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南山一巖作為認為:當今科技發達,物質資源豐富,但隨著各類電子產品逐漸滲入人們的生活,很多人終日沉浸於網路,漸行漸遠地偏離了心靈和自然。 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彷彿是物質和技術構築的叢林裡的絲絲清風,給人們帶來了自然的氣息和心靈的撫慰,引起了無數人的精神共鳴。 您是如何理解的呢?歡迎討論!
7
回覆列表
  • 1 # 話說唐秦

    ——詩和遠方

    為什麼經典詩歌能引起人們的精神共鳴?

    首先說經典詩歌是唐詩宋詞和現代名人詩篇。

    今天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在茶餘飯後,人們總要有一些精神享受,所以“詩和遠方”漸漸迴歸大眾視野。

    這些經典詩歌是古人和今人智慧的結晶,回味無窮。而今人那些所謂的詩歌,先鋒派詩人的作品《對白雲的讚美》,原詩是這樣寫的:“天上的白雲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極其白/賊白/簡直白死了/啊——”

    這近似於《平安經》的一切平安;如同白開水,淡而無味;又像平地上藏貓貓——一覽無餘,也像總是在快餐店吃飯,索然無味!

    唐詩、宋詞就像一杯西湖龍井茶,氤氳著香氣,細細品味,淡雅優雅,沁人肺腑!

  • 2 # 遼海醉仙

    《瘦西湖詩韻(2020-169)》(新韻鷓鴣天)

    煙花三月下揚州,飄來歡歌樂悠悠。

    扁舟漫遊湖水靜,五亭橋岸佇楊柳。

    有詩緣,韻味嬌,白塔寺前數風騷。

    萬福大橋塔燈亮,繁華運河遺商道。

  • 3 # 張克成

    謝謝詩友相邀。你所說的,詩詞曲賦現在已漸漸回到大眾的心中。人們對它已產生濃厚的興趣,深入人心。是的,的確是這樣。大家可以看到,全國各地詩社,詩詞學會,各種詩刊如星羅棋佈,遍地開花結果。各網路電視,也將它安排重要欄目。深受觀眾的喜愛。學生的語文課程,也編進了唐詩宋詞。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得以承傳與發揚。可喜可賀。願老中青熱愛詩詞者,共同努力。讓詩詞曲賦這一中華大花園,萬紫千紅。光麗多彩。

  • 4 # 大悔憶智周

    首先,詩歌是說真話的,而由於物質利益的爭奪和人性的自私,生活中真話太少。

    其次,詩歌是富於情感的,而生活中講情感可能慘敗,還要被視為傻瓜二百五神經病。

    多麼多麼地不划算!

    但是,詩意又是人類靈魂所必須的,儘管後工業社會比之農耕社會,詩意已經非常非常淡薄。

    但現在物質極大地豐富,科學技術空前發達,人類空前享樂,已經有了足夠的享受精神生活的物質餘裕。

    所以,每個縣、市、省直到全國,都有了詩詞學會。

    很多祖輩一直寫詩的和祖祖輩輩從來沒有寫過詩的人們在寫詩。儘管有些人不過是附庸風雅,甚至只是為自己的人生抹一筆虛榮。

    至於經典詩歌為什麼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是因為詩歌遠離世俗,少了人間煩惱,而經典詩歌離世俗最遠最遠。

    就連“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也要“用它來尋找光明”。

  • 5 # 江湖浪子風情豪客

    雜文論壇:"詩和遠方"漸回公眾視野。為什麼經典詩歌能引起人們的精神共鳴?!老朽以六十五載的人生勵練,與漫步夕陽紅丶重晚情之百味雜陳茶餘飯後閒遐時節,淺析古詞曲賦雅俗共賞的創新境界與文化傳承。具有民族氣節與風範的大詩人李白丶杜甫兩位文壇泰斗。李白曾經美譽分享為古典詩壇難得一見的“詩仙"。性情豪放丶剛直不阿,瀟灑浪漫自成一派經典佳篇。而杜甫先生憂國愛民,妙語驚心,恰到好處。也曾經廣為詩壇評論丶民意傳播為詩聖桂冠之王者。如今,小老兒自幼偏愛舞文弄墨,一生執著追逐文化傳承的百花齊放丶四季如春之理想天地。感恩李白丶杜甫兩位先師指點迷津丶文心雕龍的詩詞經典傳授,受益匪淺。現呈上兩篇個人生活情趣之中的習作《念奴嬌》丶《蝶戀花》,僅供青年文學丶詩歌曲賦愛好者學習參考。(一)丶《念奴嬌》(為賢妻亞芬題寫生日賀詞)二0二O年八月十七日[賞中秋月,滿園香丶醉美夕陽時節。豔遇佳人,新境界丶憑此追思長夜。龍鳳呈祥,鶯歌燕舞,兩岸爭穿越。同行攜手,百年合好心結。幾度幽怨愁腸,恩深如海,悔恨誰來解?!生日大吉,妻見諒丶浪子回頭多謝!!禮拜誠服,終身供奉,笑灑一腔血。歸來鳳駕,吾當重奏聲樂。(夕陽紅丶重晚情)(二)《蝶戀花》(答賢妻亞芬天問)二O二O年八月十七日[惹事生非流浪漢,日落西山,末路窮光蛋。獨步江湖情思亂,修身養性多磨難。舉手投足根底淺,九曲衷腸,七彩迷人眼。忠告良言奪桂冠,佳人美女長相伴。(百年攜手丶花好月圓)

  • 6 # 傳芳文學批評室

    現在,就您的提問作出如下回答。

    一、經典就是精典,它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即使再過一百年兩百年,它也能流傳下來。就像我們現在經常掛在嘴邊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黑夜給我黑色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證,無恥是無恥者的墓誌銘“。這種經典句子,幾乎每個受過學校教育的人都能念出幾句。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二、經典是經過大浪淘沙之後,留下來的精華。試問:中國當代詩人有多少,留下來的詩歌有多少,能被廣大讀者記住的又有多少?中國不缺詩人,不缺詩歌,缺的是經典詩歌。中國如此,世界也如此。前幾天我還在和詩友們討論當下流行的口語詩。我說過一句話:如果口語詩也是詩,那麼三歲小孩都是詩人。中國有多少人口,就有多少詩人。口語詩算詩麼?不算。能留下一兩免經典句子麼?不能。經典,必定是精華的部分。口語詩,只是算是垃圾。

    三、我們所處的時代,需要精典詩歌。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非常快,並不是每天都能安靜地坐在書桌前讀一會兒書。於是,我們便懷戀能靜下心來讀書的歲月,懷戀經典。於是,經典便一直是經典;於是,經典便廣為流傳下來。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以上僅為我的愚見,希望對您有幫助。最後,我們回顧一下經典吧。舒婷的《致橡樹》。

    致橡樹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婆做的飯菜實在吃不下,只能少吃點可是後面又會很餓,咋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