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易文史觀

    管仲,齊國宰相,又名夷吾,也稱敬仲

    齊國穎上(今安徽潁上縣)人,史稱管子,春秋時期法家先驅、政治人物。管仲的哲學思想,具有樸素的唯物論傾向,他認為“春夏秋冬,陰陽之推移也”。

    他積累了關於黃河流域大中原地域的豐富氣象知識,懂得天氣氣候對於農耕文明時期的重要性,他把氣象知識應用於拓荒開墾、農業抗災、土地開發和應用於軍事征伐,提出了著名的“天時、地利、人和”的觀點。他著有《管子》一書,大約成書於戰國(前475一前221)時代至秦漢時期。劉向編定《管子》時共86篇,今本實存76篇,其餘10篇僅存目錄。書中有大量氣象天文、曆法、農業等科學知識,在科學史上彌足珍貴。

    《管子》對氣象的重要性有深刻認識,他認為:

    天時不祥,則有水旱;

    地道不宜,則有飢僅;

    人道不順,則有禍亂。

    提出“天時、地利、人和”著名的政治軍事觀點,善於把氣象條件用於軍事征伐,如《管子・山權》中說:“天以時為權,地以財為權,人以力為校,君以令為權。失天之權,則人地之權亡”。意思是說,掌握不好天時,一切權都會喪失殆盡。

    《管子・五輔》中說:“所謂三度者何?曰:上度天之樣,下度地之宜,中度人之順,此所謂三度。故曰:天時不祥,則有水早;地道不宜,則有饑饉;人道不順,則有禍亂。”《管子・度地》說:“水一害也,旱一害也,風霧雹霜謂一害也,厲一害也,蟲一害也。此為五害。五害之屬,水為最大。五害已除,人乃可治”。

    其中“厲”應是由氣象條件引起的疾病,蟲災也多於氣象條件相關,這些也就是今天稱之為次生氣象災害。

    《管子》對春夏秋冬四時氣候與農事進行了總結。如《管子度地》中說:

    “春三月,天地乾燥,天氣下、地氣上,日夜分、分之後、夜日益短,晝日益長,利以作土功之事”,“夏三月,天地氣壯,大暑至,萬物榮華,利以疾耨殺草奯,使令不欲擾,命曰不長。不利作土功之事”。

    如果天氣異常,“大寒、大暑、大風、大雨甚,至不時者,此謂四刑。”四刑就是風雨寒暑太甚,不按季節出現,不按正常規律出現,這會引發五大氣象災害降臨人間。

    《管子》中有首創旱澇指標,規定旱澇等級的記載。如《管子乘馬》為災情減稅而制定有一套氣象條件指標,具體指標是:

    “秋日大稽,舉民數得亡。一仞(古代1仞=8尺,1尺=19.91釐米。)見水不大潦,五尺見水不大旱。”

    (俞樾《諸子平議》)認為應是“一仞見水不大早旱,五尺見水不大潦”。這裡說的是地下水位,用地下水位確定旱澇的程度,與今天的旱澇農業氣象指標比已經相當科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任嘉倫,成毅都火了,秦俊傑什麼時候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