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湖心釣者

    一週工作日只有五天,主任醫生一般負責一個病區,有很多住院病人需要主任帶團隊去做手術或其他治療,一週能抽兩個半天坐診已經很好了,何況主任醫生還有很多學術交流活動需要參加,可能醫院還有些管理方面的事務,所以時間很緊湊的。大醫院去的病人多,當然需要預約了,現在名氣越大主任越難預約,對普通百姓來說看病確實是難,但總比遇到黃牛炒號、託人插隊等不良風氣公平點。

  • 2 # 胖子哥感恩

    大醫院大主任在自己醫院門診一次是正常的,而且有的大主任不看初診,也就是初診讓其它能處理的醫生看,大主任一週除了每天查房任務,還有去兄弟醫院會診工作,也有去兄弟醫院坐專家門診等等!因為一般大主任都有專長,加強兄弟醫院實力,引來病人流量!其它兄弟醫院也會有其它科室大主任來專家門診!都是相互交流的!特別是遇急診,都會一聲呼叫都會趕來會診或急診手術!

  • 3 # 醫療衛生健康法律服務

    主任醫師不光要門診診療,各種手術也要進行,同時還要參加院內會診或者院外會診。此外,名氣較大一些的還要進行各種學術交流、學術會議等,有時還要承擔一些政府安排的任務。另外,有時還要去下級醫院進行坐診,促進基層醫院的發展。

    如果主任醫師還擔任行政職務的話,比如病區主任、科室主任甚至院長助理時,還要處理行政事務。例如,院內的科室管理活動、醫療質量管理掌控甚至醫患糾紛的處理,以及上級衛健委的檢查、考核等。

    綜上,本來一週就有5天時間,能夠安排出一次或者兩次已經很不錯了。

  • 4 # 冷靜的含羞草

    主任醫師,在大醫院裡也屬於稀缺資源,所以,門診坐診一次二次,或者只看專家門診,甚至預約,太正常不過的事。

    醫生這個職業,需要日積月累,需要終身不斷地學習,以及對前沿科技的應用去了解,熟知。所以,職稱上達到主任醫師,一般年齡在45以上,培養週期很長。目前而言,大醫院的醫生幾乎都要博士學歷,即便八年一貫制的本碩博培養,畢業26歲以上,加上住院醫師培訓等,然後主治,副主任醫師,與其他高階職稱一樣,同樣需要論文,科研成果和專著等。

    如此稀缺的資源,他們的時間主要用於疑難病症治療研究和診治方面,以及指導研究生教育,開展科研專案和學術交流,根本沒有時間經常坐診門診,很多時候只是進行每週一次二次教學查房,專家門診一次二次罷了。

    預約這些大醫院的主任醫師,也就不足為奇了。

  • 5 # 哇系粑粑

    對於大部分科室而言,門診工作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還有病房,而且大部分疑難危重患者在病房。除外,還要教學和科研工作。

  • 6 # 如約而至chris

    我認識的一個主任醫生,是外科醫生,每週一天全體門診,每週兩天固定手術日,還有兩天靈活手術日,媽媽住院的時候,難得才能碰到這個主任醫生,真的很忙很辛苦,手術日經常要忙到晚上,所以說,醫患要互相理解,互相體諒,誰都不容易!

  • 7 # 憤世嫉俗的麥稈蟲

    醫生只坐診麼?我不知道你是否清楚現在醫院都是某某大學附屬醫院,這種醫院統稱為教學研醫院。坐診可能只佔這個醫生工作量的5%都不到,手術的話可能只有25%的工作量。也就是至少四分三的精力要放在研究課題,帶研究生學生,準備論文發表上!

  • 8 # 無語圍觀

    這個很容易解釋啊 作為一個婦科主任醫師,我除了每週固定一個門診之外,剩下的時間需要教學,上課,帶著治療組做課題 還需要做疑難的手術,臨床醫生不是隻坐門診的,主要的時間還是在臨床工作。其他地時間就是準備繼教工作,應付醫院各種檢查,還要時不時的去參加醫學會議。。

  • 9 # 天然則

    一週五天。大多是主任,教授,除了醫院,還有醫學教學。例如週一門診,週二教學,週三週四手術。,還有其它事務會議,會診,帶研究生。自己的學術,論文,或者全國各地交流。不是你想象那麼清閒

  • 10 # 農民工歪說古今

    照您這麼說,門診醫生必須每天都在門診嘍?那麼,反問提問者一句,如果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每天都在門診,病房的診療組誰來帶?醫學院的課誰去講?科研工作誰來牽頭?外科手術誰來主刀?全讓住院醫師來幹嗎?由主治醫師來帶組?到時候,恐怕您又要說了:“怎麼住院部全是低職稱醫生,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怎麼都不在病房?”

    門診不是臨床醫生的全部

    門診不是臨床醫生的全部,甚至可以說,門診只是臨床醫生工作的很小一部分,尤其是大醫院的主任醫師。稍大一些的三甲醫院,一般都有教學、科研任務,尤其是醫學院的附屬醫院,不少主任醫師往往還兼著教授或副教授職稱。牽頭搞科研、給醫學院學生上課、帶博士和/或碩士研究生……等等等等。簡單說吧,只要願意忙,大醫院的主任醫師會有做不完的工作!

    這還只是其中一部分不擔任行政職務、不帶組的主任醫師。如果擔任行政職務,如科主任或職能部門(如醫務部/處等等)負責人,那事情就更多了……如果擔任科主任的主任醫師再帶診療組,那就更加是忙得不亦樂乎了!查房、手術、授課、科研、外出交流講學、日常行政工作……等等等等,一週能夠抽出一兩天或一兩個半天出來上專家門診,就已然是非常不容易了。

    專家門診為何要預約

    關於這個問題,應該這麼說,沒有哪家醫院強行規定患者必須要提前預約專家門診,您完全可以直接到醫院掛號。但是,中國人口基數太大是一個我們無法迴避的問題,每個醫院、每天就那麼多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生上門診,每個人一天能診治的門診患者是有限的,如果不限制人數、來多少看多少,恐怕門診醫生上班上到大半夜也看不完!

    或許有人要說了,為什麼不增加門診醫生?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一家醫院,醫生就那麼多,都去上門診,病房、教學、科研等工作誰來做?尤其是病房的工作,總不能讓病房的住院患者都等著,讓醫生都去上門診,白天上完門診晚上、夜裡再回病房查房、治療、做手術吧?更何況,醫生也不是機器人呀,總得休息吧?

    因為“僧多粥少”這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門診只能限號,每位門診醫生一天只派固定多少個號。這既是為了門診醫生能夠有足夠的診療時間和休息時間,也是對患者負責。試想,如果讓每位門診醫生一天看五百個患者,他就算三頭六臂,恐怕也很難看完吧?怎麼辦?只能“趕時間”,到頭來吃虧的還是患者,不是嗎?

    至於預約,這是近些年網路發展的結果,早年間醫院是沒有網路預約的,都必須到視窗掛號。當然,您同樣可以提前幾天去視窗掛號。這二者並不衝突,網路預約和提前幾天去醫院視窗掛號沒有本質區別,這主要還是為了患者考慮,免得患者多跑一趟。網路預約的好處是您可以有一個大概的時間概念,比如自己是第幾號、大概幾點可以輪到您,如此一來您也就不需要一大早跑去醫院排隊了,這同樣是為了患者方便。試想,如果沒有網路預約,您一大早就得跑去醫院排隊掛號,結果掛了個五十號,在醫院一等一上午,大好時間就這樣浪費了。網路預約可以知道一個大概時間,比如您大概上午十點能輪到,那您九點半到醫院也不遲呀。真不知道怎麼了,明明是醫院為患者考慮,怎麼網路預約掛號似乎還成了罪過似的?

    綜上所述,醫生的工作不僅僅是門診,尤其是主任醫師,門診、病房、教學、科研、外出講學……等等等等,門診只是主任醫師工作的很小一個部分,主任醫師又怎麼可能每天都在門診呢?對於工作任務比較重的一些主任醫師而言,每週能夠抽出一兩天或一兩個半天上專家門診,已然是非常不易了……提問者顯然是沒有搞清楚醫院的工作流程,錯誤地認為,門診醫生的工作就在門診,下了門診就回家“睡大覺”了。其實不然,不少門診醫生下了門診後立馬就進手術室或者趕緊開車去醫學院上課的太多太多了。讓主任醫師每天都全天上門診,簡直就是對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

    至於網路預約,完全是醫院會患者著想。如果您不願意網路預約,完全可以,那您提前一個禮拜到醫院視窗掛號就是了,只要您有足夠的時間,這是您的自由,沒有誰強迫您必須網路預約。您看病當天到醫院現掛號都沒問題,但前提是門診醫生還有剩餘的號沒有掛出去。不要整日想著什麼加號,憑什麼給您加號?給您加號就是對其他預約患者的不公,不是嗎?人家早早的預約了,甚至提前一個禮拜就到醫院視窗掛號了,憑什麼您老人傢什麼也不幹,看病當天大搖大擺到醫院加個號?誰給慣的?!

  • 11 # 天涯海角零距

    首先你要了解一位主任醫師的職稱需要多少年的經驗積累才能獲得!

    註冊成為醫師滿4年(碩士畢業滿2年),可以考主治,獲得主治醫生職稱滿5年,有晉升副主任醫師的資格,一般是評,要論文、課題等,副主任醫師滿5年,才有晉升主任醫師的資格。注意,有資格晉升不代表一定能晉升,而且,晉升了不一定有相應待遇,有高職低聘一說。每個醫院晉升的條件不一,都是積分,然後又職稱委員會評的。簡單說:

    本科畢業4年/碩士畢業2年→申請晉升主治醫師→5年主治醫師經驗→申請晉升副主任醫師→5年副主任醫師→申請晉升主任醫師

    就算一帆風順每次申請都戰成功,碩士研究生畢業也要12年才能成長為主任醫師,按26歲碩士研究生畢業,晉升上主任醫師至少38歲。

    那麼這麼一位經驗豐富的醫生他不可能只在一家醫院坐診,還需要在其它的分院或者關聯醫院坐診,這樣才能充分利用人才資源,帶動醫院療效及名氣,同時他們還可能有課題要研究,有的和學校合作的還要帶碩士研究生、博士生等培養下一代人才。

    有時候他們還要去社康、農村山區支診。

    所以醫生的艱辛我們常人真的無法理解,醫生這個職業也是我們應該去敬佩去理解去善待的。

    一週也只有7天,一天也就只有24個小時,你讓他們拜菩提老祖學習下變身分身術嗎。

    理解萬歲!

  • 12 # 北湖

    每週在門診上一天班的那些專家們,在其他時間裡都在會診或者做手術。如果他在每週一天的門診上給你開了住院證,那你一週的其他時間裡會在病房和手術檯上見到他。

  • 13 # 人體探索者

    很多人其實對醫生是怎麼看病的並不十分清楚。因此會產生一個醫生一週就看兩天門診,其他時候都不上班的疑惑。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解答解答這個疑惑。

    門診工作,僅僅是醫生工作的一部分,一個醫生有大量工作在門診之外。

    一個醫生坐門診,就是要把病情簡單或病情不嚴重的病人在門診解決掉,把病情複雜或者病情嚴重的病人收住院,然後再進一步明確診斷和治療。

    比如我星期一坐門診。

    首先來了一個腦內長了一個瘤子的病人,他因為頭痛來醫院看病。我先望聞問切,發現這個不是簡單的頭疼,可能是腦袋裡面長東西了。讓他去做磁共振,磁共振一做,發現是腦瘤,那不行,這得做手術,安排他住院手術。

    接著又來一個垂體瘤的患者,好,檢查完也得手術,收住院準備手術。

    接著又來一個癲癇的病人,哦,還得手術,收住院準備手術。

    然後還有一些不嚴重的,開藥回去吃就行了。

    好了,星期二,把這周要手術的病人的情況拿出來討論,制定好計劃。星期三,先把腦瘤病人的手術安排上,我去手術室做手術。星期四,再把垂體瘤患者的手術安排上,我去手術室做手術。星期五,把癲癇病人的手術安排上。。。。手術完了,還要到病房查房,看看今天手術病人的情況穩不穩定,看看明天要手術的病人準備好沒有。。。。。。

    好,星期五下午了,要去院裡面參加週會。。。。

    一個星期就結束了。

    要是一個醫生天天坐門診,手術沒人做,住院的病人沒人管啦

  • 14 # 重慶衛生考試人

    出門診,就是普通人眼中的給人看病,其實只是醫生工作的一小部分。

    門診的主要作用是初步診斷和治療,當然這是對大多數患者來說的,少部分會經過檢查等之後收入院。至於說住院之後,還需要醫生們繼續檢查、治療,外科醫生還要進行手術等等。所以……

    1.醫生在住院部還要跟進住院病人,每天大量時間花費在寫病歷,開醫囑上,而外科醫生更重要的地方是在手術檯。

    2.按照國家規定,醫生們每年要有二十多個繼續教育學分,其中一部分是需要面授的,也就是去參加學習班。

    3.按照國家規定,醫生們要晉升職稱,想要漲工資的話,需要熬資歷若干年,還要發表論文若干,所以他們還要在病房裡收集病例資料,統計、分析等等。

    4.按照國家和醫院的制度,醫生們還要常年參加各項培訓,比如院內感染啊,醫療糾紛防範啊之類的,很多大醫院的科室還有課內培訓,比如固定每週一天某個時間段,由科室某個醫生進行某個知識點的培訓等等。

    5.醫院、科室肯定有自身會議若干,傳達上級精神,學習業務新規定,參加其他科室會診等等。

    6.學術會議。如果是實力較強的醫院,主任甚至科室的醫生們都要參加一些學術組織,比如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等,他們要定期參加相應的學術會議。在這個時代,為了緊緊追隨國際醫學前沿,很多醫院會定期派人前往國外參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多歲的男孩,不知道攢錢,掙一個花倆,這樣的孩子能夠成家立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