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韋太極

    首先站樁正身法,何為身法,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松肩墜肘,松腰落胯,力沉腳底等等!先試無極樁,再試混元樁,最後三體式!

    然後,在行拳走架中體會樁功中的身法,把樁法融入套路!式式體會單腿太極的含義,即分虛實!

    最後,當以上體會有了,你自然而然知道了什麼是立身中正!多看太極宗師的拳照!細細體會,找到感覺了自然就立身中正了!不然,給你講一大堆結論的話,那等於白說!

  • 2 # 太極悟語

    楊祿禪的老師陳長興,人稱牌位先生。想必打起拳來頭領身正,生活中亦正襟危坐。故得稱謂。以前曾讀到不知哪位太極後人居然撰文說:陳長興平日裡因"呆若木雞"故被鄉里人稱為"牌位先生"。當時真有一股惡氣膽邊生。名揚京城的楊路禪居然是被這樣的師傅栽培了十八年而成了名。如果楊先生聽到他的傳人裡竟有這般後生放膽不敬他的師傅,不知會不會氣到坐起來。

    拳架中正,移轉飄然,氣勢磅礴,如駕霓虹。這是許多先師們立身中正的效果,觀者極具舒服感。今人的拳架裡也應不乏這樣的好手。

  • 3 # 子曰平衡

    轉自《黃忠達聊太極》

    “立身中正”,一般會理解成在打拳時要端端正正,這樣的理解太表面!太極講究是一種陰陽平衡,中正指的是太極圖當中的S線,所以只要吻合人體陰陽平衡的就是立身中正。 “八面支撐”是指拳架在吻合人體骨骼生理特點的時候就能達到最佳受力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八面支撐,可不是做動作時硬撐著的概念。“立身中正”和“八面支撐”,一個是要吻合太極的陰陽平衡,另外一個就是要保證人體的骨骼最佳受力狀態。而要做到這點首先要了解每一個動作的陰陽平衡是怎麼回事,人體的骨骼最佳受力狀態又是怎麼回事,在“易太極”有系統的學習方法。

  • 4 # 經典太極

    立身中正是中國武術的共同要求,如少林拳就有“低頭哈腰,傳授不高”之說,太極拳則對立身中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學太極拳的人大多都能做到立身中正,但所達到的程度或境界有所不同。

    一是體操式的立身中正。講究挺胸抬頭,特別是要作出背部的“生理曲線”,這種立身中正是很普遍的,也很好看,比賽時也比較容易得高分,但還不是太極拳所要求的立身中正。

    二是用形階段的立身中正。太極拳所要求的立身中正關鍵在於身法,而在得到身法的初期難免尚處於用形階段,對於具體要求難免過與不及,故此階段的立身中正,大多是在雙重狀態下的。

    三是用意階段的立身中正。身法也是意,而不是形,如此乃能逐步做到太極拳的全部身法,完全徹底地克服雙重之病,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撐,觸之則旋轉自如。

    四是理想境界中的立身中正。可用三句話來概括,即:無一處缺陷,無一瞬遲滯,無一意不到。也就是在走架打手和日常工作、社會生活中無時無刻不保持立身中正安舒的狀態。

  • 5 # 水木土堂

    看你要怎樣的立身中正?是表演套路的,那就恨不得鶴立雞群那種,看起來好看。要真正可以用來打的,就沒那麼好看,背圓甚至有點像猴背。用處不一樣,要求就不一樣,一個圖好看,一個圖實用。就是開合之間的區別而已。

  • 6 # 福州禪武

    拳架"立身中正"就是把身體的骨骼堆齊了就可以算中正。

    呵呵,我很少練太極拳,只是關心看看,耳朵經常聽聽別人的講解,其實太極拳已經走入一個藝術化的領域,越來越像精細的藝術品,而不是功夫的領域。

    功夫是講究有效性,對於動作的正確性並不絕對追求,因為格鬥是動態的,有效的打擊,是判斷動作好壞的唯一依據,在不同的格鬥動態中,不可能有同樣動作完全一樣,只要能擊中對手就是好招,真功夫只有如此衡量才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而套路的演練,追求的是動作的正確性,有些太極拳大師我看是走火入魔了,小到一個小指頭如何擺放,大到腳尖多少度,手放在肚臍還是放胸口,都有這樣的嚴格規定,不然就被否認為不正宗。哈哈,這就是一個笑話,為了正確而正確,人為的假設了很多規範的動作。

    人的骰結構和一些動作原始應是一樣的,當人類還是爬行動物時,人的腰部骨骼和地面是平行,並不會受到多大的壓力。

    當人類站立時,所有的骨骼都成一種直線形態,特別是對於脊椎26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1塊,因為玩手機,因為坐姿玩電腦,因為走路,都容易使人的骨骼變形,或彎曲或側曲。而地球是有引力的,當人的肌肉退化時,你的身體自然會向地心彎曲。

    太極拳的“立身中正”最簡單最科學的辦法就是把把骨骼堆齊了,這就如我們小朋友玩堆積木一樣,不能堆歪了,只有堆齊了,身體就自然中正了。虛靈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收腹斂臀,圓襠松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是漢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