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巫山已無雲

    當然不是咯,這個就跟一群人搶一塊蛋糕一樣,最強壯的那個人想一個人吃90%,其他稍微瘦一點的人當然要聯合起來放翻他,才能分得更多的蛋糕。群雄逐鹿,都是為自己打算罷了。

  • 2 # 野草的沉思

    我以為,初始時各路諸侯應曹操號召聚到一起討董卓時,是為了漢室。因為當時大家都是漢朝臣子,還都公認漢朝。最初與董卓作戰,大家還是很齊心的。後來董卓遷都長安以後,諸侯便開始出現分裂了。

    最先搞分裂的是袁術。當時袁術負責後勤糧草。孫堅帶兵在前線與董卓軍奮戰,袁術忌憚孫堅立功,卻在後面遲遲不及時供應糧草,使孫堅軍敗績。

    董卓遷都長安。曹操提議追趕,眾諸侯卻無人響應。曹操單獨率本部人馬去追,也吃了敗仗。

    之後孫堅得到玉璽,袁紹向孫堅索取,孫堅不予,雙方將領劍拔弩張,差點幹起來。孫堅一怒之下,帶人走了。

    從此,諸侯各立山頭,開始你爭我奪。

    但漢朝名號還在,還在起著統一的作用,所以後來曹操才迎奉漢獻帝,挾天子以懲不臣。應該說,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此舉是發揮了重要作用的。

    當時討董卓時的十幾路諸侯,都是各州郡的長官,他們地位相等,互不統屬。袁紹被選為盟主,是因為他的四世五公的顯赫家世。但他是個庸才,家國之志淡薄,扶漢反董之意不堅,領導不力,致使反董事業半途而廢,諸侯四分五裂。

    曹操是當時盟軍中能力最強,扶漢反董最堅決的人,但他的家世和地位不如袁紹,所以未能成為盟軍首領。如果他為首領,盟軍的狀況必將好得多。能把反董事業進行到底也差不多

    曹操的思想,在當可以說是最積極正確的,順應了時代的發展的潮流。這是他後來掃滅群雄,統一北方的根本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家呼喚“大國工匠”,“工匠精神”從哪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