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嵐沐春風
-
2 # 穗原談影視
你出的這個題目,我反來複去地讀了好幾遍,總的感覺是,你的這個題目,實際上有兩層意思。一個是:電影的畫面感是不是需要真實?這些畫面是不是能夠真實的還原故事發生時期的社會環境?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如:電影中服裝道具等是否真實?生活場景是否能夠準確的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特點?演員的言行舉止能否與他所扮演的那個時代的人物相吻合等等。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畫面感的真實與否,是判斷一部影片是否優秀的一個重要的標準,因為畫面感的真實,有助於觀眾更好地瞭解影片中所表現的那個時代,也能更好的理解在那個時代中主人公的生活。在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影片有如義大利影片《偷腳踏車的人》卓別林系列影片《城市之光》、《摩登時代》,以及前蘇聯拍攝的一系列二戰題材的影片如《莫斯科保衛戰》《解放》,還有國產老版故事片《南征北戰》等等,這些影片,幾乎是以紀錄片的形式,展現主人公所處的時代,展現甚至可以說是復原了某些重大歷史事件的整個過程。由於這些影片畫面感真實,從而使觀眾的在觀看過程中感受到一種歷史的厚重感。你的這個題目,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電影的故事情節是否需要真實?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不知你注意到沒有?許多影片,在影片放映之前,有這樣一句話,“本故事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這句話說明了什麼?它說明:電影的故事情節是可以虛構的,但是,這種虛構,不能胡思亂想,胡編濫造。一部影片,故事情節的虛構,必須符合這部影片所要表現的主題,必須合情合理的、水到渠成的、順理成章的展現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性格、命運的變化。如果能做到這樣,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就容易認同這部電影所表現的內容,說白了,你所虛構的情節得到了觀眾們的認可。如法國著名的喜劇影片《虎口脫險》,這部影片,虛構的情節很多,觀眾們在欣賞這部影片的過程中,明知某些情節是虛構的,但是,由於它虛構的合情合理,從而得到了觀眾們的認可,也從而造就了一部優秀的影片。以上觀點,不知對否?望指正。歡迎點評。
最近電影《八佰》熱映,但同時引發熱議,批評的說這部電影刻意隱瞞了真實歷史,將一個政治表演渲染成熱血抗日劇,是欺騙觀眾情感,不尊重真實的八佰勇士。而有人卻說,電影就是電影,看的就是戲劇,要真實可以去看紀錄片。
回覆列表
首先電影是藝術品,不同的價值取向會造成不同的表現側重點!拿八佰來說,是熱血抗日,還是等不來的集結號式的悲壯,哪種取向均無可厚非!但八佰的故事本身是真實存在的這就夠了!就象有的抗日戰士有的是志願的,有的是被抓壯丁被迫去的,有的是為了混溫飽的,但做的事是一樣的都是抗日!就如錢鍾書書所說:只要雞蛋好吃,你管它下蛋的母雞是靚還是醜呢?電影是一到三小時的濃縮敘事,必須樹之典型!即英雄是一大群英雄的綜合,壞蛋是一大群壞蛋的綜合,意即英雄無敵,壞蛋足夠壞,聰明人足夠聰明,傻子足夠笨等這也造成虛假(不真實)的假象!況且任何事件透過影像文字語言等都不可能完全還原所謂的‘真實’!一部電影故事夠好,感官夠刺激,象八佰一樣能引起人們去了解關注這一歷史事件也算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