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羊娃唱風
-
2 # 雜談才財柴
背誦要課上完成,講課要課上完成,筆記要課上完成,作業要課上完成,小測要課上完成,作文要課上完成,所有的學習任務全部都要課上完成,課後幹什麼?玩嗎?這真是快樂教育。然後再八點上課下午三點放學。那課上能學多少東西?上學十二年,學了以前三四年的東西,高中畢業就會寫個欠條,做做四則運算?
-
3 # 關注新教育
背誦作業能不能在課上完成,有的行,有的就不行。
這要結合學生背誦內容的量與課上授課的計劃安排;
還要結合學生的年齡與學齡時間的長短的實際情況;
還要結合學生當天的學習任務的完成進度等等情況,視情而定。
-
4 # 德希老師
背誦,的確是壓在老師、學生、家長頭上的一座大山。
能否在課上完成呢,我的親身體驗是,完全可以在課內完成。
為什麼大多數的老師不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背誦呢?
有三種情況:
其一,怕佔用的課堂時間過多,其他課堂教學內容無法順利完成。
其二,缺乏靈活駕馭課堂教學內容的能力,教學方式及方法陳舊、死板。從來沒有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背誦的念想與習慣。
其三,想到了,就是不出力,因為掙的是公家的錢。自己覺得,讓學生課外去背一背,至於能否完全背會,那是另一當子的事了,反正,自己的工資,一分錢也沒有減少。
有的老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不能死記,不能硬背,要講求方法。而到底是什麼方法呢?沒有具體地告訴給學生。學生在課外依舊是死記硬背。第二天檢查時,如果沒有背下來,照樣要捱罵,照樣要挨板子。
在課堂上,有兩種方法,進行背誦訓練,效果較好:
1、老師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學生根據老師的手勢及畫面內容的順序,進行背誦。第一,速度快,能一下子背會;第二,印象深刻,永遠裝在頭腦裡,許久也不會淡忘。表面上看,是記住了背誦內容,實際上,學生的腦海中,記下的也是一幅幅有意境的畫面內容。
舉個例子:老師在黑板上,用簡略的筆調,勾勒出以下的內容:枯藤、老樹、昏昏欲睡的烏雅、小橋、流水、房屋、遠山、落日、小路、瘦弱的行馬、騎著馬的人、西風用飄動的枯藤來表示。這樣,《天淨沙 秋思》一曲的內容,就在黑板上的畫面中展現出來了:枯藤老樹昏雅,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老師要求學生,開啟書本,盯著課文,將《天淨沙 秋思》集體朗讀一遍;要求學生,合上書本,集體來看黑板,隨著老師的手勢的移動,學生說出畫面中的一個個內容;第三遍,方法與第二遍相同;第四遍,老師手指畫面,學生說出內容,老師擦去畫面,再進行第二個畫面乃至後面所有的內容。學生讀完了,老師將黑板上的畫面也相繼擦完了。這時,黑板上,空蕩蕩的,什麼也沒有了。老師要求學生念出最後一遍。這時,學生能將內容齊聲地說出。透過五遍的師生的共同努力,終於將這篇元曲拿下了。這時,也就預示著,學生將這篇課文背會了。表面上看,學生背會的是課文,實則是記住了黑板上的畫面內容。
2、用逐浙遞減的方法來背誦。以《岳陽樓記》的第四段為例:
老師要求學生,開啟書本,集體朗讀課文第四段:“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傾;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這是第一遍。
利用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間,要求學生,把每一句話往熟裡念。
趁著學生熟念每句話的時間,老師將每句話的頭一個字寫在黑板上,中間用箭頭隔開。
老師寫好了黑板上的字,要求學生停下各自的雜念,進行集體朗讀。這是第二遍。
第三遍,讓學生合上書本,抬起頭來,看著黑板。老師手指每句話的頭一個字,學生逐字念出每一句話的內容“至>波>上>一>沙>錦>岸>鬱>而>皓>浮>靜>漁>此>登>則>寵>把>其”。
第四遍:“至> >上> >錦> >鬱> >皓> >靜> >此> >則> >把> >”。
第五遍:“至> > >錦> >>皓> >>此> >>把> >>”。
第六遍:“至> > > > > > > > > > > > > >”。
這時,學生將課文內客念出來了,說明,學生能已能把此段課文背誦下來了。
還有其他更好的當堂背誦的方法,只要師生齊心協力,共同思考,就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就能將難以背誦的內容記下來,且永遠不會忘記。
總之,課堂之上,師生配合,共同努力,講求方法,就能拿下背誦的內容,且,效果良好,效率提升,成績顯著。
-
5 # 龍7
首先,背誦應該是貫穿人一生的學習行為或途徑,所以不應該是壓在教師、學生和家長頭上的一座大山!
具體到學生日常的學習活動中,背誦是必要的識記、強化知識的必要手段,應該養成良好的背誦習慣並掌握一定的背誦方法。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背誦是建立在熟讀基礎上的。“熟讀成誦”是背誦最基本的方法。
死記硬背的東西往往遺忘得也快,所以,在讀的過程中要逐漸理解內容。理解內容的過程其實也是強化記憶的過程。讀書講究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這其實是集中注意力的過程,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對學習效果的影響無疑很大。
至於,課堂內完成和課外完成要依實際情況決定。
作為教師自然不能盲目佈置背誦作業,適量適度都是必要的,在背誦作業的完成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提升文學素養,增強學習信心,何樂而不為?
教師,大膽的讓你的學生背誦吧!當然少不了必要的指導。
-
6 # 國際音標研究王
我不理解為什麼要大量背誦呢?背誦是背別人的東西,背誦與創新是矛盾的。背誦是中國古代的落後的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理念是相背的,我反對背誦。我記得我讀小學、初中和高中的語文教師都不叫我們背誦的,所以我看了大量的書,我的語文學得很好的。我聽現在一起在健身房裡一個朋友講,他高中讀的全上海有名的高中,他們語文課背誦很多的,但他接下去講他語文學得不好。上次我看到華師大二附中的文革前的高中畢業生聚會時講他們當時大量背誦語文和英語,都在感嘆。熟讀唐詩三百首,沒講背唐詩三百首。我認為要求學生大量背誦的語文教師是不會教書的教師。
-
7 # 情趣帶班
不是反對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嗎?
-
8 # 滄海一聲笑2
我是一位教齡21年的高中語文教師,談點自己的體會。
能背誦就要會默寫。
背誦的主要目的是默寫出來。所以,我秉持的方法是抄寫背誦法。比如教學生背誦莊周的《逍遙遊》第一段,分三次教學,每次用課前10分鐘抄背。
第一次,從開頭背誦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第一句地點在哪裡?(北冥)那裡有什麼?(有魚)它的名字叫什麼?(其名為鯤)人們知不知道它有幾千裡(不知其幾千裡也)關於這條魚的情況就敘述說明描寫完了。接著問。這條魚變成了什麼?(化而為鳥)鳥的名字叫什麼(其名為鵬)知不知道鳥的背有幾千裡?(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這隻鳥是隻安靜的鳥還是隻好動的鳥?(怒而飛)它飛的時候翅膀像什麼(其翼若垂天之雲)這隻鳥有什麼打算(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是什麼?(南冥者,天池也)同學們,你們說這隻鳥是不是一隻奇怪的鳥?(是)莊子又是從哪本書上知道這隻鳥的呢?(《齊諧》)《齊諧》這本書是一本記載什麼方面的書(《齊諧》者,志怪者也。)這本書是怎麼說的?(《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天空中有哪些東西?(野馬也,塵埃也)它們是怎麼產生的?(生物之以息和吹也)天的真正顏色是藍色呢還是太遠而看不清楚呢(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大鵬往天下看和從地上往天上看一樣嗎(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每一句都要理解性背誦。這樣紮紮實實地抄記。抄寫遍數多了,學生就記住了會寫了。
第二次背誦“且夫水之積也不願”到“而後乃今將圖南”
第三次背誦“蜩與學鳩笑之曰”到第一段最後一句“之二蟲又何知”
理解背誦,分層背誦,邏輯背誦。這是背誦的不二法門。
30多年來,概括筆者課堂“背誦教學”方法為:“一揉、二衝、三默、四訂、五鞏固”,使默寫基本上在課堂上完成,再不需要老師過篩子和家長檢查簽字。“一揉”,即:老師問不同學生你最喜歡(背誦的)哪一句,為什麼?你第二喜歡哪一句,為什麼?你最不喜歡哪一句,為什麼?透過討論和學生之間爭論等無意注意即背下一部分句子,也對所背內容有一個整體瞭解。“二衝”,即:組織學生一三五組背,二四六組朗讀同時進行,然後反覆顛倒進行;也可在男生和女生之間輪換。遇上背不下來的語句,即被朗讀的學生帶著衝過“斷帶”接著背;在下一輪朗讀時“斷帶”成為關注的重點內容。“三默”,即:背與讀輪換背熟後立即默寫。“四訂”,即:同學之間對著課本互相判閱,並透過舉手反饋瞭解學生掌握情況。“五鞏固”,即:下次課前,首先在學生最想得高分的渴望中給他們2、3分鐘時間做準備,然後重複前一天的程式。直至絕大多數學生背熟為止,極個別學生背不下來,老師稍加檢查也會很快不下來。
回覆列表
要我說,壓在教師、家長和學生頭上的大山,不是背誦本身,師道的必然要求和家長望子成龍的思想觀念,及學生對背誦、甚至是對讀書學習的態度和認識。
若作為教師,能在文化普及和因材施教上能順其自然,若家長能知道自己的兒女吃幾碗飯,不硬逼著子女上好大學,掙大錢,升大官的話,只是引導孩子的興趣,告訴孩子如何做人,三方壓力都不會太大,背誦也不會成為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