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拂曉的晚霞
-
2 # ①①0③
強制汽車3年報廢,房子產權10年,到期強制拆除,家家戶戶嚴禁自制食物,企事業單位,公務員家庭,每年完成三個一千公里以上旅遊指標,每週一個10公里以上旅遊指標,。
-
3 # 曹掌櫃和曹先生
還是沒錢,房子 教育 醫療 新時代的三座大山壓的人們喘不過氣來。我是80後,目前老人不老,孩子不大,可以說衣食無憂。可是快樂不起來。不敢,不敢花錢,得攢著,老人以後看病會花錢,十萬起步,扔進醫院啥都看不見。孩子上學,今早朋友說 孩子上初中一年光學費6萬多。還不要說可惡的低收入高房價,還有日益增長的肉價,菜價,啥叫有錢人,那時候說萬元戶,現在百萬富翁不才買套100平米的毛坯房嘛!!!
-
4 # 胡格白話
我用我父親家的情況來給大家比喻說一說
先介紹一下背景,我父親出生於30年代。今年80多歲了。我出生於60年代初。我有個妹妹出生於70年代初。在那個年代,我們家人口算是比較少的。
我父親是家裡的倒數第2,下面有個妹妹。他有三個哥哥。還有一個姐姐,也就是我有兩個姑,一個大姑,一個小姑,還有三個伯伯。(其中一個伯伯很不幸,青年的時候就不在了,我也沒有見過。)
我小時候曾經在爺爺家裡待了很長時間。爺爺給我講了很多過去的故事。他告訴我在解放前,家裡的糧食不夠吃。只能四處去要飯。我爹和小姑年紀最小,跟著他去要飯。其他就幾個大伯就各自去找地方自己去要飯去了。其中大伯伯實在受不了了。就參加了游擊隊。後來他老人家告訴我,當時也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就是為了不餓死。二伯後來就跑到了比較遠的一個地方去挖煤。大姑年紀稍微大了一點,就嫁到了很遠的村子裡面。我60年代的時候,去過一次大姑家。那個時候交通非常的不方便。我感覺到最驚訝的就是,大姑的孫子看起來比我大很多。竟然叫我叔叔。
我說這些是不是離題了?不是,困難的時候只能因地制宜,保命要緊,其他的都是瞎說。後來,七大姑八大姨生下的孩子越來越多,大家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感情也越來越疏遠了。家裡有個什麼大事兒才可能通個電話。你說應個急救個災。幫助個幾百幾千的,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長期以往。誰家也不是大戶人家。這就是應了中國那句俗話,救急不救窮。
要解決目前的問題。千萬不能著急。先讓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能夠活下去。鼓勵一下有錢人做做善事。不要發什麼消費卡了。其中的貓膩咱就不說了。光說說,如果真有那些錢,把它買成米麵油一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讓很多人不至於餓病了。能夠艱難的熬過去,現在這段時間。就是善莫大焉。
拉動內需不可能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現在即使是億萬富翁,也不可能一天換兩套衣服,穿三雙鞋。這些過多的落後的產能。實際上他們碰到了一個最佳的淘汰式時刻。
能幹的就幹,不能幹就就算了。回家發給糧油在家裡養著。也比把東西生產出來之後賣不出去要好得多。
-
5 # 傳說52
其實是增加有效市場的問題
1.限制購買外國商品。就像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一樣。
2.嚴厲打擊到海外移民。
3.徵收資本稅,加大對中小企業補貼。
4.給低收入人群發錢。
5.徵收遺產稅。
-
6 # 曾銘瀾
這個多種方式,一步一步來,先從承受能力的加稅(房產稅),一時企業難多招很多人。只有科研支出增加,地方政府,事業單位多招散工。企業這邊,從下游製造業下手,不能佔供應商款,供應商用來加工資,先理順這二步。五險一金是未來的,擇時取消,加企業所得稅到33%,多出來的8%給社保,以後財政收入多慢慢彌補,哪全民養老金,失業金沒人說什麼。養老金也要根據資產,儲蓄,從60,70,75歲才開始拿。沒加稅前,也要地方和事業單位多招散工。還有一系列,先穩為主,以上落實後,幾年後各行各業慢慢好做了,稅收當然增加明顯。
回覆列表
現在國內老百姓的消費需求不旺盛,跟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有直接關係。
2、由於疫情還沒有結束,人們對外出旅遊、各種聚會,還有進歌舞廳、影劇院、網巴,餐飲市場等,心存戒心,如此這般消費怎麼可能旺盛?不僅如此,就連以往正常看病就醫、買藥,都要檢測核酸,登記備案,事先預約。這也影響人們的消費意願和心情。
這是眼前擺在人們面前的影響消費原因。除此之外,還有老生常談的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導致低收入群體龐大。消費環境的不完善,導致人們不敢大膽消費等,找到這些影響消費的原因,自然就要對症下藥,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提振人們的消費需求。