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騎行318

    歷史不能假設,歷史就是客觀事實。當時那種情況下樑山走的是下下策了,畢竟宋江的小農意識決定了他的高度。從攻打方臘就證明了他的頭腦是錯誤的,攻打完方臘可以說無論是梁山的慘重損失還是眾兄弟的心都有了變化。同時也消除了皇帝的大患,畢竟方臘和梁山都不行了。最後就算不詔安也不行了。可以說宋江的格局太小造成了他的決策一步步走向深淵,魯智深武松早等就看透了所以都離開了。這也再次證明了沒有大格局辦不成大事兒。

  • 2 # 鄧眼看世界

    水滸傳中梁山最後選擇了招安,結果被朝廷當僱傭兵使,東征西討打過很多勝仗,但是最後在征討方臘的時候損傷慘重,存活下來的好漢寥寥無幾,可見梁山招安這個決定是錯誤的。那麼,梁山如果拒絕招安,將會有什麼樣的下場?有沒有其他的出路呢?

    首先我們說梁山不招安的下場吧,當時宋朝內憂外患,外有大遼,內有方臘、田虎、王慶、梁山這些反叛勢力,雖然說宋朝已經搖搖欲墜,但是病死的駱駝比馬大。所以宋朝肯定會一個一個對付,最後梁山也不能倖免於難。

    梁山之中只是一個水泊,所以只需要將其包圍,不需要攻打就會因為糧草問題不攻自破,所以最後梁山還是會走向滅亡。

    但是書中有一人在攻打方臘後出海,並且成了皇帝,這個人就是李俊,所以如果李俊提出出海建議並且被採納,梁山完全可以出海發展,逃過一劫。

  • 3 # 達旺

    小說畢竟是小說,真正的歷史是不能改變的,世界發展從來就沒有如果。"如果"這個詞應該是聰明人發明的詞彙,對現實沒有作用。

  • 4 # 康王書畫

    謝邀請!梁山一百零八將被逼義聚水泊,是他們在當時奸臣當道的昏暗社會里的無奈之舉。假若不接受朝廷招安,除非叛國投敵,否則沒有出路。叛徒最終也難逃一死。宋江打方臘純屬自相殘殺,最後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幸運的是剩下的人落個忠義之名。如果繼續與朝庭對抗下去,終將是全軍覆沒。所以招安是唯一出路。

  • 5 # 閒雲隨野鶴

    梁山水泊好漢的真正出路就在於不接受找啊呢,繼續攻城掠地,擴大勢力範圍,和北宋王朝決一雄雌,才有真正的出路。就是要像黑旋風李逵說的,要推翻宋朝的統治,才又出路,否則招安,就是大宋的犧牲品。只能是鎮壓其他起義的工具。

  • 6 # 人力資源踐行者

    不管梁山好漢是否接受詔安,他都會被滅掉。

    因為一山不容二虎,更何況梁山好漢還是行正義之道,深得民心的組織。身為統治者的朝廷,肯定要幹掉這個正義之師,維護統治地位,其次打壓其他躍躍欲試的正義之人。

    梁山不接受詔安,那就是給臉不要臉,意欲造反,朝廷正好抓住這個理由,幹掉這些人。那麼一場浩大的起義即將拉開序幕。幹一仗,也許會勞民傷財,也有可能開啟政治新局面。新的統治力量,更開始得民心,減賦稅,一片安居樂業。緊接著否極泰來,貪汙腐敗,政治不和諧的局面就來了,和現在反對的朝廷一個德行,這就是發展規律。

    偏偏梁山接受詔安,中了朝廷的奸計,用了一壺毒酒的成本,斷掉正義之軍的所有力量。之後,歷史被勝利者篡改。直接給梁山安上一個朝廷必須殺掉的理由。

  • 7 # 胡顏章

    回答這一問題,得追根溯源。

    自從趙匡胤武力開國,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大宋王朝,定下了“崇文抑武”這一國策,至此大宋子民遠離尚武精神,血性盡失,外寇入侵,槍桿子不如燒火棍,筆桿子遠勝於槍桿子,導致天怒人怨,所以人們一提宋朝,便是傷心。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說到造反,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作為賭注來進行投資。假若造反成功,投資回報可能以數以萬倍不等來計,可謂高風險高回報;如若投資失敗,則血本無歸,死無葬身之地,有殺頭滅族的風險。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中原大地,各路江湖英雄造反,北宋末年最強大的一支要數江南方臘起義軍,佔據六州五十二縣,持續了一年時間。

    方臘本是歙州一樵夫,起義後,在清溪縣幫源洞裡造宮闕寶殿,兩州設行宮,設文武職臺省院,同享富貴,儼然一個“草頭天子”,可最終落得個慘敗結局。

    以晁蓋為首的七人小組團體,到火併王倫治下的梁山水泊的江湖世界,再到宋江與晁蓋一同經營梁山事業,最後到宋江獨掌梁山,既要獲得“身份認同”、“替天行道”、“搏得個封妻廕子,共享太平之福”(真實的宋江起義不過幾千人,也只堅持了一年多)。只因《水滸傳》的深遠影響,其名頭蓋過了其他更大規模性造反為主要原因。

    自古成王敗寇,不外乎上述兩條路:要麼造反;不造反就朝天子,受招安。

    梁山好漢大多出身於社會草根階層,小草人物生存都時刻面臨著危機,只想過著殷實、安逸的日子。梁山沒有足夠的資本可以推翻大宋王朝,在弱肉強食的時代,他們抱團結盟組成命運共同體,才能得以苟活。

    三十六天罡中明確反對招安的只有十二個頭領,除魯智深、武松、劉唐、阮氏三雄、史進、李俊這8個人外,其他基本都不反對。可見梁山好漢對自身實力心知肚明,不能拿命去做賭注,招安是大勢所趨,人性使然。

    在中國過去兩千多年農耕時代的歷史宿命之下,好漢們的第三條路便是隱退和離去。

    縱觀108人中當朝官吏的人數達35位以上,佔了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個體加上有職業者佔總數近百分之七十七,如:道人公孫勝、私塾先生吳用、民營企業家盧俊義、書法家蕭讓、書算蔣敬、雕刻家金大堅、醫生安道全、音樂家樂和、獸醫皇甫瑞、賣藥李忠和薛水、裁縫侯健、鐵匠湯隆、販子石秀和燕順、物流運輸王英、開飯店曹正、顧大嫂、朱富、孫新、王定六等、打獵解珍和解寶、打漁三阮、賣藥材呂方、建築基建陶宗旺、及其它富豪等;無正當職業有11位,佔比百分之十一,如:張青、孫二孃、白勝、時遷等;其他佔比百分之十二,與無正當職業相加佔比百分之二十三,不到總人數的四分之一。

    道人公孫勝最早行動,回鄉隱居;魯智深離去,圓寂六和寺;武松斷臂為由,六和寺出家;朱武、樊瑞做了全真先生,雲遊江湖,後來也追隨公孫勝出家;燕青、戴宗、柴進、李應、杜興隱居山野;李俊、童威、童猛、費保、倪雲、卜青、狄成7人移居外國,李俊做了暹羅國之主,其他人等擔任化外官職;阮小七重回漁民生活;宋清、裴宣、楊林、蔣敬、穆春等還鄉務農。

    無怨無悔我走我路,你追我逐,走不盡江湖路;望盡天涯,以此有了歸途。

  • 8 # 俞遠通

    水滸傳人物眾多,深刻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故事以假亂真,是一部奇書好書。這本書的結局中,如果梁山不被詔安,書就會受到封建統治者的指謫,得不到認可,會影響刻板發行,難以流傳於世,如此,就真的沒出路了。施耐庵古之文人,心中雖同情革命者如宋江之流,但他代表地主階級的利益,有忠君思想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公考,真的可以放棄數量和資料分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