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穆青崖

    這和上古文化傳統相關,劍是禮器,屬於高貴的裝飾品,帝王公子和大臣,在重要場合都要佩劍以示身份貴重。

    記得先秦古謠《徐人歌》吧: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春秋時吳國的王子出訪晉國,經過徐國,徐國國君是他好友,喜歡他的佩劍,他想把佩劍送給徐君,卻因為要出使大國,不佩劍會失禮,於是決定出使歸來再送。沒想到等他回來,徐君已經去世,他就把鑲金嵌玉價值千金的寶劍掛在了徐君墓前的樹上。

    所以從先秦開始,劍,就不只是兵器,還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於是劍也就有了文化意義。

    漢代興起道教後,劍則被神化為降妖除魔的法器。隋唐以後劍雖然不如刀更常用為武器,但作為禮器,甚至被載入正史的《禮儀志》,規定不同品級的貴族官員,佩劍品級不可相同,這時劍的文化意味進一步加強了。

    很多小說其實是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因此會推崇劍道,比如金庸小說《越女劍》就脫胎於先秦歷史散文著作《吳越春秋》。武俠、仙俠、東方玄幻類作品中,劍道已經不單純是武力高低的標誌,還是整體修為層級的標誌,比如御劍而行就不是低品級弟子全都做得到的。

    當然小說裡邊有很多想象和誇張的成分,從文化史角度看,劍就是先秦時期從武器逐漸演變為禮器,後來成為身份地位象徵的重要飾物,就像佩玉一樣,佩劍是古代貴族男子的標配之一。

  • 2 # 離火不火

    一說到主角用劍,立刻腦補一位衣袂飄飄的白衣劍客,一招一式都賞心悅目,總之就是一個帥字。

    一說到主角用刀,腦補的就是近兩米的大老粗,扛著九環刀亂砍,霸氣是有了,但是不夠瀟灑帥氣啊

  • 3 # Seven306

    劍,雙刃,鋒利,輕巧。便於刺,削,劈砍等各種角度應用,實用性強,殺傷力大,便於攜帶。關鍵是有面子。想想看,出門帶把劍跟扛個大扎槍效果能一樣嗎?

  • 4 # 簡運書生

    說說我的看法吧:劍乃百兵之君,劍道亦可稱之為君子之道。故備受君子推崇。甚至於劍道獨尊。

    劍,曾作為禮器,象徵意義要大於實戰意義。受人尊崇也是理所當然。

    劍,作為殺器,鋒芒畢露,銳不可當,且劍招瀟灑俊逸,所以受人喜愛。

    有了被愛的理由,強大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按照小說的寫法,劍道是武道的一部分,以武可以證道,以劍也可以證道。

    至於劍道的本質,即用劍之道,包括用劍之禮、劍招、劍意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19歐冠021:里昂vs拜仁,本場會爆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