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intercloud
-
2 # 不負如來不負卿們
就是小時候欠下的債。慢慢補吧。溝通方式,語言溝通,情感溝通,你們沒有建立一個合適的方式。
不要嘗試控制孩子,你控制不了的。不能說他不聽話,就是他不對,很多時候,可能就是你不對在先。
然後,我覺得你可能需要給孩子,談談心。把你自己的內心想法告訴他,也引導他,讓他說出他內心的想法。這樣應該會好一點。
陪他做一些,他喜歡的事情,打遊戲?跳舞?運動?
我們家就這樣,音響一開,家裡群魔亂舞。大家就很開心。因為我喜歡邁克傑克遜,所以我也影響了我的孩子們,他們也喜歡。看影片,然後聽到歌就跳。大家一起玩。
打遊戲也是一樣的。沒有孩子不喜歡打遊戲的。我兒子小,打點手機遊戲。就很開心。一起來吧。
踢球,打籃球,我也是經常陪著孩子。妹妹小的時候,放嬰兒車,或者放場地裡亂爬。只要不危險,就可以了。
出去玩,動物園,博物館,植物園,科技園等。妹妹小,我就重點陪伴哥哥。過程中,一直溝通交流,給他拍很多照片等等。
-
3 # 和曉說
兒子由老人帶大,生下女兒,媽媽決定自己大,誤會大了,首先題主對兒子確實有點不公平,兒子己經對父母會產生誤會,懷疑父母只喜歡妹妹,“父母並不喜歡他”。
分析你兒子心理想法:12歲差不多開始進入青春期,在男孩看來,父母以前不愛他,現在更不會愛他,他早對父母有了偏見,特別是妹妹的出生,媽媽的做法,“直接刺激了我,我也許是多餘的,我就做點別的事引起媽媽的注意,讓她著急,我就高興,媽媽越沒辦法,說明刺激有用,她就會對我上心,知道我的存在。”
其實你兒子大概的心理狀態與以上描述相差不大,甚至比這深刻點,你兒子在索求母愛,要引起重視,關乎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
阿德勒心理學: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分析問題根源:父母對兒子關心太少了,以前把他留給老人照看,以為只要給點錢,有吃有喝孩子就沒事了,提醒這特錯特錯,現在變得叛逆,說明對媽媽的依戀很大,孩子內心早就脆弱且敏感,極度想要獲得安全感。
解決辦法:作為媽媽著急也沒用,還得理智行事,平常多表揚兒子,關心兒子內心需求,詢問一下現在的想法,告訴兒子,父母是愛他的。
1、平常帶他開拓一下眼界父母外出帶孩子旅遊或上圖書館,作為家長與孩子相處不要嫌外出麻煩。對孩子細微的陪伴,才能感受到家人的溫情。
在家與孩子一起打羽毛球或下棋,搭建彼此都喜歡的事,有利改善親子關係,重拾孩子內心渴望父母的關愛,獲取足夠信任感與安全感。
兒子做作業或看書時:千萬不要讓妹妹去搞破壞,在男孩子性格急,有時不知說出什麼傷人的話,妹妹哭泣,哥哥很無奈,甚至內心矛盾,不知所措,媽媽不要罵男孩,應該抱走妹妹,對女兒耐心教導,不能隨便動別人的東西,只有經過允許才可以拿,從小培養孩子有邊界意識,懂禮知禮。
做飯時:媽媽需要關注孩子的喜好炒菜;
用餐時:媽媽主動給兒子先夾點,叫他多吃,不能慣著妹妹獨自霸佔食物,與哥哥爭搶,而是要培養男孩主動照顧妹妹的習慣。
2、說話表達上注意事項兩孩子坐在一走玩,媽媽主動退出,觀望倆孩子如何相處,平常多教女兒叫哥哥,在家有好吃的教會女兒主動送給哥哥,總之讓妹妹在哥哥眼中找存在感,媽媽平常多關心點兒子,不要兩小孩一吵起來,媽媽說:“你是哥哥,你就讓讓妹妹嘛!”
在脆弱敏感的兒子面前千萬別這樣說,否則只會把誤會越鬧越大,只有培養兒子有保護妹妹的意識,而不能強求兒子這樣做。
這有可能一般家長無法理解,主要這是一個意識問題,人為主觀去做會加深兄妹感情,反之,媽媽要求兒子,在兒子心中只會對媽媽產生懷疑,甚至討厭妹妹,只會讓兒子越叛逆。
請記住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心深處都有兩個角色,一個是“內在父母”,一個是“內在小孩”,如果前者給予後者愛與自由,那我們和他人相處時,就會呈現出自信與友愛的狀態。
提示:題主最主要讓兒子感受到關愛,他自然而然會對妹妹好,調整對孩子們的教導模式,讓兒子感受家庭的溫暖,讓他擁有愛的能力,父母以正確的方式表達愛,媽媽傳遞母愛。
-
4 # 火花
一個你都不帶還要生兩個,現在老大正在叛逆期,不好好搞很麻煩!你們欠他的陪伴估計你們以後是還不了了,因為又有了妹妹,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搞不好就會顧此失彼!祝你好運吧!
-
5 # 奶爸木子李
這,就是隔輩教養帶來的後果
簡單給您嘮幾句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1,從小被爺爺奶奶寵溺,在家裡百依百順,形成了以孩子為主的風氣,孩子就是天。
到了另外的環境,一切都變了,孩子感覺到社會險惡,父母對待自己沒有爺爺奶奶那番疼愛,所以會有反抗情緒。
2,孩子是青春期,叛逆是青春期孩子的特徵,還有個特徵就是桀驁不馴,再加上些衝動。
3,從小父母沒有施加影響和教養,和孩子不親,導致孩子不信任父母,更別說正常交流溝通。
透過以上的原因,後面該怎麼做自熱而然從腦殼裡浮現出來
現在你要做的是:
對孩子加倍疼愛,呵護,關愛,照顧...能用上的詞都用上,簡單來說就要對孩子更加的好,畢竟十幾年沒有給孩子作為父母的愛,往後要一點一點還了。
積極與孩子溝通,讓孩子能信任你,多跟孩子互動,只有近距離的互動或者溝通,才能找出原因所在,對症下藥
說再多還是需要實際行動。
總之一句話,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敢於向孩子表達你的愛
時間能改變一切,但需要一步一步來
就這樣吧
奶爸屆扛把子,嬰語十級,尿不溼操作大師,熬夜協會常任理事,專注育兒、早教、家庭知識分享!記得點關注!
-
6 # 朝陽中的向日葵
這個年紀的確是進入叛逆期了,這個時期的孩子千萬不能打,父母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對待孩子。聽您說孩子從小是老人幫著帶的,那麼因為不在父母身邊這樣的孩子在心裡是缺少母愛和父愛的,也是最沒有安全感的,有時缺愛的孩子做一些叛逆的事是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使自己不那麼孤獨,想要父母更愛自己一些,還有就是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是代替不了自己的父母的,孩子只有在自己父母身邊才會有安全感的,另外老人年紀大了精力也不足了,而孩子卻正是精力旺盛的時期,所以老人的精力明顯跟不上孩子的節奏了,孩子的身心發展非常重要,而老人帶孩子都是老方法,著重於別餓著別凍著這些,那麼就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想法和感受,現在的孩子都比較早熟,懂得也很多,所以如果按照老一輩人的管孩子的方法是不行的,現在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顯然在你孩子最需要你的年紀,那麼你沒有做到陪伴孩子的成長,他對你也是不瞭解和陌生的,他知道你是他媽媽但是他曾經沒有感受過你對他的愛,所以感情也是陌生的,良好的親子關係需要耐心的陪伴和愛才能實現。那麼可以說在這一點你也是虧欠孩子的,那麼當你照顧女兒的時候,那麼兒子就會不自覺的想起自己這個年齡的時候,你沒有這樣照顧過他,那麼於下時間裡尤其女兒小自然你要多花費一些心思和精力去照顧女兒,認為兒子大了應該懂事了不用太費心了,可是恰恰相反每天你怎樣對女兒的細心照料,無異於都是一個對比,有的時間久了哥哥甚至會討厭妹妹,是出於嫉妒的討厭,那麼你反而也要多關心自己的兒子,這樣青春期的孩子更不好度過,所以你要多給他愛,讓他感受到你非常愛他,同時也讓孩子明白為什麼小時候不在自己身邊,掙得孩子的理解。
這個時期的孩子心靈是敏感脆弱的,一個不得當的行為都讓他們很難以接受,所以多給孩子一些愛和包容,有時間的話就陪孩子出去走走,多和他聊聊天多多瞭解孩子的心裡想法,增進你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隨著女兒慢慢長大教女兒學會關心哥哥,比如把自己喜歡吃的留給哥哥,記得在網上有一個影片讓我印象很深刻,一個小女孩兒長的特可愛,也就3歲或4歲的樣子,哥哥上高中每天小女孩和媽媽去接哥哥放學,哥哥放學出來看到自己的妹妹很開心的抱了起來,哥哥問她冷不冷,畫面真的很溫暖,所以親情的溫暖真的太重要了。
所以想改變現狀,那麼處好親子關係是關鍵,人只有在愛的環境里長大,才懂得愛自己也愛別人。
兒子12歲了,妹妹2歲,兄妹倆差10週歲整,沒有妹妹之前孩子一直是老人幫忙帶,我也沒怎麼帶過,生了妹妹後因為家裡老人身體原因我自己全職帶娃,跟兒子在一起一年多發現孩子特別不聽話,12歲小孩也到了叛逆期了,也不敢打,怎麼辦?
回覆列表
欠11年的陪伴後半生來慢慢還,智慧的媽媽會用更愛更耐心來彌補自己本應負的11年責任,生活哪有便宜可佔,老人替你負的責那是老人的付出,和你沒有任何關係,你把那缺失的11年責任看看怎樣彌補,不智慧的媽會用厭煩毀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