫡系部隊,參照桂系、湘系的做法。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張學良的不抵抗讓世人至今耿耿於懷。人人都恨鐵不成鋼,批評他“老子英雄兒孬漢”。
事實上,張學良在1990年也曾公開說,他討厭戰爭,對日本的侵略決心誤判了。
如果張作霖在世,以他“天不怕地不怕”的個性,必然會跟日本人扛上。而且,他也一定會把蔣介石、閻錫山綁上戰車,一起抗日。
以當時張作霖的武器裝備和兵員,即便抵擋不了日本的入侵,也會讓日本重新判斷侵華的代價,降低日本的侵略烈度和野心。
因此,東北三省全部淪陷的可能性很小,東北軍會進入保守對峙狀態。
“盧溝橋事變”不會發生,南京也不會那般悽慘1937年“盧溝橋事變”,宋哲元、衛立煌等部在北平、山西一線不戰而退,10多萬大軍差點沒日軍全殲。而後,山東的韓復榘也只是口頭“抗日”,日本人剛到德州一線,他就棄守濟南向河南逃竄。
淞滬戰役的失利,再加上山東等地的失陷,南京已經被日軍緊緊地握在手中,這才有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
如果張作霖在,作為第一線的軍隊,在和日軍的幾年對峙中,精兵至少也能練出來大幾萬。以東北人的彪悍,日軍很難在打破張作霖的防線後大搖大擺地向南挺進。
而作為後方的宋哲元部、山東的韓復榘部,有張作霖這個榜樣在,絕不會冒著全國人的罵聲後退。畢竟,天塌了還有個高的頂上呢!
北平、山東不失,日本的海軍雖然可以渡海作戰,但絕不敢孤軍深入進入南京。而淞滬戰役的烈度也會降低,日軍絕不敢從東北調集近10萬軍隊南上,淞滬戰役的結果也就會發現很大的轉變。至少,不會被日軍全面攻佔後再侵入蘇州、南京等地。
結束語歷史雖然沒有如果,但那段屈辱的歷史仍是讓人忍不住幻想,只因我們都是漢家兒郎!
如果張作霖沒有死(日軍為什麼炸死他?因為怕他,知道他堅決抗日),中國在當時的走向肯定不同,但仍改變了日後的大局。
日本仍會在太平洋被美國擊敗,國內的新軍閥大戰仍會爆發,只是,不可能會發生“南京大屠殺”、“黃河大決口”這樣的慘案。
可惜,歷史沒有假設!
-
4 # 文史並蒂
張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成為當時整個局勢變化的關鍵點,因為張作霖的橫死,導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軍不放一槍就撤進了關內,整個東三省很快就淪陷。那麼如果張作霖只是受傷而不是被炸死,當時的局面肯定會出現完全不一樣的走勢。
首先,以張作霖的性格,肯定會立刻對日本發動報復,而不是等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張作霖對日本的態度本來就很微妙,對於日本粗暴干涉東北內務一直很牴觸,只不過為了全域性利益不願意徹底撕破臉。如今日本人悍然對他發動襲擊,那以他性格肯定就不考慮什麼大局不大局了,而是直接選擇開幹了。
其次,張作霖會主動選擇與南方革命軍合作,甚至歸附南方革命軍,但前提是南方革命軍必須對日宣戰。事實上,在皇姑屯爆炸發生之前,張作霖已經基本同意了與南方國民革命軍合作,當時談判的結果是張作霖不歸附,而是形成軍事同盟,只不過這件事隨著蔣介石的下野而擱置了。而如果張作霖想要對付日本人,勢必也需要尋求盟友,當時最具有實力的也就是南方的國民革命軍了。
最後,對日作戰可能會提前進入高潮。日本想要侵華就必須以東北為跳板,而只要張作霖在他的這個目的就難達成,即便是好言相勸也很難,何況是現在有了生死大仇。張作霖一旦下死心與日本作戰,會形成一個蝴蝶效應。其實民國時期的幾個軍閥,除了那極其特別的幾個人,大部分人的主權意識還是比較強的,雖然不斷的向國外借款,甚至簽訂了一些條約,但是如果外國想要侵佔中國,他們還是願意站出來的。只不過當時實力最為強勁的人不願意抵抗,那麼現在張作霖願意挑頭,應該還是能夠聚攏起來不少人的。
回覆列表
張作霖變成一代東北王。這不僅是由於他的個人能力和策略,更是日軍的支援。
日本人支援張作霖,張作霖要求日本人修建一條東北向四面八方的鐵路。利用日本人壯大了自己的力量。他有了統一全國的野心。
張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的勝利,他的力量如此強大,但是在第二次直封戰爭結束後,東北高階將領郭松齡轉身反對他。
郭松齡手中的八萬人是最精銳的軍隊。張作霖貌似人數眾多,但仍被郭松齡擊敗。這個時候日軍出手,保住了他。
張作霖絕不是一個願意當漢奸的人。他是民國軍閥統治時期的標準英雄。他的核心立場是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張作霖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他不會受到口頭協議或唯一協議的束縛,而且他可以冷靜地處理外交問題。
張作霖統治下的東北三省是“三方面”共同關心的焦點。
一方面是北方的沙皇俄國。日俄戰爭的失敗使他們失去了對南滿州地區的控制,另一方面是東方的日本。他們之所以大力支援張作霖,是為了讓他代表日本政府的權利;另一個是南方的國民革命政府。
張作霖在戰爭中利用了雙方優勢,但是長期以來不幫助任何一方。
如果張作霖沒有死,可以說,日本不會發動戰爭。因為在9月18日事件之前,日本一直擔心蘇維埃紅軍南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