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戴華Wellhua
-
2 # 嶺南粵水一孤舟
學術界,主要是自然科學和技術不願投中文期刊的原因是:
1、國際上公認的一流自然科學和技術雜誌、期刊集中在歐美國家。
2、國內大學、科研機構進行排名的需要。
3、科研人員晉升職稱,評級、評獎、評優的需要。
4、國內大學、科研機構到主管部門爭取專案、專案經費的需要。
-
3 # 不羈浪子79682328
因為中國學術界崇洋媚外的人太多,大家都不看重中國的學術期刊,一窩蜂的將其論文投到國外,結果就是自我貶低自己,同時,評職稱升級的時候,也是隻要國外的知名學術期刊例如 科學 自然 柳葉刀 上有論文發表就好像特別有分量,而國內的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根本不受重視,所以也錯誤的引導國內的研究學者把自己的論文往國外發表。
-
4 # 金童希瑞
中國人在“自然科學基礎理論”創新上沒有話語權,少數“學閥”崇洋媚外,打擊中國人的創新精神。
在地質學領域,學術會議上搞形式,權大學問高;<<地質論評>>近年來在章雨旭的主持下接二連三地發表蘇德辰、朱日祥、楊文采的假論文。
-
5 # 另類物種
1 國家在國際影響力不足,至今在西方政壇裡逢中必倒就是政治正確。
2 國家的科研實力不足,讓西方認為中國依舊是一個落後且吃不起茶葉蛋,喝不起咖啡的國家。
3 軟實力不強,讓中文學術期刊得不到別人的重視,所以中文學術期刊讀者不多,影響力不足。
4 文化自卑,外來文化入侵讓很多自卑者盲目崇拜外來文明,以為老外的就是好的,這些慕洋人看到別人國家的強大就否定了自己的文化是好的,以至於有些人將說英語定義為進入上層社會的入場券。
5 想得到鬼佬社會的認可,這些發表學術的無非都抱有這樣一個目的,就是發表一篇轟動學術界的學術論文掙得赫赫聲名後搭建一條留洋鍍金的橋樑,讓自己成為鬼佬的一員。中文期刊達不成這樣的目標。
6 某些單位制度升遷硬性條件就是在鬼佬學術期刊上,發表中文期刊不在考核範圍內。
-
6 # 平凡隨筆
中文期刊成了本科生碩士生科研寫作練手的地方,換句話說,已經成了水庫。不排除在一些一級期刊上有好論文、好工作,但總體是劣幣驅逐良幣。
-
7 # 甜瓜Rocky
是因為中文期刊看重職稱,所屬單位,論資排輩,打招呼盛行,還有包刊嚴重,認可度又低。我們這些年輕人沒職稱,雙非土博投了國內刊一般石沉大海,一年沒訊息,是撤稿也不是,轉投也不行,可是著急畢業啊。有的中文期刊直接被一些單位包刊買斷,散投進去的排隊在2年後。我們真心耗不起。外文sci相對公平一些,不管你是什麼背景,只要你寫的好,正常發表。寫得不好也拒稿會告訴原因,我們會根據意見修改後繼續投,對年輕人來說就是進步很大。
-
8 # 機器G
近百年來西方自然科學一直佔據主導並處於絕對優勢,例如這幾年深度學習引爆的人工智慧,以及基礎科學領域中的實驗裝備(冷凍電鏡等)也是難以超越。基礎裝備光刻機也就成了美國製約中國技術的一枚棋子。
我們科學研究方向、裝備和基礎知識,都是在西方思維和模式下開展的,在西方期刊發表論文自然地表明我國科研人員的水平。當行政考核制度介入後,簡單粗暴的考核獎勵制度(例如:1篇Q1=2篇Q2=4篇Q3=8篇EI=16核心),發表國外期刊論文早已經變了味道,中文期刊/會議在這種考核機制下進入“黑暗”時期。
近幾年,我國科研院所在高水平期刊(CNS)上發表了一系列成果,例如採用冷凍電鏡的生物結構學方向,但是鮮有生物學/醫學機理的重大發現。又如2020年上半年疫情,一系列科研機構在國外頂尖期刊搶發新冠肺炎的流行性病學分析。
在深度學習/人工智慧,西方期刊/會議仍是主流,所以國內科研院所、大廠企業(阿里、騰訊等)熱衷於打卡各大深度學習資料集榜單,並刷出大量國外頂會論文。但是國內的這種跟隨性研究,難以有現象級成果湧現。
正視中文期刊/學術的意義,並使科研迴歸初心值得每個行政/科研人員思考。
-
9 # 卡普基計劃參與者
他們中文很差,在一個國內期刊的對應人群,追捧名人的行為,讓人覺得討厭失去了學術研究的達者為師的精神。以至於不能,從技術的角度評審參與者的論述和成果。
-
10 # 雨果雨果
少林寺學完想下山,先要打十八銅人陣,而不是打全真教的天罡北斗陣,這叫認祖歸宗和水平評價的正宗性。
畢竟,現代各種科學的產生、發展和引領時至今日都是在西方,無視這個,你腦瓜子是長瘤子了嗎?
另外,咱們學術界本身也沒出息,少林寺學藝一百年了,原創的功夫基本上沒有,天天在達摩院偷窺一下別人寫的最新武功秘籍,下山後,我的媽呀,打的他村裡的人滿地找牙,以為這貨是天神呢,各種崇拜紛至沓來,這貨也徹底不知道自己姓啥了,還真的以為他在搞科學呢,其實是時不時的被西方的前沿科學原創搞了他一次又一次而已。
-
11 # hakunacao
收費高,審稿人不敬業,譬如遇到過審稿人評價意見“這稿子不行,不建議錄用”,就這麼一句話,連點兒“不行”的原因都沒有,後來這文章發在了國外的一份一區雜誌上了,從此再也不投國內雜誌了……
-
12 # Lord-Felix
中文期刊除了影響力不足外,還存在的問題有:1)中文期刊的出版費太高,經濟上無力承受;2)中文稿件太多,出版週期太長;3)中國人講人情,缺乏公正,令人不愉快。
-
13 # 土博鼠
1、國內期刊太注重帽子,有一些期刊只收教授級別甚至是名校教授的論文,學生的論文送審的機率都比較低(一般為人文類學科)
2、國內期刊版面費昂貴,而大部分sci都是免費的,如果文章質量比較不錯,肯定優先選擇SCI。
3、國內就業崗位對於國內期刊不認可,找工作時候國內期刊幾乎沒有什麼用,反而國外的sci期刊會直接影響你的初始就業高度,試問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期刊,又會有多少人投稿呢?
-
14 # 風吹夏天742
制度問題,如果制度上職稱評審不以sci等論英雄,鬼還去投老外刊物。可惜,制度的問題,你我在這裡說啥也沒用。
-
15 # 釣魚島唯一島主
關鍵是評價機制,英文SCI發一個比中文核心價值大的多。高校認為英文文章是高水平論文,中文文章基本不值一提。另外,中文雜誌經常是審稿要審稿費,一審就是幾個月,甚至幾個月後才告訴你收到稿件了,而且很多雜誌版面費大幅增長
-
16 # 山澗一野貓2
1.政策原因。在以前,由於有關政策,一篇論文的長度背限定在四五頁,導致了大量的論文基本沒法看。於是造成一種假象:天下文章一大抄,所有論文都是含糊其辭。久而久之,好論文就外流了。並形成了馬太效應。國內期刊淪為垃圾論文代名詞。
2.後國家有關部門做了修改,可以髮長文。質量上有所起色。但不少頂刊學閥思想嚴重,甚至淪為某些人的自留地!發國內的還不如發國外的!
3. 某些人的確存需要在英文環境下做交流,必須要走。不然,我們的文化也麼有辦法輸出。
4.還有人的確是崇洋媚外
-
17 # peiwei0308
我19年4月投某中文期刊,到現在還是外審狀態,中間催過一次,沒有迴應。我最近審稿一個文章,是18年投稿的。
-
18 # Bill0406
絕大多數中文刊物收版面費,而且還收不少。但是單位年度考核時中文刊物不計分(工作量)。這樣,有好論文首先考慮投不要版面費的國際期刊,剩下的才考慮投中文期刊。
-
19 # 發呆喝茶打兔子
原因之一:教育主管機構和有些高校制訂了一些不合理政策,在職稱評選,人員招聘方面,過於注重外文期刊:二、有的中文期刊不能堅持科學第一,受權貴和人情左右,出現一些抄襲或低水平的論文,影響了聲譽。
-
20 # 凌雲飛龍1
別的領域我不清楚,我只談談計算機科學領域。
1.最重要的是國內期刊自己不爭氣,效率低,圈地情況過於嚴重: 國內最優質的計算機科學期刊是三大學報,但是隻有計算機學報是唯一比較公平公正的。我的老闆是非常支援國產期刊的一個人,讓我們寫的論文一般第一次都是投國內期刊,但老闆一般不讓我們投軟體學報,因為曾經很多次投過去都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拒稿,版面被學閥壟斷,曾經有一篇非常有價值的論文投過去5個月後提了幾個明顯敷衍的問題拒稿,老闆一氣之下轉投了IEEE TRANS ON COMPUTERS,半年後就接收。說白了國內大部分期刊非常看出身,看裙帶,不講就公平公正。當你看到你的優質論文沒發表,別人的彩虹屁論文發表了,任何人都會心生厭惡和憤慨,國產期刊什麼情況,所有人都心照不宣。之所以不進行整改,是因為會動了很多學閥的蛋糕。SCI每年都會踢出不合格的期刊,就算是三大出版社的期刊也照踢不誤,國內的期刊有被大規模定期整改的情況嗎?沒有,就是一潭死水。
2.國外期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正如上面所說國內期刊質量低,影響力極差,很多人罵SCI有水刊,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之所以期刊評上SCI是JCR嚴格評定後選出的有世界影響力的期刊,無論這個期刊相比其它SCI期刊有多差,但也是SCI期刊,其影響力不是國內普通中文或英文期刊能夠比擬的,國外期刊有人罵是因為覺得可以更好,國內期刊沒人罵是因為已經爛到懶得罵了。
3.政策導向: 現在各個高校的評定政策依然是SCI數量和質量導向,眾所周知投稿週期很長,國內期刊週期甚至比全球頂級期刊週期還慢,像ACM的幾本頂級期刊有專門的編輯評委會,這類頂級期刊一審週期一般2-3個月就會給出詳細結果,而國內大部分SCI需要等半年以上,對於科研工作者時間就是生命,在等級比國際期刊低的情況下,時間還比國際期刊慢,誰願意投稿呢?大家也要生活,都要論文評職稱評優秀,這不是明顯不人性化嗎?
總之,國產期刊這樣子是自己作出來的,中文是所有國內科研工作者的母語,寫起來要順暢的多,如果不是國內期刊質量太低,影響力太差,學閥太嚴重,等等現實所逼,大家有病才會去折騰英文論文。
回覆列表
中國還不是世界主流民意
沒有佔領輿論導向
沒有佔領學術高度
後發國家受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