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魁哥說歷史
-
2 # 不沉的經遠
題主要講道理,關羽水淹七軍,進攻樊城時。徐晃就在宛城,和樊城相距不遠。而張遼駐守居巢,遠在揚州,他就是日夜兼程也沒法在徐晃前趕到樊城。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北伐襄樊,擊敗了駐守樊城的曹仁。于禁奉命率七軍前來救援,也被關羽借漢水暴漲之機水淹七軍,一舉殲滅。曹操連續被殲滅兩個主力軍團,損失慘重。梁、郟、陸渾各地紛紛發生反對曹操的叛亂,響應關羽北伐,一時華夏震動。
曹操為了擊敗關羽,解樊城之圍,立即調兵遣將前往樊城。
此時距離樊城最近的就是徐晃。實際上徐晃是和于禁一起領兵前來增援曹仁的。不過徐晃所部人馬在漢中之戰損失很大,此時手下不少是新兵,戰鬥力有限,所以並沒有和于禁一起前往樊城,而是留駐宛城。
曹操一面派人往居巢調張遼前來,一面派將軍徐商、呂建等率軍加強徐晃的力量,命他前往樊城,但是同時告誡徐晃不要輕舉妄動,當援軍趕到以後再和關羽決戰。
宛城屬於荊州的南陽郡,和襄樊距離不遠。劉備依附劉表時,劉表命他駐軍新野,就是為了防備宛城方向的曹軍。因此徐晃很快就抵達了樊城,不過因為此時兵力不足,所以徐晃並沒有馬上和關羽交戰,而是修築營寨和關羽對峙。
此後曹操陸續派遣殷署、硃蓋等十二營曹軍增援徐晃。徐晃得到增援以後立即向關羽發起進攻,併成功地擊敗了關羽。
而此前張遼一直駐守揚州一線,以防備東吳,距離襄樊這路可就遠了。而且雖然此時孫權和曹操已經秘密結盟,但是張遼也不可能直接帶著部隊一走了之,需要對防務做一個交接。這一點徐晃就沒那麼複雜,因為他駐守宛城本來就是針對關羽,並不需要做額外的準備。
所以張遼這動作就比徐晃慢多了,徐晃擊敗關羽時,他還在半路上,最後在摩陂和曹操匯合,並沒有趕去襄樊。
-
3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倆人都領會了曹操的意圖。因為他倆人都是火速支援的,張遼之所以到的晚,是因為所處位置的關係。我們看看倆人當時的職責,以及所處的位置就明白了。
徐晃和張遼救援曹仁的時間是在關羽“水淹七軍”殲滅于禁軍團之後,那是建安二十四年的八九月間。徐晃和張遼他倆接到曹操救援曹仁的命令時,徐晃在曹操本部軍中,當時他剛跟隨曹操從漢中撤出來,而且要注意,此時徐晃手下是沒有多少軍隊的。張遼當時則在淮南合肥一線,他當時是曹操留在合肥抵擋東吳的頭號大將,其手下有一支實力很強的軍隊。
從當時的局勢看,徐晃奉命出戰是為了解決燃眉之急,一旦曹仁崩盤,則整個中原就可能陷入混亂,所以曹操倉促之間給了徐晃一些新兵,就急匆匆出發了。《三國志@徐晃傳》記載“晃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後來增派精銳的“殷署、朱蓋等凡十二營”徐晃出戰關羽,一擊獲勝。
可見,徐晃出戰目的是為了迅速的遏制關羽,並且支援曹仁,所以必須行動迅速。
而張遼情況則不同,張遼身處東吳前線,他接到曹操支援的命令已經晚於徐晃,距離也不如徐晃近,所以必然會到的比較晚。
另外,曹操最初命令東南地區軍隊救援曹仁,先發的是“緩之”的公開命令,隨後又發了“火速救援”的密令,這是曹操外鬆內緊的策略。這一點在《三國志@溫恢傳》中有記載,而且從此傳來看,張遼是第一時間啟程與曹操匯合,打算救援曹仁的。
所以不存在張遼救援遲緩的問題。只不過張遼接到命令晚,路途又遠,所以當張遼趕到前線時,徐晃已經擊敗了關羽。
-
4 # 縱觀歷史2020
前言: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戰勝曹操之後,實力空前強大,讓佔據中原的魏國感覺到了危險。為了防止劉備做大,曹操聽從了司馬懿的建議,聯合東吳一起攻打荊州的關羽,讓劉備無暇繼續攻擊自己。
另一方面孫權也不能坐視劉備做大,對自己構成威脅,再加上荊州地區原本是孫權借給劉備的,現在劉備不還,孫權早就想出兵奪取了,就怕單方面勢力無非打贏劉備,這次聯合曹操一起勝算就大了很多,於是孫權也同意聯合曹操夾擊關羽,削弱劉備的勢力。
劉備得到了曹操聯合孫權進攻東吳的訊息十分焦慮,諸葛亮建議讓關羽出兵先攻打樊城,打掉曹操在中原的一座重鎮,這樣既能荊州兵北上,同時還能震懾孫權,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關羽接到命令後,立馬揮師北上,一路勢如破竹,對樊城地區進行一頓猛攻,守將曹仁拼死抵抗,眼看樊城危在旦夕。
曹操派遣了于禁率領七軍救援,但關羽憑藉著地利的優勢,輕鬆擊敗了于禁,並且俘虜了他斬殺了先鋒龐德,一時間威震華夏。此時的東吳在暗暗用兵,透過驕兵之計麻痺關羽,關羽中計調動了江陵大半人馬,東吳主將呂蒙奇襲成功,攻取了荊州江陵地區,成功控制了南郡。
另一方面于禁戰敗後,關羽派遣了兩路人馬援救樊城,一路是徐晃率領,一路張遼率領。徐晃接到命令後可謂是星夜兼程趕往戰場,但張遼接到命令後,很長一段時間按兵不動,直到樊城之戰已經結束了,張遼的援兵才走到半路上。
拋開了距離問題,當時徐晃大軍在宛城,離樊城距離不遠,張遼大軍在居巢,離樊城距離比較遠。按照正常行軍速度來看,徐晃無論如何都能比張遼援軍更加快到樊城解救曹仁。
徐晃其實達到樊城周圍後並沒有立即交戰,因為那時候的關羽兵鋒很強,且兵力佔據了優勢,等到曹操撥給他援軍之後徐晃採用了聲東擊西,大軍深入的辦法,擊敗了關羽大軍,取得了樊城之戰的最後勝利。由於荊州已經被呂蒙偷襲,關羽歸去無路,只能逃往益州,在路上被東吳軍攔截,最終戰敗被擒拿,拒絕投降被孫權下令斬殺,首級獻給了曹操,想把這個禍水引向曹操。
張遼大軍並沒有到樊城,主要原因有兩個,道路崎嶇不平,距離遙遠是其一,最主要的還是當時北上的重鎮合肥對曹操來說也很重要,需要防備孫權派兵來襲擊。雖然此時的孫權已經聯合自己打關羽,但保不齊在出兵半路上孫權派遣一支軍隊進攻合肥,所以張遼不得不小心出兵。
張遼在摩陂和曹操會合,此時曹軍已經勝利班師的狀態了,張遼雖然撲了個空,但是他還是受到曹操重視,據《三國志》記載:
“遼與太祖會摩陂。遼軍至,太祖乘輦出勞之,還屯陳郡。”
其大致意思是張遼大軍和曹操在摩陂會合,曹操從車裡出來慰勞他。
曹操和徐晃會合的時候,曹操大讚徐晃是自己的周亞夫,甚至把他和春秋戰國的孫武和田穰苴,可見曹操對徐晃的厚愛。
那麼曹操親自操刀對樊城的救援站,張遼和徐晃誰理解了曹操的意圖呢?根據曹操對兩人的態度來看,徐晃應該是更加讓曹操滿意的人,但張遼也不差,不僅考慮周全,避免自己出兵被東吳偷襲,還能使參戰部隊沒有損失,坐看東吳和關羽之間的交戰,也讓曹操感到滿意。
-
5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仔細看下關於襄樊之戰的時候,是有著這樣的細節,題主所問的表示認真讀了書,關羽在襄樊前線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時,為了延緩關羽的攻勢,曹操在損失了于禁率領的七軍(相比後來給徐晃招募的新兵,都是精銳,約三萬人),一邊調動參加過漢中之戰的徐晃前往宛城協助曹仁守樊城,一邊調動駐守合肥的張遼一起前往救援樊城。
很有意思的關羽為人高傲,朋友不是很多,但曹營這兩人都與關羽有著不錯的交情,張遼早在呂布麾下的時候兩人就有交往,且關係不錯,徐晃為人很節儉,對自己也很嚴格,能與關羽成為朋友,說明三人都是英雄惜英雄。
從左起徐晃、張遼、關羽
那麼在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時,馳援曹仁攻打關羽,張遼行動遲緩徐晃晝夜兼程,誰領會了曹操的意圖。
看看徐晃的動作據我個人翻開史書查閱資料來看,張遼的戰局觀更大些,徐晃執行命令更徹底些。為何怎這麼說呢?
曹操經過於禁的慘敗,先是親自在後方指揮,並給徐晃的指示要等到兵馬集結後,一起出擊。因為是徐晃所部多為新兵,難以與關羽爭鋒,於是駐紮在樊城北的陽陵坡。
為了能增強樊城外圍的救援力量,曹操更是此時,已率主力由洛陽進抵摩陂,並先後派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進至偃城,悉歸徐晃指揮。
曹魏名將之一的徐晃
得到兵員補充的徐晃,迅速向關羽出兵攻打,關羽軍的主力屯圍頭,一部屯四冢。 徐晃以聲東擊西戰術,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冢,當關羽退走營寨時,徐晃率軍窮追不捨,尾隨關羽敗兵,實行追殺,並緊隨其後衝入關羽營寨。徐晃乘關羽軍隊陷於混亂之機,由內突襲,擊退了關羽,解了樊城之圍。
圍攻襄樊前線的荊州統帥關羽
徐晃以聲東擊西之策,長驅直入的戰術勢如破竹直攻關羽營寨,解了樊城外圍的威脅,受到曹操的讚賞。
晃振旅還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會。太祖舉卮酒勸晃,且勞之曰:“全樊、襄陽,將軍之功也。”《三國志徐晃傳》
再來看看張遼的行動史書上關於張遼前往救援樊城的就一句話“ 關羽圍曹仁於樊,會權稱藩,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遼未至,徐晃已破關羽,仁圍解。遼與太祖會摩陂。遼軍至,太祖乘輦出勞之,還屯陳郡。”
當時孫權已經與曹操合謀要一起出兵攻打關羽,偷襲荊州,張遼還沒到襄樊前線,關羽已經被徐晃擊敗,樊城之圍已解,曹操犒勞一番後,張遼回到陳郡去了。
曹魏陣營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遼
這裡面也很有意思,孫權既然已經與曹操聯盟,但兩人都是各懷鬼胎,也是玩權謀的高手,孫權希望曹操不要把訊息告訴給前線的關羽,但曹操轉手就把孫權的信一邊射給了曹仁,讓其堅守待援,一邊把信射給了關羽,讓關羽知難而退,但不想放棄樊城即將被攻破的大好局面,關羽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張遼為何行動遲緩呢?其中最重要的是防範東吳,從孫權數次對合肥用兵可知,合肥是孫權東線實現擴張的必要據點,佔據合肥,孫權才有機會向徐州中原之地進發,但被張遼逍遙津一戰徹底了打出了陰影,張遼在世不敢向合肥用兵。
左起張遼樂進李典
曹操的意圖有多明顯,曹操知道孫權對合肥垂涎三尺,為了打消孫權的念頭,特意讓駐守合肥的張遼率軍來救援樊城,其實張遼來不來,有曹操和徐晃等諸多名將,擋住關羽問題不大。
張遼是聰明人,明白了曹操的意圖,不急不慢的行軍,目的是讓張遼時刻盯著孫權的動向,如果孫權沒有偷襲荊州,而是圖謀合肥那樣張遼就可以回軍。
曹操命令徐晃擊敗關羽解了樊城之圍後不要對關羽趕盡殺絕,就是想讓關羽與偷襲荊州的東吳軍隊開戰,自己可以在其中得利。如意算盤雖好,但呂蒙勸降了糜芳傅士仁,關羽得知孫權率領大軍佔據江陵,準備向益州方向撤退,雙方的大戰沒見著,關羽被東吳擒殺。
總結:徐晃與張遼都完成了曹操交代的任務,徐晃行動迅速率軍擊敗了襄樊前線的關羽,解了樊城之圍,曹操誇讚徐晃有漢初名將周亞夫之風。張遼深知曹操的意圖,故意行動遲緩就是為了監視孫權用兵的動向,所以當張遼率軍與曹操匯合時,曹操親自乘攆迎接張遼並犒勞軍隊,是對張遼明白意圖後的讚賞。論戰功徐晃高於張遼,論格局和揣摩領導的心思,我覺得張遼強於徐晃。
回覆列表
關羽一生高傲,很少有人能夠入他法眼,而他為數不多的兩個朋友都在曹操陣營,這就是張遼和徐晃。當初關羽投降曹操後,和張遼徐晃關係最好,互為知己好友。
然而在襄樊之戰馳援曹仁,攻打關羽軍隊時,這兩個好友的表現卻大不相同,張遼行動遲緩,而徐晃晝夜兼程,誰領會了曹操意圖?
襄樊之戰
事實上,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根本就沒有和劉備打招呼請示,所以劉備也沒來得及派出援兵。然而關羽的軍事能力也是很強,僅率手下荊州兵,就將曹仁打的不敢出城,只能堅守。當時張郃在關中,徐晃在之前戰爭中損失慘重,而張遼在合肥防備東吳,樂進也已經去世。
於是曹操派出于禁前來增援,于禁可是曹魏成名已久的名將,除了曹氏宗親,外姓將領裡面就數于禁他們這幾個五子良將最厲害了。不過當時連日大雨,江水暴漲,關羽利用地理優勢,水淹七軍,成功打敗了于禁。這一下可把曹操給嚇住了,當時于禁手上計程車兵可謂是曹魏可呼叫的最精銳的軍隊了,于禁一敗,萬一關羽乘勝追擊,很有可能攻下樊城,更進一步攻打許都。於是曹操又命令徐晃和張遼二人率軍前去增援曹仁。
徐晃
接到命令的徐晃行軍迅速,很快就到達了戰場。然而由於之前大戰,他的屬下損失慘重,現在大多數是新兵,戰爭經驗不夠豐富,所以曹操曾叮囑他,不要輕舉妄動,要等到大軍全部到齊之後,再對關羽發動進攻,他現在只需要牽制住關羽的兵力即可。
但是徐晃可並不這樣想,他立功心切,甚至對手下放出狂言,要取下關羽首級,並很快帶領軍隊對關羽發動了攻擊。此時雖然關羽的軍隊比徐晃多,但是經過之前的大戰,再加上兵力分散,還是被徐晃取得了一定的戰果。真正兩軍對陣時,關羽又聽聞荊州被襲,後方著火,前方軍心大亂,關羽不得不指揮軍隊後撤,回防荊州。
張遼
與徐晃的表現不同,張遼在接到曹操增援樊城的命令之後,並沒有快速趕往戰場,而是行動遲緩,慢慢的走。當時,以兩地的距離相比,其實張遼比徐晃離樊城更近,而張遼手中的軍隊也比徐晃的更加精銳,都是久經戰陣之輩。如果張遼真心想要趕到戰場的話,他肯定會先徐晃一步,而且會比徐晃更有可能擊敗關羽。但是他卻為何不這麼做呢?
這就要說到曹操的真實意圖了。
當時于禁被打敗後,曹魏其實是陷入了一片恐慌,都擔心關羽更進一步開始北伐,進攻許都,甚至有人建議曹操遷都。然而曹操畢竟是戰場老手,冷靜下來後,很快就想出了一套應對策略,他一邊命軍隊馳援樊城,一邊命人去聯合東吳,說服孫權出兵攻打荊州,這樣關羽老巢被襲,樊城之圍自然就解了。
孫權答應了曹操的請求,並囑咐曹操保守住秘密,不要讓關羽知道孫權的軍事行動,然而曹操轉手就把這個訊息給透漏出去了。從這裡,我們就能明顯地分析出曹操的真實目的了。
首先,曹操保住樊城的決心一直沒有動搖,但是在方式上,他做出了改變。
之前的策略是派出大軍阻擊關羽,和關羽堂堂正正作戰,結果關羽太猛,于禁手下的精銳給打的大敗。所以他轉而使用計謀給關羽下絆子,讓荊州後院起火,他只需派出軍隊牽制住關羽,不讓關羽攻破樊城即可,這樣只要關羽收到荊州遭受襲擊的訊息,自然就會退兵了。
其次,曹操還有一個更深的意圖。那就是儲存雙方軍隊實力,留著後面有大用。
曹操本來打算暫時牽制住關羽主力,避免作戰,只是將孫權偷襲荊州的計劃透漏給關羽,這樣關羽就會撤軍回去和孫權爭奪荊州,曹軍可以順勢大進,不僅能收復失地,還能渾水摸魚,攻取更多的地盤。然而徐晃卻不懂曹操的心思,曹操明明讓他不要出兵,要等張遼和其他軍隊都趕到,再一同出擊。
結果他快速出兵,在前面幾場戰鬥中順利擊敗關羽的軍隊,關羽軍隊實力受損。而後關羽在收到荊州被襲的訊息後,軍心大亂,等他們撤離後,已經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和孫權作戰了。這一下,曹操的如意算盤落空了,本來想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結果卻是白白將荊州送給孫權,自己啥好處也沒撈著。
從這方面來看,張遼行動遲緩,其實是更符合曹操的預期的。怪不得雖然張遼來遲,但是曹操仍對他禮遇甚高。
原文:遼與太祖會摩陂。遼軍至,太祖乘輦出勞之,還屯陳郡。”
總結
綜合上述分析,馳援襄樊時,雖然張遼行動遲緩,徐晃晝夜兼程,看起來張遼消極怠工、徐晃更積極,實際上卻是張遼更懂曹操的心,而徐晃根本就沒有領會到曹操的真實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