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天一色45586

    通常情況下這肯定是不對的。

    本來一家人應該和睦相處,同勞動,同吃飯,兒媳婦同樣應該參加勞動,可能因為其他原因不能參加,不管什麼原因,即便是你在家做好飯,也應該等在外勞動的公公婆婆回來一起吃,因為時間太晚或者是特殊情況,提前吃先打個招呼,或是自己分出一份另吃。

  • 2 # sdzgdy123

    當然不對!就是不出去幹活吃飯也是要老人一起,何況父母還在外奔波,好好教育你媳婦兒,但是不要破壞家庭關係,讓媳婦對父母有看法給父母惹事!

  • 3 # zhangdaben

    個人認為不能用傳統的對不對來衡量。做為老人,當然希望兒媳尊老有禮,出去幹活兒的時候兒媳婦最好等待公婆回來一起吃飯,以示家庭氣氛融洽。但假如家中是自己的兒子呢?這種內心的標準可能會模糊一些了,或者父母心疼兒子也許早就囑咐兒子餓了先吃吧。這種雙標是導致很多家庭矛盾的根源,說到底總是用應該不應該,對和錯來給兒媳婦兒設個框框,但這是你內心的標準,並不是兒媳婦的標準。這種情況最好由兒子出面提醒下媳婦兒等公婆共同進餐。當然有的兒媳婦情商較高有的則粗線條一些,提醒之後一般都會有些改變。如果兒媳婦仍然不改,那也無需生氣。人家自有人家的理由。所以此事無關乎對錯,但處理不好則成隱憂。

  • 4 # 好媽在日本

    沒有什麼對和錯的。要看看你們家定的規矩如何了。如果你們家天天都是一起吃飯,誰沒回來都要互相等著,那也許兒媳先吃了,可能是有點不可理喻。但也可以理解的呀,誰知道你的父母什麼時候回來呀,把他們飯菜留好就可以了。

  • 5 # 賞花聽語486

    雖然,這個問題只是某些家庭裡出現的小話題,但生活是否幸福快樂或壓抑痛苦,正是由這些平時的雞毛蒜皮演變而來,但會說話處事的總有辦法自己化解,而缺乏寬容和情商的就會因此生事。

    下面我來闡述我個人對此事的觀點:如果,我說如果,如果將兒媳的身份換成是兒子或者是女兒呢!

    一般情況下,父母外出幹活未歸,作為兒女的在家做好飯也會等自己的父母回來後一起用飯吧!而不是獨自先吃,當然,能夠先吃的情況也會有,但一般只是出現在偶然的情況下才會有,或許兒女正好飯點那個時間有約,有事需要提前出門,而未能隨父母一起外出幹活,於是,自己在家做飯,然後獨自先吃了就出門辦事去了,這很正常。

    而如果父母幹活未歸,作為子女,每天都是未等父母回來就獨自先吃了,那麼,至少可以由此判斷此兒女心思冷漠,做飯只是不得已而為之,而自己總是先吃,體現的不是嫌棄,就是一個人內心的自私。

    為人父母的,不只是生下孩子,給點吃喝令其長大,從小該有的家教還得有,必要的禮儀必須跟上,否則,兒子沒家教,將來被岳父母說缺乏家教,女兒沒家教,將來會連帶自己的父母被婆家嫌棄少了家教。

    這個問題根本不用道德去綁架誰,無論出現在什麼身份上,如果是一種常態,那麼,歸根結底來說,這個人還是缺乏家教!

  • 6 # 老牛17184

    我們家三代人住一起。吃飯都是互相等,一齊吃。如果有人回來晚提前打電話告之大約回來時間。不回也要告訴。包括孫子輩。一家人,如果都個自為政就沒法在一起生活。

  • 7 # soliya1003

    先去通知公婆可以開飯了,如果公婆是要很晚才回來的話,只要把菜留好就沒問題。如果是半個小時內就回來,先吃了確實有點不好!

  • 8 # 土豆姐看電影

    父母出去幹活兒媳吃飯不等回來就吃飯沒有什麼錯。兒媳只需給父母留好飯菜就可以。肚子餓了就先吃,為了等父母,兒媳就需要餓肚子,我覺得就有點愚孝了。

    我家公婆就是那種要等一家人都到齊才吃飯的。我老公因為工作原因,每次回家的時間不定,常常是飯點過了才回來,我和孩子們都是先吃,給他留好飯菜。但是公婆過來小住,就是堅持不吃,說要等他兒子一起吃。我們是到點就吃飯,孩子們鬧要先吃,婆婆就會批評孩子,說不能掙錢的都沒有回來,沒有先吃的道理。

    我老公知道了就和他媽說,現在不講以前那套老規矩了,餓了就先吃,沒有陪著餓肚子,把大人孩子的胃餓壞了,得不償失。我和孩子後來還是先吃,公婆願意等他們等。

    可能生活習慣不同,沒有必要糾結誰先吃後吃,只要讓後回來的人有吃的就可以了。生活的小事不要太過於計較。大家都互相體諒,互相包容才能把日子過好。

  • 9 # 周躍嶺1

    現在人們都忙,先吃後吃沒有什麼,只要真心對老人好,把父母的飯菜留足夠他們吃就行。按道理父母出去幹活,等他們回來一起吃,這樣才有禮貌。偶爾吃一次倆次沒有多大問題,長久這樣就不行。壞毛病都是平常養出來的,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就是這個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親兄弟鬧掰反目成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