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曾國藩留給世人的識人之術有四條: 1.才不足則多謀 越是沒有才華的人,越喜歡胡亂出計劃,它所有的計劃都無用,都是牛頭不對馬嘴,胡拉亂扯。 2.識不足則多慮 見識越不足的人,他就越愛胡思亂想,找一堆藉口,這樣也怕,那樣也怕,難成大器,這樣的人。 3.威不足則多怒 在生活中,真正有影響力的人都是不怒自威,而哪些沒有威信力的人,總是沒說兩句話就發火,好像你必須立馬聽他的,總是用發火來管理別人,說明這樣的人其實是威信力不足。 4.信不足則多言 你們在生活中會發現,越是沒有信用的人,越喜歡誇誇其談,天馬行空的吹牛,比如傳銷騙子都是這樣,所以如果今後遇到總是喜歡胡亂吹牛,誇誇其談有多牛的人要小心,他可能是最沒信用的一個人。
15
回覆列表
  • 1 # 木分呢

    剛柔。

    那些將喜怒哀樂行之於色的人,他們的氣質表現得近乎粗魯。而那些平時沒有一絲絲的張揚,該表現得興奮的時候,也無法激動,這種人則看起來比較愚笨。那些看起來機智的人,往往是可以深思熟慮的人。

  • 2 # 貂咪先生

    知人善任——曾國藩的識人之術

    1、知人善任的出處:出自漢•班彪《王命論》:“蓋在高祖,其興也有五:一曰帝堯之功裔,二曰體貌多奇異,三曰神武有徵應,四曰寬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2、知人善任的解釋:知人,就是要了解人,指的是對人的考察、識別、選擇;善任,就是要善於用人,指的是對人要使用得當。 比喻只有善於認識人的品德和才能,才能最合理地選用他。

    3、知人善任的理論:根據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人崗匹配是對人力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的基礎。 而人崗匹配的前提則是知人善任。 其實質就是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一方面,要能夠識別人的本性和才能;一方面要將人放在能夠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的地方。 “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 ”是 “知人”的目的。

    4、知人善任的故事:

    一則:美國西部的密蘇里有一個壞孩子,他偷偷地向鄰居家的窗戶扔石頭,還把死兔子裝進桶裡放到學校的火爐裡燒烤,弄得臭氣熏天。他9歲那年,父親娶了繼母,父親告訴她要好好注意這孩子。繼母好奇地走近這個孩子。當她對孩子有了瞭解之後說:“你錯了,他不壞,而且很聰明,只是他的聰明還沒有得到發揮。”繼母很欣賞這個孩子,在她的引導下,這孩子的聰明找到了發揮的地方,後來成了美國當代著名的企業家和思想家。這個人就是戴爾卡內基。

    二則:《三國志—魏志—張遼傳 》記載 ,曹操徵張魯前 ,給合淝護軍薛悌一封密函,上書“賊來乃發”。 不久,孫權率十萬眾來圍合淝 。 此時張遼 、李典和樂進三人共守合淝 , 眾人拆開密函一看 , 曹操在信中對合淝的防禦和進攻作出了周密的部署 : 若孫權至 , 張李二將軍出戰,樂進守城。 這三位將軍 “素皆不睦 ”,然而張遼在曹操的指示下表示堅決 出戰 ,以攻為守,此舉感動了另外二人 ,決定放棄個人私怨 ,願意聽從張遼的指揮 ,共同抗敵 。樂進生性怯懦 ,過於謹慎 ,正好適合守城 。結果合淝一戰 , 張遼與李典在逍遙津以步卒八百,破孫權軍十萬 ,創下了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 勝利的關鍵在於曹操知人善用。

  • 3 # 瀟堯

    用情緒來管理別人的例子很多,身邊的家長就有好多。

    我父親從小對我們也是這樣,小時候對他總結為兇,其實只是借用情緒和聲調來實現震懾作用。

    現在自己也做家長,慢慢覺得,自身的認知能力,知識儲備力量才能令孩子信服。

    在工作中如何識別他人呢?

    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

    知乎上有個很火的圓桌問題“人的本質是復讀機”。有些人可能不太理解,人?復讀機?這倆之間有什麼關聯嗎?

    其實這句話是說,人的想法、選擇、行為習慣都是過去經驗刻錄在我們的腦海裡

    的。我們的選擇不過是一次次重複過去的經驗而已。

    復讀機不會讀取磁帶上沒有的內容,如果有些事你沒有經歷過,你就沒有辦法做出反應。

    所以識人也需要經驗與方法。

    首先需要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我們需要往我們的磁帶裡錄一些新的東西進去。

    其實包含兩個步驟,第一是從新的場景裡學習新的經驗。

    第二是在過往的創傷中療愈並走出來。

    我覺得先認知接納自己才能更好的看清一切。

  • 4 # 愛逃課

    曾國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不僅是在為官方面,而且在做人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後世甚至稱讚他為“千古完人”!

    第一條是“邪正看眼鼻”。

    忠、奸是中國人看人當中最主要的兩個方面,

    所以曾國藩把識人口訣中的第一句作用便是“辨忠奸”,

    而目光最能透露出的人的性格與精神的奸邪與忠直。

    如果鼻子和眼睛不正,即俗話講的眼斜鼻歪,

    在曾國藩看來這個人肯定心術不正。

    第二套是“靜若熒光,動若流水”,這句話說的就可有意思了,

    表面上來說肯定一個人的眼神非常的有神氣,但是這其實是一種貶義,

    因為下一句是“尖巧而喜淫”,意思是說上面這兩種眼神的人善於偽裝自己內心中暗藏奸邪之心,

    那麼靜若熒光到底是啥意思呢?其實說的就是眼神看什麼東西都不堅定,

    有一種微微的閃爍不定的神態。

    有語云“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句話也說明了成功的不易!但是具體怎麼去做,大概按照曾國藩所說的努力實踐,日後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朋友們,加油。

  • 5 # 逆維思維

    曾國藩晚年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專門寫了一本名為《冰鑑》的書,詳細講述了自己的辨別人才的方法。“冰鑑”的意思,就是以“冰為鏡,明察秋毫,知面知心”。

    《冰鑑》分為七章,分別從神骨、剛柔、容貌、情態、鬚眉、聲音、氣色等七個方面講述了曾國藩的識人之術,其精髓在於透過細節洞察人的氣度與格局。曾國藩識人並非只看外貌而已,更重要的是他善於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對人的各個方面進行考察。

    有人將其總結為四句話:

    聽其言量其心志,觀其行測其力,析其作辨其才華,聞其譽察其品格。 招人要放寬條件,用人卻要謹慎 在具體的招人和用人上,曾國藩的原則是“寬以求之,慎以用之”,意思就是,招人的時候要放寬條件,只要有一技之長,都可以招到麾下,但是在用人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把人才放到合適的位置上,才能發揮其作用。 招人:求賢若渴 曾國藩的招人策略其實很簡單,就是來者不拒,只要是個人才,就都可以加入湘軍。正是這種求賢若渴的名聲,讓全國各地的人才都願意前來毛遂自薦。 考核:相人有法 曾國藩把人才招來以後,會用一系列方法去考核,看看他們是否確有其才。在《用人三策折》中,曾國藩把考察方法總結為“詢事”“考言”“奏摺”“誘迫”四個步驟,即分別考察人才所做的事、所說的話,有時還會故意使用引誘法或激將法,考察人才的應變能力。用人:選賢與能 曾國藩招人的門檻很低,但是用人的門檻很高,只有透過考核的人,才能得到重用。這也意味著,他所推薦的人才,往往是有真才實幹的。 育人:精心雕琢 曾國藩對於人才的培養,可以說是盡心盡力。他不僅教導他們學習技能,還推行品德教育,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在他的倡議下,清政府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大量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 6 # 靜穩

    《曾國藩》看了兩遍,看完就忘了

  • 7 # 船到橋頭直—3586FQI

    曾國藩對識人術有過專門的研究,並撰寫了一本識人的專著《冰鑑》,林林總總寫了一大本,其實他曾經把“識人之術”總結成了八句口訣——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主見看指爪,風波看腳筋;

    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曾國藩這一套“識人之術”究竟有無實際價值,也是仁者見仁,義者見義,沒有相對應的檢驗“標準”,對於曾國藩本人而言確實閱人無數,看走眼的情況極為罕見,但在他的“學生”蔣介石的識人術中,對劉峙等人的“相術”中相當失敗,劉峙外表“相貌堂堂”——天庭飽滿,地廓方圓,一副忠厚、樸誠相貌,但在決定天下勝負的淮海戰役中,劉峙既無勇也無謀,導致國民黨軍隊的55萬軍隊全軍覆滅,長江以北的大好河山全部“淪陷”,雖然後來緊急調來杜聿明挽救殘局,但仍然無濟於事。

    因此,光靠《冰鑑》識人術也有靠不住的地方,考察一個人的能力、才識、忠誠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學科系統,並不是幾句話、幾個口訣所能概括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dnf突然延遲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