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朱一平律師

    改革本應換新顔

    復舊單幹有何難

    小農經濟一時可

    集體力量大如山

    一時溫飽目光淺

    同奔小康心才甜

    過去是非豈不論

    檢驗真理看實踐

  • 2 # 全齊

    分田單幹對農村不利因素:

    一是農村青年沒有努力方向,生產隊村鎮幹部工作本是農村青年的努力方向和未來;

    二是農村人口流失文化教育弱化;

    三是造成耕地棄耕。

  • 3 # 清流AB

    一個政府下投資,樹立起的單幹典型!結果農村發展的有生力量還是去外地打工了。因為政府也不可能一直下投資扶持。

    據息小崗村又在開始恢復集體化了。

  • 4 # 廣銀8910

    反觀一下先進國家的農業都離不開國家財政的大量支援和補貼,名義上的單幹實質是變相的國家大農業、國營大農場。這是其他國家農民富裕的真正原因。而我們小崗村模式的分田單幹則是試圖甩掉農村這個大包袱,因為對村民委員會的定義是村民自治組織,內容很清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所以在經歷了季度短期增產增收以後,單幹的農耕農業已經走上了衰落之路這也是誰也否定不了的事實。

  • 5 # 純正農家蜂蜜

    作為國人們如何去評價小崗村,作為世上的一切事物的發展規則是,過去的歷史不能夠從演,從演的歷史就沒有多大的意義,這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因為焦裕祿說過,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作為世上的一切事情發展過程中,都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確,都會有不足的缺陷。有它的不足的一面,這才是一切事物的正常發展規律,如果要是一切事物發展過程中,都是百分之百的正確,沒有不足的缺陷地方,那就證明這種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是不正常的發展過程,也是不符合世界上一切事物發展的規律。小崗村八十年代的集體農業,率先走向分田到戶也是這種發展規律和道理。

    我對小崗村的評價是,有集體農業走向分田到戶單幹是有得也有失。小崗村當時的集體農業,走向分田到戶單幹最大的成績就是使當時的農業產量得到了高產豐收,徹底滿足了我國的糧食供應不足的大問題,這是小崗村得到的成績。作為小崗村有集體農業走向分田到戶單幹以後,使農民的集體思想觀念得到了嚴重的失去,這也是社會主義制度下最大的損失,這是小崗村集體農業走向分田到戶單幹失去的東西。所以這才是世上的一切事物發展的規律,就是有得也有失的結果,也是小崗村正常的發展規律。

  • 6 # 日行一善7235

    沒有小崗村的單幹帶頭,農民還要餓死多少人?還要餓多少年?不問短期效應還是長遠規化!在當時貧窮的中國短時間提高糧食增產有目共睹的!讓貧窮的要死的中國農民能吃飽飯!你們這麼說肯定不是農民的兒孫!家裡在當時沒有餓死幾口人!可悲可恨!當時好多餓死無人村呀!不瞭解歷史的悲哀不要亂說!當然現在發展好了集體和私有不太重要!可當時必須要這麼幹才能活下來才有今天的中國富強!大寨南街村是特殊情況特殊的一兩個特色!全國都這樣可行嗎?

  • 7 # 米加青

    單幹沒有出路,只有走集體化道路才是康莊大道,農民幾千年以來都是在單幹,結果又去回頭試驗,其實沒有國家支援投資,小崗村會是什麼樣子,不知道。看看南街村,走集體化道路,共同富裕才是方向!

  • 8 # 自願在農村

    評價前,先簡介個人經歷,國家第一代產業工人後代。62年隨父母下放回鄉。69年閤家返城,因侍奉孤寡祖母和響應號召故留在家鄉!屬老三屆。82年我省普遍分田,本村幹部牴觸,罷工了!一月餘,社員議見紛紛,如此下去不吃飯了?為響應國家號召,我辭掉工作,當時節我已經是縣建築公司技術骨幹!回村領導了分田工作。兩三年間,確實增產了,村民也自由種植!個人家庭需要什麼種什麼!我的住房都是這時期蓋的!但兩千年後,再回頭看農村現狀,確實也應該改改了。問題有拋荒地,改為它用,不種糧或粗糙耕種,死亡人口占地不種,添人口的沒地種,承包到期不退地,不交承包費,等等情況即影響村民和睦,又造成不公平!

    故此,我認為單幹走到該下場的時候了!這是根據我村實際情況及個人理解的結果!至於小崗村如何,還得靠小崗村自己來決定!

  • 9 # 風和日麗141492311

    農家單幹千百年,

    當今重來再試驗。

    人民公社黃攤子,

    是進是退問問天?

  • 10 # 使用者8996943923092

    在當時來講,小崗村是什麼情況下產生的分田包乾?政府頃斜又給了何等待遇都且不論,只講一點:沒有剛好趕上的優良品種、沒有毛澤東時代進購的整套整套化工機械所生產的各類化肥,可能也只是溫飽吧。

  • 11 # 城市農民我最牛

    傳統的耕作模式,典型的小農經濟思維,自給自足,自說自話,自娛自樂,溫飽有餘,富裕不足!幹不動時,自己養老的底氣不足!

  • 12 # 快快樂樂3442836664474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機械化的根本是走集體化道路,只有走集體化道路才是共同致富之路。分田單幹,只解決吃飯問題,解決不了致富問題。小崗村就是典型例子。

  • 13 # 小紀哥256

    承包大包乾前分田單幹叫判逆勇氣,單幹承包後叫先鋒創新改革者,時代不同定義不一樣。是與非好與壞如何評說沒有確切的定義。

  • 14 # yesno2019

    小崗村是應時之計。單幹總沒有出路。只有集體生產之路才有發展前途。俗話說人多力量大。同時農業現代化、機械化、鄉村振興,才可能實現。

  • 15 # 化外萬民胡少峰

    小崗村十八位農民冒著很大的政治風險,帶頭打破公有制,搞大包乾,化整為零。

    在農村實踐過的人知道。農業勞作,實際是協作的過程。在沒有實現機械化操作的年代,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方能搶在季節前完成任務。農村的種與收,是按照二十四節氣來安排的。節前一天播種和節後一天播種,長勢都有區別。勞動力不足的家庭,很難搶在季節前面完成既定任務,況且,經濟條件不好的農戶,無力添置一應農具。這就是小崗村前幾十年一直在溫飽線上徘徊的原因所在。

    有關方面發現了小崗村止步不前,下沉幹部沈浩同志到小崗村掛職,擔任村支部書記,可謂是臨危受命。其間,由於部分群眾思想覺悟落後,沈浩同志被某些村民偷襲過,身體受過傷。後來積勞成疾,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小崗村和全國所有農村一樣,大包乾有效解決了群眾吃不飽的飢餓問題。大包乾三五年下來,發現,餘糧除了繳納農業稅和徵購任務,剩下的,變賣的話,只夠來年的種子農藥化肥錢,沒多少來應付家庭開銷。這就催生了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依靠勞務輸出來補貼家用。

    隨著城市擴容,勞動力市場需求量增大,農民工發現一個月的收入,足抵一個家庭一年的收入,並且還遠遠超出,那麼,他和他的家屬,守著那份田地還有什麼價值?所以,家庭聯產承包,是個很好的過渡,但也僅僅只是一個過渡。

    農村的發展,無非兩條路可走。收集起來,由集體運作。本來農村的土地是集體制所有,收集起來,有利於整治和規劃。其次是推行股份制。農民可以攜帶名下的承包地入股,年終分紅,這個,當前,農民把土地轉包給承包大戶(私人),三年為期,已經運作良好,入股分紅,既保證農民擁有土地,隨時迴歸農業,又不至於土地閒置和拋荒。沒工夫的田地撂荒,想種地的沒地可種。

    以上是管中窺豹,見具發微。希望祖國越來越好,農民越來越幸福!

  • 16 # 田志春656

    分田單幹就是八仙過海,各溼神通。不要_根繩梱死一隻老母豬。我們地區1O年前就機械化。小崗比60年代7O年代還差嗎?

  • 17 # 樂康馨

    如果國家再樹典型,請到我村來,小崗按手印包產到戶得到重點支援和扶植。我村開放步伐更大,現以實現分田單幹,把大集體模式及資產徹底到戶。只是現階段媒體人沒宣傳到位。如得到有力宣傳,一定走在小崗前全。

  • 18 # 冬至聖人

    小崗村的象徵意義,大於它的實際意義。它是馬拉松發令槍響起時的領跑,最終不論是跑完全程或是半途退賽,都不會影響馬拉松比賽預設的賽道與程序。

  • 19 # 陣大富

    今天中國農民有飯吃,有衣穿,全靠小崗村帶頭分田到戶,農民幾千年以來,皇糧國稅,和一切提留款全部減完,也全靠小崗村,帶頭髮展起來的,幾億農民是幾千年沒有看見今天這麼好的時代,不管你是什麼人都得去幹活,勞動才能得食,現在才是真正人人平等,‘不向以前,美樣事都要找隊長求情?這也全靠小崗村帶了個好頭,中國人民吃穿不愁!都得感謝小崗村18位不怕死的精神!

  • 20 # 西梅種植基地

    小崗村做為全國分田到戶的先鋒,沒有為改革開放爭口氣,反而在分田單幹後處於貧困村讓全國來幫扶引起了大家不同的看法,應反思分田到戶的路線對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遠離垃圾人,誰來承擔其造成的社會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