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槐裡騎士

    只要愛收藏都有被坑過的經歷!如我的一位很好的朋友,他看我愛好人民幣的收藏,就給我說他哥在中行是主任手上有幾張10紀念炒每張要賣到200元。我就200元賣到二張,當時感到佔便宜了,可後來想不對勁!到現在也就十一二元。啥事情都不說了!後來我要一手貨源,不是我親手收藏不敢要!

  • 2 # 賞臻閣說寶

    收藏過程凝聚著收藏人無數酸甜苦辣鹹的味道,意識中有撿亦有坑,有喜亦有悲,被坑是常有的事,不足為奇,不能拋棄撿,光講被坑,若無此苦味充斥,也無法彰顯收藏的豐富多彩。尤其是民藏領域,國家法律也不是很明確其合法的法律地位,雖然如今法律是有所鬆解緊箍咒,但民間藏友大多數是出於興趣和愛好,自學成才,發展起來,民眾對此領域的認識還很陌生。從不認識到認知的收藏過程,被坑或多或少是很正常,任何行業交易都一樣,視同繳納學費,提高見識免疫能力,自樂其道,別一再挖苦自己。

    畢竟解放後這個行業被政策封鎖了幾十年之久,期間沒有民間收藏這個概念,很陌生,與民國之前的收藏行業史發生斷層,續不上,行業喪失發展的延續性,在咱們國家應該算是剛發展起來的新興行業。

    如此已導致市場專業人才稀缺,文物知識也很少在民眾中間推廣和宣傳,在咱們民眾心中幾乎空白了一兩代時間,廣大民眾越發陌生。釀成華夏子孫無法去深層認識咱們民族先輩的那些文明和藝術的豐功偉績,他們所創造的東西,子孫不認識,尤其是存在技藝方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失傳的尷尬局面,才造就了一班投機倒把的偽專家,從中興風作浪,搶佔市場先機,以老賣老,搬弄是非,縱橫愚弄,欺凌藏民。搞起專家瞞行家,行家騙小白,甚至指鹿為馬的荒唐鑑定的遊戲,故意把古玩收藏的一盤水,弄得渾濁不堪,烏煙瘴氣,雲裡霧裡後,坐等漁翁得利,索要高額鑑定費,發起民間文物國難財,致使守護民間文物藏友苦不堪言。弄得行業鑑定技術更加含糊不清,神呼其神,各說各的沒有統一標準,把國家博物館文物資源攥在少數人手中,與民隔絕,不接觸那來認知,無知被居心不良的專家欺騙坑了,是情理中的事。

    當今他們已不從事文物高深課題研究工作,卻跑到電視臺做宣傳,交纏在真偽和新舊粗淺課題上小題大做,玩弄是非,故做爭執不休,蠱惑民眾,讓民眾迷失方向,貽誤了時代對文物價值更深一層的研究與發展,卻搞起市場鑑定鬼把戲戲弄藏友發家致富,研究如何否定殘害民間文物,讓藏民人心惶惶,如此民眾更談不上對文物知識的普及。現在大多數藏友都覺得不淡定,被誤導陷入新老分辨不可自拔的陷阱,“有老即是寶,談老色變的文物收藏怪圈”的深淵,被坑的隊伍與日壯大,好好行業變成坑蒙拐騙的市場,這樣的市場那有前景可言。

    當前民眾對文物的認知,永遠停留在新舊真假層面,還永遠無法與國際同步發展,國內外市場交易價相差甚遠,再加基本建設遍地開墾,大量文物出土,再摻雜仿製品肆掠華夏大地,民間文物變成白菜價。不僅文物專家都感到迷糊,寧願坐檯鑑寶收費,不願風雨露宿淘寶,而且文警更加棘手,只把住文物海關口,緊守國門,難以打假,民眾疑惑,不知所向,藏友焦慮,物非價虛,又無定則,坑蒙是非實難分辨。

    記得92年到湖北工作,借錢朋友,還款抵債用綠松罐,受了很大委屈,雙方還弄得面紅目赤,反目成仇,當時應該認定為被坑的事實,現在想起都還覺得憋氣窩火。可是盲打莽撞,不知古玩深淺,冒冒失失卻被引上了不歸路,今天想起,再拿出當年被坑的綠松罐,倒覺得是一樁時代弄人的事情,朋友沒錢還債,用寶罐抵押償債,也沒有什麼不對,只是鑑定無門,且收費要價太高,高古銷路也不明,否則也省得與朋友間口角針鋒相對,傷了和氣。可現在再來看綠松罐,實屬罕見,歷史相當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的作品,有相當高的收藏價值。所以被坑之事,也逐漸淡化了,當時的壞事不一定今後肯定是壞事,搞收藏只要它不是贗品,對收藏人來說,暫時都無法定論是“撿”或被“坑”,結論不能下得太早,應該暫定為不合理價位或買貴的說法。

    如照片所示,我把它暴曬出來,讓大家一起鑑賞,這是當年借錢被“坑”5000元的傳家寶,到現在已整整過了28年,請資深藏友評評,這是“撿”還是“坑”呢?

    “坑”無定數,焉知禍福!佔小便宜往往吃大虧,吃小虧卻往往佔大便宜了,坑人興許就是送福,收藏這個行業在咱們的國情下,尚屬於起步階段,比的是眼力和耐力,特別是民間藏友沾不上話語權的今天,覺得委屈護寶,也不要過於失望,尚未這麼簡單給自己劃上失敗的句號。

    當今這行當鑑定標準太模糊了,還是在傻賣傻買階段,老的莫定是寶,寶的莫定不鑑贗的年代,古藝術品鑑定標準尚未明朗之際,誰坑誰都說不清楚,“說坑”為時還早了點!覺得坑,還是暫且不玩的好。

    相反,收藏要淡定,千萬不要抱有“撿”的心態,世上沒有那麼多漏可撿的,物有所值為宜。

    玩的是心態,鑑的是挑戰,信人不如信自己!藏友被坑是磨礪,藏寶多緣於福,祝天下藏友收藏快樂!

  • 3 # 周先生89218

    我沒有被坑過,第一不現實的不去想他,什麼稀世之寶,頂級神品,我連看也不看,第二看不懂的東西不碰,第三特別貴的不碰,往往假的是最貴的。所以買了許多,化不了多少錢。

  • 4 # 雲水禪心i

    所有搞收藏的人都沒有被坑過,都是自己在挖坑,,,,眼睛是最害人的人體器官,因為慾望因為佔有,無論你的言詞多麼華麗,心安理得自己挖坑以是必然,,,

  • 5 # 使用者張立靜把實名改為

    自已真實故事被店家套路,店家說是自已老爸很早收藏,估價幾十到千萬不等,只要你還價你懂的哎不說了收藏路上不交學費你成大家可能嗎?以後會把一些經驗和一些假的東西拿出來讓大家少打眼止當。

  • 6 # 以瓷惠友

    在收藏過程中,你有被坑過的經歷嗎?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宣告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在收藏過程中,你有被坑過的經歷嗎?

    在收藏過程中,任誰都難免有過被坑的經歷,只不過這種被坑也區分為自知自覺的被坑和不自知不自覺的被坑兩種,不自知、不自覺、不自願地被坑,往往是由於自己的認知、眼光、眼界不夠所導致,是真正的被坑,這一點在收藏初期誰都難以徹底避免;而自知、自覺、自願地被坑,則往往都是在知識、認知與辨識上遠遠超過對方而故意擺出一幅任人宰割的假象,只圖一樂而已,即人們常說的“撿漏”。

    其實,人們只要真正懂得“知識經濟”的規律、本質和真理,能夠禁貪、禁賭、禁慾,就基本上可以不被忽悠、不被欺詐、不被欺騙,可惜的是,人們往往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耐不住寂寞,忍不得貪慾,戰勝不了自己的無知與貪婪,而往往鼠目寸光、聽信謠言最受上當受騙,所有被坑、被宰、被騙者,只有從自身找出原因來加以克服,否則無可救藥。

    我們只要能夠做到不懂得不管多便宜也絕不入手,不會的不管多麼美豔動人也絕不動心,不精通的絕不隨意去“撿漏”,忍得住自己的貪慾、貪念與貪婪,就能夠看出事物的本來面目,可以避開幾乎所有的陷阱、泥坑與屎坑,平安度過收藏危險期。

  • 7 # 餘正軍6竹鴿蜂舞

    收藏過程中,沒坑過的人太少,我也坑過好多次,金額不大太相信人了。因此在收藏中一定不要輕易相信別人講故事,一定自已要有鑑別能力,如自己收藏知識有限,定要找好友幫忙長眼。

  • 8 # zxsszx

    有,太多想信,太多傷害,所以這個行儘量別入,,爾虞我詐,處處陷阱。非要玩一把,借古人一句為今用的話,存天理,滅人慾,

  • 9 # 家餚聚香

    我以前喜歡過收藏錢幣,但透過一個事情使我開始對錢幣收藏敬而遠之了。我家裡有一個銀元,上面有一個袁世凱身穿戎裝的頭像,所以大家都把這樣的銀元叫袁大頭,因為喜歡,所以我把它就放在錢包裡隨身帶著,沒事就拿出來看看,還學著電影裡測試袁大頭真假的樣子,用拇指和食指捏著用嘴一吹,然後放在耳邊聽聽,好像也聽不出來什麼聲音。那時候剛參加工作在工廠上班,做整形鉗工。同組有一個老師傅叫趙德芳,他帶著我們六七個學徒工。記得有一天中午吃飯,大家在一起隨吃隨聊天。我就說起這塊袁大頭並拿出來給大家看,趙師傅跟我要過袁大頭看了看,也跟電影裡一樣,用拇指和食指捏著吹一下,然後放在耳邊聽了聽,就把袁大頭給我說:你敢摔一下嗎?我那時一個是年輕氣盛,再有就是覺得這塊銀元是家裡的,不可能有假,所以就用盡最大的力氣,平著就把袁大頭摔在了地上。當時袁大頭就被摔成了四瓣,我撿起了看了又看,真是不相信這個事實。看著手裡的袁大頭,再看看一邊悻悻冷笑的趙師傅,當時要是有個地縫,我當時都想鑽進去。這個事情教育了我,收藏,這裡面水太深,千萬不要涉足。從那以後到現在,我再也沒碰過類似袁大頭這樣的錢幣,更談不上對古錢幣的收藏了。

  • 10 # 百步與穿楊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山西太行山西部,汾河以西,文水西北,呂梁山地區,花三千多元人民幣買的青銅人面鼎,今天還放在旮旯處,由於光線不好,只有拍成這種感覺。

    坑不坑的,願自已,但是,我認為:

    是一件二十四斤重的藝術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九月迎來面板雨!需要兩顆水晶,首款年度限定爆料,你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