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臨習多寶塔有一段時間了,感覺還不錯,但是現在始終沒有長進,最近感覺對多寶塔的筆法和結字深度理解不夠,似乎進入瓶頸,有時懷疑自己悟性不夠,現請教筆友,如何更深度解讀其筆法和結字?
9
回覆列表
  • 1 # 揚州八怪爺

    《多寶塔》我學習過數月,後來轉學《勤禮碑》和《麻姑》去了。那就說說就學顏體而言,我為什麼不想在《多寶塔》耽誤太久。

    第一,起筆,《多寶塔》起筆筆法比較細膩 。屬於比較規範的楷書範碑,起筆有典型的顏真卿方圓露藏起筆,也有王羲之的切筆調峰起筆,還有魏碑裡的硬切起筆,起筆這一點是目前所有碑帖裡比較完美的。

    第二,行筆。《多寶塔》的筆法行筆中鋒用的多,但側鋒也不少,很多書法家評論《多寶塔》說是中鋒行筆的範碑,我覺得吧,用點側鋒沒問題,因為很多硬切起筆的筆畫是沒必要再調中鋒的,要知道《多寶塔》原碑的字不大,也就不到3CM,筆毫彈性夠就完全沒有必要硬切調峰,我們看見的都是拓印版本,怎麼看都是純中鋒,那是印拓效果誤導了思維。行筆略帶弧度,走筆剛強,典型的鋪毫行筆帶出來的飽滿效果,我認為這是楷書的必要手段——不管怎麼起筆,行筆就是得鋪毫,才會有錐畫沙感覺。行筆過程中會有一分毫二分毫的交錯,造成線條的粗細交錯,增強藝術表達力。

    第三,收筆。橫向帶有明顯頓挫,增強骨感,斜向出鋒鋒利,點化帶有回鋒手法。總體收筆筆法的特色還是頓挫出骨感上,其它特徵不是太顯著。

    就整體《多寶塔》筆法而言,結合了魏碑與隸書的筆法,既有魏碑的方硬,也有隸書的線條變化和方圓轉換。整體用筆屬於初唐時期典型的抄經體。

    就我個人而言,為什麼不願意在《多寶塔》停留太久,其實《多寶塔》應該算是非常好的楷書。但是需要注意一點,他是一個筆法拼湊版,就是隸書與魏碑的集合,當時的顏真卿書法注重筆法但缺少點自己的筆意,隸書篆籀氣與魏碑雄厚氣勢沒有完全融合進去,《多寶塔》表面東西非常出彩,但就顏真卿而言 那些都不是屬於他獨有的,那種魏碑與隸書相容的筆法在當時懂的人非常多,比如說徐浩,虞世南,歐陽詢,顏真卿要是一直堅持《多寶塔》這樣的抄經體筆法,能比得過上面幾位?絕對不會在歷史上有多大名氣。機會出現在顏真卿拜師張旭,張旭的絞轉筆法與對篆籀筆意的理解之高深完全驚醒了顏真卿,頓悟了!顏真卿學到張旭筆法後,融匯貫通創造出了自己的筆勢,此後完全放棄了《多寶塔》層次的抄經體筆法,創造出了真正意義上的顏體筆法,達到了一個全新藝術高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顏體,楷書筆法裡多了一種古樸的篆籀氣息的書法,感覺就是如同給字裡注入了思想。

    抄《多寶塔》時,顏真卿都沒有資格提匾額,提匾額的是徐浩。說明顏真卿早期書法雖好,但是在書法界地位不高。顏真卿書法風格的轉變史其實告訴我們一個真理:能夠歷史留名的書法家,都不是拼湊點筆法寫點漂亮字就能做到的,沒有自己獨特的筆勢 ,不可能有巨大成功。捧紅不過五十年,極限了。

    其實從歷史的高度看,書協提倡創新是對的,不過就是瘋子太多,很多人帶黑了路。

  • 2 # 泉心2018

    第一,精神層面,多寶塔秀麗遒勁,且不失莊嚴宏大。主要繼承王羲之風格。

    第二,多露鋒起筆,方圓並用,但方筆為主。

    第三,橫輕豎重,短橫較重,長橫較輕。

    第四,結字均勻,略顯寬博,字形整體方正略扁。

    上述這些東西用處不大,到處字帖都有。

    其實,寫字與人審美有很大關係,喜歡秀麗的書體,就不易寫出雄強一面。開始學書,風格的選擇,一定要契合自己審美,這樣才能堅持下去。

  • 3 # 晉唐書韻

    我剛開始臨多寶塔時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我百思不得其解。經常檢視別人臨帖的心得體會,直到有一天我在舊書攤看到啟功大師說臨帖要透過刀鋒看筆鋒時我才醒悟了,原來我只是在用筆鋒臨刀子刻出來的筆畫,這怎麼能像呢,即使像也是描出來的,圖有其形,根本不得法,領會不了多寶塔的精髓。後來我又看了田蘊章的每日一位元組目,其中有一節講如何臨帖,講到先臨一下古人留下的墨跡碑帖,等到弄清楚了筆畫的來龍去脈了再臨碑帖會進步很大。我受到啟發,把古人的墨跡找來臨收穫很多。希望對您有幫助!

  • 4 # 虛步躡太清45924152

    多寶塔,和其它顏體字一樣,注意中鋒行筆,基本可以學會了,章法很特別,值得注意。至於氣韻,關於個人修養了,自己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用你的半輩子的身家去救你的高齡父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