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下圖為進口牛肉。
10
回覆列表
  • 1 # 大可觀點

    華人對進口牛肉的誤解有哪些?

    這中間的誤解包括:價格、品質、鮮度、口感、營養等。

    1、關於價格的誤解

    進口牛肉貴,這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為什麼?

    大多數人從不同資訊渠道瞭解的資訊都是先聽到個高大上的名字開始的。

    最開始我也覺得高大上。

    什麼西冷、菲力、紐約客、原切、合牛種種眼花繚亂。

    畢竟名字高大華麗,畢竟是飄洋過海而來,畢竟偶爾有資訊說關稅之類的。

    無形中自然腦補一波。

    那一份200克左右的牛排在西餐廳裡賣一兩百塊也顯得不是那麼過份。

    再透過不同渠道給洗腦一波,一頭牛固定部位能產出固定牛排有限,所以你現在吃到的牛排真是牛上天了。

    但實際上呢?

    高一點的估計50以上一份的進口牛排價格會不會讓大夥驚訝呢。

    吃牛排就附帶了一些提升自我滿足的功能。

    吃的是逼格、吃的是檔次、吃的是不明覺厲。

    好吧,所以明面上看上去貴。

    實際上成本真的不高,可以說比中國產牛肉還便宜。

    普通老百姓日常對牛肉接觸比不上豬肉、雞肉、鴨肉。

    再一說進口牛肉,就更少接觸了。

    進口牛肉因各種標籤的加持,形成了價格昂貴的刻板印象。

    這裡再多說一句,並不是便宜就好,也不是貴就好。

    理性看待,牛肉就是普通的食材。

    價格上講,我們得有“錦帛滅梁魯”的大智慧。

    2、關於品質的誤解

    品質這個概念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東西。

    可能接觸牛肉較多的朋友都知道國外有兩套標準。

    M1-M9(後面加到M12了),A1-A5。

    這是說的什麼呢,是說紋理和脂肪分佈。

    紋理和脂肪分佈越好的,認定品質越好。

    吃起來有滿足感。

    油爆爆的感覺,你懂吧。

    但我們吃牛肉是吃肥的麼?

    不靠譜吧,不是說好的牛肉的瘦肉多麼。

    怎麼有肥肉的那麼好吃。

    實際上這類牛肉是有個育肥概念在裡面的。

    大概是說牛長到成年牛後(架子牛),就新增輔料育肥。

    要如何讓牛快速的長膘。

    限制活動並在育肥期新增玉米、大豆、麩皮、豆杆等混合飼料。

    這上波操作後牛的出欄的時間會很快。

    快的兩年左右就可以屠宰了。

    回過頭來講,這品質到底如何呢?

    這時候大腦也會腦補:飽和不飽和脂肪酸、膽固醇、高鐵、血紅蛋白...

    得出的結論就是,品質很好,很不錯,這麼專業的牛肉不會差了。

    思考過那麼為什麼國外的胖子那麼多麼?

    ...

    ..

    .

    玉米、大豆、麩皮轉機因糧食的生病率很低。

    適合用於生產飼料。

    歐米伽3和歐米伽6人體不能自身合成。

    他們是一對搭檔,任何一個過少或者過多都會導致一些情況出現。

    那歐6過量明面結果就是肥胖,暗面結果自己查。

    所以這品質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我們怎麼知道那牛肉到底有沒有吃那些米6過量的東西。

    這還真不好介定。

    但我知道,像我們自己的水牛、黃牛、犛牛、偏牛之類的原來都是吃的草。

    要幹活,還要吃飼料?

    太貴了,養不起 。

    3、關於鮮度的誤解

    鮮度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日常理解就是離活體失去生理特徵的時間越短越鮮。

    第一類,如農村待客,現宰的豬、雞、牛、羊、魚、鴨、兔這些一定是最鮮的。

    第二類,宰後放在案板上的肉類。(3小時內是較鮮的)

    這類肉是在市場上常規出售,一般零辰去屠宰場批發,然後回到市場售賣。

    當天沒售完的肉,次日不易售賣。(俗稱沒賣相)

    第三類,4度風吹排酸冷凍肉,肉的鮮度能在解凍時與鮮肉區別不大,但儲存時間長。

    第四類,超出儲存期很久很久的冷凍僵屍肉,但特殊醃製的除外。

    進口的牛肉是屬於第三類或者第四類居多。

    三類是常說的正關牛肉,有正規渠道、正規手續、正規交稅的牛肉。

    相對應的為非正關牛肉,價格嘛,因為少了很多附加東西所以價格可能心動,但質量就不好說了。

    第四種是最過份的,以次充好,以舊充新,相當鄙視。

    回過來說,進口三類正關牛肉,這裡為了保證牛肉的鮮度,會有一波排酸速凍操作。

    細胞在失去血液供氧後,會產生乳酸(屍僵),而乳酸會影響肉的口感。

    將牛肉在4度環境中風吹24-48小時後迅速入冷凍室。

    這個過程會將肌肉中的乳酸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酒精並排出體外。

    這樣不僅能保持牛肉的鮮度也能加長儲存時間。

    進口牛肉就這樣凍好後進口到中國啦。

    所以鮮度還是有一定保障的。

    4、關於口感的誤解

    口感是一個很自我的感受。

    吃到嘴裡的感無非是細嫩否、香味是否喜歡、塞牙麼、柴不柴之類的。

    這也要區分。

    進口牛的出欄時間會比較短,肌肉纖維還沒長的太粗。

    用牙咬的肌肉的時候,剪下力會較小,也就是易咬的動。

    從成年牛到出欄的時間就幾個月時間,這幾個月長的脂肪會較多。

    吃的時候,會有較強的滿足感,因為脂肪是種能讓人快樂的東西。

    具體為什麼快樂可以自己學習一下。

    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和中國產牛綜合對比,散養的牛脂肪相對較少。

    進口牛需要增加肉重,在進行育脂育肥過程時,需要限制牛的活動。

    也就是說吃的多,動的少才能長膘。

    這一過程的實現俗稱圈養。

    涉入多,消耗少,不長肉是不可能的。

    散養牛和圈養牛在活動量這個引數上就決定了後來的脂肪多少。

    轉機因改良後的大豆玉米,得病被蟲吃的機率小,能解決糧食缺少的問題。

    但主食這類糧食的牛所生產出的肉,還是能少吃就少吃吧。

    相比之下,自然散養的黃牛、水牛、犛牛脂肪不是那麼多,相對放心一些。

    吃到嘴裡那種一口飆油的肥牛感缺少。

    相對的評價吃肉,進口多脂牛肉更受喜愛;燉燙,中國產散養牛肉更受喜愛。

    5、關於營養的誤解

    營養這個字面意思是指經營能供給成長所需的物質。

    但有太多的概念性的專業詞彙。

    比如蛋白質、肌胺酸、微量元素、膽固醇等。

    這些概念性的詞彙幾乎是從西方崛起的。

    應用於肉類分析時就會有一套某某物質對應人體的機能是如何如何的好。

    缺少後會產生啥啥症狀。

    會形成一種下意識的暗示,這牛肉很棒、營養豐富、元素均衡。

    不然怎麼能提煉出這麼多的定義呢。

    相比之下,中國產的牛肉這方面的宣傳就不是那麼顯山露水。

    什麼這牛肉是很新鮮的、這牛肉不是凍牛肉、這牛肉飼料喂的少、這牛是放養的之類。

    同樣是牛,一個是從細微上去描述,一個是從實際上去描述。

    這樣就顯得國外的月亮要圓一些。

    總結:

    進口牛肉,除了有價格、品質、鮮度、口感、營養方面的誤解,應該還有其他的。

    但以上幾點應該是主要的。

    客觀理性看待吧。

    圖源於網,侵刪。

  • 2 # 練馬甲線的吃嘴精
    價格誤區

    我生活在豫北的一個三線小城,以我們這邊的行情,超市裡邊牛肉中國產的那幾個品牌,基本是35起步價,再按部位不同會到40+50+不等。而同等的牛肉,國外進來的,比如紐西蘭的會有30左右一斤的情況。

    對於價格上的差異,我曾有過想不通,按照其他商品的情況來對比,往往進口的因為運輸成本加稅等問題,價格高於中國產。為什麼牛肉還便宜了呢?那麼,它在原產地的價格是不是就更低了,進而我會聯想到肉的品質等一系列的問題,然後往往就是你便宜我也不買了。這裡邊有個信任度的情況存在。簡單說,就是不放心,其實想想,這可能是誤區,因為進口也是要檢疫的,不合格進不進得來?畢竟,又是超市也不是流動攤販。

    品質誤區

    進口牛肉我確實買的非常非常少,但也還是買過的,有一次看到一款牛肋排,是那種三根在一起的切法,因為當時要買的中國產沒有牛肋排了,就買了進口的。從觀感上看,比平時買的中國產牛肋排顏色深很多,是那種深紅色,發暗,反正沒有平時買的更鮮紅一些,當時賣肉的叭拉叭拉說一堆,我也記不清了,只記得說了點運輸、工藝不同之類的。

    最後這塊肉排煮了,不知道是不是“真香”理論作怪,反正感覺和中國產牛肋排相比,還是有點差異的,簡單說就是牛肉那種味更濃一些,再一個就是油脂程度更高。其它方面比,感覺差別不大,反正就是肉,真香哈哈。如果有人煮了不跟我講,我也真吃不出來哪個中國產哪個進口。

    這裡再說點個人情況,我不喜歡買進口牛肉還有個原因,這可能也是誤區,以前瞭解過國過的養殖,特別是前幾年瘋牛病那會,當時有看過對國外瘋牛病的分析,其中有一點我印象深刻,說是國外是不吃動物內臟的,所以內臟就拿去做飼料了,當時我的第一反應,哦,這是牛吃牛肉了。但現在想想,養殖產業化的今天,咱總不能跑養牛那瞧瞧牛吃的啥草吧,飼料這事,只能說是眼不見為淨,不管是中國牛還是外國牛,應該是都會吃的。

    現階段因素

    雖然我知道在買進口牛肉上,我是有認知誤區的,但我今後還是打算繼續吃中國產牛肉,原因也非常簡單,一個是自產自銷,支援國內的企業,多消費。二是疫情原因,這麼遠運過來,肯定少不了冷凍冷藏,我可不想拿這個事情開玩笑,就是前端有再多的檢疫專案,我也不想冒這個險。所以,現在我買肉時,離超市有進口冷鮮的區域都是遠遠的。當然,我也知道,這些都可能是個人認知的誤區,但我就是覺得小心一些為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為農民,你自豪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