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村長3648

    糧食價格該漲多少為合適?我不知道,但是一瓶水都要幾塊錢,這合適嗎?難道光喝水不吃飯行嗎?宏觀調控為什麼不把一瓶礦泉水調下來呢?市場需求大量礦泉水嗎?那些磚家怎麼不吱聲了?

  • 2 # 碗裡無姜

    你好,我來談談我的觀點,糧食價格多少合適,這是個經濟問題,也就是說,是牽一毫而動全身的道理,糧食價格波動會引發全部經濟形式的變化和波動。

    曾經計劃經濟時代,糧食價格由國家制訂,到現在已經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糧食實行保護價收購,也是對農業的一種保護,防止出現糧食價格波動幅度太大而出現傷害糧食生產的事件。但這個價格也不是隨意制訂的保護價,是根據國內具體情況和國際間糧食貿易等多種因素而制訂的保護價。

    糧食價格按道理說完全由市場來決定,但我國糧食生產還屬於小農經濟,難以與國際上一些先進農業生產抗衡,如果完全依靠市場,會造成糧食價格下跌,從而影響到全國農業生產。儘管國際上糧食價格比國內要低,但國家進口糧食還是非常謹慎的,在保證國家正常農業生產的情況下,開展雙邊多邊之間的糧食貿易。

    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糧食價格不可能不變,但不會任由糧食價格隨意波動,糧食價格是最基礎的,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巨大,如果不加控制,會引發一系列矛盾和問題。糧食價格不可能大漲,也不可能大跌,只是在國家指導下的一個波動區間內變動。

    如果非要說價格漲多少合適,我大膽的預測一下吧,每年漲幅不會超過百分之十,也就是說,每年漲一毛多錢已經是極限了。

  • 3 # 101528958629汪天壽

    只要是開放的市場經濟,就不怕你漲。你漲得高,商人不買你的,到外國去買便宜的就是。再你怎麼漲都行。計劃經濟就怕了,非得買你的不可。這些評客我也不知道您們的思維是怎麼想起的?就算國內糧食漲到5O元一斤。而進口糧食只掛5元一斤。你說商人會去進口還是收農民的糧嘛?他進回來賣40元一斤,你說城市人買他的還是買你50元的嘛?你說這樣強制漲價整倒那一個嘛?!那個領導人會這樣思維嘛!

    解決糧食問題,不是去思考糧價高低,而是要思考"生產效率"的高低。改變農村結構。農民致富,也要從結構思考。你一萬人一萬畝地,無論你怎麼搞,小慷可想,大富無望。

  • 4 # 人生如夢153327787

    5元錢吧!因為一個人每天吃主食糧食也就1斤左右,吃飯每天增加不了什麼負擔,而對於農民來說就不一樣了,最起碼種地不會虧本,掙多掙少都是有利運,而不是種地種滿行淚水!什麼事只要能掙錢會有很多人去響應!

  • 5 # 福星星77829491

    不是低了。糧食價格還是有些高,降到現有價格的80%一下,才能促進農村農業的發展,同時也讓糧商更有競爭力,擺脫現在農村農業騎虎難下的局面。糧食價格更低,能倒逼農業危中求變,改變現在農戶個體經營的弊端,逐漸向集體經濟轉變。

  • 6 # 建平12941

    糧食十元一斤行嗎?這無疑會讓國家加大走私管理力度,但更現實的是能吸引多少四十歲往下的人迴歸農業,因為他們已失去了對土地和糧食供應的熱愛和責任。何況我們現在月收入在千元以下的有6億多人,糧食十元一斤他們還能生存嗎?任何事物都不要單獨來看,而應綜合來說,當我們糧食十元一斤時,其它物品的價格肯定會水漲船高,當務之急還是讓農民歸於農田,工人進廠務工,公職人員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好!!!

  • 7 # 俗客思雅

    農民為什麼說糧食價格低?是因為種糧食銷售是農民唯一經濟來源,賣的錢不夠生活,不夠工錢,不夠成本。肯定是價格太低!糧食價格漲多少合適?漲到不合適的時候,就合適了?漲到沒人買,沒人賣的時候就合適了!因為買糧食是維持生命的,賣糧食也是為了保命呀!當用價格來衡量人類生存,太不合適了!

  • 8 # 欣賞3O

    這個合適,咱們控制不住。

    如果漲,面漲不?饃呢?飼料類呢?毫無疑問,這些飼養的肉類也只怕漲起來。種糧的化肥丶農藥,他們也是吃了飯才去造的,記成本也要漲錢的,農人呀總是吃虧。

    加大對種地補貼,價格由國家管控,產量上去了,收入增加了,農民種地才會有積極性,不能單純的靠糧漲價,如果能解決農人的養老問題,其他問題都不是問題。

    目前糧食價格切實低,就小麥一般的畝產量來說,一千三百斤已是不錯的了,下一季玉米一千三至一千五百斤,這些都必須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一年合起來去掉投入,可賺一季玉米錢,假如一元,一年就落一千元左右。可是剛下來的玉米不值1元,也不過O.8元左右。

    農人的收入微薄價又低,他們就會想別的辦法,自然拋荒的多。為了不閒置地,穩定糧食大局,國家應當出臺新的舉措,鼓勵農人種田。

    現在基本農田機械化了,種的人相應的需要的少了,為了增加農人的收入,鼓勵他們打工、創業、搞副業增加新門路。

  • 9 # 使用者高48229

    那麼我們來分折一下糧價問題。決定糧價的髙低在市場,糧價的調控在國家,為了穩定經濟形勢,國家會將糧價調控在可控的較合理的價位上,避免上下波動造經濟形勢的動盪,過低提高補貼額度,過髙則透過其它經濟手段扼止。

    我們都知道,人人都得靠糧食補充給養,所以糧價的起落關係到每個人,即使生產糧食的農民本人也不例外,糧價過高,人們的生活支出加大,如要維護原有的生活水平上,就得提髙收入,國家幹部要長工資,企業人員也要長工資,會導致勞動成本增加,產品就要長價。糧價會帶動整個商品經濟產生波動,農民對土地的投入也會增加,實際收益也許會多一點,但消費增加又會從中減去一部分。

    農民之所以覺得種地不剩錢,最根本原因是人均土地少。以玉米為例,目前每斤玉米價格都在0.8一0.9元上下浮動,當前大多數農戶人均持有地在三畝左右,有的地方更少,畝收玉米1500斤計4500斤乘0.9元,總收入4050元,扣除百分之三十投入,純收入是2840元,既使價格漲一倍,總收入也就是5680元,那麼你每月平均收入是多少?僅為470元,而當前外出打工最高工資是400元,僅相當於一天工資,前些天這裡僱零工,主家為零工開工錢每天160元,四六八碟地管一頓飯,三天零工抵一個月的平均收入,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外出打工的原因。何況糧價價根本不可能漲一倍。因此把生活水平綁在糧價上是沒什出路的,會讓你始終徘徊在溫飽線土。

    當然糧價也存在著向上浮動的空間,價格會上漲一些,但我認為至髙到現有價格的百分之三十左右,玉米價1元上下浮,還比較現實。

    農民種糧收入低最大原因是投入高,其中機械化作業減輕了勞作強度也提升了投入成本。那麼還要不要種地?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這是農民生活最基本也是最紮實的保證,土地就是農民勞作的工廠。工人到工廠上班,從生產的產品利潤中獲得工資,農民從種植中獲得利潤,無論經濟形勢發生什麼樣變化,有土地在基本生活就有保證,但要改變低收入狀況卻要另開財路,如打工、養殖、從事食品加工,擴大收入髙的經濟作物面積等。

    人均土地持有量決定農民的經濟狀況,土地少,糧價再髙收入也得不到大幅提升,因此隨行就市,努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加收入,這是我們應該做到的。以糧為主,多種經營才是出路,而不在於糧價。

  • 10 # 世襲農夫遇到蛇

    就90%的低收入國民來講,糧食過度漲價是不合適的,最好穩定在低收入國民能夠接受的水平,有剩於社會穩定和發展。

    提高糧價,不如相應提高農民的福利待遇,解決農民的實際需求,不要提一些煽動民碎的問題。

  • 11 # 三農新觀點

    現在農民都說糧食價格低,那麼糧食價格漲多少合適呢?

    糧食價格的高低,不是農民自己說的,是透過比較才知道高低的,一斤糧食換不了一瓶水,50斤糧食換不了一斤豬肉,你說這糧食價格是低還是高?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如果按照現在的糧食價格計算,把化肥農藥和種子價格降到30年前的標準,就不會有人說糧食價格低了。

    糧食現在是市場化,糧食價格牽動著整個社會經濟,糧食價格上漲,其他物價都要跟著上漲,水漲船高,糧食價格漲多少又有何用?農民收入低,其他物價跟著上漲,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農民。當前農村的問題,不是糧食價格的問題,而是勞動力出路的問題。

    一個勞動力種幾畝地,單靠糧食價格上漲,能解決基本問題嗎?一斤糧食要漲多少錢,才能解決農民一家人的生活需求。按照這個需求調劑糧食價格,其他人還怎麼生存?所以如何解決勞動力的出路問題,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我國農村人多地少,這是最根本的事實,解決農村問題,就要把著眼點放在解放農村勞動力上面,把農村人口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走農工商聯合發展的路子,轉變當前這種大農村,小農業的生產模式,發揮科學種田的效能,擴大機械化利用率,不斷地降低生產成本,這樣才有利於農村的正常發展。單純依賴糧食漲價來刺激農業,最終還是一種惡性迴圈。

  • 12 # 農人說話

    現在不光是農民說是糧食價格低,只要是中國人都感覺得到在一直低價格的執行著。當然糧食漲價農民是吉大的歡喜和高興,但是糧價能帶萬物漲停,叫做〈一漲俱漲〉,當然還有個說法是〈糧穩俱漲〉。至於糧食價格漲多少、多少幅度,哪個平興百姓有話語權,那是國家根據國際和國內糧食市場變化而變化,來確定調控漲跌額度的。農民盼望糧食漲價只是個心情罷了。

  • 13 # 綠水青山216136116

    糧食數量大,漲1毛2毛救不得擠。農民也發不了財。糧食漲價顯示物價上漲快。如何抑制物價,才有利農民的收入。大家想想,:豬肉漲價,所有的跟著上漲,吃虧的還是我們老百姓。

  • 14 # 老陳132636111

    那麼多工廠需要工人,農民成了打工的主力軍。因此沒人想種田,大部分人從來沒種過田,留在農村只有大爺大娘,他們也種不了田。

    因此,糧食不是價格問題了。

  • 15 # 李華能443

    在集體產生時,大米0.138元一斤。每個勞動日二角五分,高的可有四五角,國家工作人員每月工資幾十元,現在漲上幾千元。在外做工,工資八角至一元,現在最少工資一百多至二三百不等,大米二元至三元多不等。

    照這樣算大米最少也得40至50元一斤。種田方可種了。

  • 16 # 樹下酒仙

    農民都說糧食價格低,確實是糧食價格與物價上漲不成比,種地不掙錢賺呦呵。

    我個人認為國家在制定糧食“保護價”時,應考慮種地農民的綜合收入,適當提高小麥,早秈稻,粳稻的收購的價格,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內糧食產量提高了,就要控制“進口糧食”的數量,先把農民產出的新糧保質保價保量收入國庫,然後餘糧有市場決定波動性議價收購,切切實實為種地農民多考慮收入,讓他們真正種地有收益;國家還要嚴控農藥、化肥、農資跟風亂漲價,減輕農民種地成本的投入。

    糧食價格究竟漲多少?這個不好說,應該以市場供需平衡而定;國家制定“保護價”政策作為參考,你覺得適合你的心裡承受,有賺頭就銷售;假如糧食市場欠收,價格上漲時你可以惜售,等漲到一定高位時,一定要出售,落袋為安。如果當年糧食豐收,糧食商販和糧食加工企業,壓價收購,這時你可以考慮按國家保護價岀售給國家。市場收購價格的波動,將直接影響你的糧食買賣收入,最終還是市場的供需決定糧食價格的走向。

    提高農民種糧的收入,除了市場糧食價格決定收入外,國家應該提高農民種糧價格補貼。當然了,種糧補貼不能一鍋端,應該把糧食補貼補給真正種了糧的農戶,而不是補給那些沒有種地或撂荒棄種,改變土地性質,而去騙取國家糧食的“行為人”;這個問題很嚴肅,可以基層組織(鄉村兩級)的上報田畝數字,種地性質很重要,要嚴格監督查取弄虛作假,虛報騙取“糧補”的違法行為。

  • 17 # l小妹

    現在國家正在大力保護農民利益,漲多漲少國家宏觀調控合理階格!

    如沒現在國家保護價,農民還更難,糧價隨國際波動,可能還更低!

    如果糧價要漲到農民肯種,願種。那就應該回到計劃經濟時代了。制定《糧食專賣法》《走私國外糧食罪》。那糧食價格就高了,70年代糧食大米0.19元一斤,平均工資才32元,月工資可買170斤左右,換算到現在平均工資3000元買170斤糧食大米就是18元左右一斤。這麼高城市居民都願下鄉種糧了[捂臉]但代價就是閉關鎖國,經濟得不到高速發展。

    現解決只有:(代表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一】國家合理制定保護價,農民提高人均科技水平和生產力種更多土地,把多餘勞動力政府組織起來到國家建設工程(如水利,鐵路)上打工掙錢或安排進企業。

    【二】國家大力扶持鎮辦企業和村辦企業等中微小型實體企業。把外貿經濟收入相應補貼農民種糧。(改革開放犧牲最大的就是農民)

    【三】國家給農民提供科技,資訊,經濟支援。提高糧食產量質量。並大力補貼農轉非,讓不想種的農民進城去,讓想種的農民有更多地種。

    糧食為國之根本,糧穩則國穩!

  • 18 # 嗨哥1A

    就是糧食價格太低農民種田沒利潤,才造成土地拋荒,栽樹,種草皮等現像,有的農戶把土地流轉合作社種植,他們種田的產量要比農民種的少一半,還有的完全是應付式主要是拿補貼。要是把糧價提高一倍國家大量收購,農民也不要補貼,種田積極性一下就會提高,糧食產量也一下會要翻一番。

  • 19 # 使用者青山綠水3

    現在生活足足有餘的日子,有些事情他們也不滿足,地方政府把握到,打一天工能買一百斤糧食吃。如果到做一天買一斤糧食的時候我想問問大家是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這也是難那更加難了。

  • 20 # 李宗仁LZR

    糧食,肉蛋,蔬菜,水果反是與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都不能提價,要想社會穩定人們說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價的穩定是不可低估的大事。只有各種商品價格和市場穩定了民心和社會才能和諧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倍晉三辭職了,誰最有可能成為下任日本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