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32083工農兵

    我的理解可能是工人60歲都退休了再也不幹活了,而農民只要身體好70多還在忙農活所以70歲的就是伯伯,60歲的應該是叔叔吧。這也體顯到農民比工人辛苦,所以我上次回覆堅決支援實行農民也領退休養老金這樣社會才公平公正。

  • 2 # 255愛打唿哨的老吳

    不僅僅是書上,現實生活中就是這樣。

    我在一單位打工,和一位同齡人在一班。那年我50歲,他是我的班長,比我小兩個月。我倆算是單位裡年齡比較大的,40以上的員工都稱他為哥,而稱我為師傅,40以下的員工稱他為叔,稱我為伯伯。而有的三四十歲的人也稱他為哥的,稱我為叔的。我倆經常開玩笑,

    讓他叫我哥,或者叫我叔叔,惹的大夥陣陣發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我以為有下面幾點:

    農民不善於打扮。經常穿的比較土,看上去年齡偏大。

    農民經常風吹日曬,膚色較黑,顯老。

    農民愁事多,皺紋多,精神狀態不好。

    農民乾的農活繁重,經常連續幾天不能很好休息,使他麼身上留下與鄉土一樣的氣息。

    農民言語粗曠,話語以自身為中心,行為不足速,給人以大自然的形象。

    大多數農民都敢做敢為,樸實無花,憨厚老實,幹活不挑肥揀瘦!

    而工人就不一樣了,夲身不曬太陽,有規律的作息時間,且衣著時尚,經常保養,睡眠充足,精力旺盛,往往顯得比同齡人小一些!

  • 3 # 童言真無忌

    要知道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可以做個試驗,找十個企業工作的工人和十個純種地的農民,要同齡的,把他們放在一起讓幼兒園小朋友叫,看看叫叔叔的是哪些人,叫伯伯的又是哪些人。

    企業工人在室內,風吹不著雨淋不到太陽也光顧不著,而且解放初的工人階段糧食和日用品副食品是國家定時定量按人口、年齡段分配的,每個月還有固定工資,所以工人一般都長的比較年輕膚色細膩。而農民種地身處在大自然中,每天日曬雨淋風颳,面板粗糙,外加土地收成少,農民得先把最好的農作物上交國家供工人,還要交三提五統,留下的是最差的,還吃不飽,所以農民外表看著比較老相,再加上農民沒錢買新衣服,穿的又破破爛爛,所以再年輕的農民人家都會叫伯伯

  • 4 # 湖北省廣水老農民

    我只記得剛解放那時,都是老大在家種地,年嶺小一點弟弟去城裡工廠上班,所以後來就有農民伯伯,工人叔叔和工農子弟兵的說法。

  • 5 # 言多不失

    因為每個人細究根源祖上都來至農村。幾百幾千年前哪來的工廠?都是莊稼漢農民。既然大家祖先都是農民所以叫佰佰更親!

  • 6 # 維爸爸1

    從四九年解放以來,兩大輝煌事業,農業是大寨,工業是大慶,兩個那個大那個小一目瞭然,人是鐵飯是鋼,一歺沒飯心就慌,工人不能吃鋼鐵和機器,沒辦法只能求農民伯伯多種糧給他們吃,所以就傳流至今,飯就是大哥鐵就是小弟,伯伯叔叔稱呼的來由就在這裡,在終還是苦了伯伯,甜了叔叔。不公平。

  • 7 # 18270307305

    這就是驗證了一句話,工人到了退休年齡就退休了,退休了國家還給退休金。這是工人叔叔!而農民伯伯就不一樣囉!農民只要身體硬郎,什麼時候都的耕種,為了生活不得而以,因為農民沒有退休年齡。所以農民就沒有身價,然而只能安慰農民才出此一名,稱農民伯伯!

  • 8 # 使用者志豪

    農民伯伯和工人叔叔本就一家人,毛主席時代伯伯的職業吃香叔叔緊跟伯伯搞農業建設,改革開放後叔叔職業吃香伯伯緊跟叔叔搞工業。至於為什麼要稱呼農民伯伯,不稱叔叔這個己成歷史,正確的回答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特色,農民為伯伯,工人為叔叔。都是祖國的兒女,團結的象徵,家和萬事興!

  • 9 # 真誠143859311

    因為農民的職業使然,衣衫不整,面色黎黑,鬍子拉碴,瘦骨嶙峋,不修邊幅,年齡與體形外表反差巨大;工人八小時工作制,工作生活穩定,上班有套裝工作服,下班可以西裝革帶,又大多在室內上班,不用整天遭受日曬雨淋,要是年紀相仿的農民和工人站在一起,農民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伯伯,工人就成了叔叔。不用爭!

  • 10 # 薛丁菡

    先說工人:不論是礦業工人,鐵路工人,機械工人。工作除了髒以外還特別重。再加上技術難度大,一般工種學徒期就要三年,正真學到四、五級工需要十多年。成為一個正真的工人大部分都是三十多歲四十歲。年齡再大到五十歲已經不適應一線工作。所以這個年齡叫叔叔更親切合適。

    再說農民:傳統的農業就是種地,技術含量不是很高。傳統的農村人都願意讓孩子們奮發讀書,成為國家棟梁之才,為國家做更大的貢獻。自己雖然已經已經五、六十歲了,但種十畝二十畝地還是每問題的,所以給我們的感覺農民都是五六十歲的人,叫農民伯伯也非常親切。

  • 11 # 齊人一一梳柳風

    因為當今社會在農村種地的農民因無年齡限制無退修,都是年齡大的人,所以稱伯伯。在工廠做工的工人因有年齡退修,在上班的都比較年輕所以就稱叔叔!

  • 12 # 堅持真理0107

    因為農民一生要在田地裡勞作到終老,到不能動的時候才停止勞作,工人到六十歲退休,所以,農民為伯伯,工人顯得年輕是叔叔<室內工作的佔絕大多數沒有風吹日曬)。

  • 13 # 夢行遠方

    筆者以為我國曆史以來是個農業國,新中國成立以後才逐步建成了工業門類齊全的國家,由此可見農業先於工業,從輩分上講,農民是伯伯輩,所以稱為農民伯伯,工人是叔叔輩,所以稱為工人叔叔。

  • 14 # 深山農夫14

    從小孩上學,老師會教學生稱號,誰叫,爺爺,誰叫伯伯,誰叫媽媽,誰叫叔叔,誰叫弟弟,姐姐妹妹。稱號是論資排輩的。

  • 15 # messi昊昊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往前推一百年,那有什麼工人,後來的工人都是從農村出來的,他們的父母都是農民。要是叫農民伯伯,叫工人也叫伯伯,這不是亂了輩了嗎?不信你去問問那些老工人,往上數三輩是不是農民。

  • 16 # 被遺忘的60後

    在農村來說大的比較心疼父母,要幫父母做好多事,理解父母的難處,誰知道在大兒子的幫助下,把弟妹養大後,父母覺看大兒子處處不順眼,把大兒子心疼她忍讓她,應為是理所當然,所以現在不把大兒子當人看,把她的爰給了兩個小的。大的讓小的所以稱伯伯吧。

  • 17 # 隱野748

    很簡單,第一個生是老大,在農村生的,按排字伯,如有親兄弟小輩叫老大為伯伯。排後生的叫叔,叔叔是在城裡生做工的。父親是做官的叫老爺,官老爺。(無聊調侃語)

  • 18 # HUA澮河兩岸

    一,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的地位和重要性都比工業權重高。工人上查三代都是從農民中來的,農民自然是老大。中國又是農業大國,農民佔比也非常多。多者也應為大。所以農民被稱作伯伯是情理之中的。

    二、農民整日風裡來雨裡去,披星戴月,淨幹些粗活重活,再加烈日暴曬,自然面板粗糙黝黑,皺紋多。而且多吃粗茶淡飯,更沒有保養之說。而工人們一般都在廠房裡工作,一天8小時還有星期天休息,吃得好,睡得香,穿著講究,養護有佳。所以兩者同齡在一起,誰大誰小自然明瞭。喊農民伯伯,喊工人叔叔順理成章。

    三、農民為人類生產出大量的生活必須品——糧食。糧食的重要性是任何商品無法相比的。而且農民把糧食低價供給工人吃,把最好的糧食獻給祖國,農民工為城市建設更是做出巨大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書上總說農民伯伯是對農民的尊重,是良心的感恩之聲。

  • 19 # 心累力乏

    一是為什麼給農民叫伯伯呢?①解放前,我國的農民沒有自己的土地,是專門為地主種地的,靠給地主當長工或缺工來養活家人的,向官府提供糧食的是地主,而不是種地的農民,所以,那時的農民是沒有任何地位的。

    ②新中國成立後,打土豪,分田地,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為了發展生產力,又開始成立互助組、初級社、高階社,一直到人民公社,土地集體所有,農民是土地的主人,農民每年向國家交公糧和餘糧。毛主席說,農民是衣食父母,衣食父母也是父母呀!在過去學生的教材上,農民的畫像都是頭上系白毛巾的老大爺形象,自然要稱農民為伯伯了!

    二是為什麼要稱工人叔叔呢?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分工還比較簡單,主要的職業就是工、農、商、學、兵,而國家經濟的主要支撐產業,一是農業,二是工業,我國又是農業大國,在國民經濟中處於基礎地位,工業基礎還很薄弱,在國民經濟中與農業相比,屬於第二位。再說,當時的工業戰線,中青年的成分大,在教材或其他宣傳中,工人的形象沒有農民伯伯年齡大,稱工人為叔叔理所應當。

    三是為什麼不稱農民叔叔?在農村呆過的人都知道,農民自己平時怎麼自稱的?我是老農民!我老農民一個!其他行業怎麼稱呼我們農民的,這是一群農村人,都是老農民!過去看到書本上的農民畫像,很自然的就會說,這農民老大爺挺精神的!所以,對普遍稱為老農民的,怎麼會被稱為叔叔呢?不是說,一百兄弟沒哥大嗎?

  • 20 # 老李觀奇

    對於中國來說,農業行當自古以來有之,男耕女織歷史悠久,農民伯伯歷朝歷代有之;而手工業在宋之後的明朝中晚期隨著資本主義有所萌芽才有所興起。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至改革開放前中國仍然是農業大國,改革開放發展到現在,中國已經是製造大國了。所以稱呼農民伯伯、工人叔叔理所當然,合情合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媳婦天天生氣,無緣無故生氣,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